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智慧书 >

第22章

智慧书-第22章

小说: 智慧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看做惟一值得追求的生活目标。    
    


《智慧书》第五部分幽默

    张茵译 幽默    
    有一种特殊敌人,如果说他值得我们爆笑式的攻击,那是绝对的谎言。世界上几乎再没有任何事比下述行为更令人鄙夷而且急于将它立即消灭——故意捏造一些理想目标,以便引诱人们的热情去实现阴谋者的目的。幽默是最佳的测谎计,它用朴实的察觉力,发现虚设理想的金玉外表和伪装热心的虚情假意。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突然撕去虚伪假面具的事更令人忍俊不禁的了。当外表的浮夸突然被揭穿时,当充满傲气的气球突然被刺破而爆出大声回响时,我们可以因突然解除紧张状态而纵情大笑。    
    负责任的道德不仅赞许幽默的效果,而且还替它找了强有力的支持者。所谓讽刺,根据字典的定义,是一种指责流行的恶行和愚蠢的诗文。其说服力在于它诉诸的方式,它使得因怀疑和诡辩,而对任何正确的道德教诲充耳不闻的人能听到它的声音。换句话说,讽刺就是适于今日的教训。    
    假如幽默对于荒诞的理想而言,就像是理性道德的有力联盟,那么,它对于自我嘲讽就更是如此了。今天,我们无法容忍浮夸或伪善的人,因为我们希望每个有知识的人都有些许的自我嘲讽精神。的确,我们感到一个绝对严肃待己的人是不具人性的,这种感觉以坚实的根基为依据。这种被德国人称之为“动物的严肃性”的特色就是目前自大妄想者的特点,事实上,我怀疑只是原因之一。    
    人类最好的定义该是:他是能反省的创造物,能在有关的宇宙环境中看清自己。骄傲是阻止我们见到真我的主要障碍,而自欺则是骄傲的忠实仆人。我坚信拥有足够幽默感的人不会落到自我幻象的陷阱中,因为一旦掉进,他就禁不住会察觉出自己是一个多么浮夸的笨人。我相信假如我们对自己的幽默有真正敏锐的领悟力,那么这些敏锐的观念必定是最能够使我们诚实待己,而且是让我们实现理性道德的重要诱因。幽默与道德有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阻止了逻辑上的不协调与不一致。与理智作对不但不道德,而且很滑稽。你越能服从理性,你也就越能诚实待人。    
    


《智慧书》第五部分穿衣打扮

    李伊译 穿衣打扮    
    对自我的留意在要和人打交道的时候虽然是必要的,但在交往中却不应显露出来,因为那样会产生难堪(或窘迫),或者是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与这两者相反的是洒脱大方,对于自己在举止得体方面、在衣着方面不会被别人指责的某种自信。    
    好的、端庄的、举止得体的衣着是一种引起别人敬重的外部假象,也是一种欲望的自我压抑。    
    衬托(对比)是把不相关的感官表象,在同一概念之下加以引人注意的对置。沙漠之中的一块精耕细作的土地,仅仅由于对比而衬托了它的表象,一间茅草盖顶的房子配上内部装饰考究的舒适房间,这都使人的观念活跃,感官由此加强。反之,穷困而盛气凌人,一位珠光宝气的盛装女士内衣却很脏,或者像从前某个波兰贵族那样,宴饮时挥霍无度,侍从成群,却穿着树皮鞋,这些都不是衬托。为不错的事物辅之以更能表现其美的因素,才称之为衬托。    
    新颖,甚至那种怪诞和内容诡秘的新颖,都使注意力变得活跃。因为这是一种收获,感性表象由此获得了加强。单调最终使感觉松弛,而感官则被削弱。变化则使感官更新。例如一篇用同一腔调诵读的布道词,无论是大声喊叫的还是温言细语的,用千篇一律的声音来诵读,都会使全教区的人打起瞌睡来。工作加休息,城市生活加乡村生活,在交往中谈话加游戏;在独自消遣时一会儿读历史,一会儿读诗歌,搞哲学又搞数学;在不同社交场合穿着不同的服饰;这都使心灵得到加强。这是同一生命力在激动感觉的意识,不同的感觉器官在它们的活动中相互更替。生活单调无色彩,对懒惰的人来说,留下了空虚(疲惫),使人生没有味道。    
    衣服的颜色衬托得面部更好看,这是幻象,但脂粉却是欺骗。前者吸引人,后者则愚弄人。于是有这样的情况:人们几乎不能忍受在人或动物的雕像上画上非自然的颜色,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雕像是活的,常常就这样猝然撞入他们的眼帘。一般来说,所有人们称之为得体的东西都是形式,即仅仅是漂亮的外表。    
    


