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6-父亲的礼物-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你不去看看他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然后邀请他玩。”你建议。
“妈妈不让我睡在朋友家里,可她却让姐姐这么做。”你孩子抱怨道。
“为什么你认为你妈妈让你姐姐这样,而不让你这样?”你反问道。
在上面的这几组对话里,父亲的好意并不意味着他已向孩子表明,他重视或理解了他们的想法。
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采取一种我们称为“映射”的方式。当你“映射”你孩子的想法时,就好比你举着一面镜子,对准他的主观经历,然后再用语言表达。
《父亲的礼物》 第二部分充分理解你的孩子的世界(2)
对话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
“玛乔里不再想跟我成为最好的知己了。”
别再说“亲爱的,别担心,你会交到另外一个最好的知己的”,可以试着这么说:“那一定很令人难过。”
“我觉得明天的考试我肯定不会太好。”
别再说“你会做得很好的”,可以说:“我知道你很紧张,因为那对你非常重要。”
“你跟妹妹在一起的时间比跟我在一起的时间多。”
别说“你妹妹现在是困难时期,这些天很需要我”,你可以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你感觉我忽略你了。”
“你从不给我任何东西。”你孩子抱怨。
应该说“我感到很抱歉,你认为我不爱你”,而不是说:“别这么说! 这不正确,也不公平。如果你想要什么东西,你可以礼貌地向我提出要求。”
“比利一直都不愿意跟我一起玩。”孩子很郁闷地说。
你可以说:“我理解你,你现在感到非常沮丧,也非常别扭。”而不是说:“为什么你不去看看他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然后邀请他玩。”
“妈妈不让我睡在朋友家里,可她却让姐姐这么做。”
你应该说:“我知道你为什么很生气,因为这看上去确实有些不公平。”不要再说:“为什么你认为你妈妈让你姐姐这样,而不让你这样?”
应用“映射”的方法,你给了你孩子的感受一个说法,并促使他们分析问题更清晰一些。比如,你女儿大声说道:“我讨厌艾米莉,她现在更想和丽莎在一起,而不是想和我在一起。”
你首先回答:“听起来你很生气。你也许认为艾米莉不想成为你最好的朋友了。”你可以再强调一下她的想法:“如果我的好朋友那么对我,我也会感到伤心的。”
在你映射了孩子的感受之后,她也许会再仔细思考问题,因为她意识到你在关心她,并且理解她。她诉说完毕后,你可以提出建议,安慰她,并帮助她进一步寻找症结所在。“映射”是一种你能用在任何交往中的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办法,你能使别人感觉被关心、被理解。
善解人意并不是一件轻松自然的事,需要不断练习以有效地显示你的理解和注重。学习心理健康学的学生也许需要花好几年来掌握使用映射的技巧。如果你的孩子向你求助,而你当时的确没空,思想被别的事占据,你可以晚些时候再找他,以显示你很关心。你可以说:“我正在想你刚才所说的话……”那么,你的这种努力将会使孩子非常感激,因为你让孩子很欣慰,知道你确实听了他说的话,并理解了他。过后你的孩子不再那么沮丧了,而你的善解人意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要做到体察他人,需要你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来想问题。请记住,为了更设身处地了解你的孩子,你必须从他的那种尚未成熟的稚嫩的心理能力出发,来看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你的孩子时常会用“永不”、“永远”、“完全”之类走极端的词,这是因为他缺乏挫折承受力,缺乏耐心,视野短浅。你应该了解孩子世界的直接和简单性,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心理。
比如,你的孩子对你说:“我恨我的弟弟山姆。”你回答:“不,你不是这样的。”
但是在当时,你的大儿子确实讨厌他的弟弟。他讨厌山姆是因为山姆从他那儿分去了你的一部分爱和注意力。如果你是你的儿子,你也会对山姆产生这样的情绪。不过,为什么你的孩子用这么强烈的字眼“恨”,而你感觉很难过?因为你担心这会不会就成为一个永久性的状况。不过,我们有时确实会恨我们所爱的人。记住,这种恨意不会持久,会很快过去的。
