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教坏了孩子-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分喜欢批评家长,喜欢因为学生过错而训斥家长的老师们,一定要给自己提个醒:老师只是学生的老师。
第六部分学生的隐私该不该保护?
[资料一]
据2004年2月19日《齐鲁晚报》报道:为维护隐私权和名誉权,上海大学生小A和小B共同把他们的高中母校推上了被告席,理由是母校电视台曾播出晚自习时他们两人搂抱、亲吻的镜头,令他们非常尴尬、难堪。事后,两人多次受到师生们的奚落,导致情绪很消沉,高考成绩也受到很大影响,几欲自杀。学校则辩称:曝光行为属正常教学管理活动。
[资料二]
据2004年09月2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成都某高校两名学生因在教室接吻、拥抱,被监控录像录下,学校以发生“非法性行为”为由勒令两人退学。这对情侣学生不服,认为自己只是接吻、拥抱,并不存在“非法性行为”。为此,他们附上医院关于女方处女膜完好的鉴定,申请学校撤销处分决定。但学校却将处分决定中认定的“非法性行为”解释成:违反学校规章,在极不合适的场所,男女双方基于性的需求,身体密切接触的行为。学校据此维持了处理意见。日前,两名学生已将学校告到法院。
类似的事件,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隐私该不该保护?“校规”的制定要不要以国家法律为前提?
学校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把学生接吻、拥抱的镜头在学校电视台播出,或者冠以“非法性行为”而将学生勒令退学的做法是否恰当?是否有法律依据?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学生在教室接吻、拥抱肯定不对,但是学校将两人接吻的镜头故意在学校电视台曝光,是否更加不妥?如果再把它加上一个“非法”的帽子勒令退学,就更让人想不通了!学校认定他们发生“非法性行为”,只是自己学校的一种认识,国家法律并没有相应的条款。所以,学校的这种做法本身已经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学校这样做,不仅滥用了学校的管理职权,同时也侵害了当事学生的名誉权和受教育权。
作为教师,我知道学校在“校规”上可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这只能证明其“校规”还含有许多不合法的成分,且任何学校的“校规”也都没有独立于国家法律法规而存在的资格。所以学校把曝光行为说成是依据“校规”进行“正常教学管理”的立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作为教师,我知道学校对学生有教育与管理的权利。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同样有自己的权利。学校在履行教育职责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要有对学生人权的保护意识。
中国的教育,由于受封建意识的影响,存在着许多封建专制的色彩,存在着许多不平等、不民主的东西。学校、老师往往以所谓的正常教学管理为名,以关心学生成长为名,进行一些不平等、不民主、伤害学生人格、自尊的活动。
教师偷看学生日记、书信、家长偷听孩子电话是常事,偷翻抽屉、书包也不鲜见,理由差不多都是为了防止学生学坏。以教育的名义侵犯隐私,多么可怕!多么可悲!
就这两件事而言,学生行为肯定不对,但学校处理问题的做法就更加错误!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次错误的教育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许多人成年以后有深深的自卑感或懦弱习性,有的还对他人和社会有很强的攻击性,恰恰发源于他们童年的失败感。而且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是成年以后还难以愈合的。只有在青少年时期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
可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是尊重学生及其人格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惩罚,惩罚只是手段之一,而且应当是最不得已才采取的一种,如果一棍子打死以图干净省事,这绝不是教育,而是戕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抱怨这不民主、那不平等。但是作为教育单位的学校,却以教育管理的名义,进行着侵犯学生权利的活动。这样的事情,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的民主、平等极为不利。
