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之间-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知道了好多情况。这也是一种学习呀!”据莫文骅在《红七军的诞生》一文回忆中写道:邓小平等在百色起义胜利后不久,就提出了“学习朱毛红军”、“汇合朱毛红军”的口号,学习朱毛红军在井冈山武装割据的经验。193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在给红七军的指示信中,就充分肯定红七军在编制等方面“能利用朱毛红军的经验,这是对的,中央对于你们目前的编制是同意的”。
“学习朱毛红军”,“汇合朱毛红军”!这就是邓小平在红七军的时候提出的口号,这就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敬仰与向往!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以后邓小平率领红七军从广西千里转战到江西“汇合朱毛红军”的重大战略行动。
1930年10月,在“立三路线”已停止执行的时候,由于山高路远、信息隔绝,南方局代表邓岗来到红七军,依然积极推行“立三路线”,指令红七军“打到柳州去”、“打到桂林去”、“打到广州去”,以完成南方革命。邓小平对这一错误指令有过疑虑与抵制,但难以左右局势,部队在邓岗的“中央命令”指令下,挥师东向,攻打坚城,结果连连受挫,伤亡很大,在过乐昌河时又被敌军截断。邓小平、李明瑞率领红七军五十五团,摆脱敌人的追击,从乐昌河畔渡河后,转战五省,历尽艰辛,于1931年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日)到达江西中央苏区的红色游击根据地——崇义县城。1931年3月下旬,张云逸等率领红七军的五十八团与先期到达苏区的五十五团在江西永新天河会合。随后不久,红七军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编入红三军团,成为中央红军中的一支劲旅。
海纳百川。广西的红七军终于汇入江西的中央红军!这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偶然也罢,必然也罢,作为红七军统帅的邓小平来说,他的心始终是向着中央,向着毛泽东的!
第一部分 苏区聚首风雨同舟第4节 邓小平主政瑞金
邓小平率领红七军到达崇义后,“做了二十多天的群众工作”,帮助地方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培养地方干部,发展地方武装。1931年3月10日,邓小平根据红七军前委的决定,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临行前,他向前委委员许卓交代说:“必要时可向井冈山靠拢!”
邓小平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时,却受到王明“左”倾领导者的冷遇。后来,取得中央的认同,邓小平于1931年8月回到江西瑞金。同邓小平一起到达瑞金的,还有金维映、余泽鸿等同志。随即,邓小平一行与中共赣东特委书记谢唯俊、苏区中央局巡视员霍步青等会合。当时,因与上级还没有建立联系,大家商议,一致“推举”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红七军前委书记的邓小平,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这个职务,对于邓小平来说,当然是绰绰有余的。
时年27岁的邓小平走马上任了。
然而,邓小平刚一上任,就碰上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即处理瑞金的“肃反”问题。
瑞金的肃反,不是肃“AB团”,而是肃“社会民主党”。这是从闽西苏区刮过来的一股黑风。当时,在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下,闽西苏区开展了一场无中生有的肃“社会民主党”运动,数百名不知“社会民主党”为何物的红军干部和革命群众,被无辜抓捕、杀害,酿成了一场完全错误的“肃反”悲剧。1931年5月,闽西肃“社会民主党”的恶浪波及毗邻的瑞金苏区。领导瑞金“肃反”的,是前瑞金县委书记兼肃反委员会主任李添富。据亲历者杨世珠回忆,瑞金“肃反”首先从县、区两级开始,县委首先召开了一次全县党团员活动分子大会,会后就将县苏维埃和县总工会80%的干部抓起来了,不到10天,这些被抓的干部绝大部分都被当作“社会民主党”分子而处决了,甚至连瑞金先行革命者、县委书记邓希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肖连彬、县总工会委员长杨舒翘等重要干部都被杀害了!不久,新成立不到半个月的县苏维埃政府,大部分干部又被肃反委员会抓了起来。以后就转到区、乡,许多区委书记、乡苏主席都被扣押了。据后来统计,被杀害的有435人。由于错误的肃反政策所致,当时瑞金全县处于一片惊恐之中。正如邓小平后来在《我的自述》中回忆所言:“全县群众不满,干部情绪低落,全县面貌是死气沉沉的。”
怎么办?邓小平陷入沉思。
“必须让这场政治迫害停止下来!”邓小平思忖再三,终于下定了决心,随即采取了两手方针:一手抓调查,深入实际了解干群被杀真相;一手抓稳定,制订紧急措施稳定事态。他派阿金(即金维映)带队,率五六个得力干部组成调查组,走乡串户,一区一乡地深入调查。一个多月后,邓小平洞察事实真相,方知:李添富错误极为严重,几乎是草菅人命,所谓肃“社会民主党”完全是假案、冤案!于是,邓小平下令拘捕了民愤极大的李添富等人,释放了300多名在押的干部群众,使之免成刀下之鬼。随后,在锦江中学主持召开了瑞金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议纠正了“肃反”错误,公审了李添富等人,选举了县苏维埃政府,健全了县苏机构,并选出了出席“全苏一大”的代表。会后,严厉处置了李添富等人,为蒙受冤屈的一大批干部平了反。
邓小平的举措深得人心。自这次大会后,瑞金全县的形势由人心惶恐、动荡不安转向秩序井然、稳定发展。全县的广大干部群众喜笑颜开,交口称赞:“邓书记为瑞金人民除一大害!如果不是他来了,瑞金不知道要杀害多少革命同志!邓书记真是包公再世啊!”
