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53章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53章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角度展现了一幅西伯利亚的全景图。

内容概要我的读者,在我的作品中,你找不到有趣的情节。被生者和
死者的记忆所惊扰,为履行一个公民和诗人的义务,我走在俄罗斯古老的大
道上。我将领着你,沿着金色的西伯利亚,巡视僻静或喧嚣的年代。当你置
身在一个空间,宛如祖辈、父辈和同辈间的隔阂,你会看到,事业、时代和
事件的循环,就是另一些人的命运、性格和特征的表现。在他们中间你能发
现,你用以结系生命的弦线。道路,她就是世纪的路。人们曾沿着她,一个
又一个世纪,噙着热泪流着血汗,从乌斯特库特的城堡遗扯,徒步走向阿穆
尔河。人民,他自身就是目的,就是向目的地运动,人民之中统一着入海口
和源头,统一着伟大创举的持续和道路永久的翻修。瞧这里!在金色西伯利
亚的心脏,不等待大地的赐予,人们打进了银色的道钉,人们沿勒拿河顺流
而下铺出了路基。跨越小河推开古老的森林,依靠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道,路
基有力地挺进,把一声汽笛抛向蔚蓝的天空。西伯利亚的座座新城,支架林
立。通衢大道,始自一个个帐篷,热忱地在屋顶下迎来一个个寒冬。俄罗斯
的道路自路基起步——时而土路,时而水泥道,道路走啊,走向遥远的地方,
延伸到茫茫的太空。她与其创造者的理想一样伟大,她充满着大胆和慷慨,
象人民一样丰富多彩,一样永垂不朽。道路,她就是世纪的路。一代又一代,
道路与居所密不可分。没有道路便无所谓城市,正如没有城市便无所谓道路。
在道路两旁,在西伯利亚会远的疆土上,一个个新的车站、新的城市不断成
熟,它们是莫斯科的使节,是澎湃的建设者热情的居所。世纪的路。。只是
条路吗?只是钢铁的轨道、桥梁和列车吗?人民是伟大的,他的劳动是伟大
的,为国家美好的明天所制订的计划是伟大的。但是谁能从另一方面对世界
作番描绘呢?道路在建设者的脚下伸延,艰苦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给西伯利
亚带来的是繁荣和巨变,道路默默无言,它延伸着,又思索着,思索着生与


