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115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轮藏。佛号大喜清净音。】
  『妙轮藏』,都是表佛陀教育很普及、很发达的这个地区。这个地区不是个小的地区,世界,这个世界从广义上来说,圣贤的教化很普遍。我们可以讲古代,三千年前那个时代,西方宗教教育很普遍;在东方,孔子、老子出现在东方;在印度有释迦、有婆罗门,圣贤教育相当发达。这些大圣大贤走了以后,确实一直到现在,这两千五百多年是一代不如一代。今天科学技术是发达了,道德没有了,人生活在世间很痛苦。这个世间有没有道德之人?有,我们见过。相信的人不多,肯学的人不多。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个时代众生没有善根,要这样说法有罪过。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论善根福德因缘,我早年讲经都常说过,绝不亚於古人。为什么原因比不上古人?圣贤教育没有人提倡。还有一等,我也见过,圣贤教学过於呆板,不契现代人的根机。所以看到儒家的「礼」,大家害怕:儒家的学问可以听听、可以学,那个「礼」不行,对我们日常生活约束的太过分。看到佛家戒律更害怕,佛经可以听、可以研究,用不著去学。对社会大众产生这一种负面的印象,不是佛的过,《华严经》活活泼泼。过在哪里?过在我们四众弟子,学了佛怎么样,食而不化,没有消化,不能够活活泼泼、灵活应用在生活上。自己没有契入,当然就没有法子影响别人,一定道理!过不在别人,过不在经典,过在我们自己没有走上正路,我们走到岔路里头去了。当然这与老师教导有关系。
  所以佛法的教学不是个容易事情。李老师从前常常教我,我们自己修行要帮助别人,一定要通达佛法,要通达世间法。通达佛法,契理;通达世间法,契机。只通达佛法,不通达世间法,契理不契机;只通达世间法,不通达佛法,契机不契理,不但不能帮助人,也没有办法成就自己。理机双契!那你对於现代社会大众,他们一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不能不知道。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对治毛病习气而已。
  圣贤的标准是永恒不变的标准,我也是搞了很多年才明白。它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的礼,三代就不相同。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兴革,兴革用现在的话来说,每一个朝代都有修订,有废除的、有重新制定的。为什么?契机!但是佛法里面的戒律,千年万年都不能变更,不可以修订的。这什么原因?凡圣的标准。不是世间人这个朝代的标准、地区的标准,不是这个,它是凡圣的标准,所以超越时间,超越空间。
  我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我对於戒律才信受奉行,它是凡圣的标准。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无论在哪个地区,它都是准确的,它都是一个绝对的标准,跟礼不一样。但是虽然是个绝对标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它在行持方面容许有变化。这叫什么?通权达变。所以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佛的戒律是很谨严,现代人可以享受,而且持戒人心地清凉,持斋、持戒的人常生欢喜心。
  『大喜清净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四无量心也能够帮助你证得清净心,互为因缘,相辅相成。「音」,音声做佛事。这个世界我们就知道了,佛在这个世界教化众生是以四无量心做总纲领,清净心做总的原则。牟尼是寂静,跟「清净」非常接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德号还有一个名字,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说出的,「清净平等觉」。我们从这个名号知道,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教什么?教清净平等觉。
  我们在佛法多年的学习,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世尊必定是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在这二土用清净平等觉做教学的总纲领、总的方向、总的目标;而在实报土,是用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光是讲空间,寿是讲时间;说个光,说个寿,把时间、空间全部包括进去,一法不漏。佛是觉的意思,无量觉。清净平等觉,到实报庄严土是无量觉;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肯定是清净平等觉。
  我们要想到极乐世界去,现在就修清净平等觉。这个在《无量寿经》经题上,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视!我们修净土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你这样子给别人介绍,人家不会说你是迷信。迷信的人,哪来的清净平等觉!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五九卷)  2002/09/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59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四帝青宝庄严海。这一海所持的佛刹也有二十层,现在我们请看第八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音藏,佛号大力善商主。】
