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艾森豪威尔 >

第15章

艾森豪威尔-第15章

小说: 艾森豪威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200 人。他告诉新闻界,他们对艾森豪威尔和达尔朗协议的抨击是非常愚

蠢的,这会上英国人的当,他们会要求由一个英国人来代替艾森豪威尔。如

果这种抨击继续下去,会使美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处于从未有过的低下地位。

根据各个方面反映的情况,罗斯福总统于11 月18 日,也就是在收到英
国首相电报后的第二天,发表了一项公开声明。罗斯福代表盟国强调指出:
“未来的法国政府决不能由法国本上或海外的任何个人来成立,它只能在法
国人民被同盟国的胜利所解放后,由法国人民自己来成立。目前在北非和西
非所作的安排,仅是由于战事紧迫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罗斯福的声明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的忧虑,同时也使艾森豪威尔感
到宽慰。

11 月20 日罗斯福写信告诉丘吉尔说:“昨天我私下对报界讲了一个流
传在巴尔干的古老的希腊教会的格言,因为它似乎适用于我们目前的达尔朗
——戴高乐问题,这句格言是:‘我的孩子们,在大难临头之际,你们可与
魔鬼同行,直到你们下桥为止。’”

然而,达尔朗协议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艾森豪威尔个人的不安和对
他声誉的损害。这个协议造成了长期的影响。苏联领导人怀疑英美和法国维
希分子背后有默契。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戴高乐也对此强烈不满。他说:“如
果盟军在‘解放’一个国家与现在投敌的官员们签订协议,抵抗还有什么意
义?!”这个协议不仅伤害了抵抗运动成员的感情和士气,而且对日后戴高
乐与美国的长期合作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由于艾森豪威尔在阿尔及尔被政治问题所纠缠,使他不能及时向突尼斯

进军,而这时德军却继续在突尼斯集结。结果盟军强行攻占突尼斯城的打算

遭到严重失败。到了12 月份,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有将近15 万人,但仅有

3。1 万人在前线。他自己估计德军有3 万人在突尼斯城内和附近,其中作战

吉斯林(1887—1945)挪威法西斯党党魁。1931—1933 年任挪威国防部长。1933 年建立民族统一党(法

西斯党)。1940 年协助德国侵占挪威。1942 年充当傀儡政府元首。1945 年法西斯德国在挪威的统治瓦解

后,以战犯罪被处决,吉斯林一词后成为年奸的代名词。


部队是2。5 万人。盟军向突尼斯推进的速度过慢,当他们抵达时,双方交锋,
吃了败仗。

军事上受挫,使艾森豪威尔大伤脑筋。他写信向妻子诉苦说:“我从来
没有像现在这样拼命工作过,但却没有取得好的结果。”为了扭转战局,12
月22 日,艾森豪威尔出发上前线,他亲自了解情况,他希望发动一次攻击。
圣诞节前夕,他和安德森将军视察作战部队。连日阴雨使农村变成一片沼泽。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车辆都不可能离开公路行驶,而在公路上行驶也是够困难
的。艾森豪威尔决定推迟发动进攻。他向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说:“目
前暂时放弃全力出击的计划,是迄今为止我最失望的事情,是一项痛苦的决
定。”抢先到达突尼斯的竞赛已经输掉。他面临着一场持久战。

圣诞节前夕,当夜幕降临时,艾森豪威尔在安德森野战司令部食堂吃晚
饭。当他开始用餐时,一名通讯兵送来一份电报:“达尔朗被刺身亡。”达
尔朗这个维希头目,虽然口口声声说忠于他的祖国,要真诚与盟国合作,但
他却继续为非作歹,不听忠告。达尔朗继续任用维希官员,甚至那些同纳粹
密切合作而声名狼藉的人。另一方面他把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分子关入监狱,
封闭了他们的《战斗报》,这就更加激起法国人民对他的仇恨。

