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明史 作者:张廷玉 >

第52章

明史 作者:张廷玉-第52章

小说: 明史 作者:张廷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通河。西南有磁河,东南与玉带河合。
    涿州  洪武初以州治范阳县省入。西有独鹿山。北有涿水,西北有挟河,合焉。南
有范水。东北距府百四十里。领县一。
    房山州北,少西。西有大房山。北有大安山。西南有青龙潭,其下流为挟河,一名
韩村河,至涿州与胡良河合。北有磁家务巡检司。
    昌平州元昌平县,直隶大都路。正德元年七月升为州,旋罢。八年复升为州。旧治
白浮图城,景泰元年筑永安城於东,三年迁县治焉。北有天寿山,成祖以下陵寝咸在。
东南有白浮山。西南有驻跸山。又南有榆河,一名温余河,下流为沙河,入於白河。又
东南有巩华城,嘉靖十九年筑。东北有黄花镇。弘治中,置渤海守御千户所於此,万历
元年移於慕田峪,四年复故。西有镇边城,又有常峪城,俱正德十年五月筑,各置守御
千户所。又有白阳守御千户所,亦正德中置。西北有居庸关。南距府九十里。领县三:
    顺义州东少南。元顺州。洪武元年十二月改为顺义县,属府。正德元年七月来属。
东有白河,西南有榆河,又有潮河,俱流入焉。
    怀柔州东北。洪武元年十一月省入檀州。十二月复分密云、 昌平二县地置,属府。
正德元年七月来属。东有黍谷山。西有白河。
    密云州东北。元檀州,后置县,为州治。洪武元年十一月省县入州。十二月复置县,
省州入焉,属府。正德元年七月来属。南有白檀山。西有白河。东有潮河。北有古北口,
洪武十二年九月置守御千户所於此。三十年改为密云后卫。又有石塘岭、墙子岭等关。
    蓟州  洪武初,以州治渔阳县省入。西北有盘山。东北有崆峒山。又泃水在北,沽
河在南。州北有黄崖峪、宽佃峪等关。东又有石门镇。西距府二百里。领县四:
    玉田州东南。东北有无终山,又有徐无山。又东有梨河。北有浭水。东南有兴州左
屯卫,永乐元年自故开平境移置于此。
    丰润州东南。南有沙河。西南有浭水。
    遵化州东。东北有五峰山。南有灵灵山及龙门峡。又东有滦河。西南有梨河。北有
喜峰口、马兰峪、松亭等关。
    平谷州西北。洪武十年二月省入三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南有泃河,又有洳
河。西北有营州中屯卫,永乐元年自故龙山县移置於此。又东有黄松峪关,与密云县将
军石关相接。
    保定府元保定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九月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
属。领州三,县十七。东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五万六百三十九,口五十
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五十二万五千八十三。
    清苑倚。北有徐河,一名大册水,自满城经县北至安州,东入淀。又西有清苑河。
又南有张登巡检司,嘉靖十三年自满城县方顺桥移置於此。
    满城府西少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庆都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北有徐河。南有方
顺河。
    安肃府北少东。元安肃州。洪武二年七月降为县。易水在北。曹河在南。徐河在西。
西南又有鲍河。又西有遂州,元属保定路。洪武初降为县。八年二月省。
    定兴府北少东。元属易州。洪武六年五月改属府。西有拒马河,即涞水也。又易水
自西来,合焉,谓之白沟河。南有河阳巡检司,后移於清苑县界之固城镇。
    新城府东北。元属雄州。洪武初属北平府。六年五月改属府。南有白沟河。西南有
巨河镇巡检司。
    雄府东北。元雄州。洪武二年七月省州治归信县入焉。七年四月降为县。北有白沟
河。南有瓦济河。
    容城府东北。元属雄州。洪武七年四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来属。旧治在
拒马河南,景泰二年迁於河北。西有易水,又有濡水。
    唐府西,少南。西北有大茂山,即恒岳也,东麓有岳岭口巡检司。又唐河在西,源
出恒山,流经定州曰滱水,下流合於南易水。又西北有倒马关,有巡检司,后移於县西
之横河口。又有周家铺、军城镇二巡检司。
    庆都府西南,南有唐河。北有祁水。
    博野府南。旧治在今蠡县界,直隶保定路。洪武元年从今治,改属祁州。六年五月
还属府。西北有博水。南有唐河,亦曰滱水。又有永安镇巡检司,有铁灯盏巡检司。
    蠡府南少东。元蠡州,属真定路。洪武二年七月来属。八年正月降为县。杨村河在
南,滋、沙、唐三河之下流也,俗亦谓之唐河。
    完府西。元完州。洪武二年七月降为县。西有伊祁山,祁水出焉,其下流为方顺河。
    祁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蒲阴县省入。北有唐河,西南有滋河,至州东南合沙河,
流入易水。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深泽州南少西。西有滋河。
    束鹿州东南。北有故城。今治,天启二年所徙。滹沱河在南。又南有百天口巡检司。
