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

第34章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第34章

小说: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赤裸裸地相对,雨媛的羞涩渐渐地不复存在,起先她还觉得丁问渔这种奇特的爱抚方式,有些古怪有些过分,很快便发现其实这种爱抚,也许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丁问渔对雨媛身体的倾注的热情,犹如对她的爱情一样不可理喻。雨媛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余克润,想起了和余克润的新婚之夜,她知道自己这时候不应该想这些,但是她就是忍不住。她想起余克润提到的关于白虎星的说法,心里立刻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日机在拂晓的时候又开始轰炸,这种干扰对他们已经不起作用。外面传来连绵不断的警报声,然后就是炸弹接二连三爆炸以后产生的巨响。他们继续做着该做的事,说着前言不搭后语的话,雨媛要丁问渔答应她立刻想办法离开危城南京。丁问渔怔了怔,沉默不语。雨媛便说这危城不能再待下去了,她是现役军人,不能当逃兵,而丁问渔也没有必要留下来送死。南京城迟早会被攻破的,这局势是明摆的,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他不接受雨媛的建议,他便枉费了她不顾一切来他这的苦心。
丁问渔固执地说:〃你在这城里待一天,我就待一天,我绝不会丢下你一个人走的!〃
雨媛说:〃你真傻,我是军人,你又不是军人。〃
丁问渔无话可说,他的神情表明他根本不打算接受雨媛的建议。雨媛继续徒劳地劝他,丁问渔像不听话的孩子一样连连摇头。雨媛说:〃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你为什么还这么不听话。〃丁问渔说:〃你的话我都听,但是要我和你分开,这不行。〃丁问渔坚持认为自己是雨媛的守护神,如果她有什么意外,他也不想再活下去了。没有了雨媛,他活着也失去了意义。雨媛心里好一阵感动,喉咙口有些哽咽,动情地说:〃我有什么好的,你要这么喜欢我!〃丁问渔说:〃我就是喜欢你。我现在是天下最幸福的男人,你已经是我的女人了,我还想得到什么?你知道人家怎么形容男女恩爱的,说只羡鸳鸯不羡仙,我现在正是这样。〃
雨媛心里一阵难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同时又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甜蜜感觉。爱是那么实在,爱是那么具体。丁问渔问她怎么了,雨媛说,早知他是这么爱她,就不应该让他苦苦等待那么多日子。丁问渔说,只有苦苦等待到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两人情意绵绵,颠来倒去他说着,说的全是心坎上的话,说着说着,肚子都饿了,爬起来弄早饭。在夜里,两人曾点着蜡烛起来找过吃的东西,除了找到几颗糖果,没什么现成的能吃的。现在两人的肚子早饿得咕咕直叫,雨媛找到一筒挂面,自告奋勇地要下面条。丁问渔学着女佣人的样子生炉子,熏得眼泪汪汪也没把炉子生着,于是雨媛也放下手上的事,帮他生炉子。两个人都没做过家务事,从小都是别人伺候着长大的,反反复复像哄不听话的小孩一样,忙了近一个小时,才把那淘气的炉子生好,煮了一锅烂面条,胡乱地把肚子填饱了。雨媛歉意地说:〃看我多糟糕,你真娶了我,以后后悔都来不及的。〃
丁问渔说:〃你真傻,我娶了你,才舍不得让你做事呢。〃