死,思索着自己对山川河流、草木虫兽的无上权力。在荒无人烟的边陲,一
个世界——美好的、人工制造的世界出现了。但所有生物,跑着,飞着,爬
着,从被砍伐的森林、被碾压的草地、被填平的湖泊沼泽逃遁。“保护西伯
利亚!”不是一个新的思想。多少个世纪,善良的人们,面对沙皇的暴政和
掠夺,为了生存,拿起过武器。如今,我们建设,是为着生存,是为着人和
大自然中一切生物的生存。人类将成为整个自然界的保护人,地球将变成宇
宙中的“自然保护区”。一个绿色的黎明来临,唤醒一个生命的世界——它
短暂而又永恒。世纪的路,有如声声射击,摧毁了泰加森林,从勒拿河畔直
至太平洋岸。为了那果实累累、常绿不朽的森林的生存。我们新干线的建设
者该如何办?泰加森林、河流和耕田是西伯利亚居民的养育者。过去,西伯
利亚是沙皇的“皮毛仓库”;今天,应该在森林和兽类面前承担起我们的责
任。世纪的路,在西伯利亚的耕田旁延伸,甚至来不及回头注意一下昨天、
今天、明天的播种。但是不管世上出现什么,也不管四季如何变化,西伯利
亚总是需要开垦、播种,需要喂养、储备。春播是农民的劳作,从早到晚,
在水中在泥里。他们耕耘,播种,耙田,浇灌,收割。播下种子和希冀,收
获粮食和富庶。路基为另一些货物,高扬起自己的脊梁:为粮食、肉类和牛
奶。在城市和乡村最斩的连接处有着西伯利亚辩证法的幼芽:庄稼汉的劳动
和工人的劳动,有如两兄弟,有如一个母亲的孩子,友好地互相拥抱。种粮
食和建城市,需要爱恋甚于豪迈和无畏。世纪的路,消失在混生林中,就象
一个人消失在人民之中。人民中的人面目多样,每一个都是人民躯体和命运
的一部分。自由自在啊,西伯利亚人!——人们这样称呼西伯利亚的先民。
从前什么时侯,人们不也这样虔诚神圣地将俄国的俄罗斯各民族,当作俄罗
斯人来称呼?当秋明北部发现了自己石油的极地仓库,谁与发现者们站在一
起?是巴什基里亚人和鞑靼人。他们抛下自己祖传的手艺,为了祖国的利益,
奔向大地,去索取大地能源的财富。我走在恰克图木铺的小巷里,就象是在
历史中漫步。这是显赫的塞尔维亚人拉古津斯基,他执行彼得的嘱托,建起
要塞和特罗伊茨大教堂。从这里往东沿国境线绵延着要塞和堡垒,它们的设
置者不是旁人,而是那个俄罗斯的非洲人——汉尼拔。这是站在画架前的尼
古拉·别斯土舍夫,贫穷中仍保持着十二月党人的高傲。这是天才的雅金弗·比
丘林,俄罗斯汉学的先驱,使俄语与汉语彼此亲近。有时我坐在家族的宴会
上,望着我亲人们的面庞:哪来这蒙古人的颧骨和黑发,哪来这蓝色的眼睛,
哪来这猎人常有的驼背,哪来这身材,哪来这混杂的语言。。将这一切组合
起,那就是:一个西伯利亚人。西伯利亚不是白白地将智慧和力量容纳,它
到期将给予百倍的偿还——从太平洋沿岸到乌拉尔山脉,绵延着西伯利亚回
赠的礼品:毛皮,森林,金矿,各个时代的西伯利亚士兵,永远年轻的严谨
和游击队旗帜的光辉。道路通向我们。由我们开辟。当然,也由你们开辟,
沐浴着八方来风的西伯利亚人,西伯利亚人,西伯利亚人——你这活跃的空
间的民族!大路是小道永恒的动力,正如小道是大路的预言家,她们中总有
什么来自人民的。命运:那时而崇高,时而遥远的奋斗目标——那追求永恒
的尝试,世纪的路,是谁将她们踩出?是大地上生活的每一个人:是你,是
我,是他!我们每人踩出几步。合理地一代接一代,人民把自己的努力和追
求相加。通向不朽的俄罗斯进程,顺着历史和良心延续,它有时并不比在雪
下收割、在雨中点火更简单。为了幸福,还要把风雨经受;为了最崇高的自
由,还需要艰苦的劳动。。谢谢,祖国,谢谢,母亲,为荣誉和大地的天职


