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213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213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脚印,寻找到了母亲曾经去过的那些村落。

  值得欣慰的是,那些村落的许多老人,至今都清楚地记得母亲的善良。他们对我说,你母亲来收帐的时候,从不计较,给多给少全凭人家的意思,那些年没少吃她送来的鱼虾。

  我真为母亲自豪,能让这么多人记了这么多年,不是谁都可以做得到的。

  在母亲的精心操持下,父亲总算有了个像样的家。后来,又省吃俭用盖起了5间草房。凉水湾的草房很独特,山墙是用石头砌成的,而屋顶则是用晒干了的海藻苫盖的。那时候,能住上5间草房的确是件让人眼热的事情。可没过几年,母亲又把其中的两间拆掉卖了,是为了供大哥上中学。大哥果真不负母亲的重望,后来终于考上了很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他是凉水湾有史以来的第一名大学生,而他的母亲却不识字。母亲对知识的尊崇与渴望,不仅影响了我的大哥,也影响了我们其他几个兄弟,后来我们家又出了两位大学生,绝对与母亲的影响有关。

  母亲对儿女的爱,是世上最无私也最纯真的博爱,这已无须赘言。但有一件事令我难以忘怀,那就是母亲对父亲的爱。这件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极其荒唐的年月里。那时候,小小的渔村凉水湾为了赶时髦,也要紧跟形势,召开了斗争大会。。可遗憾的是凉水湾既没有恶霸也没有坏人,实在难以找到一个现成的斗争对象,于是父亲便成为一只“替罪羊”。因为父亲经常为村里的人们换“替身”,看风水,搞迷信。

  换“替身”确实是一种迷信──谁家有人病了,就来找父亲,父亲便用高粱秸扎一个小人,再剪裁出一套小衣服穿上,跟一个小真人似的,还有鼻子有眼睛。傍黑的时候,父亲便将这小人送到山上的十字路口去烧掉,边烧边念一大串的咒语,大意是将病魔从病人的躯体里赶出来,让这个小“替身”带走。这种驱邪祛病的方法并不真的管用,不过是给病人送去一份安慰罢了。但在那个偏僻闭塞又无医无药的小渔村里,这份安慰便显得十分的珍贵了。

  我记得开斗争大会时,一辈子闯荡汪洋蔑视惊涛骇浪的父亲,却不得不屈辱地低下他的头颅。因为他知道,假如他要抗争,那么一场灾难将很快降临我家。然而,当母亲听到信儿后,急急忙忙从家里赶来,不由分说冲上去把父亲拖下。母亲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几乎喊了起来。母亲说,拍拍胸口窝,你们哪家没有求过我男人换过替身?现在倒要斗争他,亏心不亏心?母亲把父亲拖回家中关上门来守护着,容不得别人再碰他一指头。却也怪,村里的人对母亲竟然容忍了,没再来找过麻烦。在那个荒唐的年月里,母亲便成为父亲的守护神了。恐怕连父亲也想像不到,在母亲那瘦弱的躯体内,竟还蕴藏着这样一股丰厚沉默的力量。这力量决非刻意显现,而是与生俱来的。我深信它便是母亲生命中最辉煌的体现。

  几乎就在那个时候,父亲的渔船和渔网被没收了,充公了。父亲还被剥夺了出海的权利。父亲失去了小舢板,失去了大海,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终日黯然神伤。父亲说,不让出海我还能做什么?父亲茫然地踱着步子。母亲却表现得异常豁达。母亲说,不让出就不出嘛,开荒种地不也能活人!

  话虽然这么说,可母亲毕竟知道父亲是个连鲨鱼都捕过的打鱼人,只有投身于大海才能让他快乐起来。母亲自然不愿意看到父亲终日哀伤下去。母亲就把过去积攒下来的一小块一小块破渔网找了出来。做渔家的女人这些年,她早就练就了一手补网的绝技。她用梭子将一小块一小块破渔网最终拼接成了一张“圈网”。这出乎父亲的意料。父亲惊喜异常。父亲说,真是想不到啊!

  “下圈网”不需要用舢板,在海湾里就行,但得算计准潮汐─退潮的时候将网撒下,涨潮时张网以待,等再退潮时收网。这对于捕过鲨鱼的父亲来说,毫无困难。“圈网”的设计很精巧,鱼只能钻进网中去,却出不来,只有坐以待毙。自从有了母亲给做的“圈网”之后,父亲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赶上傍晚退潮的时候,父亲便和母亲一起去海湾中下“圈网”。父亲先在礁石的缝隙中,插好木桷子,母亲便开始挂网。一夜过后,转天再去收网。在岸边捕鱼自然比不上去海里面,但母亲显然并不在乎捕多少,只要父亲高兴,只要父亲不再失落不再哀伤,她便得到了莫大的欣慰。

