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失落的约柜 >

第46章

失落的约柜-第46章

小说: 失落的约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切实隐藏地。
  因此,后来几代的犹太人并不完全否定《马加比传》讲的那个故事。相反,这部书虽然从来没有被收入犹太人的《圣经》,却一直被民间传说不断地详加阐述和加工润色。例如:耶利米与圣殿的祭司们一向不合(因为他预言了圣殿将被尼布甲尼撒所毁,并将后者看作上帝净化犹太国人的工具,因此欢迎圣殿被毁——作者注),他究竟是如何拿出内殿里的圣物,穿过约旦河谷,到尼波山上去的呢?这是个症结问题。但是,民间传说却让一位天使帮了耶利米的忙(见卜金斯伯格:《犹太人的传说》卷4,第320页)!
  回顾了我看过的关于约柜最后下落的所有传说,我在笔记本上做了以下的小结:
  除了《犹太法典》、《米什纳书》、《伪经·已录书》、《马加比传(下)》,以及各种相当多彩的传说之外,犹太传说里没有任何关于约柜下落的切实资料。现在似乎可以肯定一点:示撒、约阿施和尼布甲尼撒都没有掳走约柜,因此,与〃约柜在阿克苏姆城〃这个说法(这是剩下的惟一说法)相比,犹太人的这些说法就显出了三个不足:(1)这些说法太粗略;(2)它们可能与历史不符;(3)它们的活力都没有延伸到现代生活中(与此对照,埃塞俄比亚的宗教感情始终集中在相信约柜就在该国的信念上)。
  这一切都使〃约柜在埃塞俄比亚〃的说法越发可信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能因为犹太人关于约柜下落的说法有几分不足为信,就轻易否定它们。我现在必须弄清:考古学家们是否曾在尼波山进行过发掘?是否曾在圣殿山进行过发掘?因为,犹太人传说指出的约柜最后安放地,只有尼波山和圣殿山。
  1990年10月6日,星期六,我在耶路撒冷自己住的饭店客房里,写下了以上的笔记。两天以后的10月8日,星期一上午,我打算再次去参观圣殿山,并且参观那里的几处发掘现场。
  我知道,考古学家正在这个神圣区域外边进行发掘,地点就在埃尔一阿克萨清真寺以南大约100米处。然而,我沿着从大卫塔到'当门〃的城墙朝圣殿山走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了几声枪响和人们的尖叫。这使我预感到发生了十分严重的事情。
  圣殿山上的死亡事件
  我目击的情况后来被称为〃圣殿山屠杀事件〃。这个事件虽说标志着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仇视年代的到来,但它的直接起因却是一个极端保守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一场示威游行,该组织叫〃圣殿山忠实信徒〃。他们的游行队伍到了莫福拉比大门,巨大的横幅上画着〃大卫之星〃,还写着一条煽动性的希伯来文口号,集中反映了一切有关事件的关键:
  圣殿山——我们民族的象征
  它在我们敌人手中
  示威者们要通过莫福拉比大门,进入圣殿山,去岩石圆殿,在那里为他们打算建造的〃第三圣殿〃奠基。这个打算显然充满了政治火药味:从公元7世纪动工建造岩石圆殿开始,整个圣殿山地区就成了圣地,对犹太教徒和伊斯兰教徒都意义重大。不仅如此,使〃圣殿山忠实信徒〃这样的组织尤其感到恼火的是:占据圣殿山地区的是穆斯林教徒,并且,自从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罗马人摧毁以后,圣殿山区一直没有犹太教徒的圣所。