——一切属于伟大而久长的人民。

作品鉴赏诗人普列洛夫斯基的《世纪的路》是一部长诗合集,由6 部
写于不同年代的6 部长诗组成。这6 部长诗,各自均独立成篇,相互间并无
贯穿始终的情节联系和描写对象。相同的又都是以西伯利亚为背景,通过诗
人——主人公的遐想、回忆、见闻、对话,抒发对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人的
感情,以及他对西伯利亚的哲理思索。这样,每部长诗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
断面或侧片,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西伯利亚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全
景图。长诗之一《路基》,是对广表丰饶的西伯利亚、对古老而又年轻的西
伯利亚道路和道路建设者的礼赞。长诗之二《车站》是作者对其青少年时代
居住过的伊尔库茨克和雅库灰克及其他一些“西伯利亚城”的述怀。长诗之
三《自然保护区》,写出作者在欣赏建设给西伯利亚带来巨变的同时,又在
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西伯利亚人的大自然担忧。长诗之四《射
击》,继续着“保护西伯利亚”的主题。诗人希望,让路基百倍地强大,让
人们百倍地有力,让人们和森林和睦相处,别让西伯利亚变成一个树桩的王
国。长诗之五《犁沟》,分为“播种”、“灌溉”、“收获”三部分,表现
西伯利亚农民的劳动生活,歌颂他们淳朴耐劳的性格和为西伯利亚的繁荣作
出的巨大贡献。长诗之六《西伯利亚人》,作者满怀激情讴歌世代在西伯利
亚这片土地上繁而主息、开发耕耘的各族人民,希望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珍
重一致的传统,维护自由和和平。作者把6 部长诗,加上“序诗”和“尾声”,
组成一部合集出版,题以《世纪的路》。《世纪的路》,俄文原题为
《Bekbbaropora》,作者通过BekoBoй这一定语所具有的“世纪的、古老的、
恒久的”等多重含义,试图赋予长诗合集里的主体形象以贯穿古今的纵深感
和超越时空的开放性:古老的西伯利亚大道,建设成了新世纪的经济动脉;
恒久的西伯利亚,在道路的不断延伸中发展前进,繁荣昌盛,世伦在西伯利
亚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发耕耘的西伯利亚人,随着时代的进
步和西伯利亚的繁荣,在不断成长,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久远而永恒
的西伯利亚泰加森林、山川河流、草木虫兽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正面临着自
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劫难,西伯利亚的命运扣未来将有赖于人类对自身和大自
然的态度。由于诗人这种特独的构思和作品的构成方式,使6 部长诗虽各自
成篇,又浑然一体,被认为是“俄罗斯诗歌中的第一次尝试”。1983 年,他
的《世纪的路》结集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使他成为1983 年度苏联国家奖
金的获得者。诗人花费10 年心血创作的近万行的诗篇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并将在苏联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诗人的这几部长诗,在风格上也有着自
己的独到之处,它们不是特瓦尔多夫斯基的《瓦西里·焦尔金》那样的叙事
性长诗,也不是马雅可夫斯基《好!》那样的抒情性作品,而是感慨与回忆、
礼赞与写景、遐想与见闻、细致入微的描写与深邃凝重的哲理思索等等的揉
合。从诗语、意境,或是从情节、布局上看,这些长诗似乎显得有些平淡,
并无太多的出众之处。但等我们读完全书,却不难感受到诗人那似能涵盖一
切的抒情情绪的恢宏和博大。诗中所描绘的一幅幅西伯利亚独特风貌,对话
中所采用的大量西伯利亚上语、对西伯利亚历史那简洁而富有诗意的叙述,
都给长诗赋予了一层鲜亮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世纪的路》我国
没有全译本,工人出版社1988 年出版的《世界著名文学奖获得者文库》严永
兴主编的“苏联卷”中有非文译的长诗之一《路基》、长诗之六《西伯利亚
人》和“序诗”及“尾声”。


(严永兴)


尤·瓦·邦达列夫岸(1975)