  母亲把她所有的一切都寄托在了父亲和她几个孩子们的身上。母亲没有想过自己。她活着是为了我们而活。她笑她哭,她是为我们而笑而哭。

  母亲生我的时候,是1963年初,农历是腊月二十四,就快要过春节了。可在我们家,却毫无添丁的喜庆,相反倒平添了些许哀愁和凄楚。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家里穷得连一块布也找不到,裹着我的竟然是一张牛皮纸,村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到乡上软磨硬泡,好不容易才“救济”来了10尺白布。母亲当时正患浮肿,很厉害,几乎无法走路。根本无奶可吃,我能否活下来确实让人担忧。正巧,县城里一位名叫大贵的工人夫妇没有孩子,辗转托人找到我家,想把我抱走抚养。本来是说定的事情,但就在要抱走我的那天,母亲却反悔了,死活不放我走。她说,我能养活他!能养活他!你们谁也不能把他抱走!母亲泪如雨下。母亲把我紧紧拥抱在怀里不肯撒手。母亲发誓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就不会让我饿死。母亲为我能够活下来,付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艰辛。在月子里,她就钻进齐腰深的海水里去捞海菜,回家煮着吃。那可是严冬的大海啊,海水冰冷刺骨,母亲竟然忍受了下来。而那时候海也穷极。海菜也不是每天都能捞得到的。母亲即便自己饿着,也要把我喂饱。母亲就是在那时候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

  母亲是在1972年的秋天病倒的,先是被送到了乡里的小诊所去抢救,当天又转到县城的医院。母亲离开家的时候,还能够说话。她把我叫到土炕前,用手擦掉我的眼泪,说,等妈妈治好了病,回来攒钱就给你买一本字典。那时,我正上小学二年级,很想有一本学生用的小字典,价钱是1。2元。在当时,1。2元对于我们那样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母亲是被一辆牛车拉走的。车轱辘是用木条当辐条,然后再用铁皮箍上一圈的那种,走起来嘎吱嘎吱乱响。几天后,我被父亲带去县城医院,母亲已无法说话了,但神志还清。母亲抓住我的衣服,泪水滚落下来。她蠕动着嘴角,很想对我说些什么,但终于未能说出来。母亲又摸索着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只青苹果,塞给了我。那时候,苹果还没有熟。这只青苹果是同室的病友送给母亲的,母亲却舍不得吃,特意留给了我。这是母亲留给我最后的礼物……

  母亲又被牛车载回了小渔村。牛车颠簸起来,依然嘎吱嘎吱的乱响。母亲的腿依然浮肿着。但她却不再会走了。她长眠于张家的坟地里。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还不满10岁,是个令人牵挂得丢不下的年龄。我不敢想象没有母亲还怎么活下去。那个瑟瑟的秋天流尽了眼泪。母亲下葬那天,父亲没有去坟地。3天后,他去了,独自一人守候在母亲的坟头。我去找他的时候,天已黄昏,父亲默然地望了我半晌,才哽咽地说,你妈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我也哽咽着说,我知道。我知道在我的身上,凝聚着母亲最真挚的企盼。

  那个秋天多雨。绵绵秋雨更增添了心中的悲伤。当瑟瑟的秋风刮完,终于迎来了第一场冬雪的时候,我去给母亲的坟上培上了几层厚实的泥土。天冷了,地冻了,我想让母亲盖得暖和一些。母亲是穿着单衣走的。她省下的棉衣改了改,穿在了我身。

  母亲这一生虽然极其平凡、极其渺小,但我却在母亲的身上读懂了许多无言的教诲。我时常真切地觉得,母亲就仿佛是一座奇异的峰峦,激励着我去跋涉、去攀援、去追寻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或许也正是母亲的愿望。

Number:5658

Title:与长子共生

作者:白晓煌

出处《读者》:总第172期

Provenance:八小时以外

Date:

Nation:

Translator:

  22年前,现代日本最优秀的文学人杰川端康成,最终未能摆脱“人类终极”的桎梏,在其寓所自杀身亡。而后,被世人称为现代经济动物的日本人似乎无力再在世界文坛称雄。然而,22年后的今天,由于“以一种诗的力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59岁的作家大江健三郎终于为日本和他个人荣膺了199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1957年,22岁的大江健三郎在大学校刊发表处女作《奇妙的工作》而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大学毕业前后,他接连创作了《死者的奢望》、《捕获》、《人年》、《鸽子》、《鸟》、《星各有河》与长篇小说《拔牙杀崽》;1958年11月,他又以《饲育》荣获日本非常有影响的芥川文学奖,当时的评委井上靖评价他为:出类拔萃,才能超群。

  1960年,大江健三郎与日本剧作家伊丹万作的女儿成婚。这一年,他随日本作家代表团访华,在上海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63年,大江健三郎的长子出世了。不幸的是,长子大江光出生伊始便被先天性癫痫缠身,智力低下,口不能语。不久,大江健三郎去广岛参加和平大会,在广岛医院目睹了因核爆致残的众多被扭曲的生命,他不禁又联想起自己那残疾长子的痛苦神情。从此,他的作品中便融合了有关人类的尊严、本质、魂灵和企望。1964年,大江健三郎创作的“与长子共生”为主题的代表作《个人体验》发表,作品讲述了一个酗酒成性、放荡不羁的父亲即将杀害自己的病残儿之际,泯灭的人性突然复性。此后,大江健三郎创作的不少有影响的小说相继问世,如《万延元年的足球》、《同时代的游戏》、《寄与难忘年代的信》等。