  为了维持这个现状,反击这种来自犹太教徒的真正威胁,大约5000名阿拉伯人已经集合在圣殿山的围墙里,手拿石块,准备把它们砸向正开过来的犹太复国主义分子的游行队伍。
  这样一来,10月8日,星期一,〃圣殿山忠实信徒〃组织开始示威的时候,气氛就已经十分紧张了。使局势更加紧张的是他们准备经过的莫福拉比大门所在的位置。这座大门通向圣殿山的主要建筑群,离埃尔一阿克萨清真寺的前廊不到50米。大门就在〃西墙〃的南端,而西墙外露的部分,今天被视为最重要的犹太圣地,叫作〃哭墙〃。
  哭墙的年代可以上溯到第二圣殿时期,是公元前1世纪晚期希罗底大帝(Herod)建造的防御墙的一部分。公元70年,罗马人没有把它拆毁(据《犹太解经》说,那是由于〃神的保佑〃出现在墙的上空)。后来,哭墙成了离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民族精神的强大象征。即使在以色列建国以后,哭墙还是属于约旦哈希姆王国的管辖区,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才最后并人以色列版图。
  哭墙前清理出了一个广场,专门作为正式的祈祷场所,直到今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会聚集在那里,悲悼他们没有圣殿这个事实。但是,为了防止和穆斯林教徒发生灾难性对抗,以色列当局禁止了犹太人在圣殿山的一切祈祷活动,因此,圣殿山便完全处于耶路撒冷穆斯林教徒的控制下,而哭墙就在圣殿山底下。
  所以,〃圣殿山忠实信徒〃组织打算通过莫福拉比大门进入圣殿山,这其实是在故意制造事端。以色列警察已经阻止了他们进入圣殿山,但是,示威者离开的时候,聚集在围墙里的5000名阿拉伯人却用雨点般的石块袭击他们。石块不仅砸到了参与示威的狂热者头上,而且砸到了当时正在哭墙边做祈祷的大量犹太人。这样一来,原先一场显然是象征性的示威就迅速演变成了大规模骚乱,其中有11名以色列祈祷者和8名警察受伤,对名阿拉伯人被击毙,125人受重伤。
  我赶到出事现场的时候,骚乱的高潮已经过去了。哭墙脚下,一堆堆的石块堆在血泊里,受伤者正被救护车运走,全副武装、身穿防暴服的警察似乎已经控制了局面。保安部队搜查了整个圣殿山,那里已经戒严。该区以南的发掘区也在戒严范围以内,而我正要去那里参观。
  数百名犹太人极为愤怒,情绪激动,其中一些人还缠着血迹斑斑的绷带,带着自豪的表情,在四处乱转,寻衅闹事。很快,哭墙前面就开始了一场狂热的庆祝活动一一但我无法理解:面对遭到野蛮杀戮的十几名阿拉伯青年,为什么居然还会有人感到兴高采烈。
  我感到厌恶和失望,离开了那个地区,登上几级台阶,来到了老城的犹太人区,又到了连锁大街上。几天以前,我第一次参观圣殿山时曾经走过那条大街。在街上,我又目睹了更不讲理的暴行:拿着枪和警棍的警察包围了一群巴勒斯坦人,因为怀疑他们是暴徒。一个青年用颤抖的声音大声宣布自己是无辜的,却遭到了警察的反复殴打;另一个青年拼命逃进了一条小巷,警察把他堵在墙角里痛打,然后把他拖走。
  总之,那是个最令人不快的上午,给我在耶路撒冷余下的日子蒙上了阴影。我的不快不仅由于目前的骚乱事件就发生在曾经放置过约柜的地方,而且因为圣殿山及其南边的发掘区一直被保安部队封锁着,直到我离开耶路撒冷后很久才解除戒严。
  然而,尽管出现了这些不祥之兆,我还是决定尽量利用我在那个不幸国度所剩的不多几天。因此,我便尽可能地开始了调查。
  
  第十四章 荣耀离开以色列(2)
  发掘圣地
  我打算弄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在10月6日星期六写在笔记本上的那个问题:考古学家们是否曾在尼波山进行过发掘,以证实犹太人关于它是约柜最后安放地的传说?
