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

第47章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第47章

小说: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馀人据洄曲。愬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
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馀人相继来降。自元济就擒;愬不戮一人;凡元济官吏、帐下
、厨厩之卒;皆复其职;使之不疑;然后屯于鞠场以待裴度……
  至此;蔡州终于平定;宪宗也迎来了他人生最颠峰的时刻。元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吴元济被押送入长安;斩于独柳之下;时年三十五;其三子
二弟;也被押至江陵斩首。
  论功行赏;裴度赐勋上柱国;封晋国公;李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凉国公;李光颜加检校司空;乌重胤邠国公;韩弘以〃统师〃功;封许国公(
这位阴险老贼见吴元济平;马上入朝觐见;〃两朝宠待加等;竟以名位始终;〃真是运气好);李祐授神武将军;后累升至左右神策剑南西川行营节
度使;〃训兵有法;羌戎畏服〃;董重质本来是吴元济最大帮凶;但能单骑归降官军;最终使李光颜兵不血刃以取洄曲。宪宗起先想杀他;然李愬先答
应饶他一命;便贬为春州司户参军。转年;董重质又获启用。元和十五年;授左神武将军。太和四年;为夏绥银宥节度使;〃(董)重质训兵历法;羌戎
畏服〃;善终于任;是〃化仇敌为股肱〃的一个典型。……
  韩愈作为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奉宪宗之命回朝撰写《平淮西碑》;刻石记功(李愬老婆是宪宗姑妈唐安公主女儿;入宫哭诉韩愈碑文没有
提其父血战之功。宪宗命改写;最终定稿的碑文由学士段文昌所写;采远不如韩愈)。诗人李商隐十分推崇韩愈的碑文;又景仰裴度的统师之功;其
《韩碑》一诗;气势磅礡;用笔老到;实际上是歌颂了元和君臣并力诛除淮西藩镇的史诗: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豸区''豸区'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子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颂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端取淄青十二州——李师道的最后下场
  淮西吴元济平灭;诸藩镇确实被吓怕。〃(李)师道忧惧;不知所为〃。在其属官劝说下;李师道〃纳质献地以自赎〃;遣其长子入侍;并上献沂州
(今山东临沂)、密州(今山东诸城)和海州(今江苏东海)给朝廷;〃(王)承宗惧;求哀于田弘正;请以二子为质;及献德、捸二州;输租税;
请官吏。〃
  王承宗此次是真心归顺;〃奉法逾谨〃;估计大多归田弘正榜样的力量无穷。元和十五年底;王承宪病卒;其二子王知感、王知信皆为质于长安;
只有十八岁的弟弟王承元在镇。诸将依据先例;推王承元为留后。小伙子年纪虽轻;深知礼义制度;密奏朝廷;请诏任主师。〃天子嘉之;〃任王承元为
义成军节度;移镇。诸将号哭喧哗;哀乞王承元留下。鉴于诸镇将领擅推擅杀的前事;王承元坚决尊依唐廷命令;离开成德军。穆宗时;他又任凤翔节
度使;抵拒吐蕃甚力。居镇十年;加检校司空;移授平卢军节度使;〃宽惠有治;所理称治〃。太和七年;王承元病逝于平卢;时年三十三岁;是藩镇主帅
之中结局很好的一位。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祖父是高丽人李正已(本名怀玉);藩镇初起时曾雄豪一时。其子李纳也时叛时附;一家子天生反骨的东西。李纳死后;
其长子李师古袭位;虽表面上奉朝命恭顺;内里实怀异图;招集亡命。〃其有任使于外者;皆留其妻子(为人质);或谋归款于朝;事泄;族其家;众畏
死而不敢异图。〃
  李师古病死;其弟李师道当时正在密州;为李师右的家奴密迎得立。〃自(李)正已至 (李)师道;窃有郓、曹等十二州;六十年矣。惧众不附
已者;皆用严法制之……以故能劫其众;父子兄弟相传焉〃。
  李师道为人;并无其父兄阴险悍烈之风。平日军政大事;他根本不和大将、幕僚商议;只听信几个心腹丫环;其中最有主意的有两个人:蒲大姐
、袁七娘。妇人识浅;又是丫环仆妇之流。听闻李师道要向朝廷割献三州;就〃语重心长〃地劝说:〃自先司徒(李正已)以来;千辛万苦挣得这十二
州土地;奈何忽然割弃!今境内兵士数十万人;我们不献三州;朝廷不过发兵相加;尽可以力战抵抗。如出战不胜;再议割地;到时也不为晚。〃李师道
言听计从;上奏朝廷;推脱说属下将士不同意割让三州。
  朝廷震怒。藩镇三心二意;跳梁狰狞;已经数十年。但皆是朝廷准备下手时;因怕撤职削土而发的本能反应。土皇帝们拥割数州;俨然一国;倒没
什么特别大的野心;诸如打入长安篡个位什么的。特别主动向中央政府叫板的;淄青李师道算是个典型。他不仅在朝廷平灭吴元济时刺杀宰相武元
衡;又想占领东都洛阳把事搞大。本来;割让三州与朝廷;大家都有台阶下;互相忍让一下;也就〃姑息〃过去了。怙恶不悛;出尔反尔;宪宗的面子再
