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67章

明末传奇-第67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爷,朝廷之中的局势过于的复杂了,不适合晚辈,晚辈想到的就是实实在在做些事情,太爷也知晓了,内阁周大人和温大人,可谓是水火不容,相互之间弹劾算计,如此朝廷怎么能够安稳,就算是晚辈有想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翰林院并非是世外桃源,皇上问政的时候,时常要求翰林参与,既然参与其中,那就要提出来意见建议,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说话,最终很有可能得罪内阁大臣,不说出真正的认识和建议,会让皇上产生想法,偏向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良心上过不去。”

“晚辈在翰林院的时间长了,想不改变都难,毕竟得罪的人太多了,是难以立足的,太爷当年的遭遇,晚辈记得很清楚,晚辈不想陷入到这样的漩涡之中。”

文震孟听的很认真,眼睛里面不时射出光芒。

“清扬,想不到你对朝局的认识如此之透彻,老夫听你的意思,是想着离开京城,到地方上去吗。”

“晚辈的确是这样的想法,让晚辈负责一个县,或者是一府之地,晚辈可以发誓,三五年的时间,一定让地方上大治。”

“老夫知道你的雄心,可此事难度太大了,你是殿试状元,按理在翰林院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兼任六部亦或都察院之职,最多三年时间,下一次殿试来临之际,也就是你离开翰林院的时候,你若是想着到地方上去,究竟干什么,进入三司不大可能,你的资历太浅,朝廷不会如此的安排,皇上亦不会同意,担任知县,那是屈才,更是不可能,担任知府倒是最好的选择,可惜你太年轻了。”

“事在人为,只要太爷帮忙举荐,想必皇上会动心的。”

“不好说啊,老夫说的未必有用,皇上知道你和老夫的关系,岂会不警惕此事。”

郑勋睿皱了皱眉。

“晚辈觉得太爷多虑了,晚辈不是想到留在京城享福,更不是想着能够进入到六部或者都察院,晚辈想到的到地方上去做事情,京官和地方官的区别,晚辈还是清楚的,就算是三甲的进士,也都想着能够留在京城,哪怕是进入六部做一个八品的提举,也不愿意到下面去担任七品的知县,这其中的差距,谁都清楚,在六部表现好了,或许能够引起尚书大人的注意,甚至是皇上的注意,可是在地方上做事情,累死累活谁知道,责任倒是一大堆,稍微做的不好就遭遇到弹劾,四品的知府,就算是见到了六部五品的郎中,都是毕恭毕敬的,生怕得罪了,晚辈若是想着升官,尽管在京城熬着,肯定是有机会的,晚辈冒险到地方上去,那就说不准了。”

或许是受到了郑勋睿言语的刺激,文震孟也不隐瞒了。

“老夫不想你离开京城,放着大好的前途,前日皇上还专门说到你了,你若是到地方上去了,日理万机的皇上,怎么可能还记得你啊。”

郑勋睿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给文震孟行礼了。

“晚辈恳求太爷成全,晚辈真的不愿意留在京城,朝廷里面的局势过于复杂了,晚辈刚刚遭遇,就是筋疲力尽了,若是日后话语多了,得罪了更多的人,怕是到时候想着到地方上去,都没有机会了。”

文震孟看着郑勋睿,长长叹了一口气。

第一百一十九章乱象渐生

八月初十。

翰林院,翰林学士公房。

翰林学士沈忠仁正在按照兵部的意思起草的润色朝廷敕书,郑勋睿在一边默默看着内阁和兵部移送过来的奏折。

奏折一共有三份,第一份是三边总督杨鹤的奏折,言三月初投降的陕西流寇神一魁、金翅鹏、过天星、独头虎、上天龙、不沾泥等,分别在陕西庆阳府所属的宁州以及延安府所属的米脂再次开始造反,第二份奏折是延绥巡抚洪承畴的奏折,言对付流寇之办法,不能够一味的招降,必须一剿灭为主、招降为辅,奏折痛斥神一魁等人降而复反,第三份奏折是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任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奏折,言正在修建的大凌河城,遭遇后金鞑子的进攻,建议调集山海关、山东、登莱各路兵马驰援。

