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578章

大明武夫-第578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贺的热闹渐渐散去,那艘福船也重新被拖拽离开,南下入海,徐州各处都走上了正轨,忙得热火朝天,大量的物资装船运送到山东那边,有积存的粗细粮秣,也有徐家打造的各式农具,赵字营在山东建立的各处农庄,眼下没有任何的好处,只是不住的向里面贴补钱财粮草,山东各处也在忙碌不停,希望在今年能收获一季粮食,彻底站稳。

赵字营各团各队也不是屯驻休整,很多人发现往来于何家庄的快马比战时还要频繁,然后赵进身边的亲卫首领吉香也率队南下,很多人都以为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不过直到最后也只是发现是董冰峰和周学智赶回来,原来这就是一次临时的换防。

“……没能和大哥一起平定流贼,这真是遗憾,兄长们和流贼大战,小弟却在后面享受太平,真是……”来到这边,董冰峰先说了这个。

之所以说这个,首先是真的遗憾,毕竟赵字营盘子扩大之后,兄弟们并肩作战的机会就越来越少,第二则是为了这扩编,此次大战流贼的功劳想必在接下来的扩编和提升中份量很重,董冰峰不担心自己会被亏待,可也要为手下的连正队正们争一争。

“我们在前面开打是功劳,你守好南直隶这也是功劳,没有南直隶的根本,咱们什么都不是。”赵进这句话为董冰峰宽了心。

“再说了,你在这边也不是怎么太平,不是差点打起来吗……。”赵进率领第一团、第二团、亲卫队、第一大队、第四大队北上山东,第二大队驻守徐州,第三大队在邳州随时准备前出滕县,第三团也从清江浦北上,这样调动根本瞒不住人,大家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赵字营控制的各处空虚。

南直隶江北各处的官军,除了徐州参将所部之外,凤阳兵马、狼山兵马和泰州的巡抚标营都和赵字营势不两立,平时是慑于赵字营的实力不敢乱动,在这个时候,自然会觉得机会到了,在董冰峰率领的第三团离开清江浦之后,凤阳中都的兵马、狼山副将所部,凤阳巡抚标营各部,都开始了调动。

这些官军的调动同样瞒不过赵字营的眼线,所以董冰峰的第三团走得不快,随时准备回师清江浦,李五率领的第二大队也做好了南下凤阳的准备,让局势稳定下来的是黎大津的安排,他直接让正在训练的巡丁各队在清江浦周围做行军队列演练,一队队开出回返,展示武力。看着这一队队气象森严,装备精良的巡丁,心怀鬼胎的各路官军盘算了下都是暂时不动,观望风色,还没等他们进一步动作,赵进大胜回师的消息也是传来,到这个时候,局面彻底安定了。

“让大香去替你,是给你放个假,回徐州和父母团聚下,也和兄弟们见见面,咱们大伙真是好久没齐聚了!”赵进笑着说道。

董冰峰很是感激,又是说道:“从前大哥是徐州和清江浦两头跑,等局面安定,大哥恢复了这个规矩那见面的机会可就多了。”

“以后恐怕还真是要常在这徐州了,济宁在手之后,徐州恰好就是济宁和清江浦之间的中心,我只能坐镇此处,随时准备机动。”赵进否了董冰峰的想法。

那边董冰峰去见陈昇和其他伙伴,王兆靖、如惠又是急忙赶来,赵进喊周学智回来,可不是为了让周学智回家看看,他全家早就搬到了清江浦那边,只有大儿子在学丁队做事。

“在骆马湖东岸的流民庄园里,懂得纺线织布的人不下两千,这次俘虏里四千五千恐怕不止,懂得种棉花的人就是更多,山东兖州府那边本就有种棉的传统,棉田不用操心,骆马湖东岸的那些庄园里也可以种出棉花,而且收成还是不错,那么咱们手里就有了两块稳定出棉的来源,又有近万可以纺纱织布的劳力,这棉布生意大有可为。”赵进先起了个头。