  大江健三郎并没有按照医生的吩咐将孩子置于死地,相反,却十分关注长子的成长。他认为,大江光虽不能语,但应该让孩子吐露自己的心声。于是,在父亲呕心沥血的帮助下,大江光从孩提时代起就潜心作曲。1992年10月,28岁的水江光所创作的小曲集被录入CD盘出版发行,发行状况超过唱片公司的预想,在当年非通俗乐曲销售排行中名列前茅。1993年初,大江光癫痫病发严重,持续数日之久。母亲缘子忧心忡忡地说:“这次是大江光有生以来发作最严重的一次,以后恐怕再难谱曲了。”然而,1年之后,大江光创作热情重振,第二张大江光创作的22首乐曲CD盘得以成功地发行。参加大江光CD录音制作的长笛演奏家小泉浩深有感触地说:“他的曲子热情、奔放、激昂,具有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人们欣赏他的心曲,倍受感染。”大江健三郎感到,长子已经逾越了最危险的发作期,愿他能以一个作曲家的身份自立于世。大江健三郎在残疾长子的身上倾注了过多的深情,他近年的作品则是这种情感的升华。他以“不能江话的孩子”为主题创作了《故乡的森林》、《拯救灵魂》和《燃烧的绿树》等。

  在4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活中,大江健三郎感到最困难的莫过于表现自己残疾儿子的心声。在同一书房里,大江健三郎一边倾听着大江光弹奏的钢琴乐曲,一边观望着似乎可以凭借音乐创作而自立的长子,他突然萌发出创作灵感,喜出望外地呼喊起来:“最大的创作主题解决了!”家庭生活的波澜激发着大江健三郎的创作激情,从构思到脱稿历时6个年头,一部以表现长子为代表的残疾人心灵的三部曲《燃烧的绿树》终于完成,第三部《在巨日中》于1994年9月完成。

  《在巨日中》付梓后,他如释重负,决意辍笔小说创作。因此,《在巨日中》将成为大江健三郎小说创作的终止符。在他获奖后的两三天,日本全国各个书店中,大江作品相继售罄。不消说,出版发行利益会使大江健三郎囊中充实,而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金额也不菲,约合9500万日元。大江健三郎自有打算,他说他要将这笔钱用于大江光的音乐创作和购买更多的图书。

Number:5659

Title:君甘臣酸

作者:雷祯孝

出处《读者》:总第172期

Provenance:竞争与谋略

Date:1995。6

Nation:

Translator:

  群甘臣酸,原来是全人类的文化选择。人生的搏斗,文明的复兴,命运的驱动,都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冲突、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实现的。

  齐王好紫衣楚王好细腰

  齐景公喜欢穿紫色王袍,于是全国的人都穿紫衣,弄得紫布紫绢大涨价。楚王喜欢细腰女子,于是全国的女子都用不吃饭的办法减肥。

  街头小儿唱儿歌:“人人穿紫衣,穿上就神气;升官又发财,不用再费力!楚王好细腰,细腰多苗条;三年不吃饭,饿成水蛇腰!”

  齐景公问矮小而机智的晏子:“爱卿,我听孔老夫子对他的学生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晏子说:“主公,所谓‘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

  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咸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能的领导集团结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那就甜得腻人,甜得不好吃了。满朝文武一个味,这个领导集团就没有生气,这个国家就没有创造力,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使得世风懒惰,投机取巧,即使有周公制典,尚父领兵,也不能有多大作为。

  齐景公说:“我明白了!天下一色,反而失色。先太史史伯说过: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和谐配搭,就很好看。那么什么是‘同’呢?”

  晏子说:“单调的颜色使人疲倦,单调的声音使人烦躁,单调的味道使人反胃。这就是‘同’的不足。史伯是先太史,他看到先朝‘去和而取同’,搞一言堂、一刀切、一锅煮,不准有不同意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存在,从而预言朝政一定会衰落,果然被他言中了。”

  齐景公:“寡人治国,有没有这样的危险呢?”晏子:“主公,现在我们齐人不论男女老少,听说主公爱穿紫衣,所以人人穿紫衣,以致全国一片紫色,民趋其利,士求其好,物价腾飞,产业单一,于时无补,与国不利,臣每日面对这一片紫色,窃以为如居累卵!”

  齐景公:“卿言极是。寡人不察,该如何补过呢?”

  晏子:“先王时代,管子说:‘千里之路,不可以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以平以准。’就是说不要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应该是‘乡有俗,国有法,饮食不同味,衣服异彩’。他的本义,就是君甘臣酸。”

  齐景公悟到晏子之意,于是脱下紫衣,经常换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全国的紫衣风便自然化解,国人着衣千姿百态,一派生机。

  君淡而臣咸刘邦坐江山

  齐景公问:“在朝政上,怎么才能君甘臣酸?”

  晏子:“姜太公说过:‘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舜有诽谤之术,尧有欲谏之鼓。就是说,尧帝在堂设一大鼓,称为欲谏之鼓,谁要是想给帝王提意见,只要去敲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