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21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淠愕南敕ǎ馐亲媸Υ蟮鲁3=倘耍骸复痈拘蕖梗馐歉尽F鹦亩钍歉荆钔纷戳耍馐切扌欣锩孀钌铣说摹W钕碌摹⒆畋孔镜模窃谑律细恼约旱墓В蛔钌系鹊氖切纳希狻读朔菜难怠范妓担冀驳煤芮宄⒑苊靼住D鞘且槐竞檬椋喽粒∷哉庖痪渌档哪诤壬男男锌仪校Тζ砬笄ТτΑ
  『众华随浪皆摇动』,你们看看这一句里头讲的是什么?「众华」是实体,「随浪」是水里面的影子,你想这个境界!这个河两岸种的这些树,这些树开的花,花影倒影在水里;水里头有浪,这些树花随著浪,你看到都在那里摇动。你先去想这个境界,然后再体会里头的意思,表法的意思。众华,表六度万行;随浪,浪是我们念头的起伏;摇动是影响。菩萨起心动念决定与三学、六度、十愿相应,我们净宗同学采取的学习科目,简单明了: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五个科目。念头一起,与这五个科目相不相应?如果起心动念与这五个科目统统相应,言语造作哪有不相应的道理?这个人是什么人?跟诸位说,普贤菩萨。因为有十大愿王,岂不是《无量寿经》一开端所讲的,「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五个科目是众华的总纲领,展开是万行。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四弘誓愿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这一句。
  自己修学,修学的形象影响九法界众生,这是「摇动」。人、畜生、地狱这三道领悟比较困难,饿鬼道里头有一些,不是完全的,有少数叫福德鬼,佛经里面叫多财鬼,他的引业是贪爱心太重,贪心太重引他到饿鬼道。虽然贪心重,他做人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在鬼道里头他享福,他生活也还不错,甚至於很多做鬼王的。他有五通,这些修行人起心动念他知道,你动一个善念,动一个求佛道、利益众生的念头,他们欢喜赞叹,前来拥护。念头动,这是「浪」;他们欢喜赞叹拥护,是「摇动」。刚才说了,诸佛菩萨他们修学永远没有间断,菩萨在未成佛的时候,修行是自行化他;成了佛之后,完全示现教化众生,所以永远没有停止的,永远没有间断的。身体言语有时候有间断,那是缘不具足,意业不间断。真诚心没有间断,慈悲心没有间断,这个地方没有缘,别的地方有缘。
  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隐现」,这里没有缘就隐,隐就不现了;这个地方什么时候有缘,佛菩萨又现身了。诸佛菩萨无量无边,隐现不可思议,你要问什么原因?那就是感。感应的时间长,感的力量大,佛菩萨在这个地方住的时间长,教化众生影响力量大。感这个心很薄弱,时间很短,佛菩萨在这个地方示现住世的时间短,教化众生影响的面不大。所以从佛菩萨那个地方去讲,感应道交,这些全是事实真相。
  『悉奏乐音宣妙法』,这一句经文显示的是什么?奏乐,显示出用现代的话来说是高度艺术,做为教化众生的方式,高度艺术!连讲演都是高度艺术,不是直截了当跟你讲。为什么?直截了当跟你讲,这话都讲死了!你看他这种讲法是活的,这个讲法里头的意思是没有止尽的,随著你自己的境界体会的意思不一样。《华严经》我过去曾经讲过一遍,没讲完,但是这个讲过了,我讲到「十回向品」就中断了,「十地品」没讲。「十回向品」好像也没有讲完,第六回向我记得是用很长时间讲过去的,好几个月的时间讲第六回向,这是讲过的。可惜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保留录音带、录相带,那个时候我们的设备还不够。那个时候讲的跟今天讲的境界完全不相同,我们今天这一会是第八百一十次,这个经讲了八百一十次,一次两个小时,一千六百个小时。如果诸位再听听我开头讲的,八百次你跟前面的一百次,你仔细去听,你去对比,这个境界跟前面第一百次的不相同。你从这些地方你去观察,你就晓得我这个境界天天在进步、天天在提升。所以有人问:法师,你在《华严经》怎么会讲出这么多意思出来?实实在在说,我能够说出来,大海之一滴!《华严经》的义理哪能讲得尽?字字句句无尽义!佛讲经这种善巧,实在讲我们作梦都想不到,他的话是活的,这是真实智慧。字字句句都是活的,随著你的境界、随著你契入的程度,你就说出不相同的解释、不相同的认知,活的!「悉奏乐音」四个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高度艺术。这个手法展示出来,让你自己去体会,美不胜收!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藏海安布庄严」,第四段「海间香河」偈颂第四首:
  【细末栴檀作泥垽,一切妙宝同洄澓,香藏氛氲布在中,发焰流芬普周遍。】
  我们先看这一首。向下五、六,四、五、六三首清凉大师说的,这三首都是赞颂「旋澓出影」,「旋澓」就是前面长行里面讲的「洄流」,这个在「洄流」里面显现出影相。在第一首里面说明「洄澓」,第二首里头有出生妙宝,第三首里头有现佛身,这是举例言之。实际上,在洄流里面出生的妙相繁多,不可思议,在总结里面我们读过,确确实实像长行里面总结,「一一河各有世界海微尘数庄严」。由此可知,无论长行偈颂,都是举例而言之。我们在这里面要学的,是要看它表法的义趣,从这里面去体会。
