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激活 >

第14章

激活-第14章

小说: 激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的国家计委曾经计划在京津地区投建30万吨乙烯生产基地。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乙烯生产规模在60万吨以上才有效益,而京津两市各不相让,最终各建一个15万吨的项目,谁也挣不着钱。以至于有专家用“灯下黑”来形容京津经济结构趋同给两个城市带来的伤害。    
    其实,北京和天津现在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圈,其实北京和天津包括唐山都有各自的机会。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北京与天津可组成双城,优势互补,共同发挥北方中心城市作用。北京进一步强化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天津则积极发挥港口和滨海新区的作用,并在一些产业发展上确立比较优势,尤其是相对北京的商务成本,天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对于唐山,又具有相对的聚积效应和人力资源优势。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一种新的模式将使得北京和天津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而天津和北京的距离正在日益拉近。天津至北京的快速铁路线即将开工,第二条京津高速公路正在敲定最后方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与首都机场合作也开始取得实质性进展。“想想看,从北京的东直门到我们这个楼盘,只需要半个小时,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景”。在天津采访时,一位在天津成长起来的房地产开发商如此描述道。这一切让那些早已经发现了天津的投资者进入了收获期,而纷至沓来的新的投资者则惊呼:天津的机会来了。    
    更值得关注的是,天津港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港,是连接欧亚大陆桥最近的东端起点,对外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对内更是拥有近千平方公里的辽阔腹地。一位投资者说,这实际上让天津相比较其他港口获得了一种独特优势,那就是它又可能成为承接世界产业分工和中国制造的最前端之一。而这样的港口腹地工业优势在中国只有南通、宁波等地才具有。这不仅在中国具有竞争力,在世界上也具有竞争力。    
    在天津诸多竞争力之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是文化的竞争力。在天津,有一种说法:千年历史看西安,五百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天津。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一直担当着现代化最早的实践者之一的角色,这其实是天津魅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的第一辆汽车,第一条铁路,第一个大商场,中国第一所大学都诞生于此。一位长期研究天津发展的专家说,这个城市成长的背后,有一个文化力,就是说城市成长,需要一个文化支持的平台,来支持这个城市的成长。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梦想。在天津采访时的一个下午,温暖的阳光照在五大道和解放北路的金融街上,那里历史上的老建筑,散发着凝重而安静的光芒,和机器轰鸣的工地现场,共同叠加成一个共时空的现场。对于天津,对逝去的一些东西表示尊重,实际上就是对即将到来的未来尊重。而现在,天津的历史和梦想正交汇在一起,闪闪发亮。    
    (记者刘晖李红兵)


第三部分 激活之环渤海猛醒第34节 [焦点]天津图腾(3)

