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727章

国策-第727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融海啸,再由金融海啸导致全球大萧条都是纪佑国的“杰作”。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全球大萧条对产业构调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赵润东上台之后,不得不采取适当收缩的防御战略,但是从整个国际局势来看,大萧条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响更大,此消彼涨之下,共和国肯定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事实上,正是21世纪最大的经济危机为共和国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础,并且产生了新的世界格局。

可以说,纪佑国最值得称道的能力不是政治手腕,而是战略眼光。让赵润东上台,似乎是在王元庆上台前的过渡,实际上,则是必须走的一步。换句话说,就算王元庆的年纪大10岁,在2017年的时候能够出任国家元首,纪佑国也不见得会让王元庆接班,让赵润东过渡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原因很简单,王元庆太有理想了,在2017年到2027年之间,共和国的主要任务是应付大萧条带来的压力,并且借助大萧条产生的影响提高国际地位,肯定不能像王元庆做的那样,用几场大规模战争来改变世界格局。让赵润东上台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共和国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积蓄实力。事实上,赵润东做得并不出色,或者说是缓过气来的美国没有让纪佑国的计划得逞。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一味纵容日本,最终惹火烧身,导致半岛战争爆发,而日本在村上贞正的领导下,并没按照美国的意图卷入战争,让美国不但丢掉了韩国,还丢掉了西太平洋地区的所有盟国。半岛战争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就是这场战争迫使王元庆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也就是推行政治改革。

如果李存勋说的没错,那么裴承毅有理由相信,半岛战争超出了纪佑国的安排。

虽然半岛战争以对共和国相对有利的方式结束,但是共和国获得的好处并不多。别的不说,韩国完蛋之后,西太平洋只剩下了两个主要势力,没有美国的牵制,共和国与日本的决战在所难免。作为半岛战争的指挥官,裴承毅非常清楚当时的情况。最初的时候,王元庆并不支持扩大战争规模,而是希望像20世纪50年代那样,用一种相对均衡的方式,也就是双方重新回到三八线来结束战争。战争后期,共和国军队摧枯拉朽的打垮了美韩联军,一路小跑着把战火烧到三八线以南的时候,王元庆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由反对扩大战争规模变成了坚决打垮韩国。

裴承毅以前没有想过,可是现在他不得不重新考虑。

毫无疑问,王元庆的这种转变有更加深层次的含义。简单的说,王元庆非常清楚纪佑国制订的国家改革计划,知道半岛战争是一场“意外”或者说是由美国蓄意挑起,对共和国不太有利的战争。如此一来,王元庆在战争初期相对保守就不难理解了。如果能够将战争规模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仍然有可能按照纪估国的安排,完成国家改革,用最小的代价让共和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问题是,战争从来不是按照某一方的意愿发展的,到了战争后期,当王元庆发现局势已经无法扭转的时候,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无疑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王元庆不再沿着纪佑国制订的改革路线前进,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规划共和国的未来。

显然,王元庆的选择得到了纪佑国的支持。

从长远影响来看,半岛战争给共和国带来了三个问题。一是从此开始,共和国将以世界一流大国的身份参与国际斗争,虽然不大可能与美国正面对抗,但是必须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拜决周边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一流大国会在周边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从实际情况出发,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共和国迟早会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围剿下轰然倒地。二是必须尽快建立以共和国为核心的国家同盟体系,不管共和国多么强大,在面对西方国家集团的时候,都需要盟友,而且是很多盟友。这就要求共和国必须在国际事务上有所作为,不但要占领科技制高点,还要将先进技术变成政治筹码,用先进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重新规划国际局势。三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国内改革,因为半岛战争已经唤醒了共和国民众的公民意识,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他们不仅仅是国家的成员,还是国家的主人。

针对这三个问题,王元庆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

针对第一个问题,就是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而这两场战争都与王元庆有关,甚至可以说王元庆是真正的策划者。针对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全面销毁核武器的基础之上,通过出售与转让可控聚变核电站建立起来的集约集团,而王元庆正是该集团的缔造者。针对第三个问题,就是政治改革,王元庆在政治改革中的地位就不用多说了。

可以说,王元庆的能力绝不在纪佑国之下。

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纪佑国才是政治改革的缔造者,而且纪佑国肯定针对政治体制制订了改革计划,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纪佑国的计划与王元庆的行动有很大的出入,至少不会在面对严重外部威胁的情况下推行政治改革。

事实上,王元庆很有可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推行的政治改革。

说简单点,治理国家不是玩游戏,没有SL大法,也没有重来的机会。如果现有体制能够推动国家继续前进,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那么不管谁在台上,都不会轻谈改革。事实上,纪佑国没有推行政治改革的主要理由就是时机不成熟,而所谓的“时机不成熟”,实际上就是没有必要搞政治改革。如果真的有必要,不管别的条件有没有达到要求,比如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思想观念、科技力量等等,纪佑国都会推行政治改革,而不是把这一历史重任留个王元庆。纪佑国尚且不会冒险推行政治改革,真有选择的话,王元庆也不会冒险。

想通这个问题,裴承毅就明白了李存勋问他那个问题的理由。

“想明白了?”