说起来有些矛盾,农户百姓那里有钱卖布裁衣,还不都是自家纺线织布,然后做衣服自家穿,这手艺就是这么出来的,往往都是些青壮妇人操持,而在这次流民之乱中,青壮妇人活下来的很多很多,她们就是最好的劳力来源。

“的确是大利!”周学智脱口说道,王兆靖和如惠两人也是点头,在出征之前,赵进已经和他们说过种棉织布的事情,他们自然也对这种棉织布的方方面面详细了解,知道的确是泼天一般的大利,这金山银海四个字在徐州,在赵字营身上用的太多,可用在这个上面,也是正好。

这次周学智从清江浦赶过来,就是带着关于棉布的各方消息,大家一同来参详的。

听到赵进说出那近万人纺纱织布,几个州县全是棉田的宏大前景,见惯了财货的周学智激动的满脸通红,声音不自觉的带上了一丝颤抖:“老爷,属下在清江浦调查,咱们这边若能有千人纺纱织布,加上余公子贩来的松江棉布,这山东、山西、北直隶和河南的棉布价格就在咱们手中了,如果真能做到万人织布,州县全是棉田,那这天下间的棉布生意咱们也能说得上话!”

第1006章棉、布、人心

赵字营的风格是质朴,没有人吹嘘说大话,可还没有深入细聊,这周学智居然就说出了几个省和整个天下的大话,实在让人震撼,可也让人看到了这里面的前景,王兆靖、如惠和周学智三人当然明白这种棉织布的要紧,不然赵进也不会把这件事放在扩编改制之前来谈。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话说得真是不差,辛苦种地的粮食仅仅是维持住温饱,想要发财致富,还得靠着工场商号。”王兆靖情不自禁的感慨说道,赵字营这边真正的大利来自于几个大集市还有烧酒、私盐,这都是匠造贸易的营生,也难怪王兆靖这般感慨。

“还有无粮则乱,这才是最要紧的根本!”赵进笑着接了句,没有粮食,徐州就没办法维持这么多脱产的家丁团练,没有粮食,也谈不上什么扩张,即便是抓到俘虏,也没办法真正用上,可有了粮食等于是掌控生死,自然牢牢把握。

闲谈几句,周学智就拿出厚厚的一本账簿,王兆靖和如惠那边也都是摊开纸笔,这等大事,需要记录谋划的一定不少。

就在赵进去过荒草滩,知道各个村寨开始纺纱织布之后,就立刻给在清江浦的周学智下令,让他调查棉布相关的方方面面,清江大市如今算得是大明商货贸易的中心,所谓“天下行价,只在此出”,已经是掌握了许多货物的定价权,把握住了商贸的源头,这天下间的商人,只要你做到了一定的规模,在一省或者几府之地有名号地位,那么必须要派人来到清江大市这边,那怕你不在这边开设店铺,定期抄送价格快马送回本处也是必要的,不然就要在贸易上吃大亏,或者被别人占去先机。

在这样的局面下,也算是某种必需品的棉布,他的大宗定价的权力,由原来的松江府,越来越朝着清江浦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批江南豪商也过来开设商号,对棉布生意的底细,在清江浦这边很容易就可以调查清楚。

松江棉布所谓衣被天下,每年外销棉布千万匹,这些棉布五分之三甚至更多,都是去往长江以南各省,高丽、倭国、南洋诸国,还有暹罗、占城、缅甸等国,北地几省的销量反倒不那么多,这个原因倒也简单,富豪穿着绫罗绸缎,穷苦百姓衣不遮体,只有一般人家才会买布裁衣,对比之下,南方各省的百姓要比北方各处富裕很多,销量自然也是巨大,至于倭国、高丽以及其他各处的买卖,那是一国之力,自然不同。

