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王跃文梅次故事 >

第11章

王跃文梅次故事-第11章

小说: 王跃文梅次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关系。' 刘芸收拾完了就要走,朱怀镜让她坐坐。她便坐下了,憨憨地笑。真 
让她坐下来了,朱怀镜也没什么话说了。他问刘芸家里有些什么人,哪里上的学, 
喜欢看什么书,平日玩些什么。刘芸一一答了,话也不多。朱怀镜说话时,她会 
歪了头望着他,眼睛眨都不眨。朱怀镜都不好意思了,他却只是莞尔一笑。 

第七章 

韩永杰的奥迪轿车开路,范东阳的奔驰轿车居中,朱怀镜的皇冠轿车殿后。 

紧跟后面的还有梅次电视台的新闻采访车。不到二十分钟,就逼近马山县境 
了。 

朱怀镜打了余明吾手机,' 明吾你到了吗?我们就不下车了。见了我们的车, 
你就在前面走吧。' 余明吾说:' 都准备了。我深更半夜叫县委办买的,送到村 
里去了。'    '好吧好吧。怎么还有辆警车?' 朱怀镜问。 

余明吾说:' 我想路上方便些,怕堵车。' 朱怀镜说:' 明吾同志,这些细 
节问题,其实是大事,你得同我们说说。' 余明吾有些为难了,说:' 对不起, 
朱书记,我事先没多想。那就让警车别走了?' 朱怀镜说:' 别越弄越复杂了, 
就这样吧。' 朱怀镜刚打完电话,手机又响了。 

' 怀镜同志吗?' 没想到是范东阳打来的,' 我们是去调查研究,怎么搞成 
鬼子进村的驾式?' 朱怀镜忙说:' 我刚才已经批评过余明吾同志了。他说明了 
情况,最近这边好几处修路,很多车辆分流到这边来了,老是堵车,所以才安排 
警车开路的。下面同志都知道您范部长一贯主张轻车简从,今天情况特殊,请您 
原谅。' 范东阳语气不温不火,份量却也不轻,说:' 怀镜同志,我们要时刻注 
意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啊。'   ' 是是。今天就请范部长原谅,情况特殊。 

' 朱怀镜说。 

行车约一小时,到了一个叫杏林村的地方。地名并不符实,不见杏林,却是 
漫山漫野的枣树。村干部早迎候在村口了。范东阳下了车,先同村干部握手,再 
同余明吾和县长握手。县长姓尹,叫尹正东。朱怀镜同尹正东握手时,眼睛不由 
得一亮。说来奇怪,他同尹正东是初次见面,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正是枣花季节,凉风吹过,清香扑鼻。枣林深处,农舍隐现,鸡鸣狗吠,声 
声入耳。范东阳兴致勃勃,双手叉腰,环顾四野,说:' 多好的田园风光啊!这 
让我想起了两句古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怀镜,这是王维的诗吧,是不 
是?' ' 范部长真是诗书满腹啊!' 朱怀镜隐约记得这好像是孟浩然的诗,只好 
如此含糊了。 

村干部带着领导同志走了一圈,然后到村委办公室坐下来。村支书是位精干 
的年轻人,汇报情况条理分明。范东阳听着很是满意,说:' 好啊,俗话说得好,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支书、村干部,代表党和政府形象啊。实践证 
明,你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可行,效果很好。看着你们这成片成片的枣林, 
我对农村工作充满信心。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啊!我建议,梅次地委和马山县委 
要进一步总结这里的经验,一定要突出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建设这个主题。' 朱怀 
镜马上表态,说:' 我们一定组织专门班子,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经验总 
结好。像杏林村这样的典型,马山县还有很多,这个村是比较突出的代表。'   
 范东阳问:' 明吾同志,像杏林村这样的枣子村还有多少?' 余明吾说:' 马 
山县总共三十五个乡,东边这九个乡,户户栽枣树,村村是枣林。'   ' 这九 
个乡,枣子已成了重要经济支柱。' 尹正东补充道。 

