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子》在中国文学中非常有名。下面我们开始 研究《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
在中国文化里头,逍遥这两个字是庄子最先提 出来的,庄子讲的逍遥,不是西门町那个逍遥池的 意思,那是洗澡的地方;不过也许有一点取《庄子》 里逍遥的意味。我们现在说人生要逍遥逍遥,这个 逍遥常常是修道的人的理想,等于学佛的人要求解 脱。结果我们看修道的人,又吃素又守戒,又这样 又那样,认为这叫做道。看他一点都不逍遥,越看 越苦。学佛修道要求逍遥解脱,人生既不逍遥又不 解脱,这个人生是很苦的。 《逍遥游》,我们看了这个题目要特别注意,逍 遥是逍遥,游是游,因为逍遥了才可以游,不逍遥 不能游。借用佛家的观念,人生解脱了,才能够得 游戏三昧,在人生的境界里面游戏。所以拿这个观 念讲,什麽叫人生?我们可以作一个答案:痛苦的 累积叫人生。人生可以解脱痛苦,就一定得到逍遥 自在。
我们现在首先要对《逍遥游》做一个纲要,大 家要把握这个纲要。《逍遥游》全篇的内涵都指导着 我们的方向。第一个主题,就是人生要“具见”,见 地具备,就是普通讲的见解,再普通一点讲,就是 眼光、思想。一个没有远见的人,见解都不行,要 想成功一个事业,或是完善一个人生,是不可能的。 所以庄子提出来“具见”,具备见地,才能够脚踏实 地,从基本做起。因此後来的禅宗,首先讲;个人 一定要“具见”,具备高远的见地,见到道才能够修 道,不能见道还修个什么道。假如说我们见到了眼 前有一块黄金,然后想办法把它拿起来,你没有看 到黄金,在那里瞎想有什麽用?所以庄子第一个提 出,真正的要见道才能修道。换句话说,人修道也 好,作人也好,要真正地了解了人生,才能够懂得 人生。那麽具个什麽见呢?《逍遥游》就告诉我们: 解脱的见。人生不要被物质的世界,不要被现实的 环境所困扰。假如是被物质世界、现实环境所困扰 了,那麽人生的见解已经不够了。所以能够具备了 高远的见解以後,那就不会被物质的世界所困扰, 不会被人生痛苦的环境困惑了,自然会超越,会升 华。这一篇《逍遥游》,它的内涵就是如此。
世界上最高深的道理,同人的最深厚的感情一 样,语言文字是没有办法表达的,不管什麽中文、 英文、法文、日文,没有办法表达。语言文字如果 能如实地表达人的思想,那人舆人之间就不会有误 会了。譬如怎麽表达哭,只有哭了才晓得,就是这 个道理。但是也有最高明的人,不能表达的东西, 可以转个弯来表达,那就是用比喻来表达。所以世 界上最高明的大宗教家就善于用比喻,释迦牟尼佛 最善于用比喻,如用莲花的比喻等;耶稣也很会用 比喻;庄子也常用比喻。因为有时候不用比喻讲不 出来,譬如我们恭维一个人很漂亮:“你比杨贵妃还 漂亮。”杨贵妃究竟有多漂亮,大家也没有看到过。 不过拿来比喻来说明漂亮的程度。所以《逍遥游》 里面有两个大方向,在很多关键的地方用比喻,来 告诉我们人生和修养的方法。哪两个大方向?
第一个方向告诉我们“物化”,这是中国文化中 道家的一个大标题。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一 切外物,都是物理的物象变化,物与物之间互相在 变化,所以叫“物化”。譬如我们人也是,“物化”变 出来的,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彼此有变化,就变 了那麽多人;人生命活动中所需要的牛奶、面包、 米饭、青菜、香肠等,经过变化又变成了人;人所 排泄的汗、口水,大小便,又变成了肥料;肥料再 变成万物;一切万物又互相变化,而且非变不可, 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物化”。在道家的观念里, 整个宇宙天地就是一个大化学的锅炉,我们只不过 是里面的“化”物,受“化”的一个小分子而已。 要如何把握那个能“化”,能“化”的是谁呢?把那 个东西抓到了就得道了,就可以逍遥了,不然我们 终是被“化”的,受变化而变化,做不了变化之主, 造化之主。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够超然于物外, 超出了万物的范围以外,所以庄子告诉我们‘物化” 的自在。那麽,庄子同时在这个观念里头也告诉我 们,人也是万物之一,人可以“自化”。如果明白了 “具见”,见到了“道”的道理,我们人可以“自 化”,我们这个有限的生命可以变化成无限的生命, 有限的功能可以变化成无限的功能。第二个方向就 告诉我们,真正的变化是什麽?人的变化。我们人, 可以把自己升华成超人。这个超人怎麽变呢?超人 就在最平凡中变。我们做到了《逍遥游》这两个要 点,才真正达得到逍遥。
我们先从人的这个高度来讨论。
