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435章

明末传奇-第435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府休整,准备在集聚足够力量之后,一举杀向成都。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就是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之地,且四川的土司较多,淳朴的百姓又带着一丝的彪悍。

郑勋睿亲率郑家军第一军从南京出发,同时命令郑凯涛率领的第三军两万将士,离开潼关,进入到河南境内,他们进入河南境内的目的是控制李自成及其麾下的流寇,防止李自成与张献忠之间的任何交集,驻扎在延安府的洪欣涛,接到的命令则是率领两万将士驻扎到紧靠着山西的绥德州吴堡镇,时刻注意正在进攻太原府的李自成麾下的流寇。

至于驻扎在登州、莱州、蓬莱和辽南等地的郑家军第二军,接到的任务是严密监控盖州等地的八旗军,一旦八旗军有任何的动作,则要及时的禀报,以便郑勋睿做出决策。

周延儒的建议是让郑勋睿趁着进攻流寇的机会,一举将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掌控在手中,经过仔细的思考,郑勋睿决定暂时放弃河南,先行掌控湖广和四川两省,他此番带领郑家军出征,需要彻底剿灭张献忠,至于说李自成,还有存在的必要。

若是要彻底的掌控河南,则要剿灭李自成麾下的流寇,那么郑家军就很有可能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倒不是说郑勋睿不能够承受这样的局面,而是郑勋睿不想在短时间之内彻底的剿灭流寇,那样他就真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了。

出于这样的目的。郑勋睿此番的征伐,目的是湖广和四川等地,暂时放弃河南以及辽西。

杨廷枢、李岩和徐吉匡等人跟随郑勋睿出征,杨廷枢已经成为参谋团的成员之一,徐望华和周延儒则是留在南京,主持一切的事物。

郑家军方面。总兵郑锦宏,副总兵洪欣瑜、刘泽清跟随出征,副总兵洪欣贵留守南直隶,郑家军参将苏从金、苏蛮子和王小二悉数跟随出征。

几年时间过去,郑家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火力的配置方面早不同于以往,其主要的兵器为毛瑟枪、红夷大炮和弗朗机等等,炮兵营已经成为郑家军的主力营,神机营的力量逐渐的壮大。几乎支撑起来郑家军的半壁江山,斥候营和亲兵营也得到了加强,此外的亮点是女兵营,专门负责战场上的救护等等,至于说骑兵营,则是在逐渐的减少。

郑勋睿率领出征的四万郑家军将士,骑兵营人数仅仅五千人,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冲锋对方阵营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冲击,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所有郑家军的将士都配备了毛瑟枪,包括炮兵营的将士,而配备弓箭的只是骑兵,从毛瑟枪与弓箭的威力比较来说,两者已经不再一个档次上面了,弓箭的作用远远比不上毛瑟枪。

这么多年过去。淮安火器局的毕懋康等人经过了无数次的研究和试验,大大的提升了毛瑟枪的威力,现在的毛瑟枪,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在射程和速度方面。其射程或者说杀伤力已经达到了五百米的距离,每分钟射出的子弹可以达到十发以上,当然这个威力和几百年之后还是无法比较,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就已经是巨大的杀器了。

要知道骑兵从五百米之外冲锋过来,弓箭和长矛根本不能够完全抵挡,但毛瑟枪可以,上万只的毛瑟枪同时开火,前方就算是有千军万马,也是全部覆灭的命运。

正是因为有了威力巨大的火器和火炮,郑勋睿才能够保证彻底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他相信这场战斗不会消耗太多的时间,张献忠做梦都不可能想到,这世界上还有如此厉害的火器,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卒,在如此厉害的火器面前,无法抵抗,只有覆灭的命运。

战斗取得胜利已经不是郑勋睿重点考虑的问题,他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的彻底掌控湖广和四川两省。

大军行军的速度不是很快,毕竟炮兵营有着大量的红夷大炮和弗朗机,考虑到张献忠麾下的流寇主要分部在四川的夔州,山大人稀,故而炮兵营此番携带的火炮以弗朗机为主,弗朗机的机动能力远远强于红夷大炮,能够在追击战之中发挥出来重要的作用。