范东阳听罢,眼睛放光,抚掌道:' 好啊,好啊!我说呀,怀镜看你们同不 
同意我的观点,这个我说呀,马山经验,要突出枣子开发,这应该说是加强基层 
组织建设的成果嘛。我看思路越来越明朗了。怀镜同志,永杰同志,明吾同志, 
正东同志,你们要好好总结啊!' 一行人走起来看似阵容随意,其实自有规矩。 

范东阳的右手是朱怀镜,左手是韩永杰。余明吾和尹正东随后,也是一左一 
右。 

尹正东也许性子太急,走着走着,就会走到前面去,凑在范东阳面前说几句。 
他马上又会发现自己不对劲了,忙退了回来。可过不了多久,他忍不住又走到前 
面去了。 

望着尹正东串前串后,朱怀镜总在回忆,不知在哪里见过他,或是他像某位 
熟人。范东阳突然萌发了新灵感,' 对了,我有个想法。典型越具体越好。我建 
议你们就抓住这个村,把它的经验总结透。这个这个叫杏林村吧?我看改个村名 
吧,就叫枣林村。' 树先进典型似乎有个规矩,就是总树基层的好人好事。下级 
同上级的关系,近乎于橡皮泥同手的关系。橡皮泥你想捏什么就是什么,越是基 
层,越是好捏。 

改村名可是个大事啊!朱怀镜带头鼓掌,说:' 范部长,我用老百姓的话说, 
全村人托你洪福啊!你能不能为这个新生的枣林村题个词? 

' 范东阳欣然答应了。村支书便拿出宣纸,往桌上一铺,请范东阳题词。 

村支书三十多岁,刚下车时,余明吾介绍过他,大家听得不太清楚,不知他 
姓甚名谁了。毛笔是新的,半天润不开。朱怀镜急出了汗,就望望余明吾,怪他 
工作做得不细致。余明吾便望望随来的县委办主任。县委办主任没谁可望了,就 
红着脸,手不停地抓着头发。范东阳却是不急不慌,将笔浸在墨水里,轻轻地晃 
着。 

他的脸相总是微笑着的,村干部们看着很亲切。毛笔终于化开了,范东阳先 
在旁边报纸上试试笔,再挥毫题道:学习枣林经验,加强组织建设。范东阳题。 

某年某月某日。 

大家齐声鼓掌。朱怀镜说:' 好书法。范部长,我不懂书法,看还能看个大 
概。你的字师法瘦金体,却又稍略丰润些。我们不懂书法的人,只知道字好不好 
看。范部长的字就是漂亮。' 范东阳接过毛巾,揩着手,摇摇头,笑着。他摇头 
是谦虚,笑是高兴。看来朱怀镜说中了。临上车,范东阳突然回头说:' 怀镜, 
你坐我车吧。' 朱怀镜便上了范东阳的车。 

一时找不着话,朱怀镜只好说:' 范部长书法真好。别说,这也是领导形象 
哩。毛泽东同志,大家就不得不佩服,文韬武略,盖世无双。 

' 范东阳笑道:' 怀镜说到哪里去了,我怎么敢同他老人家相提并论? 

他老人家啊,你有时候还不得不相信他是神哩!' ' 是啊。' 朱怀镜说。 

望着车窗外茂密的枣林,范东阳忍不住啧啧感叹,' 王维那首诗,用在这里 
真是太贴切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 
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描写的,就是一幅画啊。' ' 
是啊,王维本来就是个画家,他的诗就真的是诗情画意了。' 朱怀镜说得像个行 
家,心里却很虚,生怕范东阳的秘书听出破绽。秘书坐在前面,不多说话。组织 
部长的秘书就该如此,看上去像个聋子,不注意领导同志们的谈话。 

' 好漂亮的乡村景色,真叫人流连忘返。我退休以后,就选这种乡村住下来, 
没事写写生,多好。' 范东阳感叹道。 

朱怀镜说:' 范部长,我很想要你幅字,或是画,只是开不了口。 

' 范东阳笑了,说:' 你这不开口了?好吧,改天有空再说吧。' 朱怀镜忙 
道了谢。范东阳又问他都读些什么书。朱怀镜说:' 我读书读得很庞杂。' 便随 
意列举了几本书,有的是读过的,有的并不曾读过。 

