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287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位相收」,再把这个两位合起来,有为跟无为是一不是二,「一味性现」,为什么?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不出自性,「故云平等」。平等从这个地方说的,从「能生」说的。在八识里面就讲得很清楚,最初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是讲物质的世界从哪里来的,物质的世界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里面就变出「三细相」,三细相里面就有物质。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业就是动。要知道觉性不动,一动就坏了,一动这就是无明,无明业相里面马上就变现见相,「能见相」,就起了分别。这是妄想,很微细的妄想,很微细的分别,这一分别立刻就出「境界相」,境界相就是物质。所以「能见相」是精神这一部分,所见的相是物质部分,精神跟物质是同一个根源;「一味性现」,同一个根源,所以叫平等。这个平等是从根上讲的平等,哪一法不平等!「定中证此,名彼三昧」,这是大威光菩萨在定中证得的,所以称之为「平等三昧智光明」。这里头的意思确实是很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四三卷)  2003/1/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43
  诸位同学,请看第一尊佛,第二段「威光获益」。得益别中第二句,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
  『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标的小题目,这一句是「大心智明」。这个意思是说「后后因果,皆入初心,略有三义」。第一个是「后因初得,故言一切悉入,若修途至在初步,学者禄在其中」;第二是「菩提直心,正念真如,真如门内,摄一切法」;第三个意思说「三德开显,前后圆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这三个意思很深,意思也很广,包括一切佛法都在其中,《钞》里面解释得比较详细,我们细细的来观察、来学习。
  什么叫做「后后因果,皆入初心」?这一句是解释「六位相望,故成后后」,「六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叫六位,这是讲大的位次。前面五位每一位里头都有十个位次,五十位,加后面等觉一位,我们常讲五十一位菩萨。除去十信位,从初住到等觉,这四十一位就是法身大士,这是华严圆教所说。每个位次,前面一个位次是因,后面一个位次是果。我们就以六位来讲,十信是因,十住是果;十住是因,十行是果;十行是因,十回向是果;十回向是因,十地是果;十地是因,等觉是果,这就是「后后因果,皆入初心」,就说明这个意思。实际上每一个位次里头都有因果,从这个地方我们细心去体会观察。我们的起心动念,前一个念头是因,后一个念头是果;后一个念头是因,下面一个念头又是果。你在这个地方能够体会到,因果永远无间断的在转变;因变成果,果变成因,最后一个果推到前面,还是第一个念头是因,那就是初心!这个道理很细,要很细心去观察。
  这桩事情说明了「初发心」重要!发心善,后面的因果愈来愈善;发心不善,后面因果愈来愈不善。我们过去没有人教导我们,没有善知识,自己无知迷惑,起心动念自以为善。接受善知识的教诲、薰陶,这才完全明了,往昔身、口、意三业造作都不善,所以才招致现前的苦报。现前苦报我们有没有觉察到?没有!觉得现前日子不错。那我要问你,你现前有没有忧虑?有。有没有牵挂?有。有没有烦恼?有。好,你统统都有,这个果报不善!果然是善的果报,肯定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心地清净,身体清净,我们一般人讲健康快乐,常生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不通达、没有不明了的,这才叫做善果,这个果报善。我们今天果报善在哪里?即使你在这个世界上有崇高的地位,有亿万的财富,你依旧不快乐,你有忧虑,你有恐怖。所以,凡夫真的就是凡夫,不觉!身在苦中不知苦,以苦作乐。明白人、圣贤人看在眼里常常感叹著说「可怜悯者」!可怜就是你在苦中不知苦,你造作罪业不晓得是造业。
  佛菩萨教导我们,教我们觉悟,觉什么?知道苦,知道自己在造业,这先要知道。「知」就觉了,觉而后你就能改,改就是修。所以说「若修途至在初步」,这句话有典故,这典故在《肇论》里面。《肇论》里头有几句话说得很好,「如来功流万古而常存」,为什么?性德永远不会磨灭的。「道通百劫而弥固」,这个两句赞叹如来就是赞叹性德,性德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常不断。它不是修德,修德可以被人事环境障碍,性德不会,性德没有,畅通无阻。这也就是说明诸佛菩萨为什么要教人,明心见性重要!你要是明心见性了,你就入华严无障碍的境界,世出世法里头什么障碍都没有了。学佛为什么要成佛?为什么要成菩萨?得大自在!我要不成佛、不成菩萨,我这一生、生生世世都不自在;不自在是苦,自在才是真乐。这两句话很重要,「如来功流万古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