卖到北地的棉布,则都是走海路和水路运销,松江沙船就有一项生意,就是装载棉布去往登州和天津各处,从前还要去辽东金州和营口几处,然后还有不少是顺着运河北上,再拐入黄河,运到河南这边去往山西、陕西,北地的棉布,有相当部分是被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和辽东的女真买去,这样的生意也可以算得上交通敌国,认真起来要抄家杀头的,不过把持这些生意的往往都是边军将门,自然无人理会,而且清江浦各家商人谁也不敢对赵进这边有所隐瞒,这才打听的到。

如此巨大的销量,松江府一地种植的棉花远远不够,何况松江府只有三分之一的地方适宜种棉,这缺口如何补上,自然要从天下间各处采买,除了松江府临近几处有棉田之外,这山东东昌府和兖州府以及北直隶的河间府和真定府,都有大量的棉田在,这些棉花汇集到运河上,然后一路南下到松江,再变成衣被天下的松江棉布。

“松江棉布虽好,价钱也不低,北边几省远比南边穷苦,所以那边一般人家能买得起的,这边就未必舍得,这等布匹到了关外口外的价钱更高,连蒙古各部也有些承受不起,如果咱们这边能产棉织布,销路是肯定不愁的。”周学智总算稳定了心神,开始阐述。

他这话大家自然明白,江南各府富庶无比,工场连片,织工几十万,可那些织工是要有工钱的,棉花需要采买的,而赵字营在这两项上,可以做到某种意义上的免费,成本这么压下来,自然价钱上就有优势,不管怎么算,都比种田出粮要赚得多很多。

“流民和俘虏都是我们的人口,不是我们的牛马,白用三年可以,以后就不成了,不过还是能做到比江南便宜。”赵进笑着说道,大家都是点头,抓来那么多俘虏,为他们建起田庄,并不仅仅是要把这些人当做农奴盘剥一辈子,而是让他们成为赵字营真正可以控制使用的人口。

周学智点点头,又是跟着说道:“其实这也不必担心,倭国和高丽对棉布用量很大,只要咱们的船队建起来,专门吃这一路生意就足够了,而且即便是咱们大明之内,他松江棉布送过来,未必就有咱们的好卖,起码咱们一产棉布,河南和山东就不会落在别人手里了。”

“还想不了那么远,这洋面上的事情一时间顾不上,懂得种棉的,懂得纺纱织布的,在松江和江南工场里的熟手织工,懂得造纺纱织布器械的,这些人一定要弄过来,不要在意花费,骆马湖东岸村寨自产棉布,从现在就要开始收购,放在集市和大市那边去卖,现在生意虽然小,但可以先试试水,也让客人们看看这棉布的成色质地,好让我们知道如何改进。”赵进轻拍着桌面,边拍边说道。

赵进在那边说,王兆靖、如惠和周学智三人运笔如飞,把他说得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去骆马湖东岸村寨收取布匹的时候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公平买卖,在那里的庄户百姓已经不是我们的俘虏,而是我们的根本,和这徐州没什么区别,所以在那边做什么事,都尽可能考虑到两利,别光想着盘剥。”赵进徐徐说道。

大家运笔不停,赵进的伙伴们都已经习惯了赵进说话的节奏,有时候说一件事,但往往会发散开去,不过赵进是赵字营的首脑,即便是他发散开去也是命令,而且这样的发散往往代表着胸怀全局,正是赵进该做该说的。

“这个请老爷放心,在骆马湖东岸村寨即便公平买卖,拿到布匹的价格也不会高,最多也就是一笔工钱,那边的田地都是咱们的,出产也是咱们的,成本不过是手工而已。”周学智事先对这个有充分了解。

赵进笑着点点头,随即沉吟着说道:“现在出身骆马湖东岸的庄头管事和团练们,要给他们自己的田地了,再这么不花钱的用下去,恐怕就要用出毛病来,可给了他们的田地,家丁们也不能亏待。”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惠接口说了句。

众人神情都有些郑重,赵字营给家丁的粮饷比给大明给下面兵卒的要少一半,好在发的足实,营内善待家丁,处置又是公平,所以显得比官军优厚很多,而且这边还挂着个家丁的名头,私家奴仆,给多少粮饷月钱自然是主家随心。

