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阴司神道阎罗天子 >

第4章

阴司神道阎罗天子-第4章

小说: 阴司神道阎罗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李道远那家伙吗,上次我还在大兄的府中见过此人,他怎么还有个这样的弟弟。”玉瑶道。

“哦,那你可知他刚刚冲撞别人又是急着前往哪里?”乾泰又问。

“当是‘暖香阁’,今晚方仙道太一宗的圣女琼瑶小姐会在那里举办聚会,要抚琴会友。这事早在几天前就传遍了上京城,城中许多家的公子都去了,要一睹玉颜。中秋月吟诗作词,取得琼瑶圣女的青睐,听说诗会上还请了几位上京城中的大儒也会去做裁判,殿下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去看看。”又道“那出事的两人,是城西的一商户。”

书生把所有知道的都交代了出来,清清楚楚,说话间不偏不倚。

嗯,“好了,书生你还算老实,你就离开吧,记得替我三人向家主问好。”乾泰看了下身边两人,让书生退去。

“小民恭送殿下。”

第7章 方仙道各派

自上古以来,乾坤世界中出现过诸多绝世天才,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其中除了九次皇朝的统一的九位开国太祖,最杰出的就要数三次天下战乱中,所出的三位杰出学派创始之人,他们分别留下了儒学、道学、佛学。

分别是秦灭乱世中的一路崛起,继承了秦朝毁灭的上古之礼德的孔子,开创了儒家大世。

当今天下,儒学是治世之言,历朝历代,儒学子弟都能够占据朝中的大半席位,而天下的世家门阀中,也有许多以儒学立家的氏族,儒学传承了一万多年,虽然多有波折,却早已辐射到了整个人世间的上下各层。

由此可见儒学的作用。而传说中,当年儒学初创时,孔子游学秦灭后的各国诸侯战国,传播儒学经义。一路上收了七十二位亲传弟子和三千位座下弟子,可谓好不威风。

后来孔子也寿元到头身死,至死时传闻实力已可比上古的女娲大神和几位圣皇帝王。而后的岁月里,孔子的弟子和一些后来出世的杰出人士,也层出不断。

大晋皇朝中,儒学还存在的真正的敢号称有万年传承的儒学圣地,还有孔子当年讲学之地的‘曲阜儒林’,上京城中儒学大家的孟氏宗族,以及世外隐居的‘学宫’。这三地都有当年的圣人遗物,曲阜儒林保存着孔子的《论语》,而孟家遗存的是儒学的有一位中期大能孟子的《孟子》,至于世外的学宫,据传传承了儒学的唯一修炼之道《浩然正气歌诀》。

儒学大都活跃在朝堂之上,其影响力主要在于朝廷的官府、民间儒学世家、和各州的学府。

而民间江湖中,却以道家的影响力最为广泛了。求签问卦、祈福堪舆、求雨收鬼,降妖除魔,这些民间的各种事情都是寻找个州府的道观处理。

道家兴起于唐朝末期,在世间多以派别宗门的形式存在,当年唐皇因大量吞服道家‘方仙道’的铅汞丹药而死,影响很大,道家向往长生,久而久之世间所有的道家门派,俱都被称作了‘方仙道’。

道家大多都把宗门建立在深山老林之中,远离红尘。可道家又喜好争夺气运,积攒功德,因此又在各地多建立有道观,一边帮助民间防护野外生存的妖魔鬼邪,一边也可以招收弟子,办理事宜。

而且由于道家中人,出来的大都身怀修为,所以才会说在民间江湖中影响最大。修道之人,常年打坐修炼,本就实力高深,真人地仙更可翻江倒海,改天换地,不可谓不恐怖。

如今时间最为享誉神州的道家宗派,分别是当年有随大晋太祖皇帝从龙之功的‘太一宗’,深深影响着大晋皇朝民间帝都上京周围的三州郡府之地的所有道观,可以说当之无愧的道家第一宗门。

再有就是以剑仙出名的蜀山剑宗,在大晋的东方青州建立。和神药出名的‘纯阳宗’,在大晋西南的益州。另外在还有在北方幽的黑水宗,南方的神火派,海外的连山岛,剧都属于道家一脉,在民间又被称为正道宗派。