  后面说,他怎么成就的?「成山」,高山,高山怎么成就的?是泥土、石土堆起来的;最初这一把土是这个山的根基。「修途」,什么叫修途?途是路途,就是道路,修行的道路你走得再远,你从哪里走的?起步,开始那个第一步。第一步迈出去,你才能达到目的地,你才有圆满的成就。所以「始」圣人重视。一个人在一生开始的第一步在哪里?母亲怀孕。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胎教!这是一个人开始的第一步,始自今日。人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很能干,无需要听别人的,尤其古圣先贤的,「这是老人了,过去的,他懂什么!」古圣先贤的教诲抛弃了,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造作无量无边的过失。你的小孩出世了,长大了,不听话,不好教!这个时候你著急了,原因在哪里?第一步你疏忽了,原因在这个地方。我常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做父母亲的人没有尽到责任,对不起子女。他既然来了,跟你建立了父子、母子的关系,父慈子孝!你爱护你的子女,从哪里爱护起?怀孕的时候。这个时候思想见解要正,为什么?起心动念影响胎儿,言语造作影响胎儿。
  昨天我也跟诸位提到过,现代科学家发现,这一杯水,我们喝这一口水。我们的心很欢喜、很善良,对这杯水也很尊重、也很爱惜,这个水的结晶在显微镜之下观察到,结晶是非常美的,像花朵一样,你看看你就影响它了。如果我们心情不好,很不高兴,在愤怒之下,这个水在显微镜观察之下,它的结晶就很不好看。起心动念喝的这一点点水,它马上就受影响,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磁场,我们磁场干扰到它;有好的干扰、有不好的干扰,它马上就改变样子。连这一杯水都如此,你想想看你身上的细胞,母亲肚子里面的胎儿,他所受的影响,我相信比这个水还要大,不晓得要大多少倍。
  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说,我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也看到,印祖常讲的。母亲喂奶的时候,婴儿喂他奶,盛怒之下,心情非常不好发了脾气,这个时候喂小孩奶,小孩吃了这个奶,两、三天死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愤怒之下这个奶是毒!它的毒都在奶水里头,这个婴儿吃了之后就中毒。以后这桩事情被医学界发现了。所以印祖常常劝年轻的母亲们,盛怒之下决定不能够喂小孩奶水。那好,现在不喂自己的奶,现在用牛奶代替,行不行?你要懂得,这一杯水在欢喜的时候它是什么样的结晶,在愤怒的时候、不欢喜的时候它是什么样的结晶;同样的道理,牛奶也一样。你在盛怒之下的时候,你把牛奶的分子在显微镜里面去看一看,你看它是什么结晶。谁懂这个道理?但是古圣先贤懂,佛菩萨懂,佛菩萨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最高的原理、原则都告诉我们了。
  所以,好的磁场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一切众生,就是瞋恨你的人、想害你的人,进入你的磁场,他的恶念就不生了。什么原因?你的磁场比他大,你的磁场的力量把它融化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才真正懂得释迦牟尼示现「八相成道」里面的降魔,释迦牟尼佛用什么降魔?用磁场降魔!魔在面前威胁利诱,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如如不动,释迦牟尼佛不是如如不动,他也在动,他怎么动?他在这里面,用真诚、究竟圆满的、清净平等的大慈大悲,发这个心,发这个愿。这种心愿的磁场力量比什么都大,把妖魔鬼怪的磁场全部融化掉。这些妖魔鬼怪本来都是来诱惑的、来捣乱的,进入佛陀磁场,一个个乖乖的来皈依,接受佛的教诲。
  我们明白了,再加以现代科学的证明,佛在三千年前没有发明这些仪器,佛知道得清楚。因此修行人养什么?这是我讲了多少年,养自己的真诚心!无论别人用什么态度对我,我一片真诚、究竟的清净、圆满的平等、正觉、慈悲,我们修这个,这是从根本修。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常常教人,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心是一心,一心我说了五个,这是一体的五面,一而五、五而一;就好像一个手五个手指,五个手指是一个手。什么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真诚。什么是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就是慈悲。无论说哪一个,一定五个都具足,一而五,五而一,这是诸佛菩萨的根本。到什么时候圆圆满满入这个境界,连这些名相都没有、都放下,完全回归到自然了,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佛,你就证得清净法身!所以「开始」比什么都重要。心始於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没有别的,就是养这个心,就是修这个心。