  『细末栴檀作泥垽』,说的是海间的河流,河床底下是泥土,泥沙沉淀在河床底下。「垽」是沉淀,沉淀在河底下。什么东西沉淀?「细末栴檀」,细末栴檀是栴檀香里头最好的。这一句的意思非常好,非常重要,对我们学佛来讲是决定不能够疏忽。现在我们识心里面沉淀的是什么东西?一般大乘教里面讲,阿赖耶里头落谢的是什么种子?「垽」还不就是落下来吗?沉淀下来吗?凡圣关键就在此地,我们常常讲转,转境界就从这里转起,决定不容毫分不善沉淀在我们心识里头。我们今天亏就吃在这里,一天到晚落什么印象?无非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所落谢的全是烦恼习气。你用佛法一一来对照,以我们平常自己常说的修学的纲领,我们落谢的是虚伪,不是真诚;我们落谢的是染污,妄想分别执著,见思、尘沙、无明。我们心里天天落这个东西,是非人我,五欲六尘的享受,念念都不离这个,那还得了吗?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一切所作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轮回业。纵然你口里头谈的是佛法,做的好像是好事,你没有戒、你没有善,换句话说,来生到人道的引业你没有;天道的引业更不用说,天道的引业是上品十善、慈悲喜舍,你就想想,来生人天两道没分!人天两道没分,你到哪里去了?你心里头离不开贪瞋痴,贪瞋痴是引业,贪引你到饿鬼道,痴引你到畜生道,瞋引你到地狱道,这个佛在经上讲得好清楚、讲得很明白!我们这些东西天天落谢在阿赖耶识里头,这还得了吗?这个事情我们自己要反省、自己要检点,绝对不要再落这些东西,希望你落的是细末栴檀。细末栴檀在此地表的是戒定慧,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檀香,细末是檀香末、檀香粉,我们以这个来供佛,这是香里头最名贵的。香表戒定,香表五分法身,希望我们落谢的是戒定慧,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千万不要再落贪瞋痴慢。
  所以在这几年当中,我是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修行抓住一个重点、抓住一个目标,希望自己能做到:心纯净,行纯善。我们的行为就像《十善业道经》佛所开示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要向这个目标推进。心,不容毫分不净夹杂。遇到逆境,有不少同修常常打电话问候我,「师父,你不要受气!」我如果还受气,我就不净、就不善了。所以顺逆境缘是什么?梦幻泡影,皆是虚妄。学佛如果境界里头这一点都提不起来,我们就一点受用都没有了。我们至少要能学祖师大德,佛菩萨太高了,学不到,至少要学祖师大德,随缘而不攀缘。哪里有缘哪里去,有缘就动,没有缘就止,这是说在一个地方。我们自己明了,古来祖师大德跟我们示现的,我们要记住、要学习,那是你居住在一个环境,没有地方去。有缘就动,所以活动,做佛法利生的事业;没有缘、有障碍,就止,不做,老实念佛。遇到大恶劣的境界,你念佛也有人干涉你、也有人找麻烦,「我心里头念,口不念」,你没有他心通!心里头佛号不断。这就是外面声是止,心还是在念佛,随缘度日。
  现在由於交通便捷、资讯发达,我们活动空间大了,比从前祖师大德那个时代要扩大得多,这个地方没有缘,别的国家地区缘成熟了,我到那边去,这个地球还不算小。所以最要紧的是什么事?与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结善缘,你的缘多,这里有障缘,那里没有,我们活动的空间就大了。活动的空间是看你结的缘分广狭,不但我们在这地球上每一个国家地区广结善缘,我们心的心量,读《华严》肯定能够意识到的,尽虚空遍法界世界海微尘数的刹土,一一刹土里面有世界海微尘数的微尘,一一微尘里头又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重重无尽,我们的缘要这样结法。普贤菩萨能做到,我也能做到,这个缘结到尽虚空遍法界去了。
  我天天这样结,天天回向,我的摄影棚里面供了一个牌位,这个牌位上写的「佛光普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尊神」,我把我自己的修学这一点点功德回向虚空法界,跟虚空法界刹土众生统统都结缘了。我的活动空间很大,不是一个娑婆世界,不是一个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对我来说太小了。不是这样的学《华严》,那不叫太冤枉了?因此,如何跟虚空法界一切诸佛、一切众生结这个缘?这一句话重要,「细末栴檀作泥垽」。我们的心要纯净,只有纯净,才能与法界相应;只有纯善,才能跟法界一切众生结缘。我们修纯净的心、纯善的行,一丝毫渣滓不夹杂,在这上用功夫,你才能真正入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想这一句话的意思多深!
