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628章

大明武夫-第628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集人力,筹备粮草,然后运作起来,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物资,怎么分配人力,怎么将物资分配到每一个人,这一切都是极为繁杂,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赵字营内的农垦、贸易相关人等,也在这样的锻炼中不断成长。

在一开始的时候,徐州一州四县的吏员们参与非常多,怎么调集物资,怎么处理账目,做许多事都要靠他们的经验,颇有些吏员借此发了财,可慢慢的,这些出自官府的吏员们发现自己跟不上了,赵字营已经不需要他们大多数人,就可以完成官府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或者说赵字营那些掌柜、文书、账房这些人,已经可以比官府做得更好了。

天启二年最后三个月到天启三年年初,赵字营农垦田庄内进行了一次大调动,这个调动不是庄头管事和团练连正们的调换,而是普通庄户们的迁移。

在骆马湖东岸的各个村寨里,当年被俘虏的流民大多数都已经安家立业,赵字营不光给他们温饱,也给他们希望甚至是奢望,很多人觉得可以拥有一块田地,在这里的田主很严酷,动不动就杀人,却也讲理,说收取多少就收取多少,绝不会加派浮收,也不会胡乱征发徭役,让大家自带粮食去劳作却不给一文钱,在这边凡是你付出的劳务都有相应的补偿,大家甚至愿意为主家做活,因为感觉不吃亏。

除了各项实惠之外,大家还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随处丢垃圾,随处便溺,这个都是严禁,轮值定时清扫,村寨里从来都是干干净净,宅院、水井、畜栏甚至还有村寨的土围壕沟,都有规制,一切井井有条。

听说主家要把这些田地长包给每个人,甚至可能把田地授予每个人,那么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一份产业,如果在忙碌些别的营生,那就会有不错的日子了。

但就在这期盼越来越浓烈的时候,很多人接到了搬迁的命令,有些地方是整个村寨搬迁,但在某些地方只是几户或者一户的搬迁。

每个人都舍不得离开,很多人对着自家的房舍和田地嚎啕大哭,不过没有人敢违逆命令,不用家丁巡丁什么的动手,村寨里平时那些和气笑脸的团练立刻就能杀人。

大家都记得刚到这边的时候,那时每个人都不知道第二天还能不能活下来,每个人都在绝望和恐惧中,这边大片的盐碱荒滩,苇草长得比人还高,蚊虫多到好像云雾,时不时的就有毒蛇出没,还有那些不知道吃什么壮大的野狗和狼,不断有人逃跑,有人被抓了回来,有人死在外面也被带了回来。

很多死在外面的人都不是人追杀,而是饿死或者被野兽咬死,那死状让人看着不寒而栗,绝了逃跑的念头。

将湿地荒滩围起来,放火烧掉苇草,放掉积水,然后开垦播种,谁都知道第一年不可能有什么收成,但田地里稀稀落落的庄稼长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把他当成宝贝。

在这荒草滩上不安宁,不知道那里来的团练和官兵要强占大家辛苦开垦的田地,虽说最后进爷赶过来打跑了他们,但各家也死了不少人,还有那些该死的邪教人物,混进来装神弄鬼,连累着那些糊涂蛋死了不少。

就这么遇到天灾人祸,可大家就这么坚持了下来,没有了那种大旱饥饿的绝望,没有了被人驱使,生不如死的恐惧,在这荒草滩上虽然艰苦,可大家顶了下来,一致坚持到现在。

现在田地一块块的平整方正,引水灌溉的沟渠纵横其中,看着就让人满心舒服,这边不缺水,这么多年荒草堆积等于有了肥料,田地出产相当不错,而且铁制的农具,用来辅助的大牲口都是不缺,收成比山东不知道强出多少。

粮食多了,盐货也不缺,在山东想要吃口咸可不容易,人缺盐干活都没力气,在这边这点事真不错,又有人家在地边地角的种点菜钟点棉花,甚至还央求借贷买了鸡养,纺纱织布能贴补家用,种菜养鸡能吃点好的,日子一天红火过一天,今年过年的时候,甚至还杀了年猪,还有不少咸鱼什么的,这样的日子多少年没过了……