  我先从10月8日上午我曾想去参观的那些发掘活动人手。现在虽然无法到发掘现场去,但我可以采访一些参与发掘的考古学家,并且研究一下他们的发现。
  我得知,正式的发掘工作开始于1968年2月,那是〃六日战争〃以色列伞兵控制了耶路撒冷的大约8个月以后。虽然所有的发掘点都在圣殿区以外,但发掘工作还是从一开始就成了争论的焦点。发掘工作的现场指挥梅尔·本一多夫说,最初的反对声来自穆斯林高级委员会的成员,他们认为发掘工作是损害穆斯林利益的阴谋。他们抱怨说:〃这次发掘其实并不是科学考察事业,发掘者的犹太复国主义目的,显然是破坏圣殿山的南墙,而它也是埃尔一阿克萨清真寺的南墙,因此他们也企图破坏清真寺。〃
  使本一多夫惊讶的是,基督教徒起初也同样反对发掘工作。他说:〃他们认为,发掘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给第三圣殿奠基,而所有的考古考察活动只是一个令人厌恶的阴谋的幌子。我只能说,如果不是亲耳听见了这些谣言,它们肯定会使人觉得是狂热想象的产物。可是,无论是不是在开玩笑,人们却不止一次地当面问我:'你们是不是打算重建圣殿?'而这些人都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智力和才能都格外出众。〃
  最激烈地反对发掘的是犹太教的权威人士。政府在决定发掘之前曾努力征得他们的同意。1967年,希伯来大学考古研究所的玛扎尔教授与谢法迪教堂和阿什肯纳吉教堂的大拉比进行商谈时,两位大拉比马上拒绝了这个提议:
  谢法迪教堂大拉比尼希姆以我们提出发掘的地区是块圣地为理由,不同意我们的计划。我请他做进一步的解释,他表示,我们的发掘有可能证明哭墙其实并不是圣殿山的西墙。他还问,既然发掘工作与科学考察毫无瓜葛,这样的发掘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阿什肯纳吉教堂大拉比乌特曼则担心发掘工作会涉及犹太法律的一些难题。他一边思索,一边说:〃假如你们在这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约柜,那会是个什么结果呢?犹太人的传说里说,约柜被深埋在了大地底下。〃玛扎尔教授毫不知情地回答道:〃那就是个奇迹嘛!〃但是,这位德高望重的大拉比却对这位渊博的教授说,他担心的正是这一点。这是因为,从犹太教法律的角度看,以色列的子孙是〃不洁的〃,因而被禁止触摸的柜。所以说,在救世主临世之前,连动一动发掘圣殿山的念头,也是不可想象的。
  这位大拉比对约柜的见解完全是出于正统的观念。自从第二圣殿被毁以后,犹太教的确认为所有的犹太人都不洁净,而据说惟有真正的救世主到来才能结束这种状况(参见G·维格德编《犹太教百科全书》,第695、481…483页)。因此,这类教条就为考古学家的工作设下了重重障碍。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努力获得了拉比们的批准,也争取到了另外两种单一神教(指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译者注)的批准,它们都来自《旧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
  发掘工作开始了。不仅如此,发掘地点虽然位于圣殿山以外,却还是出土了一些手工制品,其年代属于第一圣殿时期。不过可想而知,并没有发现约柜的任何迹象。大量的出土文物都属于第二圣殿时期末期、穆斯林时期和十字军时期。
  因此我已经可以说,梅尔·本一多夫教授的发掘工作当然没能证实犹太人关于埋藏约柜的说法。不过,他的发掘也没有最终否定那些传说。要证实它们,看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圣殿山内部进行发掘。
  读者肯定记得,我的感觉是:在考古学这门学问诞生的好几个世纪以前,圣殿骑士们已经发掘过圣殿山内部了,当时他们也没能找到约柜。尽管如此,我还是需要弄清一点:现代是否有人发掘过圣殿山内部?如果有,他们发现了什么?我向加比·巴凯博士提出了这些问题,他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研究第一圣殿时期的专家。