吃饱了,两人又进了卧室,仍然是在床上缠绵着说话。外面忽然叽叽喳喳地有了人声,原来是留校委员会的一位姓顾的委员,领着几位手臂上匝着红袖章的外国人,蛮不讲理地在敲门。丁问渔套上衣服去把门打开,姓顾的委员十分抱歉地告诉他,这一带已被划为难民区,有许多难民将借住在他的公寓里。那几位带红箍的外国人都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委员,其中有两位和丁问渔很熟悉,立刻就攀谈起来。不一会,一大群难民被带来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先前空荡荡过于安静的公寓,顿时变得嘈杂无比。除了卧室还属于丁问渔和雨媛所有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公用的,难民知道他们是此地的主人,对他们很是恭敬,而丁问渔和雨媛到了此时,想不躲在卧室里也不行了。
从卧室的窗户里看出去,几个难民的小孩在空地上玩着。有一个小孩注意到丁问渔和雨媛在观察自己,也歪着脑袋瞪眼睛看他们。丁问渔对那小孩做了一个鬼脸,小孩也反过来对丁问渔做鬼脸。雨媛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起来,这时候,所有的小孩目光,都集中了到站在窗前的丁问渔和雨媛身上,双方互相看着。终于是两位大人先失去了耐心,丁问渔把窗户关上了,担心他们会跑过来偷看,又把窗帘拉上,雨媛说:〃这样也好,你就留在这做难民吧。〃丁问渔从雨媛的话里,听出她要走的意思,看了看放在床头柜上的手表,时间已经是下午,雨媛的假期就要满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看了手表没有一刻,眼睛又盯着那手表看。
雨媛说:〃我怎么去司令部呢?〃
丁问渔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我送你。〃
雨媛不抱希望地说:〃可能会派车来接我。〃
又过了一小时,已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候。两人最后亲热了一番,从卧室里走了出来,看见公寓里已乱得不像话。是地方就打着地铺,到处都放着大大小小的包袱,难民们已不像刚来时那么客气,看都不看他们。丁问渔拉着雨媛的手,从难民堆里挤了出去,往卫戍司令部走,街上的人忽然多了起来,他们先没有明白过来这怎么一回事,很快就知道这些都是难民。局势分分秒秒都在发生着变化,丁问渔和雨媛的心情有些沉重,都想找些轻松的话题来说,可随便说什么话,说着说着,就轻松不起来。走过一个高射炮阵地,炮兵正在将高射炮拖走。原来根据国际安全委员会的意思,所有难民区内的军事设施,统统都要撤除,难民区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不设防的区域。
到了唐公馆,也是一派乱哄哄的景象。李参谋在指挥搬家,许多当兵的正在往军用大卡车上搬东西。雨媛怕大家拿她起哄,扔下丁问渔,独自一人去自己工作的地方。李参谋看见雨媛从自己身边跑过,不由地一怔,转过身来,又看见了丁问渔,摇头说他以为他会把雨媛留下来。丁问渔只当他是和自己开玩笑,说自己当然想这么办,可是雨媛不是临阵当逃兵的料子,他也只能舍命陪君子。李参谋突然很严肃地说:〃你真是个书呆子,我告诉你,这地方你以后也不用再来了,日本人可能已经发现这里是司令部的所在地,我们马上就要搬走。〃丁问渔听了,一时反应不过来,傻乎乎地问雨媛是不是也要走,李参谋见他整个是缺心眼,叹气说:〃你这人怎么这么糊涂?〃
如果他们迟一些来,雨媛就不会跟着自己的部门立刻出发。人既然来了,车子要开,就不能不跟着走,她依依不舍地跑到丁问渔面前,红着脸说:〃你好好地保重,我们会见面的。〃说着眼圈便红了,丁问渔不顾闹笑话地抓着她的手,不想让她走。雨媛挣脱不开,只好用力甩开了他的手,在同伴的招呼声中,毅然地上了车。在车上,她对丁问渔挥着手,眼泪哗啦啦地直落下来。丁问渔木头人似的站在那,手举在半空中,似挥手又不像是挥手。如此匆忙的分手,他事先一点也没有想到,而且他也并不觉得这次仓促的分手就是永别。他只是舍不得和雨媛分开,恨自己不能和雨媛一起去。