内阁和兵部的意见很明确,应该说是皇上的意见很明确,罢免三边总督杨鹤,洪承畴出任三边总督,负责剿灭陕西和山西的流寇,至于说剿抚无所侧重,一切依旧实际情况进行,此话显然是否接了洪承畴剿灭为主的建议。

对于洪承畴的奏折,朝廷照准不误,没有其他的意见。

看见这些奏折,郑勋睿的心情开始沉重了,尽管说身在京城,距离厮杀的地方很是遥远,可是他知道,大明的乱象开始出现了,而且自此之后,大明几乎没有安稳的时间了,崇祯七年之前,陕西和山西的流寇,尚属于各自为政作战,崇祯八年正月的荥阳大会,标志着流寇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和朝廷分庭抗礼了,至于说后金鞑子,那更不用说了,力量愈发的强大,几次入关劫掠,更是在崇祯九年的时候,建立了大清国。

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沈忠仁起草和润色敕令的时候,一边写一边思索,一边征询郑勋睿的意见。

郑勋睿当然很是谦虚,尽管他看了不少的奏折,但看的都是实际内容,对于那些华丽的辞藻,根本就不注意,所以从书写文案方面来说,他应该还不如杨廷枢。

再说这是朝廷的大事情,他一个刚刚在翰林院当值两个多月的翰林修撰,不可能提出来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要真的是那样,恐怕让人认为是妖怪了。

军事和民政是完全不一样的,纸上谈兵遭遇众人的唾弃,况且孙承宗、洪承畴和杨鹤等人,都是朝廷公认的出名的文官兼武官,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如此情况之下,郑勋睿是绝不能够随便插言的,就算是在乾清宫议论,他也不能够多嘴。

敕书写好之后,沈忠仁让郑勋睿仔细看看,其中是不是有不合适的地方,若是没有什么问题,敕书就要送到内阁去,内阁商议决定下来,呈奏皇上御批,就要送到司礼监去,制作成为正式的文书下发了。

这里面还有一份圣旨,是关于撤销杨鹤三边总督、任命洪承畴为三边总督的圣旨,这份圣旨不复杂,意思也很简单。

郑勋睿仔细看过之后,发现没有错漏的地方,起身禀报沈忠仁。

沈忠仁点点头,拿着奏折和草拟的圣旨、敕书,急匆匆的朝着紫禁城而去。

郑勋睿回到公房,开始在文案上面翻阅之前的奏折,他重点找的就是有关后金鞑子入侵以及流寇造反方面的奏折。

很快翻出来四五份奏折,上面有朝廷的敕书,甚至是皇上的圣旨。

认真看过这些奏折之后,郑勋睿陷入到沉思之中,甚至连杨廷枢进屋来,也没有注意。

“清扬,想什么事情啊,如此的专注。”

“哦,刚刚沈大人草拟了几份敕书,都是关于后金鞑子侵袭和流寇造反的。”

杨廷枢点点头。

“这些奏折多了,去岁都有好几份,我都看过了,要说这流寇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朝廷是一定能够剿灭的,倒是后金鞑子,需要注意了,若是他们侵袭,登莱巡抚孙大人训练之新兵,正好派上用场啊。”

杨廷枢说到登莱新兵,郑勋睿条件反射一般站起身来,吓了杨廷枢一跳。

“清扬,你这是怎么了。”

郑勋睿自嘲的笑了笑。

“没什么,刚才感觉到有蚊虫叮咬,不舒服才站起来的。”

“怪了,这都进入到秋季了,气候也不是那么炎热了,还有多少的蚊虫啊,再说你也爱干净过于了,每日里都要洗浴,换做我可吃不消。”