不过,这名目关系开始可以含糊,大家都是饥寒交迫,这里又给好武勇悍的年轻人一条出路,谁也没有二话,而且赵字营在护卫徐州乡土,这更有了几分大义,但现在却不同了,赵字营各个团队有三分之二驻扎在徐州之外,几次大战也都是在徐州之外。

家丁们在征战各处,打生打死,而且不是为了护卫徐州开打,是为了扩张,是为了惩戒,那么这主仆关系和护卫乡土的名义,就不怎么够了,赵字营眼下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他没有名分,不管赵进把这套架构弄得多么严谨森然,让大家对将来有多少期许和奢望,他毕竟没有朝廷和官府的大义,这只是他一家之兵,大家只是为了他一人征战。

小范围、低烈度的征战还好,现在慢慢扩开,人心变化就有不同了,这个事情,陈昇、石满强都是跟赵进提过,但这件事大家说起来都觉得很不舒服,所以都当个忌讳,避而不谈。

“……其实有军纪可以约束……”王兆靖说了一句,然后摇头沉默。

如惠皱眉想了想,开口说道:“老爷,其实现在家丁们的连正队正这一级,对老爷都是忠心耿耿,因为他们手里有了田地,只要咱们赵字营在一天,他们的产业只会变多变大,他们的利益和咱们紧密相关,这法子好用,只是这法子要用在所有家丁身上,花费未免太大了。”

说到这里,如惠沉吟了下,又是说道:“何况人心不尽,这次给了这么多,以后怎么办,老爷你对下面太宽宏了,不管是朝廷官军,还是地方上的团练,他们都是卖命吃饭的,能吃饱也就不错,老爷你这些考虑,是朝廷武将对自家亲卫家兵的做法。”

第1007章农垦、贸易、总管

王兆靖和周学智都在缓缓点头,赞成如惠的说法,赵进则是摇摇头闷声说道:“大义名分,我们现在正在这个门槛上,相比于只是吃粮卖命,守卫乡土的团练乡勇,我们太大了,相比于靠着大义名分,天下王法的官军,我们又太小了,在这之间,就必须要厚恩厚利笼络人心,如果再上一层楼,反而不用考虑这个。”

屋中略微安静,这“再上一层楼。”的前景,尽管每个人都想过,可明说提起,大家还是觉得震撼。

“大哥,当日里给连正队正们封赏,给云山行的掌柜管事们分红,也不是给所有人好处,却稳住了主干们的心思,让其他人看到了盼头,这次也可以用这样的法子……”王兆靖开口说道。

只是话没说完,赵进拍了下桌子,露出颇为激赏的表情,点头说道:“刚才想左了,本就有现成的法子,你说得对,你继续讲。”

王兆靖脸上浮现笑容说道:“给那些年头久,有功劳的家丁封赏,给那些出战次数多的团练们土地,让大伙知道大哥你不会亏待做得好的,有本事的,把大家的干劲激起来,一年一次或者几次,这么分散开出钱出田,咱们赵字营承受得起。”

无非是循序渐进的法子,拿出部分好处,却可以激励整个集体,大家都是点头,赵进开口说道:“还要和大昇他们几个商议,定下后就开始做。”

一直在边上没有出声的周学智这时开口说道:“老爷也不必为封赏发愁,这种棉织布一旦开始,金山银海滚滚而来,花多少钱都不在话下。”

说完之后,众人都是笑起来,都是轻松的笑,想到赵字营赚钱的本事,想到现在工商两处的进项,大家突然就觉得轻松了,辛苦一年种田能得到多少,而这烧酒和商贸又赚了多少,再想想即将生财的海贸和棉布,实在不用操心。

“今晚或者明早,把今天聊的东西整理成文书给我。”赵进开口说道,王兆靖和如惠都是点头。

就在这时候,却听到外面家丁禀报说道:“陈二公子来了。”

在徐州地面上,能被称为“陈二公子。”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陈昇的弟弟陈宏,十七虚岁的年纪,却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