以上都是在中土勃发的学说宗门,而剩下的最后一位杰出之人就是诞生在西南蛮荒的阿弥陀佛?释迦如来此人了,此人生来本是一上古遗民种族的部落少酋长,却有感蛮荒的恶苦环境,有感人世间大苦大难,开创了佛家学说。

自从前朝周朝灭亡,蛮荒遗民屡次侵犯中土以来,佛家就流传到了中土,慢慢几千年,佛教的经文传播却一点也不比儒、道两家的影响小。说来,还人世间是一个仙法显世的世界,对于黎民,自然也造就了太多的苦难。

佛家的存在与道家类似,都讲究远离红尘,存在也多以寺院存世。

佛门自诞生以来,一共出现过烂柯寺、若兰寺、大林寺三处影响最为广泛的寺院圣地。而今,还存在的,也仅剩下扬州的大林寺还在了。

另外,在北方幽州,还有许多散修妖魔散人活跃,常年与幽州的黑水宗摩擦不断。这些妖魔散修大多都是修炼传自上古域外邪魔的魔功,其中不乏魔道真人存在。

另外西北方也有一些游牧种族,其中传承着佛教的分支,分别是佛门密宗和黑日教。

这些就是大晋皇朝中的主要民间势力了。其中炼精养气境界的多统称为道人,而已经练就三花,衍生阴神的称为真人,可神游太虚,遥感福祸未来的是大能之辈。

这么多势力,可却都不是民间最大的一股力量。

民间最大的实力,是野外存在的各种妖灵鬼怪。万物得阴阳造化可诞生一些灵智,虽然大都秉性乖张残忍,却也不乏一些跟脚不凡之辈。

而生灵死后,灵魂得阴气、怨气、邪气可化作鬼物,好吞噬生灵灵魂,吸摄阳气。要是有鬼怪妖物聚拢亡魂,可称为妖王,要是再得了修为,可阴阳现世,足可攻破郡城,吞噬一郡之民。

民间存在的鬼物、妖邪许多都会慢慢变得残忍噬血,神州大地众生无数,自然每日死去的鬼物亡灵更是不知多少,所以许多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之中,往往都是村庄山民不远深入之地。

而民间的道院、寺庙,大都是朝廷与佛、道两家在这些邪魔鬼魂压力下的产物。每到战乱之时,民不聊生,群魔乱舞,才是真正的人间末世。

而这些就是大晋皇朝的诸般民间势力。

在前往‘暖香阁’的路上,乾泰一边暗暗思索‘太一宗’的来历,又好奇这位圣女为何要在上京城停留,驻留红尘。

从城西一路坐马车赶往城东烟花繁华之地,乾泰三人自马车中下来,给了些银子,就朝眼前的‘暖香阁’走去。

而还不等乾泰三人走到门前,却从身后传来一阵车马声,一个惊异的声音想起,有人出声喊道:“十八妹?你怎么在这里,今晚此时不是太学正该举办诗会吗?这是乾泰皇弟和乾铭皇弟吧,我是你们三哥乾于民,今后可要多多亲近。”

“三哥,你也来了?”玉瑶也惊讶的道,三人回头,却见一队人马在此停下,两个随从抱着锦盒,一位年轻的蛟龙锦袍的公子走了过来,举止间威仪散发,自然不凡。

“乾泰(乾铭)见过三哥。”这位就是那久闻于名的三哥乾于民,朝中诸位大臣看好的三皇子了。乾泰心中暗想,拱礼时不忘了举眼细看了一眼对方的气运之象。

却见:这位三皇兄头顶黄气高穹,隐隐勾连上京城上空的皇朝气运龙脉,黄气中已经有了一丝紫意,头顶更是一座五色华盖遮罩,当真是已经有了成龙之象。

乾泰心想,自己这位三皇兄被朝中诸位大臣看重,也不是没有道理呀。

而且听说其母亲是如见曲阜儒林的孔家嫡女,三皇子温文尔雅,被儒林子弟看好,身世背景更是绝佳,不愧是可以与自己那我还未见过面的大兄打擂台的主。

这时玉瑶却雀跃的走到乾于民身边,亲切的说道:“三哥,我们是听说这里有太一宗的圣女琼瑶小姐在这里,我们就来了,你可要带我们进去看看。”