对孩子的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可以发展为对你的配偶、父母、同事以及其他任何跟你打交道的人的同情和理解。不只是简单反应,你会开始问你自己:为什么他会那样做?这种举动背后的心理是什么?以这样的姿态来行事,你会更加喜欢自己,而别人也会感谢你为他们的感受着想。
如果你用你的实际行为教育你的孩子,让他意识到善解人意的价值,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学习这种技巧,来同你和同伴们交往。你就会塑造一个更善解人意、具有同情心的人。想想你的父亲,你也许会认为:“他从没有真正了解我,他不知道我其实是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可以给你的孩子他所希望的理解。
《父亲的礼物》 第二部分充分理解你的孩子的世界(3)
有节制的批评
我非常痛心地发现,很多父亲喋喋不休地责备自己的孩子。似乎批评已经成为他们与孩子交流的唯一方式。毫无疑问,这些父亲在幼年时代,就经历了他们的家长很严厉的批评和判定。当我指出他们的这种做法令人沮丧时,他们往往反对,说我的分析太片面了,他们说:“我并不总是很严厉。”然而,当我举出确凿无疑的证据时,他们往往回答说:“哦,是这样的,我觉得这样对我来说好点。”而事实上这样并不是对他来说“好点”。因为当父亲们总是一副生气、严厉的样子时,就会让人觉得这个人缺乏自控力,只会用惩罚作为加强控制的手段。
这种父亲常常对他的孩子咆哮:“为什么你就不能做正确的事呢?”他的意思当然是:为什么你不像成年人那样正确行事呢?然而,孩子们不像成人那样行事就因为他们是孩子。
许多父亲都需要有意识地努力,改掉他们条件反射性地、持续不断地批评孩子的习惯。所有想和孩子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父亲们都需要作出努力。我们个人的沮丧也许会导致这样的回答:“不行,我不能和你一起玩,你没看到我很忙?”如果我们想更和蔼可亲,就会这样友善地回答:“我现在有些忙,不过我会在一个小时之后完成工作。过一会儿再玩好吗?”这种为他人考虑的态度也可以成为习惯。
对别人吹毛求疵的人也爱给自己设定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想做一个对孩子不那么严厉的父亲,就必须不过于挑剔苛刻,应更友好,并且要善待自己。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苛刻,孩子就会对自己苛刻。他会怀疑自己,并预想自己会失败。
对你的孩子批评、挑剔会给自己塑造一个不好的形象,并且会造成自己去应验预言的动机。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就不能做一件正确的事吗”或者“你没有什么用处”这样的话,你不仅从此打击了她的自信,也有可能削弱了她尝试新鲜事物的动力。回想一下,如果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对你总是苛刻挑刺,这种苛刻难道不会产生长期的影响以至于让你自我怀疑、自我贬低吗?
在你误解我之前,让我先告诉你,我并非幼稚可笑,也不盲目乐观。我知道你的孩子并不完美,我也知道你的孩子并不总是表现正确。但是,对你孩子说真话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说“你不是做这个的料”,你可以说:“你敢于一试,我真为你感到自豪。”如果你想:“他永远不……”或对孩子说:“你永远不……”那么你什么时候才能够放心呢?幸运的是,我的文档里满是以前心理就诊者的家长们寄来的信,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从来不敢相信我的孩子居然能够……”
你也许会坚持说:“汉斯大夫也许是正确的,但是我的孩子就是没做过一件正确的事。”然而,我敢打赌,你的孩子做过上百件正确的事。例如,她的穿着很有创意(即便你受不了这些新的款式),她对待朋友友好而坦诚(即便你认为她付出太多),她好学而多问(即便她老是没完没了地拿问题烦你),她阅读书籍专心致志(即便在要吃饭时需反复叫她,这使你快要发疯)。
在评价你孩子的行为时最好完全杜绝“永远不”这个词。使用这个词将造成四个方面潜在的后果:
(1)万一你的孩子抗议:“那我那次如何如何”,这样,你们就会陷入争吵,争论那是否算有价值,或那件事与这次是否属同样性质。如果你们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你就会失去你的初衷。
(2)你会给孩子造成一种畏缩不前的心理,他会对自己说,反正我永远做不对,那我努力尝试还有什么用?
(3)你的孩子不仅挫败了他自己,而且他会从此离你远远的。因为他会想,如果我永远不被人注意,那我即使做对事了又有什么用?