可就在这样的红火势头下,突然间接到了搬迁的命令,你所有东西都不会克扣,家里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会折价给你银钱或者折算成你想要的,大家倒不觉得赵字营会借机坑骗,自家这位主上,说话算数,公平公道,这个还是信得过的。

也有村寨里的人注意到,被要求搬迁的人家是什么人家呢?都是那些日子过得好的,也就是平日里纺纱织布补贴家用的,难道进爷看不得大家过好日子?

不过要求搬迁的时候,庄头管事都说得很明白,这次搬家是福气,是去过更好的日子了。

有人不信,觉得不过是赵字营的托辞,天知道要搬到什么地方去,听说进爷又打下好多地方,都比这边还要穷苦,难道是让大家过去开垦,再过先前那几年辛苦日子。

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相信,赵家说话算数,既然说去过好日子,那就肯定有好日子去过。

不舍归不舍,大家还是按照安排开始向各处行动,当初迁徙,差不多就是家丁和徐州各处的乡勇们驱赶他们,在路上谈不上什么温饱,往往要饿着肚子走一天甚至两天,然后才有补充,路上不断的有人饿死,而且赵字营只给他们一个大概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甚至没有路和桥,要他们临时搭建,更不要说如狼似虎的沿路村寨和盗匪,他们也把当时的流民看成肥肉,咬一口就是赚到,当时的赵字营家丁只能防护个大面,个别人的死亡也顾不上。

可这一次就不同了,需要搬迁的住户们背着自己的细软行李,如果有不得不拿的大件,淮安北区会提供车马,会到水路那边安排上船,每二百人或者三百人为一队,天亮出发,天黑住宿,出发和住宿都会有云山客栈提供食宿,每天出发时候也会配足在半路上的食水,沿途道路平整,治安良好,就不要说那些全副武装,森然有序的家丁了。

经历过几年前的人都会记得很清楚,那时候的家丁穿着布衣,手里拿着长矛,个别人会带着一把腰刀,能压制众人靠的是那股凶悍气势,刚从尸山血海里打滚出来的经历,可现在的家丁身上穿着铁甲,手中长矛,腰间佩刀,还有看到手持火铳的的家丁,看着那火铳粗大的口径就知道威力不小,现在的家丁们队列整齐,每个人都无比自信,这自信并不是自大,而是因为一次次胜利养成的。

很多人搬迁所走的路就是来时的原路,当时沿路的凋敝和现在的兴旺相比,更让人不知不觉间被震撼。

那些心中忐忑的搬迁庄户们,看到了这无处不在的改变之后,心思渐渐安定了下来,大多数人开始对将来的生活有了期盼和幻想。

当一部迁徙的庄户被告知他们以后要在徐州生活之后,许多人又是哭出声来,这一次是喜极而泣。

淮安北区的各个村寨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当你成为团练,成为庄头管事的候补,都有被调往其他各处的可能,有人甚至脱离了佃户农奴的身份,成了体面的人上人,这些人回来就任或者探亲的时候,都会说起徐州那边,把徐州说得天上地下稍有,太平繁华,就和当日闻香教蛊惑人心所说的人间仙境一样。

第1097章海州港口

原本大家是将信将疑,可看到沿途的景象之后,就已经信了八分,可也没想到自家会搬到这里来,按照每个人的想法,能过得温饱已经是福气,怎么敢奢求其他,却没想到真的来到了徐州。

他们看到了更体面的房舍,更平整的田地,而且这边距离繁华市镇更近,不过也有些和淮安北区村寨不一样的,比如说看着好像仓库的连片房屋,这连片房屋的面积不比村寨本身小,可怎么看也不像住人的地方。

