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

第4章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第4章

小说: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0%;农民子女教育开支也大幅上涨。农民生产、消费支出价格上涨因素与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抵消后,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上涨幅度还有多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日前联合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2007年中期论坛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了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该报告称,这是本轮经济周期中唯一收入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的年份。
  然而,到2006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达到3587元,不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1759元的1/3。也就是说,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为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的情况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要达到200%以上,才有可能赶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人民大学的研究表明,一个农民工和一个都市白领,假使两者都把当月的收入花光,农民工花光收入是由于收入太低,不得不把大部分收入用于基本生活消费,想存钱也没有机会;都市白领之所以花光收入,是由于他们享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或商业性保险,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随心所欲地花钱。假定农民工和都市白领的收入都提高一倍,都市白领更有可能还是〃月光〃;而农民工的收入倍增,其储蓄欲望得以释放,且仅增加一倍既不足以使农民工买得起商业保险,也不足以使农民工获得城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公民身份,所以他们仍然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防性储蓄倾向不会减弱,这样他们的收入增量将大多数变为储蓄。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惠农政策,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堪称空前。国家对农民实行直补,但人均不过10元左右。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达3917亿元。这个数字看似很大,其实,如果分摊到每个农民身上,每个人不过几百元,而能够直接发放到农民手里的现金不过几十元。而2001年4月,国家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涉及4500多万人,花费800亿元。此次工资上涨,人均上涨1777元。此后几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又多次大幅度上涨。
  显然,与失血过多的〃三农〃相比,惠农措施还远远不够。
  农民首先是公民,应该享有与其他社会阶层成员平等的权利,这是保障农民兄弟合法权益的前提。
  (程东升《南方农村报》2007年7月21日)
  官员为何对猪价连出误判
  前段时间,面对飙升的肉价,相关部门纷纷出面表态会迅速平抑,有的表示至今年8月肉价会回落。6月12日,看见猪肉价格涨势开始趋缓并有小幅回落,有关部门的官员则公开表态,后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不大。然而事实是,进入7月以来,市场猪肉价格走高,江西、广东、北京等地的价格监测中心都相继作出了数字显示。
  为何部门官员会几度对猪肉市场价格出现〃误判〃?比如,6月11日,有关部门驳斥了外界关于猪蓝耳病引发猪肉涨价的说法,强调〃猪蓝耳病疫情与市场猪肉价格上涨没有直接关系〃。接受采访的养殖户却普遍认为,去年以来一些地方的蓝耳病疫情是此次猪肉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江西农大某教授长期从事动物疫病研究,他说蓝耳病病死率很高,传染性很强。去年,学术界和官方一直没有确定这次疫情为蓝耳病。由于认识不统一,又没有疫苗,治疗效果很差,一般肉猪、仔猪得病即死,母猪得病就流产,而且越治越死。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中清楚表示:受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去年以来饲养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近几个月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可见,蓝耳病是导致生猪生产出现下降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事实证明,〃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猪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养猪户为减轻损失,宰杀母猪,贱卖小猪,导致今年上半年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严重不足。今年5月生猪存栏量比2006年同期下降15%-20%〃。后来商务部公布这个生猪情况及数字之所以可信,是〃由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调查〃的结果,也就是说,是几个政府部门联合行动深入基层调研分析,才真正弄清了生猪生产销售的〃底子〃。在笔者所在的邻近地方,去年由于猪价下跌,农民纷纷抛售母猪的事也是人所共知。可见,促进生猪生产,首先就要扩大母猪饲养量,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治。
  调研本是政府官员的基本功。面对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为何某些官员不善于到基层认真调研,不善于找行家专家面对面论理,爱发一些主观臆测呢?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时下信息渠道较之以往尽管更多,但人们往往偏好网上信息和文件信息。事实告诉人们,在信息化年代,仅凭网络、传真等现代化工具收集信息,并不等于调查研究的功夫已到家,并不等于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从部委官员在生猪价格问题上连出〃误判〃,人们也应认识到扎实调研的迫切性吧!