湖广与四川两地巡抚的人选,这是郑勋睿需要思考的问题,参谋团早就商议过此事,提出的人选郑勋睿不是很满意。

参谋团建议梁兴力出任湖广巡抚,这恐怕是看在他郑勋睿的面子上,毕竟赵单羽已经出任浙江巡抚,而且在浙江做的很不错,同为郑勋睿的姐夫,梁兴力也应该出任地方上的巡抚,单独的治理一省之地。

郑勋睿却不是这么看的,赵单羽和梁兴力两人的性格,他是知道的,赵单羽比梁兴力聪明一些,接受能力也强很多,能够吸取很多新鲜的观念,梁兴力比赵单羽憨厚,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留在身边做事情还是很不错的,但放出去不合适。

郑勋睿想到的两个巡抚的人选,此番都带在了身边,那就是李岩和徐吉匡。

李岩和徐吉匡两人的能力都是非常突出的,也通过很多机会展现出来,且两人对郑勋睿是非常忠心的,他们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一旦坚定了追求之后,就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哪怕是面临巨大的诱惑或者是巨大的危险。

郑勋睿用人历来都是依照能力出发,那些所谓的两榜出身、进士及第等等的牌子,他是不会特别关注的,要知道文坤仅仅是秀才,如今照样是陕西巡抚,而且到陕西之后,一应的事情都做的很好。

郑勋睿用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舍得放权,就说这陕西巡抚,与朝廷其他地方的巡抚有着很大的不同,陕西巡抚不仅仅能够直接任命州县的知州和知县,甚至能够决定知府的人选,这方面郑勋睿基本不做什么干涉,除非是特别重要的地方,譬如说西安府。

充分的放权,才能够让人家死心塌地的做事情,浙江的转变之所以那么快,就是因为出任巡抚的赵单羽有着充足的人事权,不合适的官吏能够随时的调整。

大军进入到湖广之后,郑勋睿嘱托徐吉匡多多注意湖广各地的情形。

徐吉匡非常的聪明,很快就明白郑勋睿的意思了,大军行军的过程之中,他会在大军宿营的时候,带着一些军士进入到村镇里面询问情况,熟悉和掌握湖广的相关情况。

湖广熟、天下足,从这句话就能够看出来湖广乃是鱼米之乡。

可惜连年的战乱,让湖广根本无法安宁下来。

一段时间的考察下来,徐吉匡的眉头长时间紧锁。

郑勋睿发现徐吉匡的情绪不对,他很清楚,南直隶、浙江和陕西等地发展很快,大明其他地方与之是无法比较的,这都是因为实施和推行的政策不一样,需要在他掌控了天下之后慢慢来解决,毕竟如今还是朱家的天下,很多的事情无法短时间之内解决。

此番郑家军出兵的首要目的,是彻底剿灭张献忠,其余的事情可以放到后面一步。

大军快要抵达武昌府城的时候,郑勋睿与杨廷枢、李岩和徐吉匡等人进行了一次颇为重要的商谈。

郑勋睿的观点非常的明确,那就是郑家军不仅仅是要彻底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还要通过此番的征伐,掌控湖广和四川等地,湖广和四川土地肥沃,是大明江山重要的粮仓,保持这些地方的稳定,让老百姓过上平静的日子,对于稳定天下来说至关重要。

郑勋睿特别提及了,皇上和朝廷要求郑家军剿灭流寇,所持的心思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众人都知晓,郑家军就是要利用这样的机会,造成一些既定的事实,譬如说牢牢的掌控湖广和四川各级的官府,不仅仅是剿灭流寇,也要除掉那些不服从管理的官吏和士大夫等等。

郑勋睿提出来的这个要求,让李岩和徐吉匡很快明白了重点,特别是徐吉匡,明白在熟悉和掌握湖广各地情况之时,更多的是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至于说在这个过程之中遇见的诸多问题,或者说那些死脑筋的人,正好可以借着剿灭流寇的契机,一并解决掉。

