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应式装甲。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前苏联的反应式装甲稍稍独特,其结构为“三
明治”式,它是在两层3 毫米~6 毫米厚的钢板中间夹有一层3 毫米厚的炸药层,
防护效能相当于253 毫米厚的钢质装甲。
在反应式装甲内,目前还有不少秘密外人还无法探知,最大的秘密就是反应式
装甲只对破甲弹一类大型反坦克武器“反应”,即只有大型反坦克武器的弹头击中
时才能引爆,而对23毫米以下的小型弹、炮弹碎片、电弧焊、气割等不敏感,20毫
米炮弹、机枪子弹等打到反应装甲上根本不“反应”,不爆炸。再一个秘密是一块
反应式装甲爆炸后,不会引起周围的反应式装甲爆炸,就是说,只有破甲弹接触到
的反应式装甲才会爆炸。此外,还有一些较为专业的秘密,外人也未能探知个中原
因。
不过,“布拉泽”反应式装甲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最大的弱点就是对尾翼稳
定脱壳穿甲弹不起作用。此外,专门设计反坦克武器的专家又发明了串联式战斗部
的破甲弹,其前端的小型破甲弹引爆反应式装甲,反面的大型破甲弹爆炸再攻击主
装甲。现在,反应式装甲设计师们正开动脑筋,专门研制对付串联式破甲弹和尾翼
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新型反应式装甲。
80年代后期,美国科技人员又研制成功贫铀复合装甲,这一战果是20世纪80~
90年代坦克装甲技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贫铀复合装甲首先应用于M1A1坦克上,称为M1A1HA型,这种装甲目前被公认为
是世界上最好的装甲。关于贫铀装甲的详细情况,美国人一直没有介绍,只是在M1A1HA
型坦克于1988年末装备美军驻德国的第 7军时,美国陆军发言人才宣称:这种装甲
不仅能抵御当时前苏联坦克炮弹的攻击,而且还能抵御当时正在研制中的前苏联新
坦克炮弹的攻击。
尽管美国至今仍对贫铀装甲技术高度保密,出口型的M1A1坦克不安装贫铀复合
装甲,但各国军事家们经过综合各方面情报认为,贫铀装甲有如下几方面的奥秘:
第一,贫铀装甲的成分。尽管人们知道贫铀装甲中用的是铀的同位素铀—238 ,它
是制造原子弹的铀(铀一235 )的“下脚料”,但是铀装甲用的并不是纯金属铀,
而是铀的合金。因为,纯金属铀的密度虽然很大(比铁高2 倍),但它的强度和硬
度却不太高,甚至还赶不上某些合金钢,所以,直接用纯金属铀来制造装甲并不合
适。然而,在铀中加入某些合金元素就会使它的机械性能大大提高。但是,贫铀装
甲的成分到底怎样,至今仍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谜。
第二,贫铀合金的工艺。专家们认为,即使知道了贫铀装甲的成分,但若不知
道它的加工工艺,也无法达到贫铀装甲的强度和硬度。有专家推测认为,这种贫铀
装甲不是用烧结工艺制成的,而是以碳化铀为主体的合金性的单晶体,然而,单晶
体极难加工,技术相当复杂,所以,其他国家一时间也很难探知。
第三,贫铀装甲的结构。据披露,美国研制的贫铀装甲为网状结构,贫铀装甲
放在复合装甲的中间一层,这种贫铀装甲在复合装甲中起“骨架”作用。不过,为
什么采用这种结构,每层之间应该如何搭配,也是一个谜。
尽管除了美国之外,没有人了解真正的贫铀装甲,但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安装
有贫铀复合装甲的M1A1坦克却使贫铀装甲名声远扬。在这次战斗中,装备贫铀复合
装甲的M1A1坦克毫发无损,而与其对垒的伊拉克“依赖真主”装甲师则被全歼。
或许有人会问,铀不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吗?拿它来制造铀装甲,还不造成严重
的核污染?实际上,铀的自然放射性很弱,美国军方发言人曾这样介绍说:一辆坦
克上的贫铀装甲大约2 吨~3 吨,即使坦克乘员连续在这样的坦克上呆3 天,所受