    二、从地下到地上    
    天津下一站:“地上时代”的喧哗与骚动    
    1。“让天津人都看到希望”    
    10年前,陈质枫想不到自己能为天津作涉及1000个亿的城建规划。陈现任天津市副市长,主管城建。他清楚记得1990年整个天津的城建资金只有区区7000万,这些钱“现在还不够修厕所的”。    
    在1993年前,还是天津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陈质枫曾带队用1年多的时间对天津的城建作了一个“摸底”。结果令人惊讶:全市1/4以上的老百姓居住在164片共768万平方米的成片危陋平房中,“很多房子用手就能把墙推倒”。    
    1993年7月,天津提出“力争用5~7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区成片危陋平房的改造”。与很多人一样,陈质枫当时觉得“这是不太可能的”。当年年底的危改动员大会上,时任市长的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发了脾气:你们不同意搞危改,那我把你们的房子收回来,让你们搬到小平房里去住一个夏天,完了再写篇体会看这事到底该不该干!    
    当时,这个因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世纪80年代“下放河北”而“整整落后了16年”的城市,“老百姓普遍有点灰心”,与其他兄弟城市高涨的改革开放热情反差鲜明。“政府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如何让大家看到希望。”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乔富源回忆说。经过调研,政府将天津的“精神振奋点”选在了呼声最高、涉及人数最多的危陋房改造上。当时曾有人为危改算过一笔账:每年至少需投入40亿,总投资将超过300亿。但政府没钱,让建委“自己想办法”。    
    2。“经营”危改    
    从1993年危改工程起步到2000年全面完成改造,“我们创造了许多开创性的措施,完全走的是经营的路子”,陈质枫说。    
    起步之初,政府想开放,开发商却不愿来。原因是“总投资15。5个亿,一算账得亏好几个亿”,河东区原中山门危改指挥部副总指挥姚长宝说。1995年河东区政府开始寻求“区企结合”,    
    明确提出“让开发商有利可图”。市区两级政府本着“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原则,对13项收费标准实行了减免,中山门地区危改才得以启动。    
    需要拆迁的768万平米成片危陋平房中,有177万平米在红桥区,而占地80多万平方米的老城西地区又是其重中之重。1995年,红桥区在老城西进行了芥园西道的建设,开始了“以路带危改”的探索。1995年10月29日,芥园道建成通车后,原来不敢涉足老城区的开发商纷纷抢滩。    
    天津最早的拆迁标准是根据人头安置,后来是根据住房面积,“拆1平米还2。5平米”,但还是难以解决还迁房位置和楼层分配不均的问题。1995年,红桥区政府在芥园道拓路改造中,将危改与房改相结合,提出由货币分配代替实物分配的新思路,在全国首行“货币还迁”尝试,拆迁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来选购住房。    
    从1995年到2000年,天津共发放货币安置款近190亿元,有力拉动了房地产市场。    
    7年危改,天津共拆除危陋房屋869。3万平方米,竣工住宅1656。2万平方米;34万户居民喜迁新居,许多空置多年的商品房被争购一空,共销售商品房1947万平方米,6年中年销售量平均以14%的速度递增;办理个人购房贷款90306件,贷款金额99。01亿元,支持个人购房836。58万平方米,平均年递增速度为165%。“从1993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拆了2000万平米,花了近500亿。全部通过开发,财政基本没拿钱”,陈质枫说。与此同时,天津市GDP增幅2001、2002年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危改的过程也是一个经营城市的过程。陈质枫认为:由危改带动的各类需求已经渗透辐射到多个产业,并将对全市未来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危改的过程中土地的“级差地租”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样是一块地块经过危改后,不但实现了自身价值,也带动了周边地块升值,天津的城市资产得到了跨越式的增长。据测算,危改7年间,天津GDP年均增长为12。2%,其中有约2。7个百分点由危改直接和间接拉动,其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2%左右。


第三部分 激活之环渤海猛醒第35节 [焦点]天津图腾(4)