郑勋睿笑笑坐下了。

杨廷枢提醒了他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登莱兵变,这可是导致大明倒塌的导火索之一,绝不能够忽视的。

登莱兵变的起因就是因为大凌河之战,孔有德和李应元带领一千五百新兵前去救援大凌河,遭受颇多的周折,无法救援大凌河,在吴桥县因为军士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最终发动了兵变,这一次登莱兵变,让朝廷的损失异常的惨重,集中在登州和莱州的火器,损失殆尽,最终孔有德携带部分的火器,投降了后金,朝廷对后金火器方面的唯一优势彻底丧失。

六十九的孙承宗也因为登莱兵变,被罢免了所有职务,回到家乡,自此就离开了朝廷,一直到七十六岁的年纪,带领全家老少和百姓,抗击后金鞑子阵亡。

这一切的事情,郑勋睿都是知道的,可是他无法去阻止,更不可能说出来,其实他就算是说出来,也没有任何的作用,这些都不是他所能够改变的事实。

郑勋睿正在和杨廷枢两人说及奏折的事情,沈忠仁面带微笑进来了。

两人连忙站起身来了。

“郑大任,杨大人,刚刚送过去的敕书,得到内阁之认可了,你们功不可没。”

“哪里,这都是大人的辛苦,下官和杨大人什么都没有做。”

沈忠仁是高兴,所以说出来这样的话语,草拟的敕书和圣旨,能够迅速得到认可,这也是不简单的事情,内阁是异常挑剔的,敕书上面一个词没有用好,都是要训斥的。

“好了,本官去忙了,今日没有什么事情了,你们早些休沐。”

看着沈忠仁的背影,郑勋睿的脸上带着微笑,这人来到了朝廷,想到的都是升迁,或者说是证明自身的才能,就说沈忠仁这等的性格,留在翰林院是最好的,若是真的调到六部去了,甚至是进入内阁了,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性格使然。

可以早一些时间休沐,杨廷枢倒是很高兴,虽说在翰林院也不是格外的忙碌,但是规矩还是很多的,每天一大早就要起身,准时赶到翰林院点卯,休沐的日子也不多,还要应对其他的突然出现的任务。

“清扬,既然大人说了,那今日就可以歇息了,时间尚早,我们是不是找一处地方,好好品酒,都几个月时间过去,一直没有时间。”

“淮斗兄,大人尽管如此说了,你我还是在这里耐心等候,翰林院接受的任务多,若是突然出现什么事情,也是说不准的。”

杨廷枢有些无奈的摇头,郑勋睿说的是对的,他还好一些,郑勋睿参与到制诰文书起草的事宜,事情还真的有些多,有些时候在家中休沐,也可能接到安排,急匆匆的赶往翰林院。

“淮斗兄,你我在翰林院的时间也有几个月了,我感觉所做的事情,很是繁琐,并非是以前所想啊。”

“清扬,你比我强多了,就说这制诰文书事宜,不管怎么说,你都是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的,大人对你也很是赏识,你跟着上朝的机会也多,看看我,就是在翰林院编写史料,若不是有些时候和你闲聊朝廷里面的诸多事宜,还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杨廷枢不嫉妒郑勋睿,所以说的很是坦然。

郑勋睿微微点头,其实他是明白的,一旦他离开了翰林院,那么接手制诰文书事宜的,肯定就是杨廷枢了,自己若是离开了翰林院,到地方上去了,消息来源就迅速减少,想要知道朝廷之中发生的诸多事情,那就必须要依靠杨廷枢了。

至于说陈于泰,和他们的接触太少了,相互之间可谓是没有任何的交集,如今更是见面的机会都少了,陈于泰基本就是在文渊阁点卯当值,一般情况之下不会到翰林院。

杨廷枢肯定也是想着得到提拔重用的,任何人进入朝廷,不管他的能力强弱,这样的想法都会有的,就算是那些经历过很多波折之人,同样想着得到重用,这其中就包括文震孟。

两人闲聊几句话之后,拿起了奏折继续翻阅。

半个时辰之后,沈忠仁急匆匆的进入了公房,看见郑勋睿和杨廷枢都还在这里,松了一口气。

“郑大人,杨大人,还好你们没有离开,刚刚接到了消息,我马上要去内阁,你们暂时等候,若是有什么事情,我马上遣人通知你们。”

