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明史 作者:张廷玉 >

第53章

明史 作者:张廷玉-第53章

小说: 明史 作者:张廷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入,亦曰滏阳河。西有临洺镇巡检司。西南又有黄龙镇。
    曲周府东北。西南有漳水。东有滏阳河。
    肥乡府东南。漳河在县西北。
    鸡泽府东北。漳河在县东。又西有洺河,又有沙河自南来合焉。
    广平府东南。北有漳河。
    成安安府南。元属磁州。洪武初废。四年六月复置,来属。西南有洹水,自河南临
漳县流入,其下流合於卫河。又南有漳水,亦自河南临漳县流入。
    威府东北。元威州。至正间,省州治洺水县入州。洪武二年四月降为县。漳水旧在
南,洺水自西流入焉。
    邯郸府西南。元属磁州。洪武元年来属。西北有洺河。东有滏阳河。
    清河府东北。元属大名路。洪武六年九月来属。东有卫河。
    大名府元大名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
领州一,县十。东北距京师千一百六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六万六千二百七,口五十七万
四千九百七十二。万历六年,户七万一千一百八十,口六十九万二千五十八。
    元城倚。故城在东,洪武三十一年圮於卫河,徙此。东有沙麓山。西有漳河。北有
卫河,即永济渠也,自河南汲县流入,下流合漳河。东北有小滩镇巡检司。
    大名府南少东。元与元城县同为大名府治。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魏县。十五年二月复
置。永乐九年移於今治。北有惬山,东南有卫河。
    魏府西少北。旧治在县西。洪武三年迁於此。南有魏河,又有新旧二漳河,下流俱
合於卫河。
    南乐府东。南有繁水,北入於卫河。
    清丰府东南。元属开州。洪武七年三月改属府。西南有澶水,伏流至古繁水城西南,
谓之繁水。
    内黄府西南。元属滑州。洪武七年三月改属府。北有卫河。东有繁水。西有洹水。
西北有回隆镇,有回龙庙巡检司。嘉靖三十六年,漳河决於此,入卫。
    浚府西南。元浚州治在浮丘山之西。洪武二年四月降为县,徙治於山东北之平坡。
嘉靖二十九年复徙城於山巅,即今治也。东有大伾山,一名黎阳山,又名清澶山。西有
卫河。北有淇水,自河南淇县流入,经县南,东入於卫,谓之黎水,亦谓之浚水。又西
有长丰泊。西南有新镇巡检司。
    滑府西南。元滑州。洪武二年四月省州治白马县入焉。七年三月降为县。西北有卫
河。东南有老岸镇巡检司。
    开州  洪武二年四月以州治氵仆阳县省入。大河故道在城南,正统十三年,河决入
焉。景泰五年塞。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二:
    长垣州南。旧治在县东北,洪武二年以河患迁於古蒲城。南有黄河故道。东南有硃
家口,正统十三年,河决於此。又南有大社口,万历十五年,河复决焉。又东南有大冈
巡检司,本治永丰里,寻徙竹林,后徙大冈。
    东明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州及长垣县。弘治三年九月复置,属府。万历中,仍
属州,其旧治在今县南。洪武初,徙今县西。弘治三年始徙於今治。南有黄河,有杜胜
集巡检司。
    永平府元永平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改为平滦府。四年三月为永平府。领州一,
县五。西距京师五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
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万五千九十四,口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四十六。
    卢龙倚。东南有阳山。西有滦河,自开平流经县境,有漆河自北来入焉。东有肥如
河,经城西入於漆。北有桃林口关。
    迁安府西北。北有都山。东有滦河。又北有刘家口、冷口、青山口等关。
    抚宁府东少南。旧治在阳河西,洪武六年十二月所徙。十三年又迁於兔耳山东。东
南滨海。又东有榆河,又有阳河,一名洋河,俱自塞外流入,俱东南注於海。东有山海
关。洪武十四年九月置山海卫於此。北有抚宁卫,永乐元年二月置。又有董家口、义院
口等关。东有一片石口,一名九门水口。
    昌黎府东南。西北有碣石山。东南有溟海,亦曰七里海,有黑阳河,自天津达县之
海道也。又有蒲泊,旧产盐,置惠民盐场於此。北有界岭口、箭捍岭等关。
    滦州  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义丰县省入。南滨海。东有滦河,又南有开平中屯卫,
永乐元年二月自沙峪移置於此。东北距府四十里,领县一:
    乐亭州东南。南滨海。西有滦河,经县北岳婆港分为二,东曰胡卢河,西曰定流河,
各入於海。景泰中,胡卢河塞,定流河独自入海,其水清碧,亦谓之绿洋沟。又西南有
新桥海口巡检司。万历四十三年移於滦州西之榛子镇。
    延庆州元龙庆州,属大都路。洪武初,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寻废。永乐
十二年三月置隆庆州,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隆庆元年改曰延庆州。西
有阪泉山。南有八达岭。东北有妫川,俗名清水河,下流注於桑乾河。又西南有沽河。
东南有岔道口,与居庸关相接。关口有居庸关守御千户所,洪武三年置。建文四年,燕
王改为隆庆卫,隆庆元年曰延庆卫。东南又有柳沟营,隆庆初,置城於此,为防御处。
领县一。东南距京师百八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一千七百八十七,口二千五百四十四。万
历六年,户二千七百五十五,口一万九千二百六十七。
    永宁本永宁卫,洪武十二年九月置。永乐十二年三月置县於卫城。妫川在西。东有
四海冶堡,天顺八年置。西北有靖胡堡,东南有黑汉岭堡,北有周四沟堡,俱嘉靖中置。
又有刘斌堡,万历三十二年所置也。