到的照射剂量,也不如做一次X 光透视所受到的照射剂量大。不过,有人认为,贫
铀穿甲弹破片的放射性有较大危害,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有一些美国士兵得了
一种奇怪的“海湾综合征”,有人认为可能与贫铀装甲弹的大量使用有关。不过,
这个问题已超出了本文研究的范围。
土战法令洋坦克一筹莫展
阿富汗是一个贫穷的山国,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地位。但是,它地理位置却十分
独特,处在苏联与中东、东亚、东南亚的交通要道上,是苏联前出波斯湾,南下印
度洋的“走廊”。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就不断给予阿富汗以经济援助
和军事援助,从而逐步控制了阿富汗。
然而,1979年,阿明发动政变,当上了阿富汗总统,阿明一上台,就表示出了
明显的离苏倾向,而且不断向美国靠近。阿明的行为令苏联人不满,苏联认为,一
旦阿富汗归人美国的势力范围,事情就麻烦了,于是,苏联决定出兵阿富汗,除掉
阿明。
12月27日晚7 时30分,苏军一个简装集团军从多个方向进攻阿富汗。1980年1
月1 日,苏军接连占领了阿富汗多处交通要道和重要城镇,基本上实现了对阿富汗
的占领。1 月10日,在苏联人的扶植下,阿富汗成立了以卡尔迈勒为总理的傀儡政
府。当月,苏军用主力对阿富汗抵抗力量进行了全面扫荡,尽管苏军没有动用专门
的坦克师,但它的摩托化步兵师也装备有不少坦克装甲车辆:2 个装甲输送车摩托
化步兵团,五个步兵战车摩托化步兵团,1 个坦克团,装备221 辆主战坦克、170
辆步兵战车及1060辆其他各种车辆。6 个摩托化步兵师共装备主战坦克1400余辆,
5300辆其他车辆。苏联这支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进入阿富汗后,以平均每天113 千米
~160 千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占领了整个阿富汗。
尽管苏军占领了整个阿富汗,但阿富汗抵抗运动很快蓬勃兴起,他们采取伏击、
破坏、埋雷、炸桥、夜袭等游击方法,给苏联军队以沉重的打击。
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坦克有T —22、T —64、T —62、T —55、T —54等,
这些坦克在入侵阿富汗的初期出尽了风头,横冲直撞,无所顾忌。可是,阿富汗游
击队员们不久就找到了猎杀坦克的方法。
1980年4 月的一天晚上,天色阴沉,200 多辆苏军坦克轰隆地向阿富汗查普勒
山口开来,苏军坦克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去袭击一个游击队阵地。
连日来,阿富汗游击队多次神出鬼没进攻苏军,令苏军烦恼不已,他们早就想
找个机会狠狠打击一下阿富汗游击队的气焰,可一直苦于找不到游击队的踪迹。这
次,他们不仅发现了游击队的秘密阵地,而且知道这个阵地内有不少伤病员和难民。
苏军高兴地想,报仇的时候终于来了。
然而,正当苏军官兵兴高采烈地等着围剿阿富汗游击队的时候,走到查普勒山
口的坦克编队乘员们忽然听到“轰”的一声爆响,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轰”、
“轰”声响。还没等大家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坦克乘员们一下子看不见车外任何
东西,好像有人在坦克前蒙上了一大块黑布似的。
怎么回事?驾驶员连忙采取紧急制动装置,将坦克停了下来,车内随行人员们
试图打开车顶盖,悄悄看一看坦克外面的情景。这一打不要紧,坦克内的人们很快
就绝望起来,因为,他们使尽了力气,也推不开坦克顶盖。稍微了解阿富汗游击队
战法的士兵就猜到,阿富汗游击队员们这次又采用了土埋坦克的战法,这次很可能
就被“活埋了”。
人到了绝望的时候,绝对不会放过一丝一毫的求生希望。“向前开,慢慢开”。
他们试图用最大的马力冲出去,然而,坦克还是一动不动,根本无法行驶。
原来,游击队员们事先在山道两边埋好了炸药,等苏军坦克通过时,不失时机