  『一切妙宝同洄澓』,「洄澓」是什么?漩涡,河里面的漩涡,前面讲过。这个现象我在抗战期间常常看到,抗战期间做学生常常逃难,遇到河流的地方我们都会去坐船,坐小船、帆船,有的时候小船是划桨。这个小船,一条船坐的人不多,五、六个人,也要走一两百里。河流当中常常看到漩流,漩流船在里面走是很危险的,船走到那个地方,船会打转,你要避开。要认识水道,知道哪个地方有漩流。漩流的原因是河底那个地方特别深,大概有个洞下去,它造成的;或者是下面有岩石,才会形成这个现象。经文是用这个做比喻,「一切妙宝同洄澓」,漩流的相是循环,永远没有止息的,不断的在循环。它不是死水,它是活水,你就想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很妙!
  所以我在前面讲这个意思,这是长时薰习,重复的薰习。菩萨在修学过程当中,无论你根性利钝,你要知道薰习的重要。古德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儒家教我们,「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就是此地「洄澓」的意思。这一切妙宝是什么?要是从事相上的指出,那就是圣贤的教诲,在佛法就是三藏经典。这是一切妙宝,我们要不断的反覆来学习。佛学院要怎样培养人才?没有别的,离开这个方法,没有第二个方法。你要想把这个学院办好、办成功,你去想想中国古时候那个教学方法,跟现在方法不一样。那个方法有效,教你背书,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背。这个方法看起来好像很笨拙,非常有效!
  学讲经呢?一遍一遍的讲。我早年跟李老师学经教,我的方法是这个经学会了,赶快讲,讲十遍,这是我的标准。接著不断的讲,十遍讲下来的时候,印象比较深刻。你要是不讲,三个月忘掉了,六个月恢复原状了,什么都没有了!李老师教导我们,所谓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他用这个来比喻,教我们打拳的人天天要练,你三个月不练就不行了,身子就不够灵活了。不要说别的,唱歌的人、唱戏的人天天要吊嗓子,天天要唱,不离口。老师说我们学讲经的,不能离讲台。没有人听,老师讲:对面放一面镜子,自己讲自己听,看镜子上的讲态,修正自己的错误。没有人听,我对镜子讲。
  现在比从前进步,小型录相机很便宜,小小录相机摆在对面,你对著录相机讲。录相机接电视的画面,你看得很清楚,能够看到自己表态,听到自己的声音,你自己听听看满不满意?你要不是这样有恒心、有毅力一遍一遍重复去练习,你怎么会出来?这个世界上著名的演说家,哪一个不是千锤百炼锻炼出来的?他不是天生的。我告诉同学们,我这个讲台的练习是从十岁开始,念小学的时候。老师选拔我去参加讲演比赛,我上讲台的兴趣就从这里开始的。在学校里喜欢上讲台,那到以后讲经就方便多了,为什么?有讲台经验,不会说在讲台上紧张,不会怕人。从小练出来的!现在小朋友很厉害,三、四岁就上讲台表演,比我还厉害。
  但是这桩事情决定不能中断,洄漩、洄澓,我们才能会有成就。我可以说从十岁,讲台经验六十六年,这是讲台经验,讲经四十四年。你要不苦练,那怎么成功?我懂得。所以早年在美国,美国不是天天有讲台讲经的机会;在美国的时间很长,通常在那边讲经一个星期顶多只有两天,星期六、星期天,美国那边同修放假,他们一个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星期天晚上可以来听经,一个星期讲两天。还有五天怎么办?五天我就对著电视机讲,自己录相自己听,至少录一个半小时。天天不能空过,空过就生疏了。我讲这么多年都怕,三个月不上讲台一定退转,这是此地「洄澓」的意思。经典要重复的去读,不是读一遍就了了,温故知新,常常去读诵。你要想契入境界,你就要记住依教奉行。
  一切经典流通分最后一句话,「信受奉行,作礼而去」,那个信受奉行四个字重要!你要不信、你要不接受,你要做不到,经里头四个意思「教、理、行、果」,教理懂得,你不能行,你后头没有果,你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但是你必须要知道,如果没有行,你那个解不透彻,你没有真正理解。真正理解的时候,一定你会行。你说「我真正读明白了,我做不到!」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那是你自己迷惑。这个事情我也给同学报告过,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请教过这个问题,大师教给我,佛法知难行易,我体会到了,行真的不难,知太难了。就是因为知难,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知难!行太容易了。行就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转凡成圣了。放下虚伪,马上你真诚心现前;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清净心现前;放下贡高我慢,平等心现前。
  真的,那个不难。凡夫成佛,你说要多少时间?一念之间,转过来就是如如佛。你为什么转不过来?知不够!你不明白,不了解。每天听经好像是了解,其实是一窍不通!你又不肯承认,又以为自己很了解,这个麻烦大了!这个造成自己非常大的障碍。真正学佛得利益的人,他不是谦虚,他讲真话,「我不够,我什么都不知道。」他真知道!这个意思我们到《华严经》最后「入法界品」,你就看到了。五十三位善知识从事相上去看,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