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菩提大道 >

第8章

菩提大道-第8章

小说: 菩提大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求师长灌顶 当以成事宝等施 依教行等一切事 使良师长心欢喜 
由於师长心欢 圆满传授师灌顶 清净诸罪为体性 是修悉地善根者 

  在学密时,上师瑜伽及本尊瑜伽有极大密切关系,这里又讲善知识。 

初佛大续中 极力遮止故 密与慧灌顶 梵行者勿受 
倘持彼灌项 安住梵行者 违犯可遮故 失坏彼律仪 
其持禁行者 则犯他胜罪 定当堕恶趣 亦无所成就 
若听讲诸续 护摩祠祀等 得师灌顶者 知禀实无过 
燃灯智上座 见经法等说 由菩提光请 略说菩提道 

(摄颂) 
如是因乘与果乘 二大胜乘诸共道 具已善巧阿阇黎 如理依趋四续海 
尽其口诀依勤修 暇身妙义斯得圆 我恒如斯而勤行 志求脱者当策励 
造论为己修心用 兼亦饶益他贤善 诸佛欢喜圆满道 易解演教善功德 
普愿法界诸含识 斯此善道永不离 我恒如斯而祈愿 志求脱者作愿持 

    丁、附录:佛法问答 

  (一)、成佛一定需要上师吗?假使自己阅读,自行好好修行持戒,不会成佛吗?为何依赖上师? 
  答:成佛不是一二年的事情,必须一劫又一劫,如遇到有条件上师,应该依止,经由上师走上整个道次第。假使遇不到具条件上师,则依三藏为主,这是可以。这里说段故事:仲登巴大师修自他换,以菩提心修持为主,那时西藏流行一种传染病,他以禅定力量,把他人痛苦由自己承担,最後得了传染病,整个下已脱节了。仲登巴有很多心子,最主要的博多瓦上师,他抱著仲登巴大师说:自始至终依止你,对我恩惠太大了,假使你圆寂了我依止谁?仲登巴大师说:可依止三藏。假使我们证量不断提升,自然会遇到具量上师。 
  (二)、自性涅槃存在的吗?唯明唯知的体性心法已是存在,假使心本身的自性是唯明唯知,而心本身具有自性涅槃,为什么从无始以来我们的都被烦恼所污染,为什麽不从无始来就清净呢?原本就解脱呢?因为本来清净的。 
  答:自性涅槃,心法本身最究竟性质,即无自主之意。心法虽无自主,但非表一下没有烦恼,没有污染,因为这并不相违。无自主涵意与它有污染二者并不相违。心法唯明唯知的体性,虽然并不是一种污染,但它本身有了知境的能力,唯明唯知的体性,并不否定心法上没有烦恼的污染。心续上原有留下烦恼种子,这烦恼种子遇到因缘,会现起烦恼。这种子称为烦恼障,烦恼留下的习气,假使遇到缘不会形成烦恼,称为所知障。当完全断除了,称为大涅槃。多读经论,修行者最究竟目标是成佛。西方一些学佛者,只为暂时果报,认为佛果位是不可能的。这种看法是承认轮回的心是污染的。 
  (三)假如我们精进修行,今世成佛是可能吗? 
  答:以大乘显教论典要三大阿僧祗劫,算是最快时间,一般说甚至更长。以密乘来说,他们学一种无死瑜伽,依今世之身成佛,是有可能的。密乘最高的无上瑜伽中,有三年一个月半成佛的修学,可以成佛。严格地说也是开玩笑,你们如果真的以为这样可以成佛,这和共产党的命令无异。我们将最究竟的目标,以最短暂时间内成办,这表示我们心力不是很强烈,而是很微弱。不要说三大阿僧祗劫,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我住世间,为除众生苦。这种心力是无量的,可知这二种是有差别的。大乘经典内说菩萨的鎧甲精进,这力量是无限的;菩萨发愿为每个众生能得究竟安乐,愿为每一众生承担地狱之苦,而不退怯、懈怠,可知菩萨精进的心力。我们主要目标是决定胜,也就是解脱及佛果位二者。当然不只是增上生,为人天果报而学法;但学法必须经过一生又一生的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增上生是必须追求的,但成办增上生的资粮,今世及来世要好好积聚。想要成佛,增上生的资粮不用说,假如我们积聚整个决定胜的资粮的话,成办决定胜的方法是正确的。 
  (四)、今天讲到意识的续流不会间断,请详细说明有关这方面的意义? 
  答:佛经在小乘宗义中说,涅槃之後如油尽灯灭,一切都消失了。但以大乘论典来看,阿罗汉证得解脱果位时,本身只是一种功德,没有造成意识消失的违缘,不会造成意识消失。因为内心的功德生起,并非意识要衰退。以实执无明为空正见对治,断除了无明,空正见是无明的违缘,但心法本身并无违缘。因此我觉得以大乘宗义来说,意识续流是无有间断的,没有违缘可以造成永久消失的能力。如外四大,谈到极细的微尘。如虚空微尘,续流水无间断;由很多微尘聚合成一和合体时,形体较大一点,但是聚合是可以分裂成原有的微尘,这细微的微尘不会消失,续流一直延续下去;这微尘形成世界,世界消失後,极细的微尘还是会继续流著。 