(4)生你的气之余,你的孩子会破罐子破摔,干脆把事情做得更糟,以此来更加激怒你。他会这么想:“我要让他看看什么才是真正脏乱的房间!”或者“他认为这就是坏成绩?那让他看看下一次的结果”。
对你的孩子,再没有比尊重他之外更好的礼物了。我经常有以下这样难受的经历。一个对自己孩子百般苛刻的父亲数落了一大堆委屈:“乔尼不能……乔尼不会……乔尼从不会……乔尼总是……”说着,他停顿了一下,以一种如释重负的口吻说:“不过,乔尼基本上还是好孩子。”当我追问他乔尼做过什么好事时,他也确实列举了一大堆记录。不过遗憾的是,这位父亲从来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表扬他做的好事,结果是他的儿子对自己感觉糟糕。因此,你应该让你的孩子知道自己做过的那些好事。
你的孩子需要你去鼓励他做得更好。还记得那些曾经鼓励你、相信你的能力的老师、教练和亲朋好友吗?如果你在生命中很幸运地遇到了这样的人,你或许也能感受到那些鼓励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少家长都不愿意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和承认。糟糕的是,这些孩子们也不会给他们自己恰如其分的评价。
你当然不必滥用你的赞扬,但同样你也别吝啬你的赞扬。
你的赞扬越明确,就越有效。不要仅仅说“好极了”,你可以说“真是有勇气”;不要只是说“真棒”,你可以说:“你能这样,真是有创意。”以这种明确的方式,你不仅给你孩子以赞扬的经验,同时你也将“有勇气”、“有创意”之类的赞美之辞加入到他的“自我肖像”中。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指出,对一个孩子品行方面的赞扬恰恰和他本身的努力和成绩相反,那将是一件有潜在危险的事情。当一个孩子并没有感觉自己像你说的那样“棒极了”时,他会认为你误会了他、愚弄了他,因而心神不宁。他没准会故意按与你冠于他的美誉相反的方向行事,以使你端正印象记录。
告诉你的孩子你喜欢他哪些方面,承认他的哪些成绩。如果他的房间很整洁,你也许不必多提,因为你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事。不过,大多数孩子的天性是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让他们保持整洁需要花工夫。你要认识到这一点。
“哦,那是不是说当孩子弄得乱糟糟时我应该视而不见?”你会这么想。如果你的孩子将巧克力冰淇淋弄到了椅子上,蹭得到处都是,或者在早餐时把牛奶罐打翻了,他已经感觉很难堪和难过了,你何必还要使他更难受呢?试着这么说:“拿一块海绵来,我们把它擦干。”
我能听到你们有些人会反对:“这算不算娇生惯养?毕竟世界很残酷,对孩子的坏习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么宽容和鼓励他。我想让他同样能取胜,并且很强悍。”能够确保你孩子未来强悍和有弹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他的自信心,坚定地告诉他:他是优秀的。
《父亲的礼物》 第二部分和孩子更好地交流
没有什么能取代你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所起的作用。不过你得使之成为“黄金时间”。你的孩子必须非常喜欢与你在一起,跟你在一起时他对自己感觉良好,并将你看成他可以信任的人。你必须很熟悉什么对你的儿子或女儿是重要的。
对于年幼点的孩子,要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玩耍比谈心更重要。当你们一起给玩具娃娃穿衣服或踢一场足球时,你表现出的热情以及和他们的亲密是能够使你们更加亲近的。当你的孩子长大一点之后,对话在加强联系方面将更加重要。
这儿有两种能促进你和你孩子交流的办法,这能使你们的交流更加个人化,更加重要。
尽管你出于好意,而你的孩子讨厌你的演讲和说教。他们往往心不在焉或是退缩,因为他们要么对此感到非常乏味,要么他们预料将有批评性的评定。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热衷于回答问题,因为他们认为你表示了对他们的兴趣。而大一点的孩子则可能比较谨慎地对待你的探究,因为他们有一种隐私被侵犯的感觉。
与其试图用问题来展开交流,不如先表露自我。寻找机会跟你的孩子讲你的工作、你的童年、你的朋友和你的感受。要让你的孩子将你更多地看作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一个父亲,恰到好处的自我表露会表明你愿意对他敞开心扉。你也在无形中教育你的孩子怎样谈论更多个人的话题。
提问有时会产生一种等级关系的感觉,似乎是“我是管你的,我在问你问题”。而自我表露则促发了双向交流的感觉。一方自我表露常常会激发起另外一方的自我表露,通过双方袒露自己观点的方法,会孕育一种亲近、安全之感。
关于性方面的话题是一个很有效的例子。如果你袒露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就可以更好地鼓励孩子对你坦诚。我当然不是说要把你和你妻子的关系公之于众,可以是你在孩童时代的想象、态度或是交往关系。
每次我谈到讨论性方面问题的重要性的时候,总有些家长说:“我从来没这么做过。”然后他们问:“现在怎么开始?”我的答案永远是一样的。如果你和你的青春期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起亲密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就不可能指望他能对你诉说他生活中最为隐秘的内容。如果你希望他们对你谈论他们的心神不宁、痛苦或敏感,你必须与他们展开对话。
爱你的孩子,即使他让你失望
糟糕的是,许多家长只是给他们的孩子有条件的爱,他们总是说“只要你……我们就会爱你”,或是“如果你……我就喜欢你”,这是一种讨价还价。由于孩子们渴望父母的爱,他们会试着来满足表面的要求。然而,如果这么做,他们就会丧失倾听自己声音、满足自己心理需求和按自己的个性行事的能力。在尽力取悦你的过程中,他们会丧失弄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本领。
他们也同样会产生一种过分地满足别人的要求,使自己的行为和爱好更多地适应别人的需要。成为成年人之后,他们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