  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现代考古学诞生以来,根本没有人做过发掘圣殿山内部的尝试。〃
  〃为什么?〃我问。
  〃因为那里是至圣之地。穆斯林当局禁止在那里进行一切形式的科学考察。他们认为那是最严重的读神行为。所以对考古学家来说,圣殿山一直是个谜。我们对它的了解,大多是理论上的和解释性的。在考古学方面,我们只有查尔斯·瓦伦的那些发现,当然还有帕克的那些发现。如果我没记错,帕克在1910年确实对圣殿山内部进行过发掘。不过,他并不是考古学家。他是疯子。当时他在找约柜。〃
  我无法断定,巴凯博士说帕克是〃疯子〃,这究竟是因为帕克寻找约柜,还是因为由于帕克是疯子才去寻找约柜,还是帕克在挖掘岩石圆殿内部以前就有了明显的疯狂症状。不过,这倒像是个绝妙的提醒,能使我不再对教授提起我也正在寻找约柜的事。我只问这位考古学家哪里能找到关于帕克的资料和关于查尔斯·瓦伦的资料,后者是他提到的另一个名字。
  此后的几天,我一直在研究档案资料,并了解到:瓦伦当年是不列颠皇家工程院的一名年轻的副官,1867年,总部设在伦敦的〃巴勒斯坦开发基金会'曾委派他去发掘圣殿山。不过,他的发掘范围却几乎还是同一个地区,即在圣殿区南边以外。一个世纪以后,梅尔·本一多夫及其同事们对那里进行了更彻底的发掘。
  这两次发掘的区别在于:瓦伦虽然也曾非常积极地寻求获准在圣殿山内部进行发掘,但他的努力却遭到了当时控制耶路撒冷的奥特曼土耳其当局的拒绝。不仅如此,有一次,瓦伦掘出了一条向北延伸的地道,正准备在圣殿山外墙底下挖掘,但劳工们使用的大锤和其他工具发出的响声,却惊动了他们头顶上埃尔一阿克萨清真寺里的祈祷者。结果,瓦伦和他的人遭到了祈祷者们冰雹般的石块袭击,引起了骚乱,耶路撒冷总督伊泽特帕夏立即下令无限期中止他们的发掘工作。
  尽管困难重重,瓦伦依然没有灰心。他设法说服了土耳其人,恢复了发掘工作。后来,他曾经几次偷偷尝试在圣殿山底下挖地道。他计划画一张地图,记录他可能遇到的所有古代遗迹的位置。但他无法实现这个抱负,只挖到了圣殿区外墙的地基。他当然没有找到约柜——不过,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当时曾打算寻找约柜。他的主要兴趣在第二圣殿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他做出了许多具有长久学术价值的考古发现。
  然而,蒙泰古·布朗斯罗·帕克的情况就不同了。帕克是默雷伯爵(约翰·默雷,18381923,英国政治家、作家一一译者注)的儿子,1909年去了耶路撒冷,并公开说是为了寻找约柜。他没有做出任何学术上的贡献。
  后来,著名考古学家卡斯琳·肯雍描述帕克的那次探险时,说它〃无论用什么标准去衡量都堪称出色〃。那次探险的设想来自一个芬兰的神秘主义者,名叫瓦尔特·H·朱维留斯。
  1906年,朱维密斯向瑞典大学提交了一篇论文,提出了对所罗门圣殿被巴比伦人摧毁问题的见解。他说自己掌握了隐藏〃包金约柜〃地点的可靠消息,说那个地点就在圣殿区内。他还说,他仔细研究了《圣经》的有关段落,证实了存在一条秘密的地道,从耶路撒冷城的某个部分通向圣殿山内部。他研究了查尔斯·瓦伦的发掘报告以后,便坚信这条秘密通道就在埃尔一阿克萨清真寺以南,就在瓦伦已经发掘过的那片区域内。
  朱维留斯认为,如果找到了约柜,那么约柜的价值大概等于两亿美元。于是,他便以这两亿美元为诱饵,寻找投资者来资助一次发掘探险,其目的就是确定那条秘密通道的位置,并把它清理出来,以便取出约柜。
  他募集资金的活动最初没有获得多大成效,直到后来他在伦敦结识了蒙泰古·布朗斯罗·帕克。帕克当时30岁,很支持朱维留斯的事业。帕克从英国和海外的贵族们那里争取支持,很快就筹集了一笔非常有用的资金,数目为125000美元。于是,发掘工作便开始了,到1909年8月,他们在橄榄山建立了发掘探险总部。橄榄山下就是圣殿山。
  他们直接从瓦伦当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