范东阳便笑道:' 你说的读得杂,其实就是博览群书啊。' 朱怀镜忙摇头笑 
道:' 怎么敢在范部长面前谈读书呢?' 范东阳却用一种感慨的语气说道:' 怀 
镜是个读书人。' 朱怀镜谦虚道:' 哪里啊。' 他琢磨范东阳的感觉,像个博士 
生导师。范东阳的谈兴更浓了,总离不开读书。 

朱怀镜书倒读过些,却是个不求甚解的人,他的过人之处是记性好,耳闻目 
睹的事,不轻易望记。范东阳提到的书,他多能附和几句。范东阳像是找到了知 
音,演说状态甚佳。 

紧接着视察了三个村子,却是一个比一个好。范东阳显然后悔了,不该早早 
的就把先进典型定了下来。可说过的话是不能随便收回来的,就只好兴高采烈, 
一路说好好好。余明吾看出朱怀镜有怪他的意思,就私下解释说:' 我们有意让 
视察的典型现场一个比一个好,就是想收到一个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的效果。没 
想到范部长会这么高兴,下车就标态了。' 尹正东插嘴说:' 杏林村本也不错… 

…' 没等他说完,朱怀镜轻声说道:' 别说了,算了吧。' 朱怀镜陪同范东 
阳一天半,形影不离。 

范东阳离开时,朱怀镜坚持要送他到边界处。范东阳再三说:' 怀镜哪,好 
好总结你们的经验。我们荆都的重头是工业,过去对农业和农村工作花的气力不 
多。其实,农村有很多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的东西啊。 

怀镜不错!' 范东阳本是谈工作,却突然冒出句' 怀镜不错' 来,手法上像 
蒙太奇。范东阳是含蓄的,这四个字的意思就非常丰富了。 

望着范东阳的轿车绝尘而去,朱怀镜上了自己的车。刚开动,又叫司机停下 
来。余明吾同尹正东从车里钻出来,看朱怀镜有什么指示。朱怀镜招招手,叫余 
明吾到他车里来。尹正东就站在那里嘿嘿笑。 

余明吾上车就作检讨,' 对不起朱书记,我们没有安排好。' 朱怀镜说:' 
也没什么,还算不错。不过接待无小事,要事事细致。当年周总理为什么经常亲 
自过问外交接待问题?重要嘛。' ' 是是。' 朱怀镜说:' 马山经验,当然主要 
是枣林经验,要好好总结。我意思是地县两级组成联合调研班子,集中时间搞一 
段。我回去向缪明同志汇报这个想法。' ' 行行,我们按朱书记意见办。' 余明 
吾说着又笑了笑,' 范部长一句话,就把一个村的名字改了。朱书记,这里还有 
个法律问题。' 朱怀镜说:' 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向民政部门报批一下就是了。 

范部长说改个地名,你能说不改?我跟你说老余,范部长这次对你们用警车 
开道很不感冒,提出了批评。我替你圆了场。范部长很注意形象的。' 余明吾说 
:' 朱书记,你别怪我说直话。他要是真到了必须得用警车开道的级别,你不用 
警车,他照样会不高兴。他是怕太张扬了,影响他日后进常委吧。' 朱怀镜严肃 
起来,' 明吾你越说越不像话了。' 余明吾红着脸,憨憨地笑。在领导面前适当 
说些出格的话也无妨的。领导会认为你有性格,而且信任他。朱怀镜不在马山再 
作停留,当天下午就回到了地委机关。余明吾同尹正东自然送他到县界,握手再 
三而别。 

朱怀镜同尹正东握别时,随口说道:' 正东像我的一位朋友。' 尹正东将朱 
怀镜的手握得更紧了,使劲摇着说:' 这是我正东的荣幸。' 

第八章 

朱怀镜同袁之峰一道,去几个重点国有企业转了一圈回来,见手边没什么当 
紧事了,专门向缪明请了假,说回荆都去一趟,动员夫人调过来。他不能不回荆 
都去,好歹得同香妹说出个结果。这些日子,每到夜晚,儿子的眼睛总在他的床 
前闪来闪去,鬼火似的。而香妹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打电话给他,死活都说要离婚。 