杨廷枢则是感觉到吃惊,在他的印象里面,郑勋睿一直都是非常的温文尔雅的,遇到问题也是采取以理服人的态度,可如今却大不一样了,居然直接提到了清除异己的事宜。

杨廷枢当然不会明白,郑勋睿所处的位置早就不是十余年前的时候了,此时的郑勋睿,胸怀的是整个天下,思考的是在掌控天下之后,该如何的让王朝振兴,继续屹立在世界的巅峰,在这个过程之中遇见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果断的措施解决,绝不能够心慈手软。

第七百六十九章挖坑等你跳

湖广巡抚方孔炤正在武昌府等候。

郑勋睿被敕封为湘王、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这已经是内阁首辅的待遇,居然没有进入京城,而是继续兼任南京兵部尚书,这岂不是皇上和朝廷准许郑勋睿在南直隶割据,而且还给与了更高的待遇和更加显赫的地位。

方孔炤不是很明白,就在郑勋睿率领大军从南京出发的时候,钱士升写来了信函,告诉方孔炤想尽一切办法,阻止郑勋睿干扰湖广民生上面的事情,也就是说郑勋睿就是负责剿灭流寇,不能够过问其他的事情。

这让方孔炤略微放心了一些,他也悟出其中的奥妙,原来皇上敕封郑勋睿一切,不过是想着利用郑家军来剿灭流寇,帮助朝廷稳定北方的局势,一旦流寇被剿灭,或者是嚣张的气焰得到遏制,皇上还是要对付郑勋睿的。

郑勋睿率领大军进入湖广,剿灭尚在湖广的部分流寇,肯定是要过问湖广相关事宜的,想要阻止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苦思苦想之后,方孔炤有了应对的办法。

郑勋睿带着徐吉匡和李岩进入了武昌府,郑家军则是驻扎在城池外。

方孔炤没有在巡抚衙门外面迎候,城门处也看不到巡抚衙门派遣的官吏,这样的阵势,让徐吉匡等人很是愤怒,毕竟郑勋睿已经是大明的亲王,地位尊贵,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方孔炤都是需要在巡抚衙门外面守候的。

更加有意思的是,巡抚衙门外面戒备森严,郑勋睿等人居然还要在衙门外面等候。

郑勋睿的脸上一直都带着微笑,对这一切毫不在意,徐吉匡和李岩等人忍不住。训斥了守候在衙门外面的军士。

“徐吉匡,李岩,不用对着这些军士发脾气,他们不过是奉命行事。”

“王爷,属下明白,不过这方大人也做的太过了。有什么了不起,以为朝廷之中是东林党人的天下,就可以如此的无法无天了。”

郑勋睿微微一笑,他已经想好了对付方孔炤的办法,这个时候让方孔炤显摆一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做事情看的是结果,不必过于在意其过程。

进入巡抚衙门,知事带着郑勋睿等人朝着大堂而去。

方孔炤果然在大堂等候。

见到郑勋睿等人进入大堂。方孔炤站起身来,对着郑勋睿拱手行礼。

“下官见过王爷,下官公务在身,怠慢了王爷,还请王爷见谅。”

方孔炤坐在大堂的上首,只是站起身来行礼,没有走下来的意思,那么郑勋睿等人就只能够坐在下首了。

方孔炤这样的做法很罕见。但也挑不出毛病来,人家是公事公办。

郑勋睿脸上带着微笑。没有在下首坐下。

“方大人,本王奉皇上旨意剿灭流寇,想必你也知晓,按照规矩,本王率领的大军需要粮草五千石,请方大人在三日之内筹备齐全。若是耽误了,本王可不会客气,此外,本王此番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之流寇,作战计划已经明确。一旦筹集到粮草,本王将率领大军进入河南或者是四川,这盘踞在郧阳府的流寇,就请方大人率领湖广卫所军队剿灭了。。。”

