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家有小鬼子 >

第7章

家有小鬼子-第7章

小说: 家有小鬼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尊重儿女的行为。我希望女儿能体会我的用意,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和自己。    
    在女儿的帮助下,我的教育方法有所改进。我完全同意Kate对我的期待,如果我能够重新开始,我会选择成为一个相当不同的爸爸。亡羊补牢,Kate还有三年就要离开我们进大学了,我真希望利用这三年修修补补,给她一个民主的、亲切的爸爸形象。    
    写于2000年6月,2003年10月修订    
    后记:小鬼子去了大学后,我的家庭教育工作就没了,面对空巢,失落感油然而生。女儿从大学给爸爸寄来一张生日卡:“我不知怎样才能告诉你,你在我的成长岁月里有多么重要,你曾经耐心地引导我穿过迷茫、反叛和忧心忡忡的少年岁月。我不知怎样才能告诉你,我骄傲有一个像你这样的爸爸,你一直是我的导师、同盟军、教练和许许多多。我想说的是:不要怀疑你的价值,因为作为父母和一个人,我的爸爸,你已经非常成功了!”


第四章开除老师

    美国的中小学生独立性强,还表现在参与教学上。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同意老师的观点,甚至批评老师的教学管理是经常的事。    
    譬如最近女儿的英语老师忘记交代一个作业要求,却责怪学生没按要求做,于是有个学生站起来批评老师,说不是学生的错,是老师的错。那天老师糊涂了,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还把学生批评哭了。下课以后,同学们立即约谈学生顾问,要求英语老师向全班同学道歉。这还不算厉害的,这学期Kate把历史课老师给开除了。    
    Kate选了为期一年的历史课快班(HonorHistory)。她非常喜欢历史这个科目,可是她好像学得很不开心,讲了几次历史老师的“坏话”,我都劝她说: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你要调整自己去适应老师,老爸在中国也遇到一些误人子弟的老师,对付这些家伙的办法是你不好好教,老爸我就不好好学,争取便宜地拿个好分数就再见。Kate摇摇头,觉得我不了解她的想法,花了时间在学习上,不仅是为了成绩。    
    有一天吃晚饭,Kate又说,她再也忍受不了历史老师了,因为老师没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总是为难学生;没有讲历史内容,却大谈自己喜欢的时事政治;不尊重学生信仰多样化,却大谈自己的宗教信仰。    
    我同意Kate的看法:老师应该有职业表现,而不能随兴聊天;在公立学校里不能宣传宗教或政治信仰。看到我这么理解她,Kate得寸进尺地问,我可不可以退掉这门课,转修历史课普通班?    
    我马上翻脸不同意,因为只有多修快班课,在申请大学时才能卖弄“学习突出,资质优秀”,为了成绩单好看,不能转普通班。Kate和我争起来了,哭着说,我实在不喜欢这个老师,她把我对历史的爱好给摧毁了。的确,一个老师可以让学生终身爱上一门学科,也可以毁掉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    
    这门历史课要求修两个学期。到了第一学期末,Kate说,同学杰奎琳的妈妈要跟我谈一谈。原来许多同学都不满意这个老师的教学,要把这门课退掉,杰奎琳的妈妈串通家长一起行动。杰奎琳的妈妈告诉我说,孩子们可能的选择是:告到校长那里去,或者换历史普通班,或者到大学去修历史课来代替这门课。    
    杰奎琳的妈妈是个外科医生,非常忙,可还是特别关心三个女儿的学习。杰奎琳抱怨历史老师,她妈妈不是要女儿将就老师,拿了成绩开路,而是积极考虑有无替代方法。    
    我也行动起来,先到校长那里去,说我女儿接受不了这个老师,问他有无可能换老师。校长说不行,但可以要求老师改变行为。校长说他想和Kate谈一次,看是否能给老师一个改正的机会。Kate拒绝了校长的建议,说:“我不想跟校长谈话,浪费时间。”    
    我和Kate商量,Kate说还是到大学修课来取代这个老师。结果有一半的学生抛弃了这个老师,有的转到普通班,有几个到大学修课。Kate选的是后者。    
    Kate所在的高中有个特别的项目叫“提前跑入”(runningstart),也就是在高中最后两年,鼓励修完了高中内容的学生到公立大学修课,免费,这样的学生进人大学后只需要2~3年就可以完成本科学习。因为Kate还没到高中最后两年,所以要自己付大学的历史课学费。    
    缴了三百块钱的学费,买了昂贵的课本,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在家里自修、完成作业,不用开车到大学去上课,到期末时去参加考试取得成绩。看着大学课本;《西方社会史》,Kate高兴得很,又恢复了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大学老师也很高兴指导这批小大学生。Kate第一次的作业就得了A加,作业是写论文,讨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精神。    
    这事没完,我还准备给地区教委写封意见信,状告高中提供的老师质量低,造成我这个纳税人不得不为孩子付出额外的金钱去维持教育质量。    
    写于2000年6月,2003年10月修订    
    后记:第二年,历史老师终于转教其他课了,老校长后来也退休了,一个哈佛毕业生做了校长。选举学区官员时,老爸投了新人的票。


