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367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的境界。「今明能信之行」,这个重要。境界明了了,你要真能信!所以这一会接著就来了。
  这一会里面总共有六品经,这是第一品,「品来」,「如来名号品」这一品来。「前品举因显果」,前面一品是「毗卢遮那品」,我们看到大威光菩萨(大威光菩萨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前身),我们看到他修因,显示出果报,这个果报在这一品如来名号。「成所信之境」,成是成就。「今举果辨因」,今是这一品,这一品重要的是讲毗卢遮那佛的正报,你从他的正报细细辨别因行。「彰能信之行」,彰是彰显,非常明显的呈现在面前。你看不出来、体会不到,你能信之行生不起来。如果你都懂得,看到、觉察到,你的信心自自然然生起来。
  一切众生哪一个不希求究竟圆满的福慧?这个可以说超越宗教、超越族群、超越文化(这不同的文化)、超越国家界限,你去问一问;乃至於九法界众生,哪一个不想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佛在这个经上所显示的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能力(德能,无所不能),究竟圆满的相好,依正庄严。这种究竟圆满的福德庄严从哪里来的?修成的。怎么修的?佛菩萨要在这个经里头细细的教导我们,我们认真好好的来学习,希望我们也能跟菩萨一样,修因证果。
  这个事情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好事,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这个缘分很不容易遇到!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果中三业,身为其总,故先来也」,果里面身口意三业,身是总,所以「如来名号品」就先来了。这里头还有一个意思,「又远答前名号海问故」,在第一会里面我们读过,但是虽然问诸佛名号,解答在此地。前面有十海,名号应当是十海之总。这是五门里面的第一门,把它的来意交代了。
  第二释名,释名就是解释品题,清凉大师说「释名亦三」,还是跟上面一样,「初分名」,「二会名」,「三品名」。「分名修因契果生解分」,这一分这个大单元。「谓修五位之圆因」,五位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圆是圆满,修圆满之因,然后「成十身之满果」。十身前面说过,后面还会详细说明,这十种身圆满的果报,这有因有果。「令诸菩萨解此相故」,这个相就是现相,因相、果相你要是统统都能够明白了解,你才会「生修因契果之解」,那你就懂得、理解了。
  第二「会名」,会名这是约处所,就处所讲的。「名普光明殿」,这一会在普光明殿开的,佛在这个地方讲的。清凉给我们三个解释,解释普光明殿,第一个「以殿是宝成,光普照故」,所以称这个殿叫普光明殿。释迦牟尼佛以七宝、众宝来建筑这个大殿,大殿就是他的讲堂,说法的所在。我们世间人特别是帝王、豪门、贵族,所建筑的居住的宫殿,古人形容雕栏玉砌,华丽异常,人为的。
  佛菩萨的宝殿,跟诸位说不是人为的,没有人去设计,没有人去建造。为什么?有人设计、有人建造都落在意识里头,落在意识是凡夫不是圣人。那么佛菩萨宝殿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它自自然然成就的。我们很不容易理解!真的,我们是没有法子理解,在这世间福报大的,不在人间,在天上。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天上天王他们物质生活所需,都是随念就来了,一切都是变化所作。
  我们中国谚语常说天衣无缝,我们穿的衣服有裁缝,天人穿的衣服没有裁缝的,自自然然成就的。欲界天里面第五层天化乐天,我们要问化乐天以下,兜率天、夜魔天、忉利天,他们的物质生活是不是变化来的?是的,都是变化的来的。但是变化没有化乐天那么自在。化乐天是真正得自在,他化自在天就更自在,一切无不是变化所成。欲界大福德的人尚且如此,何况福慧圆满的佛菩萨。
  今天我们从日本的科学家,这些年来用水来做实验得到了证明,科学的论证,水能够随著有情众生的意念变化。随著众生意念变化,我们知道水如是,世间哪一样东西不如是!样样如是,没有一样不如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佛在经上讲的很清楚很清楚,我们读过、也讲过,实在说我们只听佛这样说,没有科学来给我们做证明。现在有科学做证明,我们对於佛这个话不但是增长信心,而且增长了解分。我们能体会得到了,一切万事万物,佛经上总的说了一句话,「从心想生」。佛菩萨要不要想?不要想。阿罗汉要想,辟支佛要想,权教菩萨要想,心想事成!佛菩萨不要想就成就了,所以他得的是大自在。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得的是自在,不能叫大自在。
  我们对於这些经文、对於这些事实,现在深信不疑。所以「普光明殿」是如来大自在所成的,这里头是无量众宝庄严。为什么?佛的心清净,佛的心善良、佛的心慈悲。真诚清净遍虚空法界,善意慈悲遍刹土众生,所以他是大自在成就。经上常讲的「法尔如是」,法尔是自自然然就是这样的。