方孔炤瞪大眼睛看着郑勋睿,他今日摆出来的态势非常明确,在巡抚衙门的大堂见郑勋睿,而且身穿官服,就是告诉郑勋睿,他方孔炤是湖广巡抚,负责湖广的一切事物,郑家军只是进入到湖广剿灭流寇,其余的事情不要过问。

想不到郑勋睿要求他率领大军剿灭盘踞在郧阳的流寇,既然如此,凭什么要求巡抚衙门提供粮草,这明显是为难湖广巡抚衙门。

“王爷的意思,下官不是很明白,这粮草需要巡抚衙门来提供,可这剿灭湖广境内流寇的事宜,需要自身负责,不知道下官如此理解是不是正确。”

“方大人,你的理解没有错,本王还要告诉你一件事情,若是不能够彻底剿灭盘踞在郧阳府的流寇,本王建议你就不要坐在这巡抚的位置之上了,自己到京城去请罪,张献忠及其麾下流寇的主力,已经进入到四川,盘踞在郧阳的不过是小部分的流寇,你身为湖广巡抚,代表朝廷负责一方之平安,若是不能够保证湖广老百姓过上安宁祥和的日子,不能够剿灭小股的流寇,畏首畏尾,总是想着自身的荣华富贵,朝廷要你这样的官员有何用。”

“这,王爷怎么能够如此说,下官乃是朝廷命官,功过是非自有皇上和朝廷来评价,下官斗胆了,倒是想说王爷奉皇上圣旨,剿灭流寇,若是不能够平息河南、山西、湖广和四川之局面,那才是辜负了皇上之信任。”

郑勋睿脸色瞬间严肃起来。

“方大人,你也是朝廷正三品的官员了,长期担任湖广巡抚,也算是一方诸侯了,怎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皇上要求本王负责剿灭流寇之事宜,那么流寇盘踞之省府州县,就都要听从本王之调遣,若是有人敢不听从调遣,本王可以代表皇上便宜行事,杀人都是可以的。”

方孔炤看着郑勋睿,目瞪口呆。

郑勋睿说的这个道理的确存在,当初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的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就是要求牵涉到的各省巡抚必须听从五省总督孙传庭的调遣,只不过从实际情况来说,各省巡抚是不可能完全服从命令的。

这也是导致剿灭流寇战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孙传庭远不能够和郑勋睿比较,不客气的说,郑勋睿是说到做到,不要说他湖广巡抚方孔炤,就算是内阁大臣,若是不服从命令,郑勋睿都是敢动手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郑勋睿动手之后,皇上怕也是无可奈何。

“方大人,本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说错了。”

方孔炤擦去了额头上冒出的汗滴,迟疑了一下开口了。

“王爷说的不错,这提供五千石粮食,下官马上办好,只是剿灭郧阳流寇的事宜,下官实在是力不从心。。。”

“方大人,本王刚才就说过了,若是保不住一方的平安,那就自动到京城去请罪,本王负责剿灭流寇,困难重重,若是遇见什么困难,是不是可以给皇上禀报,说是没有办法、力不从心啊。”

方孔炤的身体微微颤抖,他终于感受到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不过这官场上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自己能够稳住武昌府和襄阳府等地的局势,保证这些地方不出现任何的问题,至于是不是需要率领大军前去剿灭郧阳的流寇,那是另外的事情了,就算是郑勋睿到时候怪罪,自己还可以求助内阁首辅钱士升,包括求助皇上。

“王爷之吩咐,下官记下了。”

郑勋睿转身离开了,没有多停留一分钟的时间,他要的就是方孔炤这句话。

其实方孔炤稍稍清醒一些,就应该坚持前面的意思,就是难以剿灭郧阳的流寇,那样的情况之下,郑勋睿也只能够狠狠的训斥一番,让方孔炤的面子上过不去,真的想要将方孔炤拉下马来,凭着这个理由还是不行的,可方孔炤答应了剿灭流寇吗,到时候做不到,那他郑勋睿就有了充足的理由。

“王爷,属下认为方大人不可能前往郧阳去剿灭流寇的,若是能够这样做,他早就去做了,刚刚应承下来,不过是应付王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