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746-微雨独行(节选) >

第8章

4746-微雨独行(节选)-第8章

小说: 4746-微雨独行(节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他们的方法非常妙。他们会先为落难者找一个愿意助人的犹太商人,犹太商人便会对落难的犹太人说:我的产品目前只在东面开拓市场,但在西面,连一家店铺都还没有,你现在就去那里开一家分店,租店铺的钱我会借给你,产品我会及时给你提供,你赚了钱后,再连本带利还给我。等你站稳脚步了,我便是你长期的供货商。    
    这就是著名的犹太人的“一鸡三吃”技法,既帮了人,又利了己,既让落难者自立,又让自己的事业得以发展,同时世界各地的犹太慈善机构也长期地延续下来。    
    而在社交上,我以为所有的交往应该简单化。北方公司的吕海岩曾说过这么一段话:“过去有个说法,金钱关系最肮脏。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金钱关系最纯洁,人情关系最复杂,说不清有什么肮脏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跟朋友们都不借钱,也决不和朋友做生意。”这是很有道理的。这里不说金钱和人情,只说和朋友合伙的尴尬。表面看,和朋友合伙有百利而无一害,但那是在风雨同舟的艰难困苦时期,而一旦赢利了,赚钱了,各种矛盾冲突便会总爆发。所谓“共患难易,同享乐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有一对朋友,一二十年交情了,后来一起凑钱办公司,创业伊始,一起打地铺,吃盒饭,挤公共汽车,风风雨雨相互扶持,终于熬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便决定玩真的。而所谓玩真的无非是推选一位董事长一位总经理。本来,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什么董事长总经理,还不是方便唬人的干活?可就是为了董事长那个虚衔,这对昔日好友愣是争了个你高我低,可想而知,最后只能以散伙收场!    
    其实莎翁曾借他的名剧《哈姆雷特》的一个片断较为透彻地说及此理。剧中有个御前大臣叫波洛涅斯,他曾谆谆告诫自己即将远行的儿子雷欧提斯:“……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人。因为债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而且还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贷的结果,容易养成因循懒惰的习惯。”波洛涅斯的话的确称得上是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把举债和放贷的弊端分析得十分透彻,至今读来仍觉得十分贴切和醒悟。    
    因而,做人做事一定要学会“扬弃”,一定要坚持一个“底线”,要学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有时还要学会“跟自己过不去”,追求既不失人情又不失原则的完美境界。我深知,在这点上,我自己也同样做得不够,也很为难,但是我愿在今后生活和事业中继续认真地不懈地坚持和努力。


《微雨独行》 我的觉悟《微雨独行》 扼紧命运的咽喉(1)

    扼紧命运的咽喉    
    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东西,任谁都可以免费获得,而所有的成功者最初莫不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谁也不必为自己出身低微而自卑。有句话说得好:“好汉不怕出身低。”在清苦的环境中,更容易激发人的斗志。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真真是俯拾皆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在回答老师“为什么而读书”时,那掷地有声的八个字便道出了他一生的信念和追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9岁时,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寻求救民救国的真理,周总理东渡扶桑,临行前写就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更是大气磅礴。而正是因为从小就有了这崇高的信念,周总理一生才会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会有1976年春寒料峭的北京街头,那幕十里长街哭送总理的动人场面;才会在十亿中国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遇见了许多成功与失败的人。命运之神也常常会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种下西瓜,却结出了芝麻;种下芝麻,一转眼却长出了西瓜。于是失败者和成功者就有了区别:失败者会慨叹命运的无常,指责社会的不公;但对强者、对成功者来说,他们要做的永远只有一件事,扼住命运的咽喉,逼它交出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这便是信念的硕果,精神的胜利。    
    如果把信念比作一颗种子,那么人的心田就是它扎根的沃土,人的行动便是它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催化剂。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鲜有获得体面职业的,但罗尔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限于资料,我并不太了解罗尔斯的成长史和奋斗史,但通过他的那番就职讲话,我们便可以知道,这位黑人州长是怎样在信念这面不倒的旗帜指引下,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阶梯的。原来,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罗尔斯在大沙头诺必塔小学上学,其时正是嬉皮士在美国流行的年代,年轻人甚至孩子,整天无所事事,他们只知道玩,逃学,到处生事。有一天,正当罗尔斯伸出小手爬上窗台的时候,听到校长对他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这双手终有一天会在纽约州州长办公室签署文件。罗尔斯大吃一惊,他默默地看了校长好一阵,之后便掉转头,安静地回到座位。从此,“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迎风猎猎的旗帜,让他振作,让他发奋,最后终于在51岁时成了纽约州州长办公室的主人。    
    我们常常祝福别人或自己心想事成,其实认真咀嚼,这心想事成是有道理的。心想即是一种信念和精神,尽管它很有可能是人们心中瞬间的一个念头,但一旦拽住了这个念头,再三思之,便就有了行动,便就有了结果。从来没有见过想都不想一下事情就成功了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行动都会有结果,都会通向成功,这就要求我们的行动持之以恒,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微雨独行》 我的觉悟《微雨独行》 扼紧命运的咽喉(2)