  从这一段我们真正觉察到佛菩萨无处不现身,世界众生差别很大,无量无边。这一尊佛号『大力善商主』,什么叫「商主」?我们今天社会上,有所谓企业王国,这个大企业公司的老板就跟国王一样,他的影响力遍布全世界。每一个世界所有大城市都有他的分公司、都有他的行号,确确实实他建立一个王国,他的顾客就是他的国民。在宗教里面我们也见到,天主教的梵蒂冈是一个王国,它的教会遍布在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每一个角落里面都有它的教堂,信奉天主教的人民是它的国民。佛教在过去它是学校,它没有政治组织,没有行政组织,像一个著名的大学,它的学生来自全世界,学成之后,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服务。佛法是教学,没有组织,但是到近代也发现了佛教有组织,有很多有大福德的法师们,他们的道场也遍布全球,有几十所、有一百多所的,有组织。有组织那就是一个国家,它有行政组织。但是真正的佛法决定没有,佛教有宗派,宗派是学派,是属於学术。
  净宗学会这是最近三十年发展的,大概在全世界也有一百多个净宗学会。它算不算是一个王国?它不算,为什么?它没有组织。每一个会都是独立的,它们的行政独立、人事独立、财务独立,没有说哪一个会管哪一个会,哪一个是总会、哪个是支会、哪个是分会,没有!这一点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不要以为净宗学会有组织,那就错了。这是佛门修学的一个宗派,都是同学,地位完全平等。我们当中有联谊,有互相切磋琢磨,也有互相支援,这是朋友,没有隶属。这个会在世界上没有总会,在一个国家里头也没有总会。会的名称多半是以地区来做名称,但是这个名称有很多名实不符,像往年我们在加拿大,在温哥华成立「加拿大净宗学会」,这样说起来,应该是加拿大全国的?并不是,就这一个会。所以实际上不能用国家的名字来做学会的名称,应当用地区。
  我们澳洲净宗学会,在澳洲政府登记真正的名称是「昆士兰净宗学会」,不是澳洲的。我们对国外同学联系,说昆士兰很多人不知道,说澳洲大家都知道,所以这是一个方便说法。我们此地办净宗学院,学院只有一个,用「澳洲」可以,澳洲净宗学院只有一个,只有一家,没有第二家。如果像这样的学院有很多,我们一定会用地方的名称,「图文巴净宗学院」,这是正确的。一个城市里面有好几个学会,我们可以用乡里的名称,这个样子很容易记,大家听到很容易知道,哦!你们这个会是哪些人在那边修学净宗的,所以净宗学会跟古时候的莲社完全相同。为什么不用莲社?这是夏莲居老居士他提倡的,提倡的目的我们很清楚,希望消除社会大众对佛教迷信的观念。提起佛教,总认为是迷信的,寺院、庵堂都是为鬼神服务的,不是为人服务,所以他改用「学会」,教学的场所改用「学院」。用这样名称使大家耳目一新,这是本土化与现代化的作法,这是佛法。
  佛教一切众生,非常重视契机,契机那就一定要本土化、一定要现代化。所以我们在达拉斯建净宗学会就用达拉斯,达拉斯的净宗学会,休斯顿的净宗学会,洛杉矶的净宗学会,这一看到名称就晓得,很清楚!这是有许多同学还在想自己居住所在处,有一些念佛人大家在一起共修,也想成立一个净宗学会。我常常遇到有这些信件,问我要什么名字?当地地名,这个会完全独立、完全平等,我们只有共同学习的科目,除共同修学科目之外,其他都独立,都没有互相交涉之处,这个好!所以这个会所是个学习场所。净宗所依据的经论最少,在现在总共只有五经一论。这五经只有《无量寿经》稍微长一点,其他的经典分量都不长,所以五经合起来也只那么薄薄的一小册,对现代人来说最契机。
  但是佛称为法王,於法自在,那个意思要另当别论,他不是统治多少人民、多少疆土、多少教会,不是这个意思。王是取自在,王可以发号施令,人民一定要服从。发号施令的人自在,服从的人要受约束,所以王取自在。佛对於一切法没有障碍、没有疑惑,所以於法得大自在,称之为法王,是这个意思。千万不能够误会,跟古时候政治里面称的王侯,意思完全不同,法王是赞美的意思。这个大商主我们要记住,由此可知,在这个世间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成就了,出类拔萃,都称之为主,都称之为王。早年我们在台湾,台湾永和有个豆浆店很有名,豆浆大王。它也称王,它也称主,真的!「永和豆浆」这个分店也遍全世界了。我们在美国看到,好像在澳洲也有,在中国大陆许多城市里头都有永和豆浆。这么小小的一个生意也能做到跨国,发展成许许多多分店。它那是有组织的、是有管辖的,一个老板,分公司他派人去经营,那是「商主」。这个商主是菩萨,这个商主是佛陀,由此可知,我们从佛的德号上来看,这个世界肯定是经济贸易非常发达,佛在这个地方教化指导。
  世间人求财富,怎么样才能够致富?怎么样才能发财?佛的经典上真有,如果你真的依教奉行,你的财源滚滚而来,是真的不是假的。发财的因,明心见性那就另当别论,我们就不说了,为什么?明心见性,在那个境界里头完全是性德的流露,自性本具无尽的德能、无尽的相好(相好是宝藏)、无尽的智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那是出世间大财主。每尊佛都是圆满大财主,每一尊菩萨也都是财主,他不圆满,没有佛那么圆满。但是六道里面众生就不行了,没见性,要靠修德。修德那是中国算命的人常讲,你命里头有没有财库,你财库里头有多少财,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命里头的财库是过去生中修的,过去生中修的财富多,你命里财库富足。但是命里头有财,你要不去好好的经营,那个财不能从天上掉下来,没有那个道理。但是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你都会赚钱,钱财都滚滚而来。这命里财怎么修的?布施修来的。
  佛在一切经论里头常常说,为什么?世间求财的人太多了,佛常说财富是果报,财布施是因;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佛、菩萨,诸位仔细观察,他们在世间示现,干什么?就修这三种因,所以他得的果报殊胜。我们凡夫只贪图果报,不知道修因,这个财富从哪里来?想方法掠夺别人的,这个造罪业!夺取别人的财富自己来享受,实实在在给你讲,还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里头没有,你夺来的时候你肯定不能享受,可能夺来了,自己发生什么灾难。千方百计谋夺别人的财富,到自己手上还没有享受就散掉了;或者是自己得了重病、自己死了,得不到!你能得到的、你能享受到的,都是你命中有的,何必用这个手段?这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所犯的错误。正正当当、规规矩矩,无论经营哪个行业,你会发大财,为什么?命里有。你很规矩很正当的经营行业,这是缘,因加上缘,果报现前,你的财富几辈子都用不完!