作者简介见“热的雪”条。

内容概要巨型客机在苍穹中飞行,机舱内,苏联作家尼基金正在与随
行翻译、作家萨姆索诺夫聊天,他是应汉堡书商赫伯特太太的邀请前往联邦
德国访问的。萨姆索诺夫提醒尼基金:要小心这些西方崇邦者,“不要飞行
的时候象个天使,落到地上就变成了魔鬼。”汉堡,机场上,赫伯特太太与
尼基金握手寒喧,脸上闪过一丝惊愕和惶惑的神情。夜晚,尼基金与萨姆索
诺夫漫步在汉堡街头,西方世界光怪陆离的现象给来自东方的客人留下了不
愉快的印象。赫伯特太太的沙龙里,两位苏联作家与他们的德国同行啜着咖
啡,文雅地争论着,尼基金觉得很难把眼前的舒适宁静与四分之一世纪前他
们之间发生的可怕的流血相对照。客人散去后,赫伯特夫人告诉尼基金,她
就是当年的爱玛,尼基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1945 年,那如梦如幻的岁
月。。1945 年5 月苏军攻克柏林后,尼基金中尉所在的炮兵连驻扎在离柏林
15 公里远的小镇柯尼斯多夫。小镇的宁静洗尽了炮兵身上的硝烟。一天,尼
基金从欲行非礼的麦热宁中士手里救出了德国少女爱玛,为表示感激,第二
天清晨爱玛到尼基金的房里送咖啡,于是,一个俄国军官和一个德国少女之
间,产生了爱情。。“她在那一边,在彼岸,在崩裂的万丈深渊的那一边,
而他自己则在洒满鲜血的此岸。。任何情况都没有给他权利。。用竹竿撑到
那危险的对岸。”中尉陷入了惶恐矛盾之中,而这一切又被麦热宁察觉,并
以此进行要挟。这天早晨,发生了一场意料之外的战斗。残余的西斯法匪徒
驱使一群德国少年向苏军汽车发动了突然袭击。尼基金和一排长克尼亚日科
中尉立即带领战士投入了战斗。被公认为好炮长的麦热宁中士此时却害怕起
来,他指责尼基金和克尼亚日科,“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知识分子呀。。你
们想在战争结束时把大家都埋葬掉吗?”敌人被包围在林务所内,步兵请求
炮火支援,克尼亚日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麦热宁泼口大骂步兵是寄生虫,
连尼基金内心也不太同意去支援步兵。在炮火的猛攻下,林务所里的敌人发
出疯狂的“畜生般的嚎叫”,打出了白旗。克尼亚日科下令停火,独自一人
挥舞着手帕前去劝降,以挽救那些受法西斯匪徒胁迫的少年的生命。在这眼
看就要出现奇迹的关键时刻,麦热宁没有挺过这几秒钟,扣响了扳机,几乎
就在这一瞬间,对方回击的枪声也响了·克尼亚日科摇晃了一下,倒下了。
尼基金扑倒他身边,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张苍白的、溅满鲜血的、平静得似乎
超凡脱俗的脸。。埋葬了克尼亚日科,尼基金悲痛欲绝、喝得酩酊大醉,朦
胧中,他感到爱玛那令人感到凉爽的手指在均匀地抚摩他汗湿的胸部,虽然
他竭力抗拒这个德国女人,而如水的柔情最终还是融化了他。。第二天,麦
热宁厚颜无耻地又来纠缠,尼基金忍无可忍,拔枪打伤了他,被关进了禁闭
室。连队奉命开拔,尼基金请求连长给他三分钟,与爱玛依依惜别。。26 年
过去了,尼基金与成了赫伯特太太的爱玛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他头脑里
闪过一个想法,他们俩好象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在两个星球故意相撞的时
刻,他们偶然相遇了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可是,随着星球可怕的毁灭,他
们重又疏远了、分开了,在已确立了的世界中接着银河系截然相反的方向运
行。”按各自所在星球的规律性生活。回到旅馆,尼基金告诉萨姆索诺夫,
赫伯特太太就是当年的爱玛,不料萨姆索诺夫大叫大嚷起来,说这里面肯定
有阴谋,必须马上离开,“否则就会象苍蝇掉在蜜里一样,陷于困境。”在


与西德评论家迪茨曼的辩论中,尼基金深深地感到他们彼此站在对峙的两岸
上。他突然感到是多么需要象克尼亚日科中尉这样的朋友。“没有德国人和
犹太人之分,也没有俄国人和美国人之分——大伙儿都是兄弟!人人平等,
我爱所有的人!我可怜这可怕世界上所有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政治逼使人
们互相残杀!”在灯红酒绿、人欲横流的汉堡红灯区,“快活的猫头鹰”酒
吧老板的话拨动了尼基金的心弦,尼基金和赫伯特太太喃喃地低语,重复着
26 年前各自学会的几句德语和俄语:蝴蝶、我—爱—你,不—要—忘—记—
我。俩人情意绵绵,不能自己。在回程的飞机上,尼基金脑海里浮现出人生
中悲欢离合的一幕幕画面,喧嚣的人间地狱罗马和僻静的西伯利亚故乡,通
古斯卡河两岸原始森林中宁静的夜晚和被杀死的两只漂亮的小松鼠,六岁儿
子的夭折和妻子的关心、“眼睛碧绿、举止敏捷、身材象柳树般挺拔的克尼
亚日科中尉”,还有麦热宁中士,柯尼斯多夫小镇上初会的爱玛和汉堡机场
分手的赫伯特夫人。。他悟出了生活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尝尽一切苦难、疑
虑、探求、斗争,去找到不可能存在的、极端的东西。。一个人,只有当他
掌握了不可思议的奥秘——不再害怕死,这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