    保安州元属上都路之顺宁府。洪武初,废。永乐二年闰九月置保安卫。十三年正月
复置州於卫城,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旧州城在西南山下,景泰二年移
於雷家站,即今治也。西南又有涿鹿山,涿水出焉。西北有磨笄山,亦曰鸡鸣山,又有
鹞儿岭。又桑乾河在西南,自山西蔚州流入,东有妫川来入焉,谓之合和口。西有甯川,
亦入於桑乾。东有东八里堡、良田屯堡、麻谷口堡,俱洪武二十五年置。南有美峪守御
千户所,本在州西之美峪岭,永乐十二年置。十六年二月徙於董家庄。景泰二年又移於
此,与山西蔚州界。东南距京师三百里。弘治四年编户四百四十五,口一千五百六十。
万历六年,户七百七十二,口六千四百四十五。
    万全都指挥使司元顺宁府,属上都路。洪武四年三月,府废。宣德五年六月置司於
此。领卫十五,蔚州、延庆左、永宁、保安四卫俱设于本州县,守御千户所三,广昌、
美峪二所,亦设於本处,堡五。东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
    宣府左卫元宣德县,为顺宁府治。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
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为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护卫,复置,徙
治保定。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改属。洪武二十四年四
月建谷王府,永乐元年迁於湖广长沙。西有滦河,源自炭山,下流入开平界。南有桑乾
河,洋河东流入之。又有顺圣川,延袤二百余里,下流亦合於桑乾河。北有东西二城,
其东城为顺圣县,元属顺宁府,西城为弘州,元属大同路,洪武中俱废。天顺四年修筑
二城。又东北有大白阳、小白阳及龙门关等堡。东南有鸡鸣驿堡。北有葛峪堡。西北有
长峪口、青边口、羊房等堡。
    宣府右卫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为
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护卫,复置,徙治定州。永乐元年二月直
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改属。
    宣府前卫  洪武二十六年置,治宣府城,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
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万全左卫元宣平县,属顺宁府。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
司。三十五年徙治山西蔚州。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寻还故治。宣
德五年改属。北有洋河,西海子自西来,流入之。又西北有沙城堡。西有会河堡。东有
宁远站堡。东距都司六十里。
    万全右卫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徙治山西
蔚州。永元元年二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二年徙治德胜堡。宣德五年改属。北
有翠屏山,又有野狐岭。西北有西阳河,下流入滦河。东有张家口堡。西有新河口堡。
北有膳房堡、上庄堡。西北有新开口、柴沟、洗马林等堡。西南有渡口堡,又有西阳河
堡。东距都司八十里。
    怀安卫元怀安县,属兴和路。洪武三年属兴和府,改属山西大同府,寻废。二十六
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西北
有花山。北有荨麻岭。南有水沟口河,东入於洋河。东北有威宁县,元属兴和路,洪武
中废。又西有李信屯堡,嘉靖十六年置。东距都司百二十里。
    保安右卫  永乐十五年置於顺圣川,直隶后军都督府。十七年移治西沙城。二十年
徙怀安城内。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怀来卫元怀来县,属龙庆州。洪武二年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寻废。三十
年正月置怀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五年改为怀来左卫,明年曰怀来卫,直隶后军都督府。
宣德五年六月改属。北有螺山,或云即滏山也。东南有妫川。西有沽河。又西南有土木
堡。东南有榆林堡,又有殷繁水。西北距都司百五十里。
    延庆右卫  本隆庆右卫,永乐二年置於居庸关北口,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
月来属,徙治怀来城。隆庆元年更名。
    开平卫  本独石堡,宣德五年筑。六月自开平故城移卫,置於此。东有东山,韭菜
川出焉,经城南,与氈帽山水合。又南有独石水,下流合於龙门川。南有半壁店、猫儿
峪等堡。东北有清泉堡。西南距都司三百里。
    龙门卫  宣德六年七月置於故龙门县。东有红石山,红石水出焉,下流合於龙门川。
西有大松山。北有洗马岭。西北有金家庄堡。东有三岔口堡。西距都司百二十里。
    兴和守御千户所  永乐二十年自兴和旧城徙宣府城内。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龙门守御千户所  宣德六年七月置於李家庄。西有西高山。东有白河。北有牧马堡。
东有宁远堡。东北有长伸地、滴水涯等堡。东南有样田堡。西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长安岭堡永乐九年置。弘治二年置守御千户所於此。有长安岭,名枪桿岭。西北有
鹰窝山泉。西南距都司一百四十里。
    雕鹗堡宣德五年六月置。北有浩门岭。南有南河,下流入於白河。西南距都司一百
七十里。
    赤城堡宣德五年六月置。东有赤城山,又有东河,即通州白河之上源也,又有西河,
合焉。西北有镇宁堡,弘治十一年置。西南距都司二百里。
    云州堡元云州,属上都路。洪武三年七月属北平府。五年七月废。宣德五年六月置