《智慧书》第五部分衣服的用处

    李伊译 衣服的用处    
    我们采购衣服,常常被爱好新奇的心理所引导,并且关心别人对它的意见,而不大考虑这些衣服的真实用处。让那些有工作做的人记着穿衣服的目标:第一是保持正常的体温,第二是在目前的社会中把赤身裸体遮盖。现在,他可以判断一下,有多少必需的重要工作可以完成,而不必在衣橱中增添什么衣服。国王和王后的每件衣服都只穿一次,虽然有御用裁缝专司其事,他们却不了解穿上合身衣服的愉快。他们不过是挂干净衣服的木架。而我们的衣服,却一天天地被我们同化了,印上了穿衣人的性格,直到我们舍不得把它们丢掉。要丢掉它们,正如抛弃我们的躯体那样,总不免感到恋恋不舍,要看病吃药做些补救,而且带着沉重的心情。    
    其实没有人穿了有补丁的衣服会在我的眼里降低身份。但我很明白,一般人心里,为了衣服忧思良多。衣服要穿得入时,也要清洁,而且不能有补丁,至于自己有无健全的良心,从不在乎。其实,即使衣服破了不补,所暴露的最大缺点也不过是不考虑小洞会变成大洞。有时我用这样的方法来测验我的朋友们,谁肯把膝盖以上有补丁的,或者只是多了两条缝的衣服穿到身上?大多数人都好像认为,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从此就毁了终身。宁可跛了一条腿进城,他们也不肯穿着破裤子去。一位绅士有腿伤,是很平常的事,这是有办法补救的,如果裤脚管破了,却无法补救,因为人们关心的并不是真正应该敬重的东西,只是那些受人尊敬的东西。我们认识的人很少,我们认识的衣服和裤子却颇多。你给稻草人穿上你最后一件衣服,你自己不穿衣服站在旁边,哪一个经过的人不马上就向稻草人致敬呢?那天,我经过一片玉米田,就在一个头蒙帽子、身穿上衣的木桩旁边,我认出了农田主人。他比我上一回看见他时显得憔悴了一些。我听说过,一条狗向所有穿了衣服到它主人的地方来的人吠叫,却很容易被一个裸体的窃贼制服,一声不响。这是一个多有趣的问题啊。如果没有了衣服,人们将能多大限度地保持他们的身份?如果没有了衣服,你能不能在任何一群文明人中间,肯定地指出哪个最尊贵?    
    