  (亦菲《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4日)
  农产品供应不是城市菜篮子的附庸
  尽管今年是猪的本命年,猪肉也没有想到自己差点改姓牛了。牛气冲天的肉价,让政府和专家都很有些惊讶。猪肉究竟为什么涨价,就像股市为什么大起大落一样,迄今并没有一个最可靠的专业论证。有些专家干脆认为没法论证,甚至认为CPI也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中国的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政府方面呢,直到最近才有了正式的说法。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会上说了三个原因:一是近几年生猪价格过低,二是饲养成本上升,三是部分地区发生疫情。而就在不久前,有政府官员还出来说,肉价上涨和疫情没什么关系。
  说出这两个事实,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专家和政府难堪,更是为了指出养猪农民的真实处境: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导引下,他们的利益被漠视,一方面市场规则建设缓慢,一方面规则又被随意破坏。
  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民利益的损害,还不仅仅是人们常见的工农产品剪刀差,以及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城乡巨大差异,还有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社保体系建设滞后等软件因素,其中包括对市场经济体系规则的建设和尊重。
  尽管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的包产到户开始的,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的舞台却是在城市。和以前一样,农民仍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配角和牺牲品。一切规则都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农民的土地都可以被贱价强买转换成城里火热的房地产,何况几头生猪?猪肉涨价其实是农民和农产品市场长期作为受害者的结果。
  对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的三条理由,就可以看出农民如何被猪肉所害。第一条,生猪价格多年过低,听起来就不对劲: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体系中,怎么可能存在长期过低的价格?第二条,饲养成本上升,这成本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怎么会突然发生?信息供应出现了什么问题?第三条,猪生病的问题,很明显,如果能够在一开始就公开透明,承认它对市场的影响,那么相应的措施可能会更及时一些。
  猪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普及和最廉价的肉类食品,自有其原因所在,包括饲养方便、成本不高、生长周期短等因素,尤其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村每家都圈养几头猪,自给自足,不存在供给调节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大量流往城市打工,养猪越来越成为专业饲养场的商品生产,完善的市场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应该具有稳定性和前瞻性,这有赖于充分的信息供应和数据分析,有赖于信息的公开、透明和诚实,以及对规则的尊重。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市场主体,不应该成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附庸。猪的问题只能从猪自身出发来解决,农产品的问题只能站在农民的立场来解决。真正的城乡一体化,是市场主体的独立与平等。
  国务院就猪肉的问题开完会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保持市场稳定的措施,包括重点抓好加大对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强化生猪防疫、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等六项工作。政府这次很聪明,没有直接干预价格,因为从长远看,政府只要专心建立和维持市场秩序,价格自然会找到它的位置。任何价格的扭曲都是破坏的结果,这才是政府要总结的教训。
  (长平《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7日)
  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
  2007猪业革命,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人类将野猪驯养成家猪,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养猪业的开始;
  人们将养猪由自给自足转变为市场交易,是养猪业市场化的开端;
  养猪由散养逐步转变为工厂化养殖,标志着养猪产业化的开始;
  当一头长期被歧视的猪被前所未有的目光所关注,当一个长期被漠视的行业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当一块平常普通的猪肉带动一个国家的物价上涨,甚至导致通货膨胀,这预示着什么?革命!养猪业需要革命,改变它一直以来旁落的地位,寻找它一直以来未明的路向……一场不单是养猪人参与的猪业革命在启动。
  2007年,中国农历丁亥猪年,中国传统的金猪年。猪及养猪这个行业,成了中国甚至世界的关注焦点。这次关注并非是这头猪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它背后的故事:一场席卷全国的猪病,一轮汹涌的涨价潮,一把养猪人的辛酸泪……
  疫病、涨价、环保……无一不在狠狠地敲打着中国养猪业。这是中国养猪业发展中变革的阵痛,经过这场革命,养猪业将反省自我,修正并重新踏上发展之路。
  那么,革命的路上,我们需要反省什么?
  反思疫病:蓝耳病之后还有什么?
  〃猪不发病养猪就发财〃、〃老兽医不懂看病,老专家不懂养猪〃、〃不是不明白,是治起来太无奈〃……这些流行于养猪行业的语句无比鲜明地道出了当前养猪行业面对日益复杂的疫病的那种无奈和苦衷。2006…2007年的这场猪病更是让许多养猪人刻骨铭心。
  但这场全国性的猪病疫情元凶蓝耳病,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
  根据资料显示,1996年,郭宝清等专家首次从国内发病猪群分离出〃猪蓝耳病〃病毒;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根据美国猪病学资料记载,1997年美国就出现了超强毒力型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蓝耳病,其造成了10%…50%的流产率,10%的死亡率。
  让我们注意的是:美国1987年首次暴发蓝耳病,1997年出现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时间相隔10年;我国1996年首次分离出蓝耳病病毒,2006年在华东地区暴发了猪病,元凶被诊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株,时间也是相隔10年。难道这完全是巧合吗?