我想在座诸位先生、同修读遇《庄子》,研究过 《庄子》的很多,不过我报告我的意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 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 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 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 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 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 天而莫之夭阙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鲲鱼化为大鹏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
中国文化中,道家讲地理学由《山海经》开始。 现在美国很流行《山海经》,最近在拼命地研究它。 根据《山海经》的证明,我们的祖宗大禹治水到过 美国,现在美国人在承认。如果研究《山海经》,我 们老祖宗大禹治水不但到过美国,还到过欧洲,中 东,红海,地中海一带。所以研究大禹治水的历史, 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在九年当中,大禹就把长江, 黄河打开了,把洪水放到大海里去了。根据《山海 经》记载,东南亚各国大禹都到过的,他怎麽走的? 又没有飞机,道家讲他当时骑在龙背上,要到哪里 龙就飞到哪里。那些神话就多了。大禹开黄河上游 那个龙门,符咒一画,天上神人就下来了,然后大 禹请神人帮忙,神人就把手放在华山上,两脚踏着 黄河的对岸,头一伸,这麽一推,龙门就打开了。 当然很快,几分钟就开了。我们现在听了蛮好玩的 啊,科学神话。仔细一想,这个里头有很多问题。 上古连机械都不发达,不要说打开龙门了,以全国 的人力拿来挖长江、黄河的一截,几十年也作不到, 为什麽大禹九年就把洪水治下去了?所以这些资料, 你们要哪里找呢?在中国《道藏》里,你看大禹的 传记。
《山海经》越看越神怪,里面记载世界上的人类 有个贯胸国,人生来胸部这里有个洞,和背对穿的。 贵人都有洞,不是贵人大概没有洞或洞要小一点。 吃了饭要走路;两个人拿杆子往洞里一套就抬走了。 《山海经》中还记载有各种各样的国家,各种各样的 人类。现在倒不是我们中国人在研究,是外国人在 研究,研究来研究去不得了,最近发表的论文证明, 大禹是到过美国的。所以有个美国同学间我:“老 师,台湾买不买得到山海经》?”我说买得到啊, 在哪里我告诉你。他说买得到正好,还准备要研究。 “北冥有鱼,”“北冥”,这本书上“冥”字没有 三点水,别的书有三点水,尤其道家的书上都有三 点水。根据《山海经》一书,中国上古讲的,“北 冥”,等于现在讲的地球北极。道家的学说,在上古 的时候,观念比现代人宽,学术思想境界比现代人 大,反而后世的人,把“北冥”说成中国的渤海, 范围被缩小了。中国的道家修道,什麽是“北冥” 呢?我们身体丹田海底之下叫做“北冥”;什麽是 “南冥”呢?头顶上。修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 神还虚,练到了头顶上,佛家叫化身千百亿,就是 讲这个道理。先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庄子说“北冥”,有一条鱼,叫做“鲲”,这个 “鲲”有多大呢?“不知其几千里也。”不晓得有几千 里大。注意了,庄子说那条鱼不晓得有几千里大, 经常看到年轻同学写文章:庄子说那一条鱼就有几 千里大。错了,庄子是“不知其几千里也”,你硬是 确定为只有几千里,你已经把这一句错定啦,所以 你变成庄子的老师了。庄子讲“不知其几千里也”, 等于印度的佛经翻译过来的八万四千,不可知,不 可见,不可量,无量无边。结果学佛的人打起坐来, 都把它变为有量有边,坐着就是那麽空,好像空起 来就只有我那麽大,这不是有量有边吗?曲解了佛 学。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庄子说这条鱼古怪了,突然一个变化,从海里 头飞上天,就变成鸟啦,叫做“大鹏鸟”。这个大鹏 鸟的背,也“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个很怪了噢,先讨论这个问题,这就是中国 的科学。年青人听了一定笑,你们乱扯科学。中国 的科学是是中国的范围,实际上我们晓得,讲科学, 我们强调自已老祖宗的文化,中国从来在世界的科 学史上是领先的,当我们有科学的时候,西方文化 还没有影子哩,当然现在落后了,几千年不肯求进 步。中国文化还有许多理论科学,你要看了会笑死 人,但是真是假还不知道,不要轻易笑。譬如,我 们晓得台湾有鹿,它有些是鲨鱼化成的,鲨鱼到了 年龄会跳上海来,在沙滩上打个滚,就跑到山里变 成鹿了。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讲不讲由我。有 一些东西的确会变的,苍蝇、蚊子是寄虫变来的, 飞蛾是蠹虫变的。这是“物化”的道理。我们人也 是变来的,精虫变来的,对不对?所以根据中国道 家的说法,唐代有个神仙谭峭,有一部道书叫做 《化书》,专门讲“物化”的道理,什麽变成什麽, 什麽又变成什麽。其实,万事万物都在变,人也在 变,你看,每一个人思想、年龄在变,男女到了更 年期,一个老实人突然变成刁钻古怪神经病。照心 理学看,人都变坏啦,病院里头好人变病啦,对不 对?我们坐在这里,大家都在变,过去是妈妈手里 抱的小婴儿,现在已经这麽大了,我呢,头发也变 白啦。都在变,你不要忘记了自己也在变。