《智慧书》第五部分饮酒

    李伊译 饮酒    
    在酒宴上无节制地喝到神志不清,由于这种无节制而踉踉跄跄,至少是步履不稳或一味唠叨地走出来,这不但在与他一起聚会的朋友眼中,而且甚至从自尊方面来看都是男人的坏习气。但对这种失误也有许多温和的评价,比如说自我控制的界线是很容易被忽视和跨越的。    
    醉酒所产生的无所顾忌,甚至随之而来的不谨慎,是一种虚假的生命力加强的感觉。醉酒的人感受不到生命力的阻碍,而这种阻碍的制约力是与人的本性不可分割的(甚至健康也有赖于此)。他在他的软弱状态中自觉很愉快。因为他身上的自然本性实际上努力通过他各种能力的逐渐增长,使他的生命一步一步重新产生出来。妇女、教士和犹太人通常不喝酒,至少是小心地避免酒所带来的一切现象。因为他们在公民性上是软弱的,而且不得不有所克制。这是由于他们的外在价值仅仅建立在别人对他们的贞洁、虔诚和原则性的信任之上。    
    喝酒放松舌头,但它也打开心扉,它是一种道德性质即真诚的物质载体。克制思想对于高尚的心灵是一种压抑的状态,而一个兴致勃勃地喝酒的人也很难忍受人家在酒宴上过分拘谨,因为他觉得有观察者在专注于别人的缺点,却保持自身的矜持,这让人不自在。允许男人由于社交暂时稍稍超出清醒的界线,这是亲切感的条件。从前曾流行一种策略,那些北欧的宫廷派出很能喝酒的使节,自己喝不醉,却把别人灌醉,以便套对方的话或是说服对方,这是很狡猾的。    
    对长期处在酒精浸泡中的人来说,酒无疑是一种摧残生命力的毒品。这些人在陶醉中自娱自乐,逃离现实世界,处在盲目的幻想状态中,而酒对肝胃等内脏器官也是一种伤害。长期大量饮酒的人,易出现神智不清、目光涣散、舌根发硬等不灵活的状态。    
    在一个人的血管里奔流的体液之中,有一种新的液体混合进来了,这是对神经的新刺激,它不是更清楚地揭示出人的自然气质,而是带入了某种别的气质。因此,那些喝醉了的人,有的会陷入迷恋,有的会对别人自吹自擂,有的吵吵闹闹,有的表现得心地慈善、态度虔诚,甚至于默默发呆。但当他们醒过酒来时,或者当别人向他们提到昨日的醉话时,他们就会为那种奇怪情调或行为发笑。    
    


《智慧书》第五部分绅士

    李伊译 绅士    
    一位绅士从乡下给我写过一封很有礼貌的信,谈了些激发我虚荣心的事,我必须使用武力才能压住这种虚荣。他向我诉苦说,我的讲述中的许多用语需要解释,并希望为了乡村读者的方便,应该使他们了解这些用语的本意是什么,比如绅士、漂亮人物、名人、献殷勤者、评论家、才子,以及许多花花世界里的称呼,这些人都具有哪几种性格。此外,还应该描述一下那种装腔作势的神态。现在我就从我们通常所谓的“绅士”或“有品行的人”谈起。    
    一般人以为爱幻想、乐天和种种快乐的性格,是形成这种人的特征的要素。但是,凡是合群的人都会观察到,良好教养的顶点与其说表现在不与人争,不如说表现在热心助人。所以,一个并无惊人之处的人往往比那种经常妙趣横生而有时又令你不快的人更容易赢得你的好感。因此,在有品行的人中,最必要的才能(我们通常希望一位优秀的绅士应该具有的才能)就是良好的判断力。具有这种良好判断力的人,可以算是他伙伴中的指挥者,纵使他未曾觉察这一点。而且,他的确也独具一种优势,有超越别人的能力,正如视力健全者的能力可能比盲人高几十倍。    
    正是因为有良好的判断力,使塞弗罗尼亚斯人缘极好。在城里的熟人中间,他是最有权威的一个。由于他才华横溢,在欢乐的人群中,他举止从容自如。而在办事人中间,他又显得技能娴熟、十分敏捷。正如有些人在生活中由于明辨是非而取得成功那样,他做成一切事情从不靠险诈,或者说不会显露出险诈。如果他想做好一件事情,他就坚定地、迅速地去完成,而不愿做的则坚决不干,还婉言劝别人也不要去干。他的言行,使人感觉像是一次宴会。他在宴会上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尊敬别人,也让别人尊敬自己。总之,人人都相互敬重。因为,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这种人人喜爱的品质,可以说充满了塞弗罗尼亚斯的全身。因此,连他的同伴都能因他博得女人的青睐,却不被别的男人妒忌。即使没有法律,塞弗罗尼亚斯仍同样公正;即使没有诽谤,他也会谨慎行事。    
    