  佛如是,再跟诸位说,我们亦如是,每一个人都如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的佛性跟释迦牟尼佛的佛性,跟阿弥陀佛的佛性,跟毗卢遮那佛的佛性,是一个性。「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哪有差别!我们在这个上面找到了真因,这个真因是我们信心的根本,从这个地方起信这叫真信,从这里起行要真修!哪有不证果的道理。这是三个意思里头的第一个意思。
  我们再看第二,「佛於其中放普光故」,这句好懂,佛在这个地方放光。这个光就是西方人讲的磁场,我们中国人讲的气,佛法里面用光。这个光,真诚之光、清净之光、平等之光、正觉之光、慈悲之光,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刹土众生叫普光。佛的心意都到了,没有远近,没有过去现在未来。
  佛心意是平等的、是永恒的,从来没有间断过的。只是我们众生迷失了自性,在这个世间执著这么个身体,麻木不仁;对於佛光,自性里面的法身、般若、解脱完全迷失。十方过去现今无量无数已经证得究竟果位的诸佛如来,他们的放光,我们也是不觉不知。实实在在讲光明遍照、普照,这个光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一切物都不能障碍它,钻到地心里头,这个光还是遍照、还是普照;所以称佛讲经说法的所在为普光明殿。这第二个意思从放光上来讲的。
  第三个意思那讲得非常具体了,「三佛於殿中,说普法门」,普法门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慧光照世,故立其名」,佛在这个地方讲经,说老实话,佛所说的一切经法都是普法门。佛没有私,佛句句话都是利益九法界一切众生,所以这个法门是普法门。这个普法从哪里出来的?从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而生的。所以这个光照世间,这个世间是指十法界,所以这个处所称之为普光明殿。这是「信行之会」,就是说在这一会里面主旨讲什么?希望参与这一会的同学们成就是什么?成就信心,真正建立了信心。
  第三讲品名,这一品品名,清凉大师说「如来现相品已释」,就是「如来名号」这四个字前面已经说过,「如来现相品」是本经的第二品。「召体曰名,表德为号」,这是给我们解释什么叫名、什么叫号。我们常说名副其实,实是体,名要符合这个体,它一定有个体。譬如说人,人是个名词,有这么一个身体,这样的身体我们称他作人,人是通名。如果你说净空法师,净空法师这是个名,专指这一个人,不指第二个人。
  号就不一样,号是什么?号是表德的。所以「名别号通」,号是通用的。「一切诸佛,通具十号」,比方「如来」,这是佛的十号之一,「明行足」是十号之一,都是表德的,所以通称。称释迦牟尼,就是专门指悉达多太子示现成佛,是指的这个人,那就不指通号。我们讲阿弥陀佛,是专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我们称药师如来,是专讲东方琉璃世界的导师。所以名别。号通,琉璃光称如来,释迦牟尼佛也称如来,毗卢遮那也称如来,如来是通号,佛也是通号。这是把名号的意思我们要搞清楚。
  但是名虽然指一个人,名里头也有通意,也有表德。譬如说释迦牟尼,释迦意思是能仁、仁慈,牟尼是寂默,是清净的意思,你看仁慈是德,寂灭清净也是德。但是它用在哪里,如果用在号上,那就是通称,用在名上,则专指某一个人。所以,既然号表德,名也表德,清凉大师讲「则亦名亦号」,说「既表德之名,则亦名亦号,如来之名号,依主释也」。
  如来,《金刚经》上说「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所以称如来。还有一个意思非常之好,「如来者诸法如义」,这都是《金刚经》上说的。诸法如义好!「诸法」是从相上讲的,「如」是从性上讲的,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就像古人比喻,用金跟器来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如其金,金如其器;金跟器是一,性上讲是一,相上讲不一样,相上讲千差万别。
  我们从这个比喻里面去体会,万事万物、一切万法是相,性同一个。「如如」,「如」是讲的法性,法性是完全相同,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道理就在此地。到这一段我们把释名介绍过去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清凉大师的解释,第三段宗趣。
  宗趣也分三段,先说分宗,「初分宗」,就是这一分「谓以修生修显因果为宗」,什么叫修生,什么叫做修显?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有说明,修生是就「差别因果」来讲的,修显是从「平等因果」来说的。本经《华严经》讲「五周因果」,这个我们要知道。世出世间法不离因果,在前面一会是「所信因果」,就是前面六品经是讲我们所信的因果。这个第二分是讲「修因契果」,因有差别因果,有平等因果。这三十一品经文里面,前面从「名号品」起,到「随好光明品」,这一共有二十九品,这二十九品是差别因果。末后两品「普贤行品」、「如来出现品」,这两品是讲平等因果。
  这一分里面,第二分这一分里面,讲这两种因果。所以,前面差别因果是修生,后面这两品平等因果是修显。「令诸菩萨修行契入为趣」,宗是讲的修因,我们一般讲修行;趣是讲的方向,你所修的目标、目的是什么?我们今天讲的目标、目的,我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目的,这叫趣。佛法用的字用的很简单,一个宗一个趣。什么叫宗,宗是修行的宗旨,趣就是我的目标,我的方向,我希望能到达。这里所修的就是差别因果跟平等因果,目标、方向是希望修行能够契入,这是这一分大的宗趣。