    3。零出让高补偿    
    在危改工作的最高峰,天津一年中有15万~16万人住在临时周转房里。“但我们没有一户是因为生活过不去而上访”,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乔富源说。“给老百姓的钱多”,陈质枫认为这是拆迁不出问题的根本保证。天津目前的商品房平均房价约为每平米2600元,其拆迁补偿一般为每平米4000元。陈质枫举例说,如自由买卖,在天津一间10平米的平房一般能卖2万元,而拆迁则能补4万。就商品房均价与拆迁补偿价间的差价来看,“我们比上海、北京的补偿都要高”。    
    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新《拆迁条例》,明令拆迁房必须进行市场评估。天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发现,市场评估结果普遍低于天津原货币安置标准,前者仅为后者的60%~70%。于是,天津现行住宅拆迁补偿采取市场评估价外加“一个系数”,即政府给予的安置补贴的方法,仍旧维持了原补偿水平。    
    高补偿源自于土地的零出让,“天津的土地从10年前到现在一直都是零出让。500亿里头至少有一半是土地的钱,我们通过补偿将它返还给老百姓了”。为使这部分钱能到老百姓手里,天津规定对老百姓的补偿由政府确定且在拆迁当天到位。    
    为了“不让一户过不去”,天津提出了一个“最低住房保障体系”。天津市委副书记沈东海介绍说,这一体系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建”,即要求地产商在获取土地时必须拿出其中的30%建零利润商品房;二是“收”,即政府收购存量住房转为廉租住房;三是建廉租房;四是“转”,即政府租房后以更低价格转租给低收入者。    
    据市城调队对部分危改回迁户的调查表明:这些家庭的人均使用面积由未改造前的6。1平方米增加到了现在的12。0平方米。    
    4。五大投资公司经营新天津    
    在危改期的最后3年,天津在危改模式上又有了重大尝试。用陈质枫的话讲,即“集中大兵团作战,集中财力大片操作”:从财政拿一点,从银行借一点,以建委下属投资公司的名义进行大规模拆迁。“以前拆迁都是几千万量级,现在一动手就是数十个亿”,在有了经验又有了财力后,天津的拆迁开始实现从“家庭小作坊”向“现代化流水线”式的跨越。    
    与原先想方设法吸引开发商做法相异,天津现在“要把土地牢牢控制起来,用土地升值的钱为天津做事”。规划局设立了两个小组,已把外环内外所有没开发的土地,通过调查测量全部由市里统一控制了起来。2个月前,天津市建委、规划局和房管局抽调人员成立了一个“建设开发招商服务中心”,与天津7年前就开始探索的“土地征地中心”两块牌子同时运作。陈将其称为土地的“超市”:每个拆迁后经过“包装”的地块都公开展示规划图,并提供全程服务的“流水线”,“想要什么给你什么”。陈质枫说,目前包括海河开发等在内的30多块地正在“中心”进行紧锣密鼓的包装,准备月底集中到香港招商。在此思路下,经营城市的主体亦逐渐从政府让渡于政府性投资公司。    
    以相关土地的预期收益相质押,天津市建委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了“基础设施投资贷款”500亿,还款期15年。“利用这500亿我们在市建委下搭建了5个公司,即海河投资公司、地铁投资公司、道路管网投资公司、城市投资公司和环境投资公司”。这是“天津资产经营的平台”,陈质枫说。    
    是企业就必须具有资产和收益,为此天津颇费心思。其思路是“将政府投入变为资产和收益进入公司”。比如,将天津的道路、桥梁等作价作为资产部分,而将财政上原先维护这些设施的资金作为收益,进入道路管网投资公司。因埋在路下的几十种管道一般由规划局统一分配摆放位置,中间是下水管两侧是上水管、煤气管、通讯管和电缆等,道路和管网将因垄断而赢利。    
    运作海河开发项目的海河投资公司,其注册资本金目前只有建委划拨而来的2个亿。“将来会把划定范围内的道路桥梁、土地出让金和配套费都划给它”,扩充其资本金。陈质枫还透露,海河公司“将来有上市打算”。而对于外资而言,目前“希望他们先介入项目,将来可能会考虑让其介入五大投资公司”。    
    “我们的初步设想是将500亿放大到1000亿,用5~6年将天津的整体形象彻底改变。”其中,天津计划到2010年前解决“大交通”。这个名为“时空同达”的项目有一个“12469”的指标:“1”是每1个居民出门开车15分钟能上快速路,出门10分钟能达到通向各个方向的公交站;“2”是在市中心任意一点开车20分钟能到外环线;“4”是城市任意两点单方40分钟到达;“6”是开车60分钟到达各区县;“9”——开车90分钟到达周围大城市。为此,除了71公里的外环线,天津未来几年要花173亿在外环内建“2环2横2纵2条射线”共145公里快速路。此外,还要投资300亿修建3条地铁。    
    (记者张静)


第三部分 激活之环渤海猛醒第36节 [焦点]天津图腾(5)

    三、金融胎动    
    “北方金融中心”胎动:五年要投7000亿    
    2003年10月30日上午,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路口。一头昂首奋蹄的金牛雕塑正式落户于此,雕塑的底座写有六个金字——“友谊路金融街”。    
    这头以华尔街牛为原形的金牛,“表明了天津加快建设友谊路金融街的决心”。天津河西区区委宣传部的赵旭说。    
    以金融街为突破口,天津建设北方金融中心的步伐也越走越急。    
    1。友谊路金融街雏形初现    
    在2003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以相当大的篇幅阐述了天津要加快建设北方金融中心的意图。    
    建设金融中心,必然要以相应的金融街为依托,而天津最终将金融街选定在位于河西区的友谊路。    
    根据天津市的规划,友谊路将建设成为以金融办公为主,集办公、酒店、休闲、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务服务区,并着力建设两个功能区,即国际金融服务区和国际经贸展览文化博览区。    
    如今,友谊路金融街已经有了雏形。从路口的北方信托大厦一眼望去,道路两旁高楼林立,俨然一副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派。根据河西区区委调查,已经入驻友谊路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机构共26家,其中,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天津分行以及天津市商业银行等8家银行都已经落户。同时,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的天津分行已准备入驻友谊路,而交通银行天津分行也有迁入河西区的意向。此外,友谊路所属的河西区共有金融机构79家。    
    赵旭说,金融街还将吸引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入驻,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友谊路金融街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形成资金密集、信息畅通、交易活跃、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全国乃至国际金融中心,从而建成天津的‘华尔街’。”不过,入驻其中的金融机构将获得哪些优惠措施,区政府尚未出台具体规定。    
    2。“华尔街”与“曼哈顿”    
    在友谊路金融街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另外一个金融街也在加紧建设——开发区“滨海金融街”。有意思的是,河西区的人士称,友谊路的建设目标是“天津的华尔街”,而开发区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