这次搬家,仅仅是司令部中的部分工作人员。唐生智是倔脾气,坚决不肯因为日机频频来扔炸弹,就贪生怕死地换地方。他不走,又要求其他的工作人员走,结果卫戍司令部便分成了两个摊子。唐公馆这里除了正副司令长官,几个参谋副官和卫兵,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撤到了位于城北的铁道部。已经兵临城下的日军,开始向南京的外围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隆隆作响的炮声仿佛打雷一样。到了十二月九日,日本飞机对南京城进行了一次最猛烈的轰炸,然后掷下日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的最后通牒。丁问渔心里惦记着雨媛,特别是当他捡到了在空中飘着的最后通牒的传单时,再也没办法躲在自己的公寓里,和那些乱哄哄的难民一起待下去。惊慌失措的难民纷纷逃进难民区,所有的房子里都是人员爆满。先来一步的难民,和后来的难民为一些小事吵个没完。有关日本人已经进城的谣言在难民中广泛流传。丁问渔一次次地往铁道部跑,希望有机会能见到雨媛,但是每次都被不耐烦的卫兵撵了出来。铁道部和唐公馆不一样,那里戒备森严,守卫人员个个都是铁面无情,不像唐公馆中那边,既有李参谋的照应,还有一个供下人进出的小门,可以让丁问渔溜进去和雨媛见面。
丁问渔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雨媛。街上到处都在准备巷战,一队队的士兵在街口加筑工事。由于丁问渔身上揣着卫戍司令部的特别通行证,每次都是被拦下来盘查一番,然后又被放行。他可以在街头上乱窜,但是无论怎么也进不了卫戍司令部。局势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操着不同乡音的士兵,对即将到来的战斗,似乎有些漠然。他们根据那些变来变去的命令,一次又一次地调防,战斗显然进行得十分激烈,一队一队的士兵被派往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最初的混乱已经开始露出端倪,丁问渔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过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迷路的士兵拦下来问路。部分日军冲进南京城,冲进来了,又被赶出去,赶出去了,再冲进来,最后又被赶出去。南京保卫战进入了空前残酷的状态。
日本兵终于突破城池防线,开始大批地从城南的缺口里冲入南京城,外围的阵地战,演变成为短兵相接的激烈巷战。围城南京此时已变成一座破城,到处火光冲天,枪声爆炸声像鞭炮似的响着。到了十二日下午,丁问渔知道情况不太妙了,不顾一切后果地赶到百子亭的唐公馆,发现几个卫兵拿着汽油桶,往四处浇着,正准备放火把唐公馆付之一炬。丁问渔从一位熟悉的卫兵那里得知,卫戍司令长官部已经下令突围,此时正在下关江边码头集结。他立刻发疯一般地赶往码头,一路上,到处都是不同番号的部队,有的是从第一线溃退下来的,有的则是准备赶往第一线增援的,来来往往乱成一片,所有通往码头的大路都因为混乱堵了起来。丁问渔骑的自行车在混乱中,也被一个当兵的抢走了,他没办法,只好跟着溃兵步行去江边码头。到了捐江门,只见城楼上和城门前面都架着机枪,到处布着铁丝网,中间留着一道细缝,守卫士兵说是奉长官命令,不许从前线溃退下来的部队去江边。所有前线部队,根据突围计划,一律要从正面冲出去,狭小的江边码头只允许卫戍司令长官部的人员从这里过江。溃退下来的士兵此时已经失去控制,坚持说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突围计划,一边坚决要通过,一边不让通过,说着说着,便互相开起枪来。
溃退的士兵有几位立刻被打死了,活着的,愤愤不平地骂起娘来,可还是不能上前一步。军令如山,江边码头已是唯一的一条退路,守卫城门的部队知道不挡住溃兵,所有目前正在江边渡江的长官部人员,弄不好一个也走不了。由于唐生智采取的破釜沉舟行动,在江边目前找不到几条船,如果几十万防守南京的部队,一起涌到狭小的江边,后果将不堪设想。两边对峙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溃退下来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见这里不让通行,便重新找路突围,也有人认死理非要去江边的,对着架在那不让通行的机关枪,扯着嗓子叫骂。丁问渔挤在溃兵的队伍中,白白地耽误了好几个小时。到了后来,突然听见有人招呼他,一个当兵的人跑到他面前,丁问渔只觉得这人脸熟,却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都到这时候了,丁先生还在外面乱跑什么?〃那人扯下自己的帽子,露出剃光的脑袋。