第四章老师不是一块打人的石头(1)

    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所以孩子读高中不缴学费和书钱。老师只拿工资,没有奖金,学校也没有其他收费。家庭收入低的学生还可以在学校食堂享受免费用餐。当然,私立学校是要交学费的。    
    很多美国人送孩子去私立学校,一是质量好,二是宗教需要。公立学校是禁止宣传宗教的。公立学校之间的质量差别很大,一般来讲,好住宅区内的学校也好。因为好区房屋贵,交的财产税也高,当地的中小学的财力就厚,学校的质量也高。学校招生是按就近上学的原则,不是为了方便学生,而是谁付了高税谁读好校。    
    公立学校能给学生们提供更真实的社会环境,更多的思维自由,更多的同学竞争,更多的运动项目及团队精神。读公立学校的孩子比较平民化。    
    女儿是五岁到美国的,一直读公校;先读的是幼儿园,随着我们搬家,又读了三个小学。小学五年(有的是六年),初中三年(读六年小学的就是两年初中),通算为一到八年级。从第九年进入高中,读四年。    
    直到高中以前,学校都有一个类似班主任的老师,升一个年级就换一个班主任。班主任只管课堂学习和秩序,不管信仰教育。一个班二十来个人,没有学生干部协助老师管理同学,招老师喜欢的学生被同学调侃,称为“Teacher’sPet”(老师的宠物)。这倒不是因为学生讨厌老师,想与老师为敌,而是学生讨厌他们之中有人得到权威者的特别垂青,出现高于同学的特殊学生。这在接受“民主、平等”教育的美国学生中是不能接受的行为。而在等级社会中,学生干部会受到同学的羡慕,甚至接受其他同学献媚,出现“TeacherPet’sPet”(老师宠物的宠物)。    
    Kate现在上高一(相当于中国初三)。最近我们在一起聊天,她回顾了自己经历的美国老师:    
    “老师的职业是特别而又困难的,因为她负责教育下一代。教师工作要求忍受、耐心和能力去完成任务,所以我并不羡慕教师这个职业。    
    我的幼儿园老师是个亲切的妇女,就像我所有的小学女老师一样。二三年级的老师留给我的记忆是送给学生一些小礼物,一个刻有我名字的木牌、小布熊,写有特别赞扬话语的金属铭牌。这些普通的东西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不普通的价值:我是无比珍贵并被社会欣赏的。”    
    的确,直到四年级,Kate上学就像开派对一样,几乎没有家庭作业,能够带回家的就是新的歌曲和绕口令,各种各样的幸福小故事,我真担心她没有学到东西。而中国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全力以赴,和她差不多大的她的表妹,那时在中国正在解算一道道数学题,打电话说常常忙到晚上十点。    
    如果小鬼子在四年级前还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只能是做人的诚实、善良、公平、民主、包容、自信和独立。也就是说,她一开始学会的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为这个核心价值服务的知识。美国人常讲的做人的底线,就是这样从小灌输的。    
    在四年级时,Kate遇到了第一个男性班主任。Kate曾要我去学校,把她转到女老师管的班。那位男老师特别打电话给我,说:“能不能先在我的班上试一下,不行再转走?”结果这位男老师后来成为她最欣赏的老师之一,不是因为亲切,而是因为智慧。    
    Kate回忆道:“他是离了婚的男人,拥有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我们叫他H博士,而不是通常的H先生。H是Himmelsbach(赫米尔斯伯格)的简称,爸爸戏称他为Dr。Hamburger(汉堡包博士)。他喜欢冲浪,曾带我们去他心爱的海滩。他用高中水平的词汇来挑战我们的学习能力,他不仅要求我们,而且鼓励和激发我们去面对难关。    
    我的父母也喜欢H博士,曾邀他一起吃饭,饭桌上的谈话非常热烈。我多么希望能够与他保持联系。现在只知道他换了个学校教书,还在加州。”    
    这位H博士曾受美国中情局资助,在阿富汗抗苏时待在那儿研究了几年,见多识广,跟我谈得来。到了五年级,Kate就转学到了华盛顿州。    
    “我五年级的老师是一位杰出女性,我甚至找不到班上谁会不喜欢她。我们被激励扩大阅读和写作量。她从来没有拒绝我对她教学的批评性评论。她通过温柔的提醒和示范来帮助我们。如同有了H博士一样,我学会了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我真希望初中也会如此,然而等待我的是失望。”    
    从小学五年级升到初中六年级,Kate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同大学里修课,不同的课程她遇到不同的学生,班级在一起的课程只有一门,班级老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    
    “我不喜欢初中老师,个别的除外。第一位班级老师是一个大个头,虚张声势的男人,常常咆哮,努力想通过举止显出自己的重要。我显然不喜欢他。他也不够机智,喜欢挑选钟爱的学生。班上大多数同学拿他开心,这样做不够友善,然而他有时是咎由自取。”    
    六年级是Kate最困难的时期,妈妈第一次不在身边,老爸我又不知道她的心情,生活中她只能自己去面对情绪低谷。在那段时间她的性格变得比较坚强,跟父母的关系少了盲从,多了独立,写了许多日记。当然,再也没有我叫她唱歌就唱歌的那个乖乖女了。    
    “七年级班级老师又是男的,但我喜欢他的教学,也许因为我是他的好学生吧。大部分时间他是个好老师,有时也缺乏耐心,会发脾气,因此有些同学不喜欢他。    
    八年级的老师是个好老师,正直的学生对他高度尊重。当然,总有一些捣蛋鬼从来不喜欢任何老师。他总是热心、坚定,充满活力和耐心,从不发脾气,还很关怀学生。一位同学重伤了他的脖子,他也能竭力安慰肇事者。”