搬迁庄户们的疑惑很快得到了解答,很多家的主妇被叫到那边,也有几家的男人一起,对这个大家倒是没什么担心的,赵字营的规矩很严,绝不会有什么图谋女色的事情发生,话说回来,如果想要图谋的话,几年前早就下手了,那高架的连片房屋内都是织机,或者说都是纺纱织布的机器。

在那边有管事和他们说了条件,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定量,只要生产出这个定量,自家田地上缴纳的税赋就可以被降低,如果超出这个定量就会被抵扣,甚至可以税赋一点不交,靠这个产量赚到好处。

原本大家以为这定量会是累死累活才能做成的,没想到并不比从前村寨里的劳作多太多,那几个和各家妇人被一起叫来的男人本来还很尴尬,听到这些之后却是劲头十足,这个可比种田赚的多得多,要下力气干活了。

说明条件之后,介绍这些的管事们还主动询问,如果你懂得什么纺纱织布的窍门和花样,可以主动说出来,如果有用,你们全家就有福了。

几乎每家人回到住处后,都在拜谢神佛,谢神佛保佑自己来到这样的福气,将来要过上比这个还好的日子。

而在这个时候,一车车的棉花开始送往各个村寨,去年秋天,赵字营利用临清李家的关系收购了不少棉花,现在是纺纱织布的时候了。

以淮安北区为主,各个垦区一共迁到徐州四千多户,这些人被安排在何家庄西南区域的田庄内,这边是亲卫旅团的驻地所在,可以就近控制,同时这边地势较高,交通便利,各个方面都很方便。

除此之外,还有两千多户迁到了济宁那边,就在第一旅的保护之下,山东东昌府和兖州府是棉花产地,又有漕运运输的便利,所以在那边很方便。

这近七千户空出来的空缺,则是用新晋流民和难民补充进去,能进入这些已经成熟的村寨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也是优待。

能有这个资格的,家中往往有青壮子弟,或者有手艺,或者有武技,再不然就是从属于某一团体,比如说逃兵,比如说矿工等等。

时间很快到了二月,山东那边有消息传过来,说登莱副总兵楼大梁被调回北直隶,听说要去蓟镇那边做一任参将,楼家这次回山东本来打算着落叶归根,要在章丘一带买房置地好好经营,不过谁也没有再提这件事,本来已经在房家镇那边落脚经营的楼家人也都跟着离开。

登州府那边的辽东难民越来越少,这一个艰难的冬天过去,有人被招募着去往兖州府那边,有人则是在这边冻饿而死。

经过这几个月的熟悉之后,云山行从登州府招募辽东难民已经有了流程,有一批熟悉徐州的辽民常驻在登州府各处,还有人常在登州府几个港口上,每当有辽民到来,他们就开始现身说法,凑齐可以出发的人数之后,云山行就熟门熟路的和本地军需那边采购物资粮草,然后出发,就这么一路穿州过府,到兖州府那边暂时安顿,然后决定他们将来的去向。

这个事越做越熟,而且赵进在年前的那次大动兵马,让山东各处的官员豪强印象很深,不过“寻常小事”,这边一下子拿出近万大军,而且就是这个“寻常小事”,居然让有魏公公撑腰的军镇大将黯然离职,这等威势,大家还是低头忍着吧!所以赵字营在东昌府购置田地新设四个运河沿岸的庄子,没什么人有异议。

目前虽然做得熟练,可赵字营所有人都没有一点放松和悠闲,因为大家都知道忙碌马上就要到来,海冰已经开始融化,三月时候,辽东和山东之间就能通航,到那时又会有大批的辽东难民来到,那才要真正繁忙起来。

辽东难民比山东流民要麻烦很多,尤其是辽东难民中的逃兵,别看他们打不了建州女真,可却知道抱团,比平民百姓懂得武技和厮杀,凡是有什么不对的就要去争争,而且往往都有大不了老子落草为寇一样快活的心态。