《智慧书》第五部分君子

    李伊译 君子    
    真正的君子在与周围的关系上避免产生任何龃龉与冲突,诸如一切意见的冲撞、感情的纠结,一切拘束、猜忌、郁悒、愤懑等等。他最关心的是使人人心情舒畅、自由自在。他的心总是关注着全体人。对于腼腆的,他便温柔些;对于隔膜的,他便和气些;对于荒唐的,他便宽容些;他对正在和自己谈话的人的脾气能时刻不忘;他对那些不合时宜的事情或话题都能尽量留心,以防刺伤对方;另外在交谈时既不突出自己,也不令人厌烦。当他施惠于他人时,他尽量将这类事做得平淡,仿佛他自己是个受者而非施者。他从不提起自己,除非万不得已;他绝不靠反唇相讥来维护自己;他把一切诽谤流言都不放在心上;他对一切有损于自己的人从不轻易怪罪,另外对各种行为言论也总是尽量善为解释;与人辩论时他丝毫也不鄙吝褊狭,既从不无理地强占上风,也不把个人意气与尖刻词句当成论据,或在不敢明言时恶毒暗示。    
    他目光远大,深思熟虑,每每以古人的格言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即我们对待仇人,应以异日争取其做友人为目标。他深明大义,故不以受辱为意;他品行高洁,故不对毁谤置念。他耐心隐忍、逆来顺受,而这样做又都以一定的哲理为根据;他甘愿吃苦,因为痛苦不可避免;他甘愿孤独,因为这事无可挽回;他甘愿死亡,因为这是他的必然命运。如果他与人涉入任何问题之争,他那训练有素的头脑,总不致使他出现一些聪明,但缺乏教养的人,所常犯的那种冒失无礼的错误,这类人仿佛一把钝刀,只知乱砍一通,他们往往把辩论的要点弄错,把气力浪费在一些琐事上面,或者对自己的对手并不理解,因而把问题弄得更加复杂。至于君子的看法正确与否,倒似乎无关紧要,但由于他的头脑极为清醒,所以能避免不公。在他身上,我们充分见到了气势、淳朴、斩截、简练;在他身上,真挚、坦率、周到、宽容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他对自己对手的心情最能体贴入微,对他的短处也能善加护卫。他对人类的理性不仅能识其长,而且能识其短,既知它的领域范围,又知它的不足。    
    


《智慧书》第五部分集体性人物

    李伊译 集体性人物    
    事实上我们全都是些集体性人物,不管我们愿意把自己摆在什么地位。严格地说,我们自己所持有的东西是微乎其微的,就像我们个人是微乎其微的一样。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那里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伟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可是有许多本来很高明的人却不懂这个道理。他们醉心于独创性,在昏暗中摸索,虚度了半生光阴。我认识一些艺术家,都自夸没有依傍什么名师,一切都要归功于自己的天才。好像他们不是在每走一步时都由世界推动着他们,而且尽管他们愚蠢,还是把他们造就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人物!对,我敢说,这样的艺术家如果巡视这间房子的墙壁,浏览一下我在墙壁上挂的那些大画家的素描,只要他真有一点天才,他离开这间房子时就必然已成了另一个人,一个比较谦卑高明的人。    
    一般说来,我们身上有什么真正的好东西呢?无非是一种要把外界资源吸收进来,让它为自己的高尚目的服务的能力和志愿。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我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获得了让我自豪的成就。但是说句老实话,有什么真正要归功于自己的呢?我只不过有一种能力和志愿,去看去听,去区分和选择,用自己的心智灌注生命于所见所闻,然后以适当的技巧将它再现出来,如此而已。我不应将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我所接触的人之中有蠢人也有聪明人,有胸怀开朗的人也有心地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