  在身,身是形象。形象怎么个修法?也有五个原则,要看破、要放下、要随缘、要自在、要念佛。念佛是归宿!念佛是什么?佛就是法。前面讲了「知法谓之佛」,知法就是佛。念佛是什么意思?与一切法相应,与一切法相融,与一切法合而为一体,那个念佛就圆满了。看破,真的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段经文『智光明』,看破也就是《心经》里面讲的「照见」;放下就是《心经》里面「度一切苦厄」,你就自在了,究竟圆满的大自在。大自在绝不独享,我要把我的自在与一切众生共享,那就是随缘。随缘是教化众生,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诸位这个地方一定要懂得,自受用是自在,他受用是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人修行算是到家了,在我们佛门一般的术语讲「证果」,世俗人也有说「得道」。他得的是什么道?他所得的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他这个得到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没有不自在!没有不顺性德的。什么叫性德?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最浅显的话,就是伦常道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决定与伦常道德相应,这是从事上讲。在佛法里面,他跟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四摄、四无量心决定相应。
  我们不能不懂这种究竟真实的事理,成就自己这一生无与伦比的功业。世间人知道立大功、建大业,什么是大功?有利於国家民族。什么是大事业?建立一个政权,统治国家,大业!那个业要跟道业来相比,太小了。道业,道里面的「功」是断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功。「业」是作佛教化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是事业。不要说是世间人王不能比,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也不能比。这些天王见到佛菩萨没有不礼敬的,称老师!时时向老师请教。所以这才是真实不朽的功业。
  清凉大师在《钞》里头也有引用《庄子》上的两句话,说「千里之途,在於足下;滔滔之水,本於滥觞」,滥觞意思是源头。譬如长江、黄河这是滔滔的大水,你去看源头,源头像泉水一样。我们讲长江的发源地,黄河的发源地,那个泉水不断的往外流,愈流水就愈大,再会合许许多多支流就变成大江、变成黄河。「合抱之木,生自毫末」,大树,几个人牵手围起来的一棵大树,大树最初是什么?最初是个小树苗。就像个小草一样,刚刚从土里长出来,它长了几十年、长了几百年、长了几千年,变成很大的树。所以那个大树是「果」,「因」是什么?最初的小树苗。长江、黄河这样大的水,它的源头是很小的泉水,这就讲「初」,最初、原始。所以果再殊胜,你看他最初第一个因,初心!这就是说「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
  最初发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意思我在过去讲经的时候说过!我讲什么?讲三种觉,「始觉」,我讲过。始觉,你开始觉悟了,到等觉菩萨还是始觉。为什么?昨天没觉,今天觉悟了,今天才开始觉悟了。到明天,今天没有觉悟到,明天又觉悟了,他还都是始觉,开始觉悟。初信位的菩萨开始觉悟,二信位的菩萨也是开始觉悟,五十一个阶级的菩萨你问他,都是始觉。始觉不离初心,最初那个始觉是初发心。我们今天有没有发心?没有发心。为什么说没发心,心是发了,忘掉了,随发随忘!所以后头的接不起来,它不能相续,这样就没有结果了。我们观察植物,最容易观察到什么?我们的菜园,我每天都要从菜园走过,每天看看菜园,是每天都不一样,一天比一天大一点,那也是始觉。一直到它长成,成熟了,可以收成了,我们知道那是十几天前,一、两个月前种子长成这个样子的。你要从这里面去观察,大乘经教亦复如是。凡夫成佛跟种子长成果实没有两样,一个道理。
  它决定不能够中断,不能中断是什么?在缘上,我们讲的增上缘。我们今天可以说,在这个道场「增上缘」并不缺乏,什么东西中断了?「所缘缘」中断了,「无间缘」中断了,当然「亲因缘」不会中断,阿赖耶识种子不会中断。所缘缘是一会儿想学,一会儿又不想学,念头常常在转变,这就是你的心不定,你的心不专一。无间缘中断了,学习常常发生中断,所以很难成就。这几天这一边有些同修为了收看「华藏卫星电视台」,我听说有不少人装了小耳朵的天线,听说收的效果非常好。这是二十四小时讲经不中断。陈居士到这个地方来访问我,我告诉她,这个作法很好。这是过去华藏视听图书馆的延续,华藏图书馆的形式没有了,如果能在空中发现,好事情!今天早晨我还在说,有这样一个设备,我们可以不必办培训班、不必办佛学院。为什么?每天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你喜欢学什么样的经论,都可以在电视萤光幕上来学习。只要你具足圆满的所缘缘、无间缘,你就成功了! 
  所缘缘就是我们常讲的一门深入,无间缘就是所说的长时薰修,这两句话很重要!增上缘,现在有这么一个频道,你二十四小时可以不中断的在学习,这个好,这比电脑好,比电脑网路好。因为网路是你要近距离看,很伤眼睛。电视萤光幕你可以距离远一点,一般如果我们距离三公尺到四公尺,不伤眼睛了。这桩事情我想了至少有三十多年,希望有一个专用的卫星频道,我们的讲经二十四小时可以能够不中断。当然我一个人做不到,一个人没有办法一天讲二十四个小时。所以我们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家出家,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在一起研究。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