可是为着儿子,他说什么也不愿离婚了。儿子下半年就要上中学了,他打算 
让儿子到梅次来上学。让儿子呆在身边,他心里会踏实些。误了儿子,他会终身 
不安的。 

缪明很高兴,同意朱怀镜马上回荆都去住上几天,还开玩笑说,不把夫人磨 
动就不许回来。现在很多从市里下去的领导干部,都没有带上夫人,被称作飞鸽 
牌干部,迟早要飞的。所以凡带上夫人一块走的,多少会落得些好口碑。 

缪明握了朱怀镜的手,还拍拍他的肩膀,说:' 你负责回去说服老婆,我负 
责在这几天内把你的住房安排好了。我同地委办早说过了,让他们把你的房子安 
排好。他们见你夫人反正一时来不了,也就不太急吧。'   朱怀镜是上午到家 
的,香妹上班没回来,儿子呆在屋里玩' 电游'。学校放暑假了。他开门进去的时 
候,儿子回过头来,样子说不上是惊恐还是惊喜,嘴巴动了一下,好像没发出声 
音。他愿意相信儿子喊了爸爸,只是自己没听清。他放下公文包,站在儿子背后, 
问儿子好不好玩。 

他想让儿子知道,爸爸对' 电游' 也很感兴趣。心里却感到可笑,自己还得 
在儿子面前逢迎。儿子并不在乎他站在背后,依旧只顾自己玩。他偷偷望着儿子 
的头顶,见儿子理着短短的平头,头发紧巴巴地贴在头皮上,很没有生气。头发 
还有些发枯,就像六月里晒蔫了的树叶。 

凭他说什么,儿子总是心不在焉地嗯嗯啊啊。儿子终于玩腻了' 电游' ,又 
懒懒地躺在沙发里看电视。朱怀镜坐过去,拉了儿子的手。儿子却触了电似的, 
手抖了一下。儿子的手并没有缩回去,却冒着汗。朱怀镜心里很是窘迫,抓住儿 
子的手不知如何是好,抓着也不是,放了也不是。 

朱怀镜突然感到背上发了汗,便问儿子热不热。儿子没有做声,头木木地摇 
了摇,眼睛仍瞪着电视。他就势放开儿子的手,过去开了空调。 

可老半天,不见凉快下来。他凑上去,伸手试试,见空调吹出的风没有一丝 
凉意,而上面显示的温度却是摄氏十八度。他怀疑空调是不是坏了。 

这时听到开门声,知道是香妹回来了。儿子并不回头,仍旧看他的电视。香 
妹见了朱怀镜,就像没见着,只问儿子作业做了吗?儿子只在鼻子里答应了一声。 

朱怀镜问了声:' 回来了?' 香妹没有应他,只是过去关了空调。 

他便知道空调的确是坏了。 

香妹进厨房时,问了声:' 你在这里吃中饭吗?' 她的问话冷冰冰的,没有 
叫他的名字,甚至' 你' 都没有叫,还把' 家' 替换成了' 这里'。朱怀镜很敏感, 
心里哽哽的,只答了一个字:' 吃。' 中饭吃得很没有生气。儿子那样子似乎不 
在乎谁的存在,眼皮总是耷着,长长的睫毛把眼睛遮得严严的。一家人谁也不说 
话,只有碗碟相碰的叮当声。 

吃了中饭,香妹去厨房洗涮,儿子进他自己房间去了。朱怀镜站在厨房门口, 
想说几句话,香妹不怎么应他。他知道这会儿不能说她调动的事,说了弄不好就 
会相骂。 

他便回到客厅,站在厅中央,无所适从。站了一会儿,便推开书房门。立即 
闻到一股霉味。再一看,发现书房还是他走时的样子,角落散落着几本书。那是 
他四个月前清理书籍时没来得及收拾好的。书桌上、圈椅上、沙发上、书柜上, 
都落满了灰尘。看样子,这四个月香妹从来没有进过他的书房。 

朱怀镜本想独自在书房里呆一会儿,可这里脏得简直没地方落脚,只好去了 
卧室。去荆都之前,因为同香妹关系僵着,他多半是躺在书房的沙发上看书,睡 
觉。与香妹同枕共席的感觉已经很陌生了,甚至这几个月他很是萌生男人的冲动。 

可这会儿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