也撑不住。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秋;〃下制罪状李师道;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兵共讨之〃。
  此次讨伐;进展十分顺利。配合作战的藩镇兵十分卖力;连老奸巨滑的韩弘也〃自将兵击李师道;围曹州(今山东荷泽)〃。沧州节度使郑权先
破淄青兵于齐州;李愬破贼兵于兖州鱼台;田弘正功功最大;在郓州〃破贼三众;生擒三千人;收器械不可胜计。〃不久;田弘正又在东河破淄青兵
五万多;李光颜在濮阳击败贼兵;连下斗门城、杜庄栅。
  〃诸军四合;累下城栅〃。诸将逮捕淄青贼将夏侯澄等四十七人;械送长安;宪宗君臣以为他们〃久居污俗;皆被胁从〃;均加以特赦;放归魏博等
镇效力。这一招管用;〃贼觇知传告;叛徒皆感朝恩〃。
  交战期间;李师道大将刘悟在潭赵扎营;抵拒魏博的田弘正。用人而疑;李师道总觉刘悟在外面不塌实;数次催他出战。刘悟也有难处;与其对
营的是气势正盛的魏博兵;能守住就算不错;哪里还敢主动找死。李师道怒;派个奴仆携密信找到刘悟的副使张暹;让他〃解决〃刘悟然后代领其军。
张暹与刘悟关系密切;转身进营把实情全盘托出。刘悟一听;连忙唤人先把李师道传密令的奴仆一刀砍了;然后;他大集众将;说:
  〃魏博兵强人众;我们出战则败;不出战也会被司空(李师道)杀掉。天子明诏所诛;惟司空一人;我们现在被驱迫入死地;实在不值;不如还兵
直趋郓城为朝廷立功;转危亡为富贵。〃
  众人唯唯;只有别将赵垂棘一个低声嘀咕:〃这事能成吗?〃刘悟一抬胳膊;立马上来几个兵士就把这位起将军推出砍了;接着;刘悟又杀平常看
不顺眼的将领三十多人;〃尸帐前;众畏服〃。出兵前;他又密派人告知正和自己列营高使的田弘正;让对方在自己出兵后出据潭赵。
  夜半时分;刘悟率兵趋至郓城西门。见来将来兵皆是〃自己人〃;守门将大开城门;众兵进城喧噪;四处放火。李师道惊起;急得跳脚;入见其嫂(
李师古之妻)说:〃刘悟反了;我只能上表求为庶民;能为先人守坟墓就知足了。〃说完话;李师道扭头就跑;拉着儿子李弘方躲进厕所。此时此刻;再
不见先前为他出主意的蒲大姐等〃巾帼英雄〃挺身而出。
  乱兵闯入节度使内室;搜得李师道父子。李师道请求见刘悟;不许;又请求把自己缚送长安。刘悟派人对他说:〃司空您现为囚徒;有何面目见
天子!〃李师道不死心;〃犹俯仰乞哀〃;全无当初上窜下跳烧粮仓、杀宰相的气焰。倒是他儿子李弘方有点骨气;一旁劝说老父:〃不如速死!〃这话很
对;自己不说也得死;刘悟命兵士一刀一个;砍下李师道父子首级;〃传首京师〃。
  〃自广德(代宗年号)以来;垂六十年;藩镇跋扈河南、河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
  至此;唐宪宗成为安史之乱后最英明有君主;〃慨然发慎;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虽将相有功;但如果没有宪宗英明独断;诸事也不可
能成就。
  藩镇问题是安史乱后唐王朝最大的政治问题之一。打仗打得就是钱;无他法;只能竭泽而渔;从百姓身上榨取;特别是江南一百多万民户;几乎
全部血汗都被榨尽;负担近百万军士的粮饷。此外;北方诸藩镇多是胡人后代或兵痞把持;使得本来一直有深厚之化传统的中原地区变得犹如〃化
外异域〃;民风悍野;烧杀为乐;割据称雄;是真正的历史的倒退。一百五十多年间;河北三镇的节度使走马灯似地换了57个;可由唐廷委派的只有4
个;几乎皆是猜沉阴险的武夫。而且;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迄至五代;实际上是更大规模的〃藩镇割据〃。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藩镇割据最大的危害还
在于数百年的后世——北宋王朝深知藩镇军人跋扈的危害;竭力避免武人专拥一方;弱枝强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结果;矫枉过正;两宋的军事
实力和兵士素质大大降低;一亡于金;再亡于蒙古;亡国而且之天下;中国历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倒退。究其根由;一切竟仍可以追至藩镇割据之
祸。
  无论如何。元和君臣对于消藩的赫赫史迹;确实值得大书特书。正如唐朝诗人张祜的诗中所谓:
  万古元和史;功名万古殊。英明逢主断;直道与天符。一镜辞西阕;双旌镇北都。轮辕归大匠;剑戟尽洪炉。物望朝端洽;人情海内输。(《献太原
裴相公二十韵》) (这位为求官南北奔走三十多年的张祜诗人虽然诗中难免有奉承之语;毕竟是实话也不少。他最有名的诗是《集灵台·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此外;还有一首宫怨诗《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
满子;双泪落君前。)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元和天子的〃暴崩〃结局
  宪宗高坐皇位受群臣上贺。大家和他本人都不知道;这位中兴君王距他的生命尽头;只有一年的时间。