  (五)、我们如何了解意识是无间缺的?是否意识不依其他法而有执著产生? 
  答:一个人认为心法续流不断的缘故,所以觉得是自主真实的;虽然心法续流永无止境,但是并非自主而有;因有前者的心带来後者的心,是由每一刹那每一刹那的变化,所以我们思想才会改变,我们心才有变化。没有刹那变化,心固定在其一状态,思想不会进展,也不会衰退。所以有多刹那的心而组合成一续流。所以心的续流并非自主而有,也是互相观待依赖他的支分,而安立心的续流,安立为心法的?支分和支分的和合体是互相观待的,没有支分,组成的和合体就不存在。 
  (六)、慈悲是否能减少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和痛苦呢?如光明去除黑暗? 
  答:慈悲减少痛苦,不完全像光明去除黑暗。因为慈悲与爱心,能让我们心力增强,渐渐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身体疾病的痛苦而已,不会马上去除身心疾病的痛苦。 
  (七)、我们已知道何谓善业?何谓恶业?但要如何惩罚监狱的囚犯? 
  答:我觉得懂得业果报应的人,当惩罚囚犯时,内心不能放弃爱心悲心;当然为他好要惩罚他,希望他能改过向善。以佛教观点每人都有改过向善的机会,而且好好忏悔真的可以做到,因此应该废掉死刑法案。 
 (八)、你曾开示痛苦的根源是烦恼,我们可否只去除烦恼的感受?留下原有感受呢? 
  答:当然可以。这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如果空证智慧强烈生起时,也是一种感受,但无烦恼感受。例如以慈心对治瞋心,以不净观对治贪心;慈心和不净观也是一种感受,那是正面的感受。正面的感受对治负面的感受,虽然二者有差别,但都是感受;当我们反覆的观察,由正直角度思惟,正面的感受就会产生。当我们仔细的观察,以正直角度思惟真实情况时,负面情绪就无法产生,负面的感受就消失,因为它只是局限有限的空间,一种错误的执著。而推它的力量最主要是串习以前的习惯,这种恶习惯,当我们仔细以理由观察就无法产生了。 
  (九)昨天有喇嘛说印度那烂陀大学戒律严谨,无论证量多高,犯错即赶走现在有许多西藏大师做出不好的事,他们是否被有关寺院赶走? 
  答:当然有。假使犯四根本罪之一,一定被赶走。赶走之後,他尽力在社会中求生存,或假扮成喇嘛样子,这不表示寺院没有赶他走,寺院责任已经尽了。所以持教者穿上三衣来度众生是最好的。 
  (十)一切法是无常性质,心是唯明唯知的性质,是不是无常的? 
  答:心的性质有二:以世俗角度来看是无常,每刹那都在改变中。以胜义角度来看,心的最究竟性质是完全依赖观待所生,无自主无自性;无自性是心的最究竟性质。心的自性空是常法,不是无常法。心和心自性空二者不可分开,没有心就没有心的自性空。 
  (十一)我们的心本身是唯明唯知的体性,无始以来何以受到烦恼的熏染呢? 
  答:心的续流追溯找不到开始的源头,如有开始,第一个心从何而来,是有因或无因?有因是同类因或是异类因?当然是同类因,但无法寻找到第一个心的存在,所以说心法是无始以来的。当心未调伏时,见到的都是真实,会有实相的执著。由执著生烦恼,烦恼也是无始以来的。无始来为何有烦恼?因为未调伏。我觉得有个特殊名词:「原始普贤」,是俱生原始的细微光明,唯有光明的细微意识的状态中,有以前所造的习气,由这个习气现起一些负面或正面的组分意识,经由粗分的意识而造了许多业。由这种光明现起,看到了情器世间。当这些习气能力消失後,我们将无法见到一切。所以这万象幻化。一开始这光明唯明唯知的心,未刻意调伏,避免做不该做的事,自然随著光明所现起粗分的意识,造作许多不良习气,种下不良的种子,让我现起痛苦。我们的心是无始以来就有的,未调伏的原故,造作不合理的事情,才产生烦恼的。 
  这个问题,我并不很明白问者之意。要了解心被烦恼所熏和心之性质之前,先应了知何谓错乱心。我们要了知无明是错误颠倒的执著,首先必须认识实际情况,事物的究竟性质,经过一再思惟观察,观照事物的究竟性质之後,再反观我们内心,怎样去执著这些外境。才体会原有的心所执著的状况与实际不符合,了解原来的执著是错误的。 
  (十二)假使一位病人为病情而杀另一个人,要如何忏悔呢? 