“基本上想明白了。”裴承毅勉强笑了一下,“只是还有几个问题没有想通,比如照你的说法,早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纪老在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庆然后访问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候,就知道会爆发第二次英阿马岛战争,那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有足够的机会改变阿根廷的面貌,不至于闹到现在这个样子吧?”

“你的意思是,军情局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裴承毅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说实话,最初的时候,我的想法与你一样,认为我们应该有更大的作为。问题是,我们不能忽略现实。”李存勋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首先,谁也没有能力改变我们与阿根廷的地理位置,虽然技术进步,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距离对交往产生的影响,但是技术进步对所有国家是公平的,几年之后,从北京飞过来,只需要大约四个小时,而到时候从华盛顿飞过来却不到三个小时。其次,我们没办法改变阿根廷民众的传统价值观念,就算我们帮助阿根廷收复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也不可能让阿根廷人过春节,而不过圣诞节。最后,我们必须考虑拉美国家的感受,阿根廷是这一连串骨牌中的第一块,向什么方向倒下,结局将截然不同。毫无疑问,我们不能成为被压在最下面的那一块,也就不能惹火烧身。”

听李存勋说完,裴承毅知道自己的问题有点低级。

“当然,我们也在影响再根廷,不然军情局在这边的活动不会这么顺利。”

“也就是说,你们已经做了。”

李存勋笑了笑,算是回答了裴承毅的问题。

这下,裴承毅才明白了过来。可以说,阿根廷的现状与共和国有很大的关系。

在外界看来,阿根廷的最大问题就是腐败。虽然在很多人看来,阿根廷政治腐败的问题来源已久,与共和国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可以说,第一次马岛战争就是阿根廷军政府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实现,淡化腐败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而引发的,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从2016年之后,共和国的影响在很大的程度上使阿根廷的腐败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别的不说,阿根廷在大萧条初期出现政治动荡,军人与文官轮番执政,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共和国为了打击阿根廷的亲美总统。更重要的是,为了达到控制阿根廷政坛的目的,军情局肯定利用了阿根廷的政治腐败。

对这一点,裴承毅算是深有感触。

来到阿根廷后,裴承毅的遭遇并不顺心,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只要军情局出面,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是说,阿根廷当局可以不把共和国陆军上将放在眼里,却不敢得罪一个小小的军情局特工。如此反常的事情,足以证明,军情局掌握着几乎所有阿根廷要员的命脉。

“其实,这些都是次要问题。”

裴承毅点了点小头,说道:“另外一个问题是,元首不会为了完成政治改革,把一个核大国与一个地区大国拖入战争,并且让共和国承担被卷入战争的风险吧?”

“你认为呢?”

裴承毅没有开口,他要知道,或者说能够猜到的话,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谈了这么久,这是你问出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李存勋呵呵一笑,转口说道,“这么跟你说吧,我这次过来,就是要跟你说这件事。”

裴承毅帮李存勋倒好茶,没有接话。

到这个时候才提出这个问题,不是裴承毅不想早点问,而是李存勋没有给他机会。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95章 前程

“你觉得,需要一场战争为政治改革保驾护航吗?”

裴承毅没有开口,因为这不是问题。

“毫无疑问,战争已经够多了。现在全球经济向好,大萧条的影响正在逐渐淡去,所有人都在追求幸福,希望改善生活,谁愿意打仗?说实话,有得选,没人愿意打仗。”李存勋放下茶杯,神色稍微黯淡了一点,说道,“问题是,在很多时候,别说是我,就算是元首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战争不是一方想打就能打得起来的,而且英国与阿根廷都不可能从这场战争中获得多少好处,哪怕那些地质学家的判断没有错,马尔维纳斯群岛上拥有储量极为惊人,而且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稀有金属矿藏,也没有必要用战争来保护政治改革。开始我问你的那个问题,即内因重要,还是外因重要,足以说明这场战争与政治改革没有关系。元首的眼光不可能这么短浅。”

裴承毅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说直接点,印度战争之后,能够影响政治改革的只有国内因素,不管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否愿意承认,外来势力已经无法干扰我国的政治改革了。”见到裴承毅要开口,李存勋压了压手,说道,“显然,你现在想问的是,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呢?我前面说了,一个巴掌拍不响,战争不是某一方的问题,而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如果仅仅是美国想制造战争,而我们不回应的话,就不会爆发这场战争了。那么,我们积极行动,与美国一唱一合的推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呢?”