  〃上(宪宗)晚节好神仙;诏天下求方士〃。于是;道士柳泌、和尚大道等人相继入宫;为皇帝炼〃长生药〃。为了让柳泌有好环境合炼不老丹;宪
宗竟以台州一州之地尽赐柳泌;这位老道在天台上以刺史身份;天天架几口大锅为宪宗炼丹。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唐朝皇帝;太宗、高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无论英主庸主;皆喜服食药物。这些药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均
是剧毒矿物;食之燥渴烦懑;性格大变。奇怪的是;武则天也吃丹药;竟寿至八十三。〃岂女体为阴;可服燥烈之药;男体则以火助火;必至水竭而身槁
耶?(赵翼)〃笔者揣摩;武则天服食的;可能更多是植物类〃仙丹〃;为害不大。
  不仅好神仙服药;宪宗晚年还好佛。元和十三年年底;宪宗遣中师率大群僧众前往法门寺迎佛指骨到长安。〃上(宪宗)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
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宪宗皇帝此举并非〃统战〃需要;他是真心崇信。
  刑部侍郎韩愈上表切谏;表文非常有意思;发人深省;有理有据;兹录于下: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
;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
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书史不言其寿;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至中国;非因事佛而致此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
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
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
  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
  ……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
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信佛。皆云天子大
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合惜身命。所以灼顶燔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
  恐后时;老幼奔波;弃其生业。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行;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国命;来朝
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于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以入宫禁!孔子
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国;尚令巫祝先以桃;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不用;群臣不言
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
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韩愈讲的很有道理;他列举〃佛〃出生前;中国的上古诸帝皆长寿;连有据可考的周文王、周武王都活到九十多。汉明帝时开始崇信佛法;在位
才十八年。南梁武帝最侫佛;三次舍身佛寺为奴;一天一餐素食;虽在位四十多年;最后因侯景之乱;竟然饿死于台城。同时;y由于这位韩爷是道统
维护者;他更指出〃佛〃不过是一〃夷狄〃;佛教更使当时〃老幼奔波;弃其生业〃;对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耗。
  宪宗览表大怒;立贬韩愈为潮州刺史;即韩大诗人自己诗中所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佛倒没把韩愈怎么样;皇帝先把他贬流
至人烟罕至的荒远僻州。当然;万苦千辛到了潮洲;见〃涨海连天;毒雾瘴气;〃韩诗人也后悔;上表哀呼:〃伏惟陛下;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老斗士一
时嘴痛快;数年人辛苦。
  宪宗绝非昏狂之君;他也对大臣们讲:〃我想韩愈谏佛骨之事;大是出于爱护朕躬之意。但韩愈为人臣;不应乌鸦嘴讲皇帝事佛反而早死这种事
!〃
  不料;韩愈这〃乌鸦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