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

第35章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第35章

小说: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正是大屠杀开始之际,正是许多妇女遭难之时。  
  小说最后写成这样,始料未及,我本来想写一部纪实体小说,写一部故都南京的一九三七年的编年史,结果大大出乎意外。当我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耳边常常回响着蔡琴女士演唱的那首委婉动听的《秦淮河畔》:  
 
  今夜有酒今夜醉,  
  今夜醉在秦淮河畔,  
  月映波底,  
  灯照堤岸,  
  如花美眷依栏杆。  
  歌女歌舞女舞,  
  声声相思为谁诉?  
  步步爱怜为谁踱?  
  蜜意柔情为谁流露?  
  为谁流露?  
  歌的歌舞的舞,  
  朵朵樱唇为谁涂?  
  层层脂粉为谁敷?  
  眉语眼波为谁倾吐?  
 
  这分明是一首亡国之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不知《玉树后庭花》是什么样的曲调,能把国家都唱亡了,想来也是首难得的好曲子。写小说的人,难免本末倒置,计划写一部关于战争的小说,写到临了,却说了一个非驴非马的爱情故事。说起来真让人感到惭愧,我的案头堆放着一大堆史料,我写作时坐的椅子周围都是书,除了当研究生写论文,我从来没有为写一篇小说,下过这样深的资料工夫。我一次次地去图书馆看旧书,翻阅当年的旧报纸旧杂志,那些陈旧的东西,让人有一种走进历史的错觉。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说,这种错觉是十分必要的。当我把日本人掘场一雄所著的《日本对华战争指导史》,与蒋纬国将军总编的《国民革命战史》对照着读的时候,这两本厚厚的纸上谈兵的书,让我想象自己如果能够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也许比当小说家更有趣。优秀的职业军人也是艺术家,只不过战争是一门太肮脏的艺术,是一门必须被诅咒的艺术。  
  战争时期的爱情将是十分荒唐可笑的,在战争的背景下,爱情往往显得非常滑稽。但是人人心目中,如果真存在着爱情的话,战争也许就不会发生。一九三七年的故都南京,注定还有许多其他的爱情故事,我也许只是写了其中最糟糕的一个。同样的道理,在一九三七年,可歌可泣的事情也太多,多得足以让人眼花缭乱,而我的注意力,却徘徊在不应该停留的地方。我仿佛只是从资料的海洋中突围出来。事实让我感到尴尬,原来应该写的,我没写,原来没想写的,却写多了。好在有一个念头可以骗自己,可以遮脸,对于一九三七年的故都南京,我没写的东西,别人仍然会写,而我却写了别人暂时还没写的东西。  
  孔尚任三百年前写的《桃花扇》,在第一折〃听稗〃上劈头就说:〃孙楚楼边,莫愁湖上,又添了几树垂杨。〃而另一位近代著名词人吴梅,在朝拜了《桃花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故居以后,填了一首好词,末了的两句是:〃武定桥边,立尽斜阳。〃这些足以传唱的名句,如今读起来,味道有些走样。事过境迁,南京现在能添几树垂杨的地方,已经不多,武定桥边,又都是高楼,那条臭烘烘的秦淮河,实在难让人发思古之幽情。现代化的城市里,发展谁也阻挡不住,感伤从来就是奢侈品。难忘的一九三七年早就过去,当年在战火中出生的小孩,现在也是六十岁的老头和老太婆。这篇小说不计后果写出来了,有没有人看,真是天知道。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日