我认为:作为教育单位、作为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校来说,就应该更加注意平等、民主思想的教育和实施,就应该更加注意尊重、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也包括隐私权利,这样做受益的不光是学生个人,而是整个社会。
第六部分中学生恋爱值不值得大惊小怪?(1)
[资料]
《北京日报》2004年,4月31日报道:有家长A女士发现女儿小B电话频繁,还有个男孩常在她家楼下徘徊,便找到班主任C反映。C发现小B和班里一个男生关系比较密切后,便在课堂上、教研室里多次翻看其书包、日记以及给其他同学的信件,还不许同学和她说话。小B在日记里写道:“老师经常侮辱我,逼我转学……”由于无法承受完全被孤立的痛苦,小B于去年6月4日离家出走。……在小B出走后,学校和班主任却对此事漠不关心。回家以后,小B的心情一直很压抑,后来被诊断患上了忧郁症。……去年8月,小B将班主任和学校告上了法庭,诉讼的请求很简单,只要求老师的一声道歉。
这是一篇叫人心沉的报道。
作为家长发现孩子有和男同学交往的现象,本想通过老师帮助处理,没想到班主任老师却采取了极为错误的做法,最终导致学生精神抑郁、离家出走等不良后果。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帮助孩子的目的,反而给孩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我个人认为,发生上述悲剧家长、老师、学校都有责任。
首先,家长不应该神经过敏!当发现孩子“电话频繁,还有个男孩常在楼下徘徊”的时候,应该先找孩子开诚布公的谈谈,通过交谈摸清楚孩子只是比较密切的同学关系,还是真的在谈恋爱。如果只是比较密切的同学关系,给孩子讲清道理,提醒他们不要继续发展也就够了,就算是真的在谈恋爱,也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使孩子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家长大事小事都找老师,表面上是为了和学校沟通,想通过家庭、学校共同教育,实质上是家长低估或放弃了自己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教育者。
家长的做法已经不妥,老师的做法更加错误,老师“在课堂上、教研室里多次翻看其书包、日记以及给其他同学的信件,还不许同学和她说话的做法已经与其教育者的身份不相吻合了,再加上“经常侮辱”、“逼我转学”的做法就更加让人不敢相信这样的人,这样的师德还配不配再做教师!
如果说班主任老师因为自身素质问题导致学生受到伤害属个别行为,学校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抓得不够还能够谅解的话,在孩子已经离家出走的情况下,“学校和班主任却对此事漠不关心。”就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素质和师德问题了!这里面是否与学校的办学思想有关?学校是否在处理男女学生交往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而现在仅仅是其中一例?
作为教师,我遇到过许多所谓“早恋”的学生,也接到过许多学生家长的反映,而且无论是自己的学校还是别的学校都有不许中学生恋爱的规定。作为教师,我也经常看到有许多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异性间的交往,就神经过敏、大惊小怪,好象真有什么不测将要发生一样。
对于中学生有异性间的交往甚至恋爱现象,我个人认为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记得几年前,我带的学生中有一个男同学成绩下降的很厉害。高三了,正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时刻,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出问题呢?我找了那个学生谈话,询问他成绩波动的原因,当时他说没什么,可能是心情比较紧张造成的,我只说了些让他心情放松的话,鼓励他要正确对待考试,不要过于紧张。但是,又测验了两次,他的成绩还在继续下降,而且我观察到他和班里的一个女同学,在用眼神交流的时候,总有一些不对头。我明白他成绩下降的原因了!通过了解,我知道他们真的在谈恋爱,而且已经陷得很深,要他们分开已经是不明智的了!