一边表情亲切的乾于民很爽快答应了玉瑶的要求,却自然的放下了玉瑶抓来的手臂。又招呼着乾泰两人,前身朝阁楼门口走进。

一路走过几个回廊,有人检查请帖物品。走入内院大厅,此时进去,阁楼中侍女往来,桌案摆设,已经有许多锦衣公子在此席间交谈。一些人也发现了三皇子一行人的进入,俱都起身相迎,又依次走入席。

第8章 医家李道远

席间乾泰三人坐在三皇兄乾于民身边,观看四周的热闹,兴致勃勃。乾泰也在细细打量着这些上京俊彦,区分这些人中的气运相貌的成色。

慢慢等待琼瑶仙子出现的时候,门外又先后进来的四位公子,惹得全场站起相迎。就是那之前提到的上京四大公子四位,分别是那医家李氏的李道远、大晋军中太尉袁家的大公子袁绍,当朝太傅孔家的嫡传孔如壁,以及皇室宗族宗长当朝太保亲子乾神宗。

四人都是一时俊杰,李道远身着青衣,袁绍是一武士服饰,孔如壁秀才打扮,乾神宗却是一身龙蟒衮袍。

四人面貌气运皆远超同济。就连乾泰细细比较间,也不得不说此时四人都是一朝的俊杰。

这四人也与三皇子相互打过招呼,分别居于大殿中的四角,静静的等待琼瑶小姐出席。不过此时,乾神宗、乾于民两位皇室弟子的座位却是最是靠前,由此可见如今在上京,还是乾氏的天下。

趁此机会,乾泰、乾铭又与座前的同族堂兄乾神宗见了礼。

而这时,乾泰却在独自好奇,为什么却不见其他的几位皇子出现,最少这样的场面却不见大晋皇朝的太子到来。

“诸位肃静,琼瑶大家到!”

“琼瑶,见过各位公子。”一位白色宫纱衣女子慢慢走出,当先与众人见礼。在待女的相随下,慢慢走入席间。

仙子貌美,随遮掩了面貌,可仅从透过面纱的容貌气质就已醉人。

“见过琼瑶大家(圣女、小姐),席间哄声还礼。”

“诸位,我本在山门中常年修炼,然而今年突听家师说吾辈修炼,需历练红尘,方能心静超脱。而上京城又是大晋帝都,这红尘中年轻一辈自然是最是不凡,因此小女才有心今后居住在帝都。”

“妾身今夜设宴,一来是想要宴请上京城中诸位俊才,再就是想要结交些知己,愿做这上京城中邻舍之友。”

圣女在坐上款款道来,早在几日前,琼瑶圣女就已拜见过了当今陛下高宗皇帝,怕今后的几十年里,自己就要常待在这上京城中了。一边感悟着红尘纷扰,一边代表太一宗而来。

“圣女愿留驻上京城,这自然是我大晋皇廷的荣幸。遥想当年贵派宗祖师衍天仙人与太祖相辅相助,才开创了今天的盛世。今日圣女留在城中,定会再现当年的盛景。”三皇子道。

“多谢三皇子殿下。”

这时有人道:“仙子,我等听闻仙子在此设宴,特意备了些礼物,今天愿赠于仙子,也为仙子在这上京的新居尽些薄力。”

“这位公子客气了。”

却又见座前的太保公子乾神宗也站起,直接拿出一个大锦盒,笑道:“哈哈,仙子哪里话,我乾神宗为仙子准备了三千颗东海月明珠,愿赠与仙子,也让这暖香阁中的灵气再添一二”

“神宗公子客气,稍后定会回礼。”琼瑶仙子感谢。神宗道:“姑娘喜欢就好。”一边让人收下了礼物。

“哈哈,乾世子不愧是咱上京城中最为富有的一位,小弟不才,也带来了一物,圣女定会喜欢。”李道远站起,道“圣女,此物乃前朝遗留的焦尾琴,侥幸被家祖所得,这宝琴也要赠佳人,今日在下将此物愿赠于圣女。”出声的却是一边的李道远,同样是四公子之一,却似乎与这太保公子很不对付。