  佛山科技大学猪病专家白挨泉老师表示,病毒变异需要一定的时间,美国蓝耳病变异的时间和我国蓝耳病变异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国内的诊断。
  2007年4月下旬,在我国武汉举办的第三届亚洲猪病大会上,来自美国依阿华大学的Yoon KJ指出,蓝耳病病毒不断变异,大概每隔5…6年会出现一个高致病性毒株。
  从事兽医病理学教学与实践和猪病临床诊断迄今达45年的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兽医病理学花象柏教授亦表示,在我国,没有蓝耳病的年代,猪病较好控制,是蓝耳病的出现,打破了我国猪病的传统格局。
  虽说是蓝耳病改变了我国猪病的传统,实际上,在蓝耳病之前,已经有多个疫病曾让养猪人一时束手无策,损失惨重,如伪狂犬。但养猪户更关心和担心的是,蓝耳病是否会再次肆虐?蓝耳病之后又会是什么?
  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认为,蓝耳病的流行不会停息下来,但可能变得缓和一些。白挨泉老师表示,需要多观察一段时间,比如到2007年的冬季和2008年的春季,看疫病发生的情况,就基本能断定这次疫情是否逐渐平息。白挨泉老师认为情况不容乐观。
  白挨泉老师认为不容乐观的因素是国内养猪业的环境。他举例,同样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根据资料显示,在美国只造成10%…50%的流产率,10%的死亡率,而且发病后比较容易控制。但在我国,造成的流产及死亡率均比美国的高。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国内的猪场暴发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时,很难控制。白老师表示,当猪场存在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出现蓝耳病时,容易并发、继发各种病毒病、细菌病,给治疗控制带来难以估算的难度。
  花象柏教授认为,蓝耳病现在和将来都是猪病的罪魁祸首,有可能若干年暴发一次。对国内大多数无法建立蓝耳病阴性场的猪场来说,选择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来预防蓝耳病是较好的办法,并有取得成功的经验。但是,变异株出现后,如何用疫苗进行防控尚未找到最佳方案。
  农业部种猪测定中心(广州)樊福好博士却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最佳的免疫还是风土驯化,〃不要以为疫苗是万能的,不要以为抗生素是万能的,不要以为现在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是万能的!〃
  蓝耳病还会再次肆虐,这是多数专家的意见;蓝耳病之后还有许多,圆环病毒、副嗜血杆菌……可以说,疫病将是防不胜防,如果不能主动地反思我们的饲养方式及发展模式,一味运动式地防疫灭病,依赖疫苗免疫,依靠消毒灭病,用〃临时抱佛脚〃的权宜之计,蓝耳病之后还有红耳病。
  反思环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7年8月8日,在南方农村报举办的〃猪价真相与普遍民生〃讨论会上,养猪户王汉堂含泪代表惠阳猪农诉说猪场被拆迁不幸遭遇的场景,让许多养猪人唏嘘不已。因为他们同样面对着,或即将面对着同样的问题环保。
  虽然有养猪户认为地方政府是借环保问题来驱逐养猪业,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例子,但无可否认的是养猪业的确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环保问题。除了臭气熏天外,猪粪中含有的大量的磷和氮,才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猪粪流入江河湖海,如果氮磷含量过高,会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除此,还会促使藻类等水生物疯狂滋长,大量释放能导致温室化的气体。
  环保已成为养猪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成本压力和环保意识成为养猪业去解决这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的困扰。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完全按照排污标准去处理,我们都不用养猪了!〃一位深受环保问题困扰的养猪人士如此评价当前规模养猪场面对的环保问题,污染物处理费用高是规模养殖场难以完全按照排污标准去处理的主要原因。该养猪人士表示,他的猪场已经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了一套污水污物处理设备,但没有真正运行。该养猪人士无可奈何地说:〃这是用来应付检查的,如果真正运行起来,我们的猪根本没有竞争力,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缺乏环保意识或无法建立污水处理设备则是散养户面对的难题。一个小养猪场,几十头猪可能带来的环保压力并不大,几十个甚至上百成千个这样的小猪场集中在一个地区时,带来的环保压力却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