第六部分中学生恋爱值不值得大惊小怪?(2)
于是,我找来了那个男同学,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对他说:“小子,真有你的,今天你可要说实话了”。他不吭声,看到他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的样子,我又对他说:“其实也没有什么,都十八九岁的人了,对异性没有好感那才叫不正常呢”,听我这么说,他疑惑地看着我,不知道我是说的真心话还是在讽刺他。看他疑惑的样子,我继续说:“我也是过来人,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看我说的真心话,他哭了,他对我说:“我也觉得这样下去会影响学习,我还怕父母、老师、同学知道了会看不起我们,但是我真的没有办法,我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个时候,我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觉得矛盾,怕让父母、老师、同学知道,说明你懂得现在你的身份是学生,懂得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感情是个奇怪的东西,不是一句话就能够了断的,你觉得你们没有办法分开,起码说明你是有责任心的,作为老师我也觉得你们比较般配,我支持你们。”他很惊讶的看着我,嘴张的大大的,想说什么又没有说。“但是,我必须提醒你们,现在是高考的重要关头,你们最重要的是学习,只有抓住现在的时光,顺利地通过高考,你们的爱情才会美满。所以我要求你们,放下包袱,明确关系,再不要怕这怕那,不要把精力用在揣摩别人的看法上。等你自己心态放好了,你就知道该怎么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取得好的成绩了……你也把我的话带给她,说我支持你们!”我一边说,他一边点头。最后我又对他说:“我们毕竟是学校,你们俩的交往可不能影响到班级和学校啊!”听到这里,他说:“老师,请相信我,相信我们,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不会让你失望的!”……从那以后,在班里再也看不到他们不自然的目光,班里也没有因为他们的交往而“天下大乱”,而且他们的成绩又逐步回升,最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那一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他们俩合寄的卡片,以后的春节他们都来看我。现在,他们已经工作了,但是还和我保持着联系……
所以,中学生恋爱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要以为只要是男女交往就有问题,只要谈恋爱就会影响学习,就会影响班风、校风,它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要家长、老师以恰当的方式引导,一般都不会出现复杂问题的。
现在的中学生恋爱现象确实存在,从初中开始,就有异性间交往密切的现象。但是,学生之间异性的交往真正以恋爱为目的的并不多,如果被扣上“早恋”的帽子显然是不恰当的。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较好,孩子发育、成熟都比以前早,就算是真正出现青春期冲动也是正常的。老师和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们这个特殊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好多时候,因为大人的神经过敏、大惊小怪使得本来简单、正常的事情,变的复杂、不正常起来。家长、学校和老师对谈恋爱的学生,要管,而且该管,但管理必须是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以尊重学生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而心悦诚服地改正。学生早恋之所以为校规所禁,是因为它不利于学习,不利于学生自己。学校和教师不能用一种更不利于学生的办法、更不利于学生的结果来处理这种事。个别因为采取简单、严厉甚至极端的措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此时我记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只有疏导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的中学生因情感问题而引发的事件比较多,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感情萌动,确实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
第六部分有了多媒体后怎样上课?
[背景资料]
现在的很多学校都有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并且实现了互联网与校园网的对接,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一线教师中存在这样两种倾向,要么采取排斥态度仍然靠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要么勉强将课本知识堆积到计算机中,大搞书本搬家、黑板搬家,一堂课下来黑板上竟然没有一个字……
多媒体教学平台,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我们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怎样使用多媒体教学?
这个问题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A、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这个问题常常出现在刚刚实现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学校中。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部分老师,尤其是较有成就的中老年教师,他们认为:以前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就是靠着“一支粉笔一张嘴”还不是一样上课?还不是一样出成绩、出人才!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行动上表现为拒绝使用电脑多媒体,或者充其量使用实物投影仪,结果课堂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严重浪费了设备资源,教学效果也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记得五年前,我校刚刚建好多媒体教学平台时,也有同样的经历。一开始是排斥的。排斥的原因有二:第一是认识上有问题,第二是自己对电脑、网络了解的太少,用起来不方便。
在一次师生座谈会时,学生说他们喜欢老师用多媒体上课,用多媒体上课他们的记忆更深刻……之后,我强迫自己学习电脑、学习网络知识,并且把我自己所教的几个平行班分组,一组进行多媒体教学,一组进行常规教学。一个学期过去,通过成绩分析,用多媒体教学的班级要比其他班级的成绩平均高出3…5分。
事实摆在面前,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确落后了!所以,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该再成为问题来讨论了。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多媒体教学再好,也要让老师们有认识它、接受它的过程。你说好人家不一定相信,只有自己实践了、自己觉得好了,不用别人督促,他会自觉自愿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B、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平台进行教学?
多媒体的好处被广大教师认识后,他们会自觉的应用它为教学服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问题?
当前比较典型的情况是:有的老师在教学中为了运用而运用。他们勉强将课本知识堆积到计算机中,大搞书本搬家、黑板搬家,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一堂课下来黑板上竟然没有一个字,真正实现了“无纸办公”、“无尘教学”。但是,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普通的人而不是天才!这样的课,学生没有思考领悟的时间,没有记笔记的时间,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容量很大,实际上学生心浮气躁,好多知识点根本来不及消化理解就被电脑一带而过,实际教学效果大打了折扣。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老师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