丁问渔终于想起了站在眼前的是谁。这人竟然是战前因为杀人奸尸,轰动了整个南京城,被判了死刑还没来得及执行的和尚。丁问渔不知道他是怎么又当了兵,和尚也觉得这事一时说不清,只简单他说监狱里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在城池危难之际,获得了一个带罪立功的机会,被组织成一支敢死队,参加保卫南京的战斗,一开始他们干得很不错,哪里情况恶劣便派往哪里,现在整个战线崩溃了,队伍也被冲散了,他不知道干什么好。丁问渔说:〃我现在想去江边,你去哪里?〃
和尚自言自语地说:〃谁不想去江边,可是又不让过去。〃
这时候,一位穿着黄呢制服的军官过来了,他后面还跟着当兵的,看上去像勤务兵。只见军官走到城门下面,掏出证件,亮了亮,守城的士兵便放他们过去了。丁问渔猛然想到自己身上也揣着一张通行证,奋不顾身地向卫兵跑过去,和尚见他跑,也茫然地跟着跑过去。卫兵用枪指着他们,丁问渔将通行证递了上去,卫兵看了看,竟然开恩放他过去了,却拦住了和尚不让走,和尚大叫他们是一起的,卫兵似信非信,丁问渔回过身子,对卫兵点了点头,和尚也通过了戒严线,面带惊喜之色地追上丁问渔。〃丁先生,你真是了不起!〃和尚讨好地奉承着,丁问渔急于想找到雨媛,没心思和他敷衍。
到了江边,乱哄哄的场面让丁问渔感到不知所措。大家各自为阵,徒劳地站在江边等候着船只,有一条船在江面上划着,犹豫着不敢过来,候船的人太多了,怕靠岸以后,大家一轰而上,非把船挤沉了不可。日本人的飞机时不时地过来扔几颗炸弹,机枪扫射一阵,惊慌失措的溃兵像没头苍蝇似的在江边乱窜。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扑腾一声跳下水,向那条船游过去,于是接二连三地有人往江里跳,游到船边往上爬,不一会船就装满了,摇摇晃晃向江边驶去。没下水的和下了水没来得及爬上船的,只好大骂。丁问渔到处询问有没有见到卫戍司令部的人,人们根本就懒得回答他的问题。和尚不知道他要找谁,跟在他后面跑着。丁问渔沿着江边来回跑,一位被炸断了一条腿的老兵,坐在江边的沙滩上,毫无表情地说:
〃还找什么卫戍司令部不司令部的,这些当官的早他娘的跑了。〃
在江边,丁问渔见到好几位急得直哭的女兵,这些掉了队被遗弃的女兵走投无路,真让人觉得可怜。现在连最后的一条船也见不到了,人们抱着抢来的木料和刚卸下来的门板,坐在木盆里,不顾一切后果地往汹涌的长江里跳。有一位很瘦小的女兵被安排趴在临时扎起的小木伐上,几个当兵的在后面推着,划出去没多远,小木伐被江水的波滔掀翻了,那女兵立刻消失在江水里。丁问渔此时的心情十分矛盾,既想在慌乱的人群中,能发现雨媛,又希望她早已和卫戍司令部一起,平安地过了江。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丁问渔相信自己是不可能见到雨媛了。江边上的人都和他一样绝望,想过江,过不了江,只好等下去。江面上终于有船了,而且是一条巨大的船,那船渐渐驶近,大家终于看清楚那是日本人的兵舰。夕阳下,日本人的膏药旗在江风中飘扬,机枪子弹噼里啪啦地朝岸边扫射过来,江边沙滩上的人,一排排地中弹倒了下去。丁问渔的胸口被狠狠地捶了一下,他跌倒在江边,再也没有能够爬起来。在他身边的和尚,想将他扶起来,一颗子弹把他的脑袋也打开了花。


写在后面

一九三七年的南京不堪回首。对于南京人来说,这一年最残酷的历史,莫过于震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材料记载,在这场噩梦一般的浩劫中,遇难同胞超过三十五万人,发生了二万左右的强奸事件。这篇小说结束的时候,正是大屠杀开始之际,正是许多妇女遭难之时。  
  小说最后写成这样,始料未及,我本来想写一部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