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05年第03期 >

第7章

2005年第03期-第7章

小说: 2005年第03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邹汉明的早期诗作《和断砖下的蟋蟀交换一下灵魂》里,他曾经这样自嘲:“没有身份,无所谓荣誉/只为一点小小私心”。在另一首诗里他又说:“有些人至死和一股暗香抱在一起”。老实说,在烟雨楼的明清碑刻与朱竹坨的曝书亭边初次听到这样的声音,很容易让人将作者想象成是古代某位怀才不遇、自认倒霉的饱学名士——如果将这诗的形式改换成七律或词牌的话,这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对他真实形象认知的困难。从世俗意义上看,一般读者都是在乌镇黄昏时分水边的一条旧木船上开始认识他的。那时他年轻、执著、胸怀大志,周末守在邮电局门口买刚到的文学刊物,在海子的眩目星空和王家新的伦敦迷雾之间跌跌撞撞。他至今对那首十年前的《乌镇遗事》一往情深不仅仅出于怀旧,更重要的是,正是从那时开始,光线出现了,映射在他镜片背后平静的目光中,尽管还有点闪烁不定。许多人对他现在仅有的两本诗集都以光线命名深感疑惑,在我看来,这象征着方向和高度,至少表明自己已知道该往哪里走。
  《乌镇遗事》也是作者的名字第一次在国内诗坛正式露面。在一次见面时他突然对我说,这诗被侵权了,出现在省电视台文学栏目的黄金档上,配以还看得过去的画面和旁白。他明确告诉我,他要打官司,但我一直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只知道他在那一个月里写出了近二十首诗。还有一次是他的诗获得了“诗神”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但本省文学界知道的人不多,自己更是很少提起。在近些年的诗坛,我们从开始时的愤怒、到慢慢习惯、到现在的恬然接受,商业原则对文学的成功渗透,毋庸讳言已成为当下文坛所谓繁荣、热闹的餐桌上的一块鸡肋,仿佛波德莱尔形容过的巴黎浮华面容下的那一朵“恶之花”。但邹汉明应该不在席问,他好像一直在自己的家里写作,和他的勃莱、穆旦、米沃什,还有精神老师菲利浦·拉金在一起。即使偶尔去外地旅行或去省里参加笔会什么的,那也只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而已。
  我与邹汉明相识较早,这和他后来的朋友们比起来也许是幸运的,但这一优势并不能给我带来什么额外的帮助。他诗歌形象的模糊性之所以产生,在我看来主要在于奔跑姿势的变动和面容时常被书本挡住。在去年出版的新书的后记里,他引用拉金的话说,诗应该是那种看到有陌生人进来就赶紧塞回抽屉里去的东西。十五年来他写下了将近五百首诗,却大多遵从拉金的教诲放在抽屉里,从我们现在所能读到的部分来看,节制与反讽可以被认为是他诗歌的一条准则。无论是《乡村中学见闻》还是《反对美国人之诗》,隐匿在简洁的短句后面浓重的揶揄,时常会产生一种很特殊的效果,让人会心一笑。在他的名篇《诗人》、《北冰洋的礼物》、《药片》、《给我妻子的诗》里,这种手段发挥得尤为出色。
  然而奇怪的是,在好多人眼里,邹汉明却一直被看作是个评论家。不时有人将诗稿寄来请他指教,甚至还有不少边远省份的;这又使我像前面那样浮想联翩,想起古时某位文人的轶事,比如说,编《随园诗话》时期的袁枚。包括他新近在诗生活网站上开设的个人专栏,居然也是评论而非诗歌。我不知道评论家写诗和以诗人之身兼职搞评论有什么区别?希尼在解释他为什么喜爱英国公元七世纪的隐士马伯汉的诗时说过一句话:“诗歌的力量总是比它声明的含义更加深邃。”作为评论家的职责,大约就是要将这种力量的细微处揭示给读者吧!当代的许多国外名家,如米沃什、布罗茨基的评论同样也赫赫有名。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一个诗人把诗写好就可以了,至于这诗到底好在哪里这种事情,可以留给别的人去做。
  有意思的是,邹汉明向往的“在光线上奔跑”这种姿势固然令人心折,其优雅和惊人速度甚至超过了刘翔在奥运田径场上的风采。但当他在内心暗暗使劲时,身体却几乎是固定不动的,我能够想象他当初写出这一诗句,并决定将它用作自己第二部诗集的书名时,身子却趴在单位的会议室里打瞌睡。“那么多的河水从容撒谎/我一个人的悲伤全是白搭”,也许醒来以后,他会立刻写出这样的诗句,然后回家做饭、上网、带孩子,或者到娱乐场所搞活动,坐在歌厅的角落里一个人喝啤酒,灯光幽暗,心情迷惘,这又是一个令人失望的姿势,对那些想看清他面目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给贺敬之文学生涯六十五周年暨文集出版研讨会的贺信
■  刘云山
  今天,首都文艺界的同志齐聚一堂,回顾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同志六十五年来走过的道路,总结他六十多年来文艺创作的成就与经验,这无疑是文艺界的一件盛事。借此机会,谨向敬之同志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祝贺!
  贺敬之同志青年时代即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伟大事业,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杰出文艺家。他在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沿着《讲话》指引的道路,以人民群众丰富的生活实践为创作源泉,广泛吸收中外文明成果,满腔热情地歌唱祖国、赞美人民、讴歌时代,自觉把个人的艺术创造融入到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他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诗作《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文艺工作者要以贺敬之同志等老一辈文艺家为榜样,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以更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谱写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篇章。