裴承毅早就习惯了李存勋的说法方式,所以显得很有耐心。

“想不到是正常的,因为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美国总统布兰迪诺,以及正在伦敦活动的杜奇威直到前几天才搞明白这个问题。”

“什么意思?”

李存勋笑了笑,说道:“这个等下再说。事实上,积极策划这场战争,与国内的政治改革与政权交替没有任何关系,元首只是利用了政治改革与政权交替,或者说,早就计划在离任前做好这件事情。”

“也就是说,这是元首计划的一部分。”

“与宪法修正案一样,只是计划的一部分。”李存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准确的说,是在两年前,也就是印度战争爆发前,元首就考虑到了第二次马岛战争。”

裴承毅立即皱起了眉头,因为他非常清楚两年前的情况。

“也许你不会相信,但是你不得不相信,元首当时就知道你能给我们一个惊喜。”李存勋呵呵一笑,说道,“虽然必须承认,不但我没想到你能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打败印度,连元首也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但是你必须相信,按照元首的计划,印度战争肯定会在2036年的第一个季度内结束,绝对不会拖到第二个季度,然后我们用半年的时间稳住印度,再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这边的冲突。”

“也就是说,印度战争在2035年底结束,只是给了我们更多的准备时间。”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当然还减少了战争损失。不管怎么说,在印度战争爆发前,元首就在为第二次马岛战争做准备。其实也不难理解,元首从没想过谋求第三届任期,必然在今年交出政权,因此必须在离任前做完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印度战争其实也是元首为离任做的准备。”

裴承毅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李存勋的意思。

“事实上,早在日本战争之后,世界格局就发生了重大转变,未来世界的雏形已经浮上水面。”李存勋喝了口水,接着说道,“首先得承认,未来的国际斗争,绝对不是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单挑,而是以超级大国为核心的国家集团之间的斗争。知道为什么我们与美国在全面销毁核武器的问题上的观点高度一致吗?”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等着李存勋继续说下去。

“原因无二,全面销毁核武器只是我们两个超级大国做的一个‘阳谋’。”

“什么意思?”裴承毅立即追问了一句。

“什么是‘阳谋’?简单的说,就是公开的阴谋,是让对手没有办法应付的阴谋,是没有必要保密的阴谋。那么,我们与美国的对手是谁呢?毫无疑问,肯定拥有成为超级大国潜力的国家,比如俄罗斯、比如正在谋求统一的欧洲、比如巴西等等。从根本上讲,我们与美国不遗余力的支持全面销毁核武器,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常规军事力量上的优势,让俄罗斯这种依靠核武器的国家沦落为地区强国,在国际斗争中失去发言权。”李存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与美国的唯一共识。事实上,我们与美国的针对目的并不相同,美国是想借此打击欧盟,让法德意三架马车分道扬镳,从而使欧洲再度回到美国的怀抱。我们的目的是打击俄罗斯,让俄罗斯老老实实的成为地区强国,放弃称霸世界的野心与梦想。重要的是,我们与美国选择了同样的手段,或者说是唯一的手段,即通过销毁所有核武器来消弱其他国家。”

“也就是说,由此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只是附带产物?”

“不能说是附带产物,准确的说,应该是必然结果,或者说是国际局势在我们与美国的共同推动下的必然发展方向。”李存勋纠正了裴承毅的说法,再接着说道,“各国首脑在伦敦峰会上达成的协议,为未来的世界格局打下了基础。虽然《伦敦条约》还没生效,但是完全不用担心,就算某个、或者某几个小国没有签署,条约也会生效。当然,如果俄罗斯或者其他某个有核国家从中作祟,我敢保证,就算我们与美国没有携手,也会有相当的默契,共同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国家。毋庸置疑,面对两个超级大国,别说那些地区强国,俄罗斯当局都得三思。当然,情况不会发展到这一步。几年之后,也就是伦敦条约正式生效前,我们与美国的战略防御系统能够抵消掉除了对方之外,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所有国家的战略威胁,从而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