    安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葛城县省入。七年降为县。十三年十一月复升为州。北
有易水,府境九河之水所汇也,下流至雄县南,为瓦济河。西距府七十里。领县二:
    高阳州南。元属安州,洪武六年五月改属府。寻属蠡州。八年正月省入蠡县。十三
年十一月复置,还属。故城在东,洪武三年圮於水,迁於今治。东有马家河,其上流为
蠡县之杨村河。
    新安州东少北。元直隶保定路。洪武七年七月省入安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来属。
西有长流河,一名长沟河,其上源为鲍河。南有曹河,又有徐河,经县南,合流为温义
河,又南与长流河合,又东南入於瓦济河。
    易州  洪武初,以州治易县省入。西南有五回山,雷溪出焉,徐河之上源也。西北
有穷独山,濡水所出。又南有易水,出州境之西山,与濡水并东流,而为白沟河,所谓
北易水也。又有雹水,一名鲍河,出县西南,东南流为长流河,所谓南易水也。西有紫
荆关,洪武中置守御千户所於此。又有安座岭、五回岭、金陂镇、奇峰口、塔崖口五巡
检司。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涞水州东北。东有涞水,亦曰拒马河,源出山西代郡,下流合易水。北有乾河口、
西北有黄儿庄二巡检司。
    河间府元河间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
领州二,县十六。北距京师四百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八,口三十七万
八千六百五十八。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二十四,口四十一万九千一百五十二。
    河间倚。西南有滹沱河。西有滱水。西南有景和镇巡检司。
    献府南。元献州。洪武初,省州治乐寿县入焉。八年四月降为县。有滹沱河自代郡
流入境,经县南,至青县合卫河达於海。有单家桥巡检司。
    阜城府南。元属景州。洪武七年改属府。西北有胡卢河,即《禹贡》衡漳水。
    肃宁府西。中堡河在县东。
    任丘府北少西。元属莫州。洪武七年改属府。西北有瓦济河,下流为五官淀,注於
滹沱河。北有莫州,元治莫亭县,属河间路。洪武七年七月,州县俱省。
    交河府东南。元属献州。洪武八年四月改属府。十年五月省入献县。十三年十一月
复置。东有卫河,源自卫辉,流入故城境,经县东,过沧州,又东北至直沽入海,一名
御河。又西北有高河,经县南,合滹沱,谓之交河,下流入卫县,以此名。又南有洚河。
又东有泊头镇巡检司。
    青府东北。元清州。洪武初,以州治会川县省入。八年四月降为县,寻改清为青。
滹沱河自县南流入卫,谓之岔河口。其支流经县之北者,曰独流河。
    兴济元属清州。洪武初省。十三年复置,属府。卫河在城西。
    静海府东北。元曰靖海,属清州。洪武初,更名。八年四月改属北平府。十年五月
来属。县北有小直沽,卫河自西来,与白河合,入於海。又有丁字沽、碱水沽。又北有
天津卫,永乐二年十一月置。
    宁津府东南。南有土河,自山东德州流入,又东入山东乐陵县界。
    景州  洪武初,以州治蓚县省入。东有卫河。东北有胡卢河。又东有安陵、西北有
宋门二巡检司。又东北有李晏镇。西北距府百八十五里。领县三:
    吴桥州东,少南。西有卫河。
    东光州东北。洪武七年七月省入阜城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有卫河,又有胡卢
河。
    故城州南少西。有卫河,自山东武城县流入境。又西南有索卢枯河。
    沧州  洪武初,以州治清池县省入。旧治在东南。洪武二年五月徙於长芦,即今治
也。东滨海。西有卫河。南有浮河。北有长芦巡检司。西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三:
    南皮州西南。卫河在县西。
    盐山州东南。东滨海,产盐。东南有盐山。
    庆云州东南。洪武六年六月析山东乐安州北地置,来属。
    真定府元真定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二年正月属山东。
三月来属。领州五,县二十七。东北距京师六百三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五万九千四百三
十九,口五十九万七千六百七十三。万历六年,户七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一百九万三
千五百三十一。
    真定倚。滹沱河在城南。又北有滋河,自山西灵丘县流入,经行唐县之张茂村伏流
不见,至府北南孟社复出,下流合於南易水。
    井径府西南。元属广平路威州。洪武二年来属。东南有城山,又有甘淘河,亦名冶
河。南与绵蔓水合。又故关在其西。
    获鹿府西南。西有抱犊山,有西屏山。又有莲花山,白鹿泉出焉,东流为西河,即
洨水上源也。又有土门关在西,亦曰井径关。
    元氏府西南。西北有封龙山,汦水所出,下流入胡卢河。西南有槐水,下流曰野河。
    灵寿府西北。东北有卫水,源出恒山,《禹贡》“恒、卫既从”即此。俗名雷沟河,
东北入於滹沱。北有叉头镇巡检司,后迁於慈峪镇。
    藁城府东南。北有滹沱河,又有滋河。
    栾城府南,县北有故城,今治洪武初所徙。西有洨河。