第四章老师不是一块打人的石头(2)

    除了班主任老师外,Kate谈到了几乎所有课程老师:    
    “八年级时我在高中修数学,老师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她从不得罪学生,但也不喜欢讨好学生。她表现的不是讨好而是平等文明。整个初中三年,一直是一位交响乐队老师带我们,他是当地最好的。当地的青年交响乐团是他创建的。作为老师和公民,他颇受尊重。但作为一个人,他恐怕就不那么可爱了。他在课堂上最喜欢的事就是激怒他人,让人活得不舒服。他一定认为非如此不能教育学生。我的许多有才华的朋友退出了他的乐队,留下来的学生也不喜欢他这个人。我认为做一个受尊敬的人远比做受尊敬的老师和公民更重要。”    
    进了高中,生活又大不一样。Kate曾经非常害怕高中,因为在修数学期间,那些高中生充满敌意。她和另外两个初中生——日美混血儿杰弗和犹太女生帕蒂,常常在高二数学考试成绩榜占据前三名,被高中生戏称为“书虫”。这三个可怜虫每天悄悄地溜进坐满牛高马大高中生的课堂,下课后又被校车灰溜溜地接回初中。高中是人间地狱。真的吗?    
    “高中第一学年我有六个不同的老师,所有的老师都全然不同,各具性格。法语老师是非常古怪的,她似乎不喜欢任何人,甚至她的尖子学生。事实上,她对学生的课堂提问都不耐烦,我因此就不愿课堂举手了。我对她采取了不理睬的态度,因为她可能用话语伤人。    
    高中交响乐队老师是个非常非常好的人,尽管有时不耐烦。他是如此热心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他绝不笑话学生缺乏天分的挣扎,所以乐队保持了积极和生动的学习气氛。当我告诉他我准备下学年退出乐队时,他非常难过,我们讨论了一下可能的选择:为了下学期多修课——法语、大学历史、英语、微积分、物理、化学、生物——我把必修的体育课都提前到暑假自修了。他表示理解和遗憾。”    
    顺便说一下,必修课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甚至在家长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完全在家里修完中小学。这是在美国开始流行的“Homeschool”(家庭学校)。我决定指导Kate的体育课后,首先是校长跟我谈话,看我是否有教学经验;然后我根据教学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经地区教委批准后开始实施,并记录教学进度。所以,我也荣幸地当上了Kate的高中老师,她妈妈是助教。我甚至进一步建议教Kate数学,她说:“你真的以为我会往你那个火坑里跳吗?”    
    “我的数学老师,从我所听到和经历过的老师中,他必定是最好、最优秀的老师。不同于初中的数学老师,他朝气蓬勃,时时处在生命的巅峰状态。他不仅教我们数学,还教生活的意义。每次考试他都提醒大家,成绩不是一切,不仅对不及格者而言,对第一名同样如此,不要为个A就摧毁了你的生活。他说,曾经在本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后来在AP微积分课程拿了最高成绩(该高中的AP课程算大学学分)。他所能回忆起的成功学生都必有性格力量而不只是大脑力量。上过他的课的学生,包括成绩得C的,都没有抱怨过他。钱不是他计较的东西,他用自己的钱买计算机来给我们用。他从不沮丧,哪怕他的股票瘫倒在地,从而失去了太太的退休投资。这种人应该被赞扬。”    
    我还记得这位数学老师。Kate进高中前夕,他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知道Kate为什么不选他的数学快班(HonorMath),因为教过Kate高二数学的老师高度赞扬她。    
    我马上问Kate,她说是因为数学快班尽是高三的人,她没有朋友,所以不想修。老爸我生气得很,说这不是理由,赶快给我注册(替老爸读),Kate只好点头同意。我通知数学老师,问题解决了。他高兴得很,说我绝不让Kate失望。果然,Kate遇到了她最欣赏的老师。    
    “我可怜的英语老师正好相反。我真诚地相信她是个令人愉快的女人。但作为老师,她是学生的发气对象,被我们这个腐败的班级淹没了。‘腐败’也许是个太重的词,然而却反映了事实。经常地,同学们抱怨少得不能再少的家庭作业。他们常常尖叫‘每天居然要学六个单词’。这样的叫喊让我恶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