  第二讲本会,这一会「二会」,「会宗者,若就总望」,总望就是总的来说,「信解行德摄位为宗,通成佛果为趣」。总的来说,也就是我们通常讲,我们从远的地方来看,从整体地方来看,「为成佛果」;我们终极的目标是要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总的来说,这是讲远。「具(就是具足)解行德」,所以称之为总;解就是「问明品」,行就是「净行品」,德就是「贤首品」。这是我们这一会六品经里面的后三品,大意在此地都给我们说出来了。
  「通成佛果为趣,信能必到如来地故」,我们在这个地方建立了信心。相信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能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如来地。我们有没有把握证得?学《华严》的人肯定有把握。这个信心从哪里来的?从第四分里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真的给了我们圆满的信心,一丝毫的疑虑都没有。
  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想证得究竟圆满无上菩提,不能不断烦恼习气,不能不拓开心量。小心量,对人对事对物斤斤计较,这种人出不了三界六道。不但是无上菩提没分,说实实在在的话,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你也没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修行,行是错误的行为。行也有三个意思,身的行为、语的行为、意的行为;身是造作,语是言语。身体造作要懂得行善,不能行恶,要懂得利益众生,不能伤害众生。语业要善,决定要远离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业最重要!起心动念决定不能有贪瞋痴慢,决定不可以有。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叫根本烦恼。意一定要纯净纯善,离开贪瞋痴慢疑,你的思想、见解才能够达到纯善纯净。
  纯净的心,遍容虚空法界,纯善之意,周遍刹土众生,大乘法里头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没有这么大的心量,你没有办法契入如来境界。你要契入如来境界,如来是自性,从理上讲,你与性德相应这叫契入。从事上讲,你与十方过去现在已经证得无上佛果的人,你入他们的境界,没有这个心量决定不行。真的是量大福大,那个福之大我们无法想像,更没有办法说清楚,所以,佛经上常用「不可思议」。这些都是说的事实真相。这是「远望」。
  再看下面一段说,「近望唯信为宗,成位为趣」,这个近望是什么?看眼前。眼前十住是最近的了,所以「近望者,唯望十住,故为近」。说实在的话,在我们现前修学境界上来说,我们能不能望十住?望不到,十住还太远!我们今天所望的,真的就望在十信位!本会里面讲的十信。它近是什么?近是望第三会,第三会是讲十住,我们现在修第二会,入第三会,望第三会。我们想一想,初会我们读过了(我们不敢说学),我们的信心有没有建立?确实有问题。
  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究竟理解多少?前面这六品经,我们用了一千多个小时,讲了九百八十集。今天我们要问问,大家听了之后,说说你们的心得。你得到些什么?如果听了之后一无所得,跟没听是一样,那真叫白听。思想、言语、行为跟没听之前一样!一点改变都没有。我们白学了,我们这么长的时间浪费了。可是诸位同学我告诉你,你听了没有心得,我在这个地方做报告有心得。确确实实对我自己修学境界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我也相信,听经同学们很多,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够契入,这个契入我常讲,少分!
  少分契入对於我们的生活品质上来讲,品质是精神生活的品质,一定是有很大的提升。听经同学包括在网路上,我相信有,当然不是多数人,少数人真正听懂、真正听明白了。最普通的现象,你生欢喜心,这孔老夫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佛法里面讲你得法喜,法喜充满。特别是生活在我们现前的社会,现前社会灾难很多,天灾人祸。真的是浊恶苦难,你在这里面能生欢喜心,远离恐怖、远离染污,这是你得少分利益。这少分利益,就是世间人非常羡慕的了。
  我们再看下面的文,说「若以此下三品以为一分」,此下三品是「名号品」、「四谛品」、「光明觉品」,大师说「即果用应机,周遍法界,以为其宗,依此起信为趣」。这对我们现前来讲,真的是我们希望的,我们所希望的。希望在这一分当中,真正能对大乘佛法、往生净土建立起真正的信心。这个三品是讲如来果德,所以说是「果用应机,周遍法界」。这是我们修学的宗旨,换句话说(这个地方的文字,我们还是看不懂),我们要以如来果德作为我们自己修学的榜样、学习的模式。现在世俗里头有一句话说「有样学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