“焦尾琴,没想到此物落入了李家,倒是久闻此物可贵。”对此物,琼瑶仙子也是惊讶。

随后,又有人拿出了许多礼物,其中孔如壁拿出的是一本《萧瑟相合》的上古曲谱残本。三皇子乾于民拿出的是一块温温如玉的‘天音石’,袁家袁绍拿出的是边军杀场收集的军中血气三瓶,服用可锤炼体魄,醒脑健神对琴师脆弱的身体,也都很是合适。

谁道上京城中无宝物,此时一件件礼品呈上,让在下面看热闹的乾泰、乾铭、玉瑶三人大是眼馋不止,都是罕见的宝贝,也只有这位才貌双全的太一宗圣女,才能有此面子,让上京各大家氏族拿出这么多宝物。

圣女对大家说了一番感谢的话。就开始了中秋的诗会,众人在席间细看殿中的歌舞,小声交谈。

也有人在偷偷的打量座上作陪的圣女,当真是水月之貌,冠绝帝都。

一阵歌舞后,琼瑶仙子又道:“中秋之夜,没有上好的诗词忌酒,此时此景,却是不美。不知哪位公子愿一展身手,小女子还请了孔家的长者孔老和孟家的孟先生,来做评判。”

“小女子还愿以琴谱曲,做一些歌词以念今日之会。”

这时,又有侍女慢慢挨桌送上笔墨,方便诸人书写。

“这有何难,我李道远就有诗一首先行献给仙子。”

“诗名:望月,还请仙子指正。”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李道远念完诗,志得满意的看向了乾神宗,似是有意无意,又看了乾于民一眼。

“这李家当真是可恶,先是有一个李端嚣张跋扈,这李道远也是如此,总是抢神宗堂兄和三皇兄的风头,哼,却是可恶。”席座间的玉瑶小声嘀咕,本就刚刚还对李家有气,自然看不过李道远嚣张。

玉瑶清澈声音让四周的人听到,想笑又忍着不笑。

“十八姐,谨言。”一边的乾铭拉了拉玉瑶的衣袖小声提醒道。

玉瑶生气的反驳道:“本来就是嘛,这里是上京,是父皇的天下,我为什么要谨言。”这下声音倔强有力,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在场中本就显眼却是在场的诸人都听到了,令诸人心中暗笑,而琼瑶仙子、袁绍、李道远等人面色都有些变化。

“十八妹。”闻言身边的三皇子也不禁皱眉提醒。又对前面的琼瑶仙子拱礼道:“家妹年幼天真,失了主人家的礼数,还望圣女见谅。”

“三殿下客气了,这位想必就是高宗陛下最为疼爱的小公主吧,耳闻小公主是陛下的掌上明珠,今日一见,果真是十分可爱,秀丽的紧。”说完又伸手对玉瑶招了招手,亲近道:“小妹妹,来,到姐姐这里来。”

“仙子,你为什么不称呼我是公主,而且我可不是小妹妹。”玉瑶好奇问道。

“呵呵,当真是幼稚。”场中李道远嗤笑出声,讥讽玉瑶刚刚所有行为,全不将皇家威仪放在眼中。

啪,手中酒盅一摔,乾神宗最先呵斥:“李道远!”

哼,三皇子也放下了手中的酒物,森严的看像李道远。不过没有再做表示。其实三皇子心中雪亮,大晋统治天下已经长达了八百七十多年,当年太祖立朝称当享九百年皇朝气运,而今九百年将至,天下阀门积身,许多氏族早已忘记了大晋朝的威严。

玉瑶娇怒站起,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李道远,顿感委屈十分。

“李家的李道远,当真是久闻不如一见。”这时有人朗朗上口的出声,却是乾泰站了起来:“今日我兄妹三人先是见了一个叫做李端的狂恶之徒,这又见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不知。…是谁给了你的胆子!”

“这里是诗会,一个小孩子,要是不会诗词就坐好老老实实的。”

“哈哈,我是不会诗词,不过,李道远,你的诗词也不怎么样!”乾泰小儿面貌,却说得老气横秋,言辞审判,倒是令人着眼。

“就是,十九皇弟,你快作首诗,气死他。”

《水调歌头》为大家苏轼所作。今日就说来,献于在做各位。乾泰微笑的简短交代一句。仰头念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