1942 年12 月23 日,达尔朗被年轻的戴高乐分子邦内·德·拉·沙佩勒
刺杀身亡。此后,吉罗便掌管北非的军政事务。

达尔朗之死,大快人心,完全是咎由自取,正如克拉克将军所说的:“在
我看来,达尔朗上将之死是上帝的旨意。。把他从政治舞台上清除掉,就像
刺破脓疮一样。他起到了他的作用。”达尔朗之死,也为艾森豪威尔解除了
一个政治上的包袱。

12 月22 日马歇尔命令艾森豪威尔:“授权你的部下去处理国际外交问
题,集中你的全部精力于突尼斯的战斗。”由于达尔朗已经去世,艾森豪威
尔觉得他可以这样干了。欲知突尼斯之战的详情,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章突尼斯大捷

捷报频传震天响,北非大地获解放;

德意主力全歼灭,将军美名天下扬。

虽说达尔朗遇刺身亡,稍稍缓和了政治紧张局势,但并没有完全消除法
国爱国人士和当地人民群众,对英美和通敌者合作、特别是对维希分子在法
属北非全部留任的强烈不满。

人民最不满意的是,虽说“解放了”,但是反对法西斯德国和维希政治
制度的积极分子,仍然没有被释放出狱。在盟军当局的默许下,在阿尔及尔
的中央监狱里,还在监禁着27 名共产党人——法国国民议会代表。艾森豪威
尔只对法国抗战力量对维希分子的镇压表示抗议,而对被监禁的共产党人的
呼吁却置之不理。只是到了1943 年2 月,迫于世界进步舆论的压力,这些反
法西斯人士才被从监狱和集中营里释放出来。

然而,在北非当地的居民,仍处于无权的地位。他们迸发出来的愤怒情
绪使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大为震惊。盟国的第一次进攻战,竟然落得与附敌分
子公开进行合作。罗斯福和丘吉尔连忙推卸责任。他们试图把艾森豪威尔变
成替罪羊,迫使他把盟国在北非的政策的全部责任承担下来。其实,艾森豪
威尔在阿尔及尔采取的任何实际步骤,都是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指示。可是,
这并不能改变他的处境。对采取与附敌分子进行合作的不受欢迎的决定,所
应负的道义和政治责任实际上落在他的身上。他对因公前来阿尔及尔的弟弟
米尔顿说:“如果我是个普通营级指挥官,在敌人的火力下率领士兵投入战
斗,一切就要简单得多。”

艾森豪威尔决定在突尼斯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攻势,来转移国内外人民的
注意力。在1943 年1 月底,西方盟国在北非集结的军队有50 多万人。但由
于盟国武装力量在突尼斯动作迟缓,使德国统帅部得以调集大量的部队,为
盟国后来的攻势造成一定的困难。

从华盛顿传到盟军总部的谣言说,为平息民愤,美国总统将要牺牲艾森
豪威尔。丘吉尔对突尼斯前线进展迟缓感到不快。据说罗斯福认为保留艾森
豪威尔“在政治上是不明智的”。当艾森豪威尔在一月初任命马塞尔·佩鲁
顿为阿尔及利亚总督时,又掀起了另一次抨击的浪潮;因为佩鲁顿曾任维希
政府的内政部长,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分子,人民群众怎能容忍这样的
人担任他们的总督呢?但艾森豪威尔却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佩鲁顿的任命
在国内引起了一片痛苦的咆哮。他们想要谁?他是一位有行政经验的人,而
天晓得,在非洲法国人当中,很难找到许多像他这样的人。”与此同时,吉
罗又逮捕了戴高乐在北非的自由法国分子,引起又一次抨击浪潮,以致玛咪
写信警告他,“头头们正在准备把你撤职”。他的联络副官布彻在记录上也
这样写着:“我告诉他,他的脖子已经套在绞索上!”