  祝敬之同志身体健康,永葆艺术青春!
  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贺敬之文学生涯六十五周年暨文集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在贺敬之文学生涯65周年和《贺敬之文集》出版之际,中国作家协会于12月15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回顾和总结在广大读者中享有盛誉的我国著名诗人、作家、诗歌理论家和文艺界的老领导贺敬之同志65年来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和邓力群同志致信祝贺。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东枣庄。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始文学创作,曾创作组诗《乡村的夜》、歌词《南泥湾》、歌剧《白毛女》(合作)及《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诗作。其中歌剧《白毛女》曾获得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贺敬之曾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还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现为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鲁迅文学院名誉院长,仍在为培养文学新人、繁荣我国新世纪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作贡献。
  金炳华首先对贺敬之同志从事文学创作 65周年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贺敬之文集》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金炳华指出,《贺敬之文集》集中展示了贺敬之同志的创作成就,是他 65年来创作心血的结晶。他的作品中体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我们的时代所呼唤和倡导的,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来说,通过阅读优秀的革命诗歌来激发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塑造青少年意志品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贺敬之同志的创作道路与文学成就,他坚定不移的党性和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写作的高度自觉性,顺应时代和人民对文艺的要求,与时俱进,正确处理文学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做到了文学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对今天的广大作家同样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启示意义。
  金炳华指出,贺敬之同志成为人民大众喜爱和尊敬的诗人、作家,是因为他始终以人民为母亲,把为人民写作当作自己最高的创作追求;贺敬之同志成为有着长久艺术创造力的诗人,是因为他始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担负起擎举民族精神火炬和吹响人民奋进号角的重大使命;贺敬之同志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总能够表达出人民的心声,奏响时代主旋律,是因为他始终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践文艺的大众化;贺敬之同志艺术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是因为他在艺术上始终博采众长,汲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成果,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贺敬之同志始终把党的需要,组织上的需要放在自己事业和工作的首位,从理论上正确引导创作,满腔热情地扶植文学新人,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人生经验、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翟泰丰、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云照光、中央政研室文化局局长严昭柱、《求是》杂志副总编辑刘润为、中国作协名誉委员孟伟哉和诗人、作家、评论家韩毓海、马恒祥、梁胜明、张玉珠、田川、丁宁、卞国福、杨山、雁翼等在研讨会上发言。贺敬之同志在研讨会结束时致答谢辞。
  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和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洪波主持。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炯,司法部纪检组长、诗人岳宣义,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牧,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志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张胜友、田滋茂和魏巍、李瑛、雷抒雁,《诗刊》叶延滨、李小雨、龙汉山,以及保定市、枣庄市有关领导共200余人出席研讨会。