在带领流民去往山东腹地的过程中,鼓噪生乱,甚至想要谋害带队管事,这些起因都是辽东逃兵。

如果放在别的什么善人大户,几次下来就伤了元气,花钱不说还有人命死伤,官府和地方肯定要纠缠不休,好事没有做成反倒给自家惹来祸事,可这对于赵字营来说不是麻烦,派去护卫的都是新晋家丁和团练,有人闹事作乱,正好给他们见血实践的机会。

一旦生乱,都是干脆利索的下手镇压,绝不留情,辽东这些逃兵到底是见识过官面的,那边被杀,居然还有人想要在登州府那边兴诉讼,想要让赵字营背上案子,这个处理起来也简单的很,登州府县官员遇到这种,一概是将人送到云山行本地分店处置,想要闹事的话,登州府近万官军可不是吃素的。

即便如此,大部分辽东逃兵也是要被当做不稳定的因素,他们临阵溃逃,已经没了上阵的胆气,却不肯像普通百姓那样吃苦为自己求个温饱,所以辽东逃兵的去向都是海州那边,他们会在第二旅的监视下修建港口。

沿海修港口和码头极为辛苦,尤其是海州靠北,海边极为寒冷,在那边做活比起去开垦荒地,在田里劳作还要辛苦。

在这样的辛苦下,不甘心如此的辽东逃兵们肯定会闹事,不过作乱之后等待他们的就是镇压,一次次杀下来人总会老实低头,等这港口修建完毕,人的性子也就可以被磨的差不多了,那时候就是可用的人。

辽东逃兵中有些人则不必受这样的辛苦待遇,他们年纪够小,弓马武技足够出色,这些人就会被直接挑选训练,还有些人则是被内卫队看中,他们走的就是另外一条路了。

淮安府海州是淮盐中枢之地,这边同样是大明财政的中心之地,如果没有从淮盐上收取的盐税,大明不知道多少事都做不成。

在这样的地方扩建海港,肯定是大犯忌讳的,可官场上同样有眼不见为净的说法,这码头港口的修缮扩建,并不影响盐场的生产,也不是在城内进行,只要不闹出事来,大家只当不知道就好。

而且在海州城内从盐政到下面衙门的吏员,全都摩拳擦掌的准备在这港口上发一笔财,谁不知道只要能通海通洋那就是财源滚滚,看看清江浦那边附近的港口,生发到什么地步了,那才只是个蛤蜊港,咱们这海州可是正经的州城,是南直江北的重镇。

连扬州那些盐商大佬都对赵进低头了,咱们也没必要硬顶着,何况徐州那边已经放了风声过来,这次大家一起发财。

徐州、邳州和所谓的“淮安北区。”是连成一片的,而淮安北区再向东,就是海州和赣榆一州一县,眼见着徐州和邳州繁荣富庶,淮安北区这样鸟不生蛋的荒凉地方也变得欣欣向荣,可海州和赣榆两处始终没什么改变。

海州因为淮盐富庶,赣榆只是吃点私盐的残羹剩饭,他们都没有在身边的兴盛变化中得到什么好处,看着实在是眼馋的很。

要说海州地方上,从盐政到小吏,各个在盐务上吃的肚饱溜圆,可人不知足,手里已经有的往往不在意,新得的才让人兴奋。

有这份心思在,整个港口的建设得到各种方便,那数千辽东难民看起来扎眼的很,不过没有人多话问上一句,至于其余热火朝天忙碌的近万劳力,那就更没办法细究了,凭空这么多人冒出来,这个可没办法解释。

这么多人在海州那边劳作,对赵字营来说同样是沉重的负担,但在那边有一个好处,一是距离赵字营淮安北区的田庄很近,二是那边临海,很多物资都可以通过海船从清江浦那边走海路运过来。

余致远本来已经备足了银子,准备在海州的港口建设上出一份力,不过他的好意被云山行客气但又坚决的拒绝,只说在这港口的事情上,云山行的财力很从容,人力也是足够,请余致远这边准备好辽东收拢难民的事务就好。

对这个拒绝余致远倒没什么感觉,看来赵字营是想让他把精力放在收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