    曾经看到一幅著名的漫画。有一个人扛着铁锹四处挖井。他挖了很多坑,深深浅浅,但每一个坑都离地下水的水面差那么一点点。后来,他泄气了,失望了,放弃了,到死都没能喝上那几乎只有一锹之隔的井水——为什么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呢?因为最后一段路往往是艰苦难行的。最初,人们凭着热情,凭着冲劲,那路会走得很顺、很快,也充满希望,可走着走着,发现目标遥不可及,加上人也乏了,此时信心开始动摇,意志渐渐松懈,于是怀疑,失望,乃至后悔,结果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写到这里,便联想到一件事。前段我在接待聘用对象时,见了一位应聘的女厂长。女厂长长得并不漂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南下谋生。因为不漂亮,因为没有文凭,16岁的她在工厂谋生,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她甚至没有能力跳槽,哪怕每天加班至凌晨,哪怕管理人员动辄打骂体罚,哪怕每月工资只有三百元不到,她都只能被动地忍耐。她忍耐,一年两年,五年八年,从普工到质检,到领班,到主管,最后还被老板任命为厂长,不仅配了专职司机,还给了她股份。后来工厂的香港老板易人,她便想来广州上班。她说,每次遇到困难时,她就以种橡胶的工人来勉励自己,种橡胶,十年才能获利,一勺勺浇水,一寸寸成长,其中的煎熬可想而知。    
    清明时节,恰逢黄埔军校庆祝建校80周年纪念日,我有幸陪友人又一次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黄埔军校是1924年由国共合作创办的一所新式军校,很快就在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中掀起了投考黄埔军校的热潮,不但沸腾了全国青年的热血,而且震惊了全世界。当时全国的青年有一个口号,就是“到黄埔去!”“到黄埔去!”。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满怀报国豪情投奔长洲岛,当他们走进军校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校门上贴着的横幅:卧薪尝胆,精神不死,怕死的别进来。    
    所以,黄埔军校诞生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经历了由军官学校到铁血战场的洗礼,造就出了国共两党的大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军事人才,真可谓将星如云,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靠的是什么?延续的又是什么?说到底还是精神,真正的黄埔精神和黄埔军魂!    
    在通常情况下,意志对恶劣环境虽然无能为力,但它可以自由决定人的心灵习性,这也是天才和伟人战胜痛苦、成就大业的原因之一。要知道自然界中也是如此,越是温暖或暑热的地方,东西就越容易酸臭腐败,反之寒冷的地方,却能使东西保持长久新鲜。意志和精神是一种力的形式。一粒风干的种子,沉睡了三千年后,碰到适宜的条件还可以生长成植物;在石灰岩层中发现的蟾蜍,在历以千年后仍然具有生命的体征,这就是意志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所以我体会到,上帝的福音总是在你认为最弱的地方和最难的时刻等着你,末班车总在绝望时到来。当初我自己要是没有那种执著的信念和精神,只怕早已回到洞庭湖边,或面朝黄土背负青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或一支长笛、一袭蓑衣、一叶扁舟,独钓寒江雪了。刚学习写新闻报道时,我投出去七八十篇稿件,才能在报屁股上找到豆腐大那么一块,如果没有很强的斗志和信念,别说写文章,到如今我只怕连写自己的名字都会歪歪扭扭。那时候我八年不探家,是我不想父母亲人?不想买马村的炊烟狗吠?都不是啊!我是因为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啊!而其时我的梦想是什么?很简单也很艰难:穿四个兜的军装,成为人民解放军军官队列中的一员。    
    所有成功的心得均不外乎一条,靠意志和精神去争取胜利。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但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不再受苦。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一笔值得你骄傲的人生财富,再怎么说自己以前的苦难,你都不会自卑,反而有一种豪气;但如果你没有走出苦难,你说什么呢?你一说,在别人听来就是求诉,就是乞怜。总之,你战胜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苦难战胜你,它就是你的屈辱。这中间,强调的还是一个人的精神。    
    我庆幸我有比较坚强的信念和精神。我喜欢这样一句话:坚持住,坚持下去,坚持到底才是胜利!做生意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