邓小平在力纠肃“社会民主党”错误的同时,又以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地方政权的建设工作中。
一是纠正分田中的“左”倾政策。邓小平就任时,正值瑞金第二次分田。他深知土地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可没料到瑞金的土地斗争中同样也存在着“左”倾错误的影响,即实行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土地政策。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农以田为本。地主、富农是革命的对象,可也是人,不能完全从肉体上消灭,他们同样要生存。要生存,不给土地、不给出路怎么行?针对过去一些“左”的做法,邓小平耐心地给当地干部讲述“要给富农以经济出路,给地主以生活出路”的道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分田中的一些“左”倾政策。
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邓小平同县委、县苏干部一道,大力组织耕田队、劳动互助队、犁牛合作社等,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土特品生产,组织生产劳动竞赛等,搞得很红火。
三是积极培训干部。肃“社会民主党”后,干部奇缺,必须尽快培养。邓小平在县城“同善社”举办了一期60多人参加的培训班,并且亲自讲课。通过培养,造就了如胡荣佳等一批优秀地方干部。
四是带头节粮,支援前方。时值初秋,大田尚未收谷,而红军反“围剿”在即,粮食一时极度紧张。为支援前线,邓小平领导全县干部开展节省运动,要求每人每月最少节省8斤口粮,以供前线之需。
五是创办县委机关报。为了进一步发动干部群众为苏维埃政权而战,邓小平运用他当年在法国勤工俭学办《赤光》的丰富经验,创办了中共瑞金县委机关报——《瑞金红旗》。这是一份石印二版的五日刊,每逢5日、10日出版。该刊于1931年10月25日正式与瑞金广大党政干部见面,成为县委指导全县工作的喉舌。邓小平还亲自撰写过一篇《惊人的好消息——红三军团攻下会昌》的评论,在该刊第7期发表,号召全县工农群众继续“向反动势力进攻,得到更大的胜利”。
邓小平深深知道:作为一个县委书记,必须作风深入,联系群众,关心干部,严于律己,才能算是合格的。
为了健全与完善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权的建设,邓小平经常深入到各区、乡、村,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当年苏区老干部朱开铨回忆说:“邓小平同志派了工作团,深入到各区帮助工作。他自己也亲自下来,深入到基层了解情况。他到过我们壬田区,开过活动分子会,我记得他到壬田区来是解决把壬田分为两个区,一个仍叫壬田区,一个是云集区。那次开会的地方是在壬田的三石陂。我因有事去得较晚,就坐在邓小平同志的身边。邓小平同志问我:‘你是哪个乡来的?’我回答说:‘合龙。’他说:‘那你们以后归云集区管。’我说:‘我还不清楚这件事。’他说:‘今天晚上就要宣布这个决定。’我看见小平同志的笔记本放在桌子上,是打开的,我拿起来看了看,觉得字迹工整漂亮,非常好看。他的讲话也非常通俗易懂。”
县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会主任罗志才,是个童养媳出身没文化的地方干部,她回忆县委书记邓小平的工作时说:“邓小平同志任职后,很关心干部队伍的成长。他经常指导我的工作,因为我没有文化,不会组织开会。有一次,我召开全县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会议,各区的妇女指导员(均为该会委员)都参加。会前,他教我怎样开好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他亲自到会讲话,号召劳动妇女行动起来、团结起来,积极参加革命工作。他说,男同志能办得到的事,女同志也要办到。他还教我们妇女干部如何发动群众、做宣传鼓动工作,怎样组织洗衣队、担架队等。小平同志除了在会上作宣传指导外,还经常教导我要学好政治、学好军事技术,亲自教我练习马刀、手枪。我很受感动,表示一定要听邓书记的话,做好工作。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的干劲更大了。”
邓小平与金维映,是在处理完肃“社会民主党”事件后,在瑞金结为夫妻的。有一天,金维映因病吃不下饭,到南门岗买了点粉干回来煮着吃。此事被邓小平发觉了。他严厉地把金维映批评了一顿,并责成她做书面检查。金维映有点想不通。邓小平就对她说:“阿金啊!你的心情我何尝不晓得?但你想想,前方战士负了伤,还要打仗呢!你不能因为我是县委书记,就可以搞特殊化。不行啊,同志!”在邓小平的影响下,瑞金苏区的干部都自觉地保持了清正廉洁的好作风。
瑞金,瑞祥得金!自从邓小平主政以来,瑞金政局、生产大为改观,全县实现一片红,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像火山一样喷发而出,瑞金的历史上将要谱写崭新的一页!