堡。景泰五年置新军千户所於此。东北有龙门山,亦曰龙门峡,下为龙门川。又北有滦
河。东北有金莲川。西北有鸳鸯泊。又金莲川东有镇安堡,成化八年置。西南距都司二
百十里。
    马营堡宣德七年置。西北有冠帽山。南有滦河。又西北有君子堡。西有松树堡。东
南有仓上堡。西南距都司二百里。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本大宁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治大宁卫。二十一年
七月更名。领卫十。永乐元年三月复故名,侨治保定府,而其地遂虚。景泰四年,泰宁
等三卫乞居大宁废城,不许,令去塞二百里外居住。天顺后,遂入於三卫。西南距北平
布政司八百里。
    大宁卫元大宁路,治大定县,属辽阳行省。洪武十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寻废。
二十年八月置卫。九月分置左、右、中三卫,寻又置前、后二卫。二十八年四月改左、
右、后三卫为营州左、右、中三护卫。永乐元年二月省,又徙中、前二卫於京师,直隶
后军都督府。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宁王府建於此,永乐元年迁於江西南昌。南有土河。
东南有大碱场。东北有惠和县,又有武平县。东有和众县。元俱属大宁路,洪武中俱废。
    新城卫  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六十里。
    富峪卫本富峪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二十四年五月改为卫。永乐元年
二月徙置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会州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南有冷岭。西北有马孟山,广袤千里,土
河之源出焉,下流合於漌河,又南入於辽水。距行都司里。
    榆木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里。
    全宁卫元全宁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中废。二十二年四月置卫。永乐元年废。有潢
河,又有黑龙江。西南距行都司二百里。
    营州左屯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顺义县,属大宁都司。南有塔
山。距行都司里。
    营州右屯卫元建州,属大宁路。洪武中,州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
月徙治蓟州,属大宁都司。西北距行都司四百里。
    营州中屯卫元龙山县,属大宁路。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
三月徙治平谷县西,属大宁都司。南有榆河。距行都司里。
    营州前屯卫元兴州,属上都路。洪武三年七月属北平府。五年七月废。二十六年置
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香河县,属大宁都司。西有新开岭。南有老河,源出马孟山,
流经此,又经行都司城南,东北入於潢河。西南有兴安县,元属兴州,顺帝后至元五年
四月废。距行都司里。
    营州后屯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三河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
司里。
    兴州左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玉田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右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迁安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中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良乡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前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丰润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后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三河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开平卫元上都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为府,属北平行省,寻废府置卫,属北平
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卫治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四年二月还旧治。宣德五年迁治独
石堡,改属万全都司,而令兵分班哨备於此,后废。西北有卧龙山。南有南屏山,又有
滦河。东北有香河,又有簸箕河、闾河,西南有兔儿河,下流俱合於滦河。又东有凉亭、
沈阿、赛峰、黄崖四驿,路接大宁、古北口;西有桓州、威虏、明安、隰宁四驿,路接
独石。俱洪武中置,宣德后废。又西北有宁昌路,东北有应昌路,北有泰宁路,又有德
宁路,元俱直隶中书省。西有桓州,元属上都路。洪武中皆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左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七合营。永乐元年废。距都司里。
    开平右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