  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造作恶业,本身并无不善意乐,但业本身不是重业,可能是轻罪。当我们生起极大烦恼时,如贪心或瞋心,无法了解自己当时的状况,而以为造业是不得已,这是由极大意乐去造业,所以业非常重。有一种是不得已不是刻意的,也是恶业,但比较轻。总之,任何业均可依四力忏悔。一、於往昔所造恶业产生後悔心。二、对未来绝对不再造的承诺以及防护心。三、以善业力量破坏原有所造恶业种子。四、回向及菩提心。依四力忏悔任何恶业都可忏净。依四力再加上菩提心及空性的观修,没有比这个更有力量的忏悔。如果不懂四力忏悔内容,持咒、礼忏、行善也可以作为忏悔恶业的力量。 
  (十三)很多美国人以药物压制内心强烈的负面情绪,有些服药太多而产生副作用。但以另一角度来说药物可让人避免或减少强烈的负面情绪,请问尊者对此有何看法? 
  答:假使四大不调而产生负面情绪,我想应该服药,先让四大调和心才安定,如果四大调和了,我想不应继续服药。内心不安,只以药物使内心减少负面情绪,药物消失了!还是同样产生痛苦,再继续使用药物就不是很好,倒不如平常内心串习减少这种负面的情绪,较为妥善亦无副作用。 
 (十四)为什麽有前後世的主要理由? 
  答:我们意识续流是无始的,意识随著意识的续流一直联结下去,追溯上去没有第一意识存在,可知今世之前必定有个意识,那了意识也可以表示是我们前世,所以前世意识是无始以来的。为何意识续流是无有间断?它是无始以来的原因呢?如果有第一个意识存在,由何而来的?是由同类因或异类因?释量论说:没有意识性质的因,绝不能成为心法,色法绝不会变成心法,否则桌子也可变成心法,这是第一点。假使心法是无因而生,与正理相违,没有任何因缘突然来个心法,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没有第一个心法,有的话与正理相违。因此,心法是无始,续流也是无始以来的。 
  (十五)我们见到情器世间的一切变化从何而来? 
  答:是由因缘而来的,而且不是常因,具有常法的性质绝不能成为因;常法是不会改变,就不会生果,如能生果,果必须具有不变的性质才对。但是所见一切法都是无常变化性质。而且情器世间,不是创世主造成,如果是的话,创世主是常或是无常?假使是无常,它又是谁所造的?假使是常法,则常因不应生无常果,因为二者性质不同。因众生造业,加上微尘存在变化,众生的业,成为它的俱生缘,所以产生千变万化的情器。由因缘使情器世间变化,佛说十二缘起时,由无明到老死。因为无明所以造行,由行受来识。染污地的十二缘起的流转,因第一支生第二支因缘;清净地的十二缘起还灭,无明断则第二支行断,第二支行断,则第三支识断。可知後者由前而生的因果缘起,不是世间创世主造成的。无著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十二因缘是无动等三种性质而生。无动的性质,无常的性质,能力的性质。无动本身不是由创世主想要改变的动机所生,因为外道认为万法由世间创世主动机所造成,我们佛教并不承认。十二缘起的变化是由无动而来的。无常,假使因缘本身不会改变,因就不生果,所以是无常性质。能力,每个因生果时,必须生同类性质的果。十二缘起转变,主要由三种性质而转变的。 
  (十六)我们如何断除对外在物质的奢求? 
  答:假使是一个很贫穷的国家,我想马上断除对外在物质的奢求是很困难,因为尚未满足过外在物质的安乐。在先进生活条件富裕,对外在物质已满足过,这时只要对他说明,外在不是究竟的道理,我相信他一定可以接受,减少对外在物质的贪欲,当然还是与各人的思想有关。有很多想法我觉得是错误的。好比我们把东方人和西方人分得很清楚,自然养成东方人西方人分开的习惯。我们基本想法以为外在的物质才能满足内心的安乐。因为基本想法如此,自然觉得追求外在物质的享受,是理所当然。我认识一位外国朋友,他深深体会外在的物质不能取代一切,应该由内心获得改善,所以他寻求如何满足内心所需,他信了佛,慢慢学习菩提心、慈悲心、空正见来满足自己。有些西方人的想法,比西藏人的想法还要优越。 
  (十七)、观想有没有自性的我,觉得很困难,根本没有经验,当观修我无自性时,会觉得害怕,这是不是平常会产生的现象? 
答:一、观我无自性时,变成什麽都没有,无法以无自性和缘起的内涵的关联互为帮助,我认为对无自性认识不正确,偏向於无,这是错误的,所以产生畏惧感的原因。第二、确实了解到深奥的缘起道理,但因往昔对自性的串习力量太强,习气太深的原故,而产生我没有的感觉而畏惧,会像我消失了的感觉,经典说是初证空性的人,一个平常的现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