第一部分 苏区聚首风雨同舟第5节 毛、邓叶坪聚首,共商国是
邓小平在瑞金的卓越政绩,一时名闻遐迩。毛泽东和红军总部、苏区中央局的领导人虽然有所耳闻,具体情况却不甚清楚。他们一直在兴国红军总部指挥战事,忙得不亦乐乎。
1931年9月中旬,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反“围剿”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就在瑞金附近的兴国地区。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和指挥下,以三万精兵对付三十万之众的敌军,千里回师,依山穿插,历时两月,六战五捷,溃敌七个师,歼敌三万余,痛快淋漓地粉碎了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的第三次“围剿”。当战事刚告结束、稍事休整以后,一桩十分紧迫而又非办不可的大事列上了毛泽东和中央局领导人的议事日程!
这就是中共中央早就决定、交办的在十月革命纪念日——11月7日召开全国“一苏大会”、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央政府的大事!
说起来,这件事已酝酿和准备很久了。中央早在1930年春就提出了筹建全国苏维埃政权的任务。9月在上海召开的“苏准会”又决定,将“苏准会”的领导机构转移到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赣西南苏区,并推举向忠发、项英、毛泽东等9人为“苏准会”常委。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又责成苏区中央局负责筹备召开“全苏一大”和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具体事宜。实际上,具体工作担子落在毛泽东、项英两人身上!
怎么办?时间紧迫,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毛泽东思虑的是:眼下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已经获胜,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已连成一片,中央苏区地盘巩固,前方战事暂告一段落,决策层领导有暇以顾,苏区各地出席“一大”的代表亦已选出,召开这样一个全国性的会议的时机已成熟了!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就是大会中心会址的确定。究竟是在长汀,还是在瑞金?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个会址的问题。会址的确定,就意味着红军总部、苏区中央局、中央政府的首脑机关设在哪里的问题,也就是苏维埃中国的红色国都设在哪里的问题!
国都,红色国都!啊,原来事情的奥妙在这里,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里!难怪毛泽东、项英等人要为此思虑再三了。
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当然也在思索这个问题。
为了决策“奠都”大事,1931年9月28日,毛泽东、朱德、项英、王稼祥等红军总部和中央局领导人,风尘仆仆,策马疾行,从兴国来到瑞金。总部进驻瑞金叶坪村。
毛泽东对瑞金的山山水水是熟悉的,曾率部四到瑞金。第一次是首战大柏地,痛击刘士毅;第二次是东进入闽,路经壬田;第三次是瑞金前委扩大会,批了林彪;第四次是千里回师,在壬田召开总部作战会议。这一次,算是五到瑞金了。
当邓小平得知毛泽东一行已到叶坪时,立即同曾山(江西省苏主席)、谢唯俊(赣东特委书记)等一道,匆匆来到叶坪驻地,同毛泽东、朱德、项英、王稼祥等会面了!顿时,叶坪村总部驻地的大樟树下,一片欢腾……
自汉口握别后,一晃而过,竟四年有余了。毛泽东与邓小平久别重逢,相聚苏区,两人都感到格外亲切、欣慰!
为尽地主之谊,邓小平对总部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慰问。入夜,在村东大樟树下的一幢二层楼房里,曾山、邓小平向毛泽东等详细汇报了江西省苏区和瑞金苏区的情况。
邓小平汇报说:我到瑞金才一个多月,工作刚打开局面。这一个多月,县委和我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纠正肃“社会民主党”的错误,二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看来,瑞金的政治局势已趋稳定,农业生产已走上发展轨道,全苏一大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有人说,瑞金已实现了一片红。我看,只能说局面大改观哩……
毛泽东听了邓小平的汇报后,频频点头,表示满意,高兴地说:很好,很好!你们瑞金的同志做了很多工作,小平同志辛苦了!看来,我们担心的事,有点着落了,“全苏一大”好开喽!
毛泽东环顾四周,朱德、项英、王稼祥、曾山等,都会意地点头称是。
邓小平见状,立即请缨道:我们向总部请求,希望全苏“一大”能在瑞金召开,苏维埃共和国就奠都瑞金吧!
毛泽东听后,沉吟不语,同项英交换了一下眼神,说:中央局开会定吧。
苏区中央局是中央苏区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央苏区党、政、军的一切重大事宜,必须经苏区中央局讨论决定。苏区中央局的书记,中央指定由周恩来担任。周恩来未到职前由项英担任代理书记。“富田事变”后,毛泽东接替项英任代理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