而最有可能的是,当艾森豪威尔的部队与向西跟踪追击隆美尔部队的英
军会师时,在沙漠作战的英军总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可能成为盟军
总司令。这样艾森豪威尔就将回到英国,或者回到华盛顿。确实,看起来出
现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亚历山大比艾森豪威尔的军衔高,并且打了
大胜仗,有着丰富的经验;再者,就是英国将有第八和第一两个集团军在突
尼斯作战,而美国仅有一个军。

在地位不稳的压力之下,又加上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进度的沉重负担,艾


森豪威尔的情绪很坏,经常发脾气,很容易冲动。在他的影响下,盟军总部
的士气是低落的。他在圣诞节从突尼斯前线赶往阿尔及尔时,又患了重感冒。
有一个多星期,整天躺在床上,吃饭很少,滴酒不沾,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烟,
这使他的感冒和病痛加重。

艾森豪威尔的前途将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下来。从1943 年1 月14
日至24 日,罗斯福、丘吉尔各带一批军政要员,前来这一新解放的海港城市
开会,以便对1943 年的战略取得一致的意见,并对英美联军指挥权的问题作
出适当的安排。1 月15 日,艾森豪威尔到卡萨布兰卡去了一天,报告他的战
区的形势。开始,他给罗斯福的印象不好。罗斯福对他的顾问霍普金斯说:
“艾克看上去紧张不安。”霍普金斯解释说,这是由于他乘坐的飞机出了问
题。飞越阿特拉斯山脉时,艾森豪威尔乘坐的B—17 飞机两台发动机失控,
他几乎要跳伞。再加上他的感冒尚未痊愈,以及对在突尼斯的竞赛中失败感
到失望,他给罗斯福“紧张不安”的印象也就不奇怪了。

艾森豪威尔对他前途的担心很快就消失了。因为经过英美两国首脑的讨
论,丘吉尔和罗斯福一致同意不仅让艾森豪威尔继续指挥“火炬”行动的部
队,而且待英国第八集团军开抵突尼斯边境线后,也归艾森豪威尔指挥。他
们作出这一决定有许多原因。马歇尔仍然是艾森豪威尔坚定的支持者,这对
罗斯福是很有份量的。丘吉尔和罗斯福都知道,他们至少同艾森豪威尔一样,
要对达尔朗协议负责。他们两人对艾森豪威尔在卡萨布兰卡的汇报留下了深
刻印象。他们对艾克工作感到满意的是,他继续致力于同盟的事业,他使一
个混合参谋班子在一起工作的神奇办法。虽然英国在突尼斯投入优势的兵
力,但丘吉尔知道,法国军队是不会接受一个英国人来指挥的。因此突尼斯
战役,非得由艾森豪威尔继续担任盟军总司令不可。

为了加强突尼斯战役的统一指挥,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任命亚历山大为
地面部队副总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为海军副总司令,空军元帅阿瑟·特德
为空军副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则为负责全面工作的总司令。这样解决指挥方
面问题的办法,使马歇尔感到高兴,因为艾森豪威尔继续担任盟军最高指挥
官;这也使带头提出这样安排的布鲁克高兴,因为这样一来,便把日常作战
活动控制在艾森豪威尔的英国副手们的手中。这位英军参谋总长直率地承
认:“我们把艾森豪威尔推到高高在上的统帅宝座,这样他就可以不受约束
地将他的时间用于解决政治和盟国间的问题,而我们则把我们的司令官安插
在他的手下,处理军事局势和恢复严重缺乏的必需的干劲和协调。”

英国三位副总司令的军阶都比艾森豪威尔高。艾克的实际军衔仍然是中
校;他佩戴三星中将军衔是临时性的,而他的副手们都是佩戴四颗星。但是
艾森豪威尔从不被军衔吓住,他与他们建立了亲密的个人关系,彼此合作得
很好。在卡萨布兰卡,他和亚历山大作过一次长谈,印象很深。丘吉尔称之
为亚历山大的“从容大方、面带笑容的风度、和有感染力的信心”,使艾森
豪威尔如同使任何人一样,感到有吸引力。英国参谋总长布鲁克希望这三位
副总司令会使艾森豪威尔靠边站,但是他的希望破灭了。这首先是由于艾森
豪威尔本人。他抵制了将英国的委员会指挥制度强加在地中海作战指挥上的
一切企图。1 月20 日,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出指示,由副总司令实际掌管
作战。艾森豪威尔口授一份措词激烈的电报,反对这样侵犯他的指挥体制,
并且坚持维护统一指挥的原则。他的参谋长史密斯要求把电报写得缓和一
些,但是艾森豪威尔只允许改变语气,不能更改电文的内容。只要他在位一