写在最后面

作者叶先生为这篇小说分别写了个〃写在前面〃和〃写在后面〃,以作为引导和总结吧,刚刚一口气又看了一遍这篇小说,仍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所以,决定放到自己的页子上,并且写了个下面的,权当读后感吧!  自己都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再花时间来做这篇《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好在现在对HTML,JAVA SCRIPT,CSS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只熬了几个晚上,就全部搞掂,看了看还算让自己满意:)至少自认为要比LYCOS的版本个性化:P自己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封面,当然作为没有学过平面的外行,也只能作出这么简陋的东东啦:D。总之还是费了一些心思,要知道这篇并不是什么名著,也不是什么经典,更不是什么流行,而且,也不是我最喜欢的,我想。。。。。。仅仅是作为一个纪念吧。几天前,就因为在家翻找东西,可东西没找着,却无意中找到一本写得满满的笔记本,打开一看,顿时自个儿一个人笑出声来,一件早已被遗忘了的东西,带出曾经被遗忘了的往事,这是一本手抄本的《一九三七年的爱情》,顿时很佩服起当年的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耐心,能够坚持做完一件事情,越想就越觉得不像自己啦,惭愧ing。。。推算了一下,应该是96年左右的俺的〃杰作〃吧:P再狠狠在脑子里翻了翻,回忆也慢慢变得清晰,17岁的俺渐渐复活,那时候的俺应该是读到了4年制中专的第3年,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胸无大志,无所作为。。。(按现在的俺对当年的俺的评价,当然,现在的俺也好不到哪去,甚至觉得还抵不上当年的那个:P ),那时,整天都闲得很无聊,每天做了的事,能做的事,大概就是听学友的歌,玩CAP的游戏,上课在书上涂鸭。。。。。。唉呀,扯远了,回来!  只记得这篇小说是当年在羊城晚报上的一个连载,至于当年的俺怎么竟然会去看羊城晚报?怎么看到的这篇连载?怎么又产生动机要把每一集都从报纸上抄下来?这些都无从考究了:P只记得那时候每天都会把报纸借回家,然后认认真真的一字不落的抄下来,噢!说到这里,想起一点线索耶,当年俺的动机好像是练字呢,要知道那时候俺班N多位同学字都写得龙飞凤舞,煞是好看,羡慕得俺直流哈喇子:P于是乎,这本手抄本的绝世孤本《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就诞生啦,只是事后纵观全本文字,好像〃书法〃水平不进反退,实乃惨不忍睹,直到如今,家母提到俺写的字就如同吃了摇头丸般,俺只好以凡人不懂欣赏来反击,只是心中实在是惭愧est。。。又离题啦:D  当年17岁的俺,读完这篇小说,可以说对丁问渔的敬佩之情,有如滔滔江水。。。甚至俺还发现一本当年的笔记本,上面的姓名栏俺就填了丁问渔:)于是为了〃记念〃当年,想做个电子版的放到页子上共赏,当然不可能有毅力再把这个手抄本在电脑上再打一遍,便上网搜了搜,果然有现成的,立马DOWN了下来,又看了一遍,惊奇的发现,俺当年的手抄本,竟有不少删节,除了一些带有轻微SEX描写的片段,当年的俺很可能是不好意思写出来,故意删除了外,还有一些地方则可能是当时报社怕有争议而有所删节,所以这个版本应该是比较完整的:)  以现在的角度读这篇小说,还是颇有感触,作者的意图大概是通过丁问渔和任雨媛的爱情来描述一九三七的首都南京,回顾一下中国那段惨痛的历史,从一些历史事件、人物的介绍和叙述来看,作者应该是完全的尊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看完这篇小说,对中国近代史,肯定会比历史书上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日本人的惨烈暴行,一定又多了一份痛恨,以至于再一提到小日本,一提到南京大屠杀,俺就会气愤得咬牙砌齿,也许是前段时间看多了像〃重庆大轰炸〃之类的纪录片吧,当时对日本人可以说是恨之入骨,恨不得马上来个东京大轰炸(不会引起国际纠纷吧:),唉,话说回头,对日本人痛恨归痛恨,俺们身边可还真不少也少不了日本人的东东呢,随便说几个就是,俺曾经最喜欢的游戏〃STREET FIGHTER II〃〃豪血寺一族〃。。。。。。