贺敬之:长青的文学大树
■  金绍任
  一
  
  时间和人民群众,是最公正最有力的鉴别者,那些不止一次宣布贺敬之“不是诗人”,“已被历史淘汰”的轻薄为文者,其作品或是各领风骚三五天就尘埃落地,或是除了他们的小圈子没有引起过任何人的兴趣。而贺敬之的诗,继上世纪中期响遍神州大地之后,近年来,又在东西南北各地越来越多的大型朗诵会上振翅欢飞。
  
  汽笛
  和牧笛
  合奏着,
  伴送我
  和列车一起
  穿过深山、隧洞;
  螺旋桨
  和白云
  环舞着,
  伴送我
  和飞机一起
  飞上高空。
  ……我看见
  星光
  和灯光
  联欢在黑夜;
  我看见
  朝霞
  和卷扬机
  在装扮着
  黎明。
  春天了。
  又一个春天。
  黎明了。
  又一个黎明。
  啊,我们共和国的
  万丈高楼
  站起来!
  它,加高了
  一层——
  又一层!
  (《放声歌唱》)
  
  这些问世于近五十年前的诗句,准确而有力地挥写出了建国初期、以及今天的祖国的恢宏气势。如果不是“螺旋桨”已成为航空业的历史用词,它们就你是刚刚写成的。诗篇纯真而充沛的青春气息具有永恒的美,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青年与这样的诗句一相会就心心相印。和几十年前一样,不少首次听列、读到贺敬之长诗的现在的年轻人说,真没想到还有这么棒的诗!
  贺敬之最出色的作品是:
  歌剧:《白毛女》;
  长诗:《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
  短诗、组诗:《跃进》、《黑鼻子八叔》、《回延安》、《三门峡歌》、《桂林山水歌》、《西去列车的窗口》。
  这些作品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小永久的珍品。
  
  二
  
  贺敬之所有的作品中,写于建国十年大庆前夕的《十年颂歌》疵点最多,但就是在这首有明显失误的长诗里,也屹立着这样的玉树宝句:
  扯开
  我的衣襟!
  看我
  胸中的
  千山万壑,
  朝向你——
  怎么能不发出
  阵阵回音?!
  
  这是人类诗歌史上,倾诉挚爱祖国之情的顶峰之句,千秋百国难觅比肩。
  产生如此奇伟的诗篇诗句,须有三大外部条件:
  一、国土辽阔而多姿。弹丸之邦和景色单调的疆域是不可能的。
  二、国势处于朝气蓬勃的上升期。中华大地自从一千二百年前的盛唐以来,直到上世纪中叶,才又焕发了全面锐进的气势。
  三、民族文化积淀雄厚,有世界一流的语言体系,有很多世纪积累下的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
  而歌者的内因呢?除了思想感情的因素,贺敬之在诗艺上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之处颇多,限于篇幅,本文围绕《十年颂歌》的这一名句来论析他的两个特长:语言和气势。
  一、高超的语言功力。
  此功力来自深厚的民众语言、民歌、古典文学的功底。当然没有酷爱、痴迷和多年的勤奋,这样的功底是形不成的。
  日本当代学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的研究结论是:“汉诗(指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诗歌,是人类的珍宝。”(见其《汉诗的注释及鉴赏词典序》)这是实事求是的结论。这些年很有一批文学教授、博士,开口意大利某诗豪怎样说,闭口阿根廷某诗魔如何写,而自己的祖国呢,简直从古至今未曾有过一首合格的诗。这倒让我想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鸭子自命为国际级教练,大叫大嚷地硬要纠正海豚的游泳姿势。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中国诗的光辉,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华语的神采。华语是世界上最富于文学表现力的语言。这不是诗的夸张,是很多中外学者严谨的学术结论。以表现很抽象的“胸怀”类为例,华语就有“胸有成竹”、“胸有城府”、“胸有朝阳”、“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大海般的心胸”,以及“宰相肚里能撑船”等等形象、警策的说法,译为任何别种语言之后都成了酒变白水。当然全球发展程度最高的几种语言各有其妙处,可是在精练、节奏感和韵味方面,华语明显地独占鳌头。
  “胸有丘山”,已是雄奇的意象。这是第一层。这个比喻一些诗文用过,当然再用也可,也是有文采之句。“我胸中的千山万壑”,这一写法就是贺敬之独有的了。把古今诗人们习用的单数拓展为“千、万”,有了“山”还有“壑”,增添了广远的纵深感,这是第二层。想跨人这一层是很冒风险的,增加数目字而写不出更多的诗意,就会写砸。贺敬之确是笔力不凡,写了胸中有山壑之“色”,再进一层,还写有“声”,境界益增灵动之气。这是第三层。更奇的是,此声非单向之声,而是千山万壑的“阵阵回音”,则有多个方向的音波在交汇激荡。第四层。这是中外诗史上独有的胸中奇境。
  贺敬之善写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和奇丽境界,还可再举数例:
  “每一个姑娘的/心中/都是一片/桂林山水”
  (《十年颂歌》)
  “啊!我看着你,/我想着你……/我心灵的门窗/向四方洞开……/……我想着你,/我看着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