所以庄子说深海里头有条鱼,突然一变,变成 天上会飞的大鹏鸟。这个问题很大,提出了两个东 西,“沉潜飞动”。沉伏下来,潜伏在深海里的鱼, 突然一变,变成了远走高飞的大鹏鸟了。深海里本 来有生物哦,告诉你们知识要渊博一点,你们至少 要看“动物世界”。深海里的生物多得很,都很庞 大;深海很黑,那些生物本身都带光、带电,头上 都有亮光。《逍遥游》开头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道 理,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或修道还没有成功的时 候,或者倒霉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沉潜”在 深水里头,动都不要动。修到相当的程度,一变, 就升华高飞了。我们至少要明白,这个意义。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鲲变成了大鹏鸟,大鹏鸟怎么飞啊?让我们写 一定很简单:它要飞就飞了。庄子这里写“怒而 飞”。这个:“怒”不一定是发脾气,它是形容词,等 于努力的努字,表示鼓足了气,充满了气。生命到 了最高点,“怒”,才能起飞,否则飞不起来。跟飞 机要滑翔到最高速才起飞广样。
庄子说馄变成大鹏鸟后,比原来还厉害,为什 麽?做鱼的时候“不知其几千里也”,变成了大鹏 鸟,那个背就“不知其几千里也”,没有算两个翅膀 哦。现在加了两个翅膀,那两个翅膀一展开啊,像 天上的云一样,把天两边都盖住了,把东半球、西 半球都遮住了。你说有多大?!如果我们写白话文, 要加三个字:“我的妈!”如果不加这三个字形容不 出来有多大。唐代有名诗人杜甫的诗:“语不惊人死 不休”,一个人写文章做诗啊,做出来要吓人,就成 功了。如果做出来,大家看了连喷嚏都不打一个, 这个文章就不值钱。杜甫的诗是“语不惊人死不 休”,要说话说得惊人,就要数庄子,他一吹就那麽 大。
大鹏鸟奋力一飞,翅膀张开,大概太阳都被遮 住了,那我们连衣服也没办法晒了。等于佛经上讲 阿弥陀佛说法的时候,舌头一吐,遍覆三千大千世 界。唉哟!不知道有多长!我看经,到这里一合掌: 阿弥陀佛你不要说法了,要是舌头一吐出来,我们 的衣服就没办法晒了。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关键。“海运”不是做官,也 不是交通部门的海运公司,它是庄子造的名词,代 表一个大观念,宇宙间有一个动力,生命里有一个 动能,就是“大运”。这个动力在佛家叫轮回。“海” 是形容它的范围大得不得了;“运”,它永远在转动。 这个动力一转动,生命非变不可,所以鲲鱼变成了 大鹏鸟。大鹏鸟“怒而飞”,它飞到哪里去?由于这 个动力的推动,大鹏鸟飞到“南冥”,南极去了。这 句话,大家常常轻易地读过去,根据道家的解释, 人修道,身上的气脉由海底发动达到头顶,就超越 升华了。但这一步很难,必须有个帮助,你气脉成 就了,它就会来。
“南冥者,天池也。”“南冥”与“北冥”不同, “北冥”是地球的根,“南冥”是虚空中跟太空接起 来的,叫做“天池”。现在科学发展了,世界的科学 家都联合起来到南极探险,至于对北极的考察,也 只有些影子,真正的情况还远远没有搞清楚。老实 讲没有办法,飞机只要到了北极的上空,指南针都 要失灵。因为那里是旋的,也就是“海运”。科幻小 说讲北极有个地方,飞机到了附近就不得了,要被 吸进去的。这个洞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嘴巴一吸进 来,通过肠子,就从另外一边出来了。科学小说是 这麽幻想的,中国的小说早就那麽讲了。
《齐谐》者,志怪者也。
庄子说你不信啊?那我引证一段古书,以证明 我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齐谐》,齐国人记载 的笔记小说。 《齐谐》专门记录古代那些神奇的事 情,等于我们现在看的《山海经》。“志”就是记载。
《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齐谐》书上是这样讲的:大鹏鸟要到南极去 时,两个翅膀一展开来,海水就飞上三千里高空去 了。吓人吧,赶紧得去发台风警报。然后乘着风, 一下冲到九万里高空。我们都看不见了,只能看到 天空变黑,太阳给它遮完了。“搏”,好像在跟风浪 搏斗;“扶摇”,古代人给大风起的名字。
生命之息
接下去庄子讲理由:
“去以六月息者也。”问题来了,大鹏鸟飞那麽 远干什麽?跟我们相同,大鹏鸟夏天六月放暑假, 要到南方去凉快凉快。这话古人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