天,他决心行使他的职权。

为了帮助艾森豪威尔维护统一指挥,美国参谋总部准备推荐他为上将。2
月10 日传来晋升的消息。四颗星的军阶在当时美军中是最高的。在1943 年
时,只有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才是上将。二年前,艾森豪威尔当时是一名临
时任命的上校;他告诉他的儿子约翰,他预期将以这个军衔退休。对他的参
谋人员,他压低新军衔的重要性,而对他的妻子则表现出恰如其分的谦虚。
他对玛咪承认说:“任何配得上担任高级指挥职务的人,对于他肩负的巨大
职责深为担心,而他自己的能力又如此经常地显得与他的职务不相称,因此
对世人所称的成功或晋升并不特别介意”。他说,身居这样职位的人,“孤
独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在他这一级的地位上,“风险总是非常大的,而
惩罚是以丧失生命或者给国家造成大大小小的灾难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总之,他告诉玛咪,“晋升的结果使我觉得十分自卑,但是我并不认为我已
经功成名就,而仅仅是开始”。他保证,要永远尽最大的努力来履行他的职
责。

卡萨布兰卡会议的结果。不仅使艾森豪威尔没有丢官,反而得到晋升。
他指挥的范围和规模有了扩大,但也给他带来了新问题,尤其是同法国人的
关系问题。在达尔朗被暗杀之后,北非法国人与维希方面的唯一联系中断了。
艾森豪威尔在让吉罗接替达尔朗时明确指出,实际上他是北非的唯一当权
者,但他必须“自愿地忠诚地与盟军合作”,吉罗利用他的权力,在监狱中
关满了反维希的法国人。罗斯福由于受到报界几乎一致的对在北非实行维希
统治手段的不断抨击,而感到为难,他要求艾森豪威尔加强控制,并使政权
自由化。

罗斯福的强硬政策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人可用来取代吉罗,戴高乐
是明显的人选,但他一直在愤怒地攻击达尔朗协议,而罗斯福又对戴高乐持
“不信任”的态度,因此双方隔阂很深。在卡萨布兰卡,艾森豪威尔,还有
丘吉尔,请求罗斯福不要去触发一场危机。罗斯福作了让步,同意丘吉尔把
戴高乐从伦敦带到卡萨布兰卡来和吉罗和好,举行“强迫的婚礼”。其结果
是一张两位身材颀长的法国将军握手照片登在英美报纸上,除此之外,什么
都没有。戴高乐空手回到伦敦,双方关系没有得到什么改善,美国仍然重用
吉罗统治北非。

为了进行突尼斯战役,艾森豪威尔不愿激怒法国人。为此,他不惜破坏
他自己统一指挥的原则。1942 年12 月末,朱安指挥的法军在位于北面的英
军和位于南面的美军之间,进入在突尼斯的阵地。艾森豪威尔想由安德森来
指挥三国部队,但是朱安和吉罗两将军坚持法国人不能接受英国将军的命
令。后来艾森豪威尔放弃自己的想法,允许法国人自行作战。由于法军装备
陈旧,战斗力很弱。整个一月份,德国人利用这一形势,对法国人发动好几
次小规模试探性进攻,不断逼着他们后退,迫使艾森豪威尔零敲碎打地派遣
增援部队。

1 月24 日卡萨布兰卡会议结束之后,艾森豪威尔加紧积蓄力量,整顿部
队,准备向隆美尔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这时,美国的军用物资、装备源源
运抵前线。随着飞机数量不断增加和使用前方机场,盟国空军开始从德国人
手中夺取了制空权。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