《微雨独行》 我的觉悟《微雨独行》 富因书而贵(1)

    富因书而贵    
    想起一句话: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只是一个邮差。    
    培根老人也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波罗果夫则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回首自己走过的足迹,其实真正令自己立身的,还是自己较强的心理素质。而这心理素质却是来自于不断地学习。如果不学习,我这个农民的儿子,走向社会之初又连初中都未毕业,要想成长和进步,除非天上每天都给我掉一次馅饼。至今都记得,自己被迫辍学后的那段跟着父亲艰辛耕作的“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日子,哪怕身体疲乏得像散了架,也要就着煤油灯看书到深夜;夏天的夜晚多蚊虫,便找来父母的宽大衣服将自己罩住,将双脚浸泡在水盆里……后来到了部队,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新兵训练阶段,都坚持每天写日记,写广播稿。每看完一场电影,回到连队,哪怕是打着手电筒,也会拿起笔把电影从头到尾“复述”一遍。应该说,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我算是努力和刻苦的,而且天道酬勤,我很快由大头兵升为副班长、军械员兼文书,后来又被团宣传股选中,成为一位专职新闻报道员。也许,有人会觉得,部队的新闻报道员是一个很轻松的行当:把部队发生的大事小情,择战士们喜闻乐见的,写出来,寄出去,就OK了。殊不知,一个偌大的军区,报纸每两天才几个版面,有多少人在写呀,有多少人比我这个半桶水都不足的新同志要有经验有能力有水平?!但我硬是凭着自己的钻劲和韧性,在干新闻报道的头一年,就在《解放军报》、《战士报》、《南方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稿件三十余篇,因此在年底还荣立了三等功。    
    贫因书而富,富因书而贵,贵因书而守成。    
    这是学习给我的甜头,更是学习给予我的回报。后来入党、提干、屡次立功,我以为都是跟我不间断地学习有着直接关系。从古今中外的好书中,我领会到忠贞之气、做人之道、处事之理、驭人之术,这些东西能够潜移默化,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文明、高雅起来,还能产生和积蓄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当然,读书的好处不仅有助于表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韵,更重要的是“使自己长出翅膀,身怀绝技”,从而比别人更有见地,更有本领。    
    而商海呢?我想,要在波诡云谲的商海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也唯有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获得经验。而且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不断地拓宽学习的领域,并且找出它的规律,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今天,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贯通理论与实践。这个贯通可以有两条不同的途径。一个途径是实践向理论的贯通,实质上就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超越和转变的途径,另一个则反之。但无论是哪个途径,只有真正打通理论与实践,才能达到超脱和自觉的境界。这个超越和自觉,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外国人说毛泽东的胜利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话虽说有些浪漫,但不无道理。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诗人思想家、诗人军事家。他是集军事家的机敏气魄,政治家的胆识圆通,思想家的深邃智慧于一身的人,或者说是集诗人的浪漫主义和豪放不羁于一身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在他身上,诗人与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一体的、相通的。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1936年12月,毛泽东在给女作家丁玲的词中巧妙地引用了拿破仑的话。拿破仑说,一枝笔可以抵得过三千毛瑟枪。胸中有雄兵百万,笔下似风雷激荡。在长期的战争岁月中,毛泽东始终带着一捆捆的书籍和笔墨。他开玩笑地说,他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    
    高尔基曾说过:“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认为“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他甚至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由此可见,知识的力量真是无穷的。古人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那样明亮;到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点。由此看来,学习确实是无止境的。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残酷的年代,而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所以说,放弃学习,便意味着被淘汰。    
    


《微雨独行》 我的觉悟《微雨独行》 富因书而贵(2)

    也正缘于此,在我1996年5月下海经商至今的近10年时间里,哪怕业务再忙,生意再焦头烂额,每天我都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