说完话,沈忠仁掉头急匆匆的走了。

“清扬,看样子你的预计,每次都是很准确的,刚才若是提前走了,这会又要赶回来了。”

第一百二十章夫唱妇随

(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

回到家里,郑勋睿看着诸多的家人,终于是下定了决心,离开京城到地方上去,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牵涉到了诸多的家人,她们来到京城的时间不长,正好适应京城的生活,可这个时候自己突然离开了,她们一时间是难以接受的,也是不可能继续留在京城的,文震孟当初直言不愿意自己离开京城,里面恐怕就想到了这方面。

可是自己必须要走,不能够留在京城,若是在和平年代,能够让家人安稳的生活,在最好的地方生活,那是应该的,但现在不一样了,如今留在京城倒是暂时安稳了,可不要几年,那就什么好日子都不要想了,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不好说了。

晚饭之后,郑勋睿和文曼珊在后花园散步,说是后花园,其实算不上什么花园,不到二十平方米的一块空地上面,种下了几株花草,偏偏文曼珊非常喜欢这里,因为只要郑勋睿没有什么事情,每日吃饭之后,都会和她一起在这里散步,从来都没有出去有什么应酬。

文曼珊见过奶奶的辛苦,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独自守在苏州的家里,想着和爷爷如此的散步,几乎是不可能的,相比较来说,她是非常幸福的。

“娘子,有件事情,我想着和你商议一下。”

“相公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就是了,外面的大事情都是相公做主的,若是家里有什么需要做的事情,奴家这就按照相公的安排去做。”

“这一次是大事情,一定要和你商议的,也希望你能够支持我,太爷和太奶奶聚少离多,这样的日子,你怕是不愿意过的,可如今你我恐怕也要有这样的一段时间了。”

文曼珊站在原地,看着郑勋睿,脸色有些发白。

“娘子,你不要紧张,我说的不过是暂时的情况,不要多长的时间,你我就能够再次相聚的。”

“相公是要离开京城吗。”

郑勋睿微微点头,聪明人就是不一样,一下子就能够理解,免去了自己很多的麻烦。

“的确如此,我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要离开京城了,至于说到什么地方去,暂时说不清楚,也许不要多长的时间,就能够明确了,若是我离开了京城,到府州县去了,没有彻底安稳下来之前,不会接你们过去的。”

文曼珊略微思索了一会,毫不犹豫的开口了。

“相公到什么地方,奴家就到什么地方,那样才算是家,若是没有相公在身边,奴家也没有什么意思的,奴家不怕吃苦,相公早就说过,夫唱妇随。”

“唉,这夫唱妇随是没有错的,但也要看是什么情况啊,朝廷里面的事情很多,有些事情你不清楚,我若是离开了京城,不一定能够到什么好的地方,条件若是太艰苦,你们跟着去受苦,那也是没有必要的。”

文曼珊倔强的摇头。

郑勋睿的头有些大了,文曼珊的性格他是知道的,谁知道这次主动申请离开京城,会被派遣到什么地方去,南直隶是不可能的,他需要回避,至少朝廷有这样的规定,福建广东一带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距离京城太远了,一旦到那些地方去了,就好比是发配一样,最好是留在北直隶,可看来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自己在朝廷里面没有什么靠山,几个月时间过去,也没有刻意的去巴结谁,不可能安排在北直隶。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了,这些地方距离京城不是太远。

可惜山东的登州和莱州,马上就要大乱,山西河南更是不用说了,流寇很快就要波及到这些地方,再说这些地方遭遇的灾荒太大了,很多地方因为干旱,几乎是颗粒无收,流民遍地,朝廷根本拿不出来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