地引爆了事先埋好的炸药,两边山体炸下的大量山石将苏军40多辆正巧走到山体中
间的T —54坦克全被埋在其间,坦克内的数百人被活活埋葬。
一见这一情景,其余160 辆苏军坦克连忙充当起清道夫的角色,道路一清完,
匆匆逃离了这一不祥之地。
这以后8 年间,苏军坦克再也不敢肆无忌惮了。
战后最大的坦克较量
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地面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坦克战。战前,伊拉
克在科威特及伊南部地区布置了9 个装甲师和4 个机械化师,有苏制T —62、T —
72、T —54、T —55等各种型号坦克4550辆。
美军和英军、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组成的多国部队出动了4 个装甲师、2
个装甲旅、2 个装甲骑兵团、2 个机械化步兵师、1 个空降师、3 个海军陆战师和
1 个机械化步兵旅,共出动各型坦克3360辆,主要型号为M1、M1A1、M60 、“挑战
者”等。
一时间,伊科两国边界处数万平方千米的沙漠之中聚集了近千辆坦克,此外还
有上万辆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侦察车、两栖突击车和轻型突击车。
从表面上看,伊军坦克数量明显占有优势,而且,为抵抗多国部队的进攻,伊
拉克早就先下手为强,在战区设置了3 道被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认为是坚不可摧的防
线:第一道为配备有坦克的10万大军;第二道有1500辆坦克和26万军队;第三道有
3 个装甲师、500 辆坦克。战前,伊拉克军方宣称,这3 道防线是伊拉克为多国部
队准备的“巨大死亡弹坑”。
战前,多国部队首先派飞机对伊军进行了长达38大的空袭,摧毁了伊军大量的
防御工事和障碍,重创了伊拉克前线作战部队的作战能力。据美国国防部估计,到
地面战争前夕,伊军已有1685辆坦克、925 辆装甲车被摧毁,伊军战斗力降低50%。
地面战争展开之前,部署在30多艘军舰上的美军2 个海军陆战远征旅在科沿海
进行佯攻,吸引了大批伊军。与此同时,美国第7 军的6600辆履带式装甲战车快速
隐蔽地向西调动220 千米,美国第18军的4300辆履带式装甲战车也快速隐蔽地向西
调动400 多千米,从而避开了伊拉克军队的防御正面。
2 月24日 4时,美军陆战队首先向伊拉克发起进攻,8 时,联军东部司令部所
属装甲部队开始进攻伊军;紧接着,西路的101 师和法军的第6 轻装甲师也投入战
斗。最后,才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美国第7 军在16个突破口上发起强大的攻势。
由于战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多国部队相互间协调得比较周密,基本上按计划
逐个向伊军发起进攻,军兵种之间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在海空军和炮兵的火力掩
护下,工兵按部就班地将伊拉克布设的地雷—一清除,然后,坦克、装甲车快速向
纵深突进。
各部队利用强大的机械化装备高速向伊军深处要害突进,不到2 天时间,美军
第24重型机械化师及法军装甲部队就推进到纵深200 千米的幼发拉底河地区,将伊
军的退路一举切断。这时,担任主攻的美国第7 军则沿伊科边境,直逼伊拉克共和
国卫队的精锐部队,经过面对面的激战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大部被歼。这时,
美军第3 装甲师的300 多辆战车经过一昼夜长达200 千米的长途奔袭,无一辆战车
掉队,直抵巴土拉城郊外,达成合围之势。美军2 个陆战师在第2 装甲师的协同下,
向科威特城进攻,行进中歼灭了10个伊军师。
战后专家分析认为,伊拉克军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战败,除了与指