    无极府东少北。元属中山府。洪武初废。四年七月复置,属定州。七年四月改属府。
南有滋河。
    平山府西少北。北有滹沱河,东北有冶河入焉。西北有房山。西有十八盘、下口村
巡检司。
    阜平府西北。东北有大茂山。北有派河。西有龙泉关。
    行唐府北。元属保定路。洪武二年属定州,正统十三年十月直隶真定府。西有滋河。
西北有两岭口巡检司。
    定州元中山府。洪武二年正月改曰定州。三年以州治安喜县省入。氵寇水在北,沙
河在南,下流合於滱水。西北有倒马关守御千户所。景泰二年置关,与紫荆、居庸为内
三关。北有清风店巡检司。西南距府百三十里。领县二:
    新乐州西南。西南有沙河。
    曲阳州西北。元属保定路。洪武二年来属。恒山在西北,恒水出焉。又沙河在南,
自山西繁峙县流入。
    冀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信都县省入。西北有漳水。北有滹沱河。成化十八年,滹沱
挟漳南注为州患。正德十二年,二水自宁晋县南北流,患始息。又北有洚水,一名枯洚,
下流合於漳。西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四:
    南宫州南少西。故城在县西北,成化十六年迁於今治。漳水在北。洚水在南。东南
有董家庙堡巡检司。
    新河州西少南。有清水河,成化后堙。
    枣强州东少北。西北有索卢水,乃卫河之支流也,亦曰黄卢河。
    武邑州东北。西有洚水。西北有漳水。
    晋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鼓城县省入。南有滹沱河。西距府九十里。领县三:
    安平州东北。滹沱河旧在县南,万历二十三年自束鹿县南行,始不经县境。
    饶阳州东北。北有滹沱河。西南有饶河,即滹沱河支流也。
    武强州东。漳河在县东。又南有滹沱河,旧合於漳,万历二十六年北出饶阳县境,
而县之滹沱河始涸。
    赵州  洪武元年以州治平棘县省入。南有洨河,下流入於胡卢河。北距府百二十里。
领县六:
    柏乡州南。东北有野河,即槐水也,下流入於胡卢河。
    隆平州东南。洪武六年九月省入柏乡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有沣水,东北与沙
河合,下流入於胡卢河。沙河,亦槐水之别名也。又东北有大陆泽,亦曰广阿,漳水所
汇。
    高邑州西南。北有黑水,即槐水也,流合县南之水。
    临城州西南。南有敦舆山。西南有铁山。西北有汦水,东经钓盘山下,与水合。
    赞皇州西南。西南有赞皇山,水出焉,亦曰沙水。又城北有槐水。西北有黄沙岭
巡检司。
    宁晋州东少南。东南有胡卢河,其上流即漳水也,深、冀群川悉汇於此。东北有百
尺口巡检司。
    深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静安县省入。南有故城,今治本吴家庄,永乐十年迁於此。
滹沱河在东北。胡卢河在东南。有傅家池巡检司,后废。西距府二百五十里。领县一:
    衡水州南少东。故城在县西南,永乐十三年迁於今治。西有漳水,南有洚水。又北
有滹沱河,旧与漳合,成化八年北徙,不经县界。西南有盐池。
    顺德府元顺德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
领县九。距京师一千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四,口一十八万一千八百二十
五。万历六年,户二万七千六百三十三,口二十八万一千九百五十七。
    邢台倚。西北有夷仪山,又有封山,一曰西山。又有黄榆岭,上有黄榆关。又漳水
在东南,自河南临漳县流入,下流为胡卢河,至交河县合滹沱河,此为漳水经流也。又
东南有百泉水,其下流为沣河,一名涡水,又名鸳鸯水。西有西王社巡检司。
    沙河府南。弘治四年以沙壅迁县於西山小屯。十八年六月复还旧治。西南有磬口山,
产铁。南有沙河,亦名湡水。
    南和府东少南。南有漳河,合县西之沣河,又县西北有汦水,盖伏流而旁出者。
    任府东北。东北有汦水。东有沣水。
    内丘府北。东南有汦水。
    唐山府东北。西北汦水。
    平乡府东少南。西南有漳河,西有沙河,又有洺河。东有滏阳河。万历三十年,漳
挟滏阳河北出,会於沙、洺名诸河,而漳水之旧流益乱。
    钜鹿府东北。漳水旧在县东,有大小二河,亦谓之新旧二河,其后北徙,不复至县
境,而二河遂成平陆。北有钜鹿泽,即隆平县之大陆泽也,泽畔旧有盐泉。
    广宗府东少北。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平乡、钜鹿二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漳水旧在
西。又东有枯洚河。
    广平府元广平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
领县九。东北距京师千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
十六。万历六年,户三万一千四百二十,口二十六万四千八百九十八。
    永年倚。北有沙河。又有洺水,自河南武安县流入。西南又有滏水,自河南临漳县
流入,亦曰滏阳河。西有临洺镇巡检司。西南又有黄龙镇。
    曲周府东北。西南有漳水。东有滏阳河。
    肥乡府东南。漳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