,俺曾经最喜欢的卡通〃小叮当〃〃圣斗士〃。。。。。。,俺家国产电视机没看几年就报废,一气之下还是换了个新的〃TOSHIBA〃,俺的国产CD PLAYER没用多久就按键失灵,直后悔如果上天给我重来一次机会的话,一定不管多少钱买〃SONY〃,就连最欣赏的学友都得跟日本人挂上关系,学友的处女作〃Smile Again 玛莉亚〃,成名作〃情已逝〃〃月半弯〃〃遥远的她〃〃蓝雨〃,经典作〃Linda〃〃花花公子〃〃李香兰〃〃每天爱你多一些〃〃分手总要在雨天〃。。。。。。,哪一首又不是日本人的作品,唉,俺也不得不承认日本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虽然也很痛恨他们!还是引用小说里丁问渔和日本人的一段对话吧,个人觉得引人深思:  丁问渔说:〃当然是你们的不是,谁叫你们跑到我们国家来弄枪弄刀的,要是中国人老是跑到你们国家去演习,你们会怎么想?〃
  日本朋友笑起来:〃丁先生真会说笑话,老实说,中国真有这个实力,我们日本未必就不欢迎。问题是你们自己不行,整天喊收复东北四省,有这个能耐吗,要收复,怕也只有我们日本人出面帮忙,才收复得了。〃
  想起以前从电视里听到的一句广告词:〃国人当自强!〃,越来越觉得意义真的很深远,不看别的,就看看小小的足球吧,中日足球水平90年代时都可以说处于同一档次,但亚洲水平永远是末流水平,于是学习欧美办职业联赛,于是日本有了J联赛,中国有了甲A,10年过后,身体素质比中国还略逊(当然据说现在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越中国,恐怕以后再没有机会叫小日本了)的日本已经在亚洲称霸,世界称强,中国却还困在黑哨,假球的深渊,殊不知自己已经走在了别人的后面,想起一个老笑话,讲的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足球教练一齐来到上帝面前,寻求发展本国足球的绝招,各国教练都得到了上帝满意的答复而离去(答复略),当时国足还是戚教头,上帝想了很久,还是没招给他,最后好不容易才想到一绝招:〃干脆我把中国女足队员都变成男的吧!〃虽是笑话,但是发人深省,如今戚教头早已是昨日黄花,不得不提提神奇教练米卢啦,恐怕他老人家来中国执教是他这一生最错的一个决定。突然间又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报道,日本弹丸之地资源匮乏,但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却是世界前列,原来日本的森林一率不准砍伐,所有木材一率靠进口,当然基本上还不都是俺们中国出口〃施舍〃他们的,只是俺们有多少人能意识到俺们自个儿的森林资源也不丰富啦,不光要毁灭性的出口赚外汇,光是中国随处可见的一次性筷子一天就不知道要吃掉多少森林,唉,这还不是可气的地方,看到后面不要吐血,日本每天从中国以极低的垃圾价收购食用以后的无用一次性筷子,在日本加工生产成应该是木制合成品吧,再以升值几百倍的价格出口到中国,倒!!!自俺看到这篇报道后,除了直接用手抓饭吃的办法外坚决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坚决不让日本人赚到的黑心钱里有俺的功劳,只是俺不知道有多少国人看到过这份报道,能跟俺志同道合呢:(中国这几年环境恶化,频繁发生沙尘暴,唯一感到幸运的是俺还好生在江南,据说沙漠离北京城只有几公里了,再这样吃下去,就怕以后国人也得改用刀叉啦:O  哇!靠,俺还挺能乎悠,硬是从一九三七乎悠到了日本,再到国足,再到环保,不过以上纯属由感所发的个人观点,只盼望国人能够通过对历史的反省来更好的展望我们的未来,我想作者叶先生的目的也是如此吧,让我们记住伟人毛主席说过的话:落后就会挨打!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