  如果不晓得这个道理,用种种手段,专门干一些损人利己,你所得的财富已经亏损了。世间人常讲折福,你的心行不善折福,命里头有一亿财富,你这一生千方百计赚得来的只有几千万,一大半都折损了,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命里头没有财富,过去生中没有修,现在知道了,现在修还来得及,认真努力积极去修布施、去修供养。修布施、修供养不求果报,那你命里头财库增长得很快;本来我命里头没有财库,现在财库增长得很快,这一生当中修积的。如果希求果报?它也增长,增长得缓慢;不求果报,增长快速。那么财富果报现前了,这肯定现前,现前之后还要作贫贱想。了凡先生教训他的儿子,决不要想我有财富,我还是跟从前一样贫贱;那现在财富来了,财富来了供养社会上许许多多比我还苦难的人,我去修布施供养他们。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是很好的往生的资粮。我们不求别的,只求往生净土,只求亲近阿弥陀佛,只求早一天成佛。
  成佛干什么?广度众生。这个思想正确,这个思想没有错误。一切为众生,一切为正法久住,对自己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一丝毫名利心,没有一丝毫贪瞋痴慢,也没有一丝毫贪图享受。为正法住世,为帮助一切众生,辛苦一点!其实一般人看到辛苦,他自己辛不辛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愿最后,「无有疲厌」,他没有疲劳,他也不厌倦,为什么?无我!诸位必须要记住,人会劳累是为自己,念念没有忘掉我,我今天做了这么多事情,我累了。有「我」很容易疲倦、很容易累,「我」要是没有了,做再多的工作,我们要问,谁累了?你看看工厂机器的运作二十四小时不停,它累不累?它不累,它做得很起劲。为什么?那个机器无我,我们人不能跟它比!真的,人因为有我,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毛病就出在这里。佛教众生修行头一个关口「无我相」,你要在这上下功夫,特别是大乘佛法。
  这个「无我」怎么修法?实在说,大乘有方便。什么方便法?起心动念不想我,起心动念只想众生。众生苦,众生有灾难,我要怎样去帮助他?一切灾难的根源是迷惑颠倒,所以诸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真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是破迷开悟。因为九法界众生的苦从哪里来?从迷了自性来的。悟从哪里来的?悟是觉悟自性。苦乐是果,觉迷是因。苦有苦的因,觉有觉的因。佛菩萨无有疲厌的教化众生,工作量愈多愈欢喜,工作量愈多愈自在、愈轻松,得法喜充满。凡夫这个关口没有法子突破,就是念念想到我,这个难!念念也想把我保护好,特别是富贵人家著重保健,以为保健可以长寿,这个话靠得住靠不住?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这靠不住,身体再健康再好,寿命到了还是要走!早年我住在旧金山,一个邻居八十多岁身体很好,每天早晨到公园散步,他起得很早,天没亮就起来了。大概有七、八个老人,每天早晨都在公园里面聚会,在那边走路,大概走一个小时。他告诉我身体非常健康,照他身体的状况应该可以活一百二十岁,第二年就走了。
  所以要晓得人有命,命运生死也是注定的。在佛法,法相唯识宗里面讲得很清楚,引业、满业。引业是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投生的;满业里面,这就讲福报,你的富贵穷通、寿命长短都是在满业里头。一般凡人很不容易转变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