战员素质较差有关外,伊拉克装备明显处于劣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伊拉克
的坦克,其中 90 %属战后第二代坦克,甚至还有不少是第一代坦克,而多国部队
仅有少数第二代坦克,80%以上为第三代坦克。就双方依赖的王牌坦克而言,差距
也是明显的。
M1A1坦克的复合装甲是在两层钛质高质量双硬度板之间装人了细网状尼龙纤维
等材料,部分装甲中还加入了密度相当于钢的2 .5 倍的贫铀金属材料。这种复合
装甲既能破坏动能弹的弹芯,又能分散破甲弹的金属射流,在对付脱壳穿甲弹时相
当于600 毫米厚的钢装甲,在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时则相当于1300毫米厚的钢装甲。
T —72坦克的炮塔正面除了有轧制钢装甲板制成的主装甲以外,还有最大厚度
达280 毫米的多层特种装甲。这种特种装甲由三层构成,最外面的一层是装甲钢,
中间的一层是玻璃纤维和陶瓷材料,里面的一层也是装甲钢。美军分析认为,T —
72坦克的外层装甲不仅无法阻挡美M829A1炮弹,甚至连自身装备的125 毫米炮弹也
能轻易击穿它自身的装甲。
此外,M1A1坦克的首发炮弹发射所需的时间为6 .2 秒,首发命中距离大都在
2000米~3650米之间;而T —72坦克相对应的数字是10秒和600 米~2000米,加上
观察、瞄准设备上同样存在差距,T72 坦克只能被动挨打了。而且,T —72坦克没
有实现弹药与乘员的隔舱化,战场上,常常发生弹药殉爆,炸飞炮塔的惨案。
一位西方记者在前线曾描叙过一辆M1A1坦克与一辆T —72坦克交战时的情景:
两辆坦克相遇了,M1A1坦克先迅速后退,尽量退到T —72坦克火力射程之外,然后
瞄准T —72坦克射击,只用了一发炮弹,T —72坦克便被摧毁。而起先在它后退时,
T —72坦克向它发射了好几发炮弹,不是打偏了,就是打上以后不起任何作用。
在这场100 小时的坦克大会战中,多国部队平均每付出五个人的代价,就歼俘
伊军2100人,每损失1 辆坦克,就毁伤1878辆伊军坦克装甲车,这是古今战争史上
绝无仅有的。
2 月25日,伊拉克宣布从科威特撤军,美军飞机。直升机、坦克、装甲车乘机
猛攻,几小时便摧毁了伊军1500多辆坦克装甲车辆。2 月 28 日,美国宣布停火,
但停火后,美军士兵仍以打扫战场的名义,扫荡了伊拉克的600 辆坦克和650 辆装
甲车。
车臣战争中的T—80
车臣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人口仅仅123 万、面积1 .93万平方千米的共和国。
1859年,车臣曾属沙俄,后为苏联的一部分。1991年,苏联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选
为车臣总统,宣布车臣独立,并拒不签署联邦条约,拒不参加选举,公然对抗中央。
最初,由于忙于内政外交,俄罗斯政府无暇他顾,让杜达耶夫自在了整整3 年。
1994年12月9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将对宣布独立的车臣共和国使用武力。
12月11日上午7 时,俄军出动 T80主战坦克,在 T72坦克、装甲侦察车、步兵战车、
火炮及米—8 、米—24、苏—25等飞机的配合下,从西北、东北和正西3 个方向向
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进军。俄罗斯共出动4 万人和600 多辆坦克。
T…80坦克由苏联基洛夫工厂生产,于1984年开始装备苏军,共生产7500余辆,
T80 坦克诞生之初,人们误以为这种坦克是苏联原有的T72 和T74 坦克。直到1986
年,苏联情报部门正式公布T80 照片,人们才确切地知道,T80 坦克是在Td4 坦克
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T80 坦克属于第三代主战坦克,乘员3 人,战斗全重43吨,车长9 .9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