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正在发育 >

第17章

正在发育-第17章

小说: 正在发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小学到高中,文体训练种类不少,最大训练量的文体是两大类:    
    记叙文,议论文。    
    试问:成人文章里有这两种文体吗?记叙文是什么东西?议论文又是什么东西?将来的工作实践中,用的最多的论文,为什么从来不练?    
    请仔细回忆,出了校门,你有没有被要求,写中小学那样的记叙文议论文,哪怕一篇?有没有?那些所谓优秀的记叙文议论文,明显带有学徒工的标记,说句实话,只能投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读物上去,搞自产自销。哪里能应付真正的写作呢。    
    现在我来说出真相:小学中学练了十年左右的作文,根本不是文章!文章不是那样写的!从学会写字到走出中学,我们的作文课,那些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训练的是什么?    
    是四不象的仿真文章!出了校门百无一用!什么都不是!    
    我建议,废除“记叙文,议论文”等概念!从小学到高中,学校作文的种类重新划分,写真正的文章,重头就是两大类:    
    论文,文学作品。    
    方舟从开始写文章,目的很明确。就是写书。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真正的书。而不是油印的在亲友手里传阅的册子。是散文或小说,而不是什么习作!    
    有人说:九岁十岁写小说太早了嘛!是不是先写点日记?    
    甚至有人说:先写100篇日记,100篇游记,100篇杂感,100篇寓言,再来写小说嘛!    
    ——按每篇500字算,四个100篇,就是二十万字!练了二十万字,才来写小说,他们以为小说是什么?核尖端啊?高科技啊?某些人的专利产品啊?    
    但是我们的作文不就是这样练的吗?以每个学生平均1万字/1年计算,十年就写了10万字。事实上,一般学生远不止写了这个数。为了慎重,我查了新版的《语文教学大纲》,上面有量的规定:小学高年级,各类习作共1。9万字左右,初中,各类写作5。1万字左右,高中课堂作文和各类练笔,超过5万字。加起来,已不止10万字了。10万字是什么概念?每个学生都能写一本书了!但是很多人,一出学校,就把写作视为畏途和终于摆脱的噩梦。十年练出十万字的四不象,这显然是不对的!    
    我们也太轻视孩子的智力了吧?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提到美国孩子8岁就写论文。有些人不屑:八岁能写什么论文?    
    黄博士列举了一些论文的题目,八岁孩子写得有模有样:    
    老鼠有决策能力吗?    
    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食物的色彩与消费者的心理;    
    狗靠什么来决定选择玩具;    
    猫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    
    辛辛那提地区的气温与环保;    
    ——难道是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素质强吗?试问:这些题目中国孩子一定写不出来吗?问题是,我们几十年的作文课,出过这样的题目吗?    
    我们从来没有让孩子写过!我们压根不相信他们能写!    
    其他学科,整个的中国基础教育,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仿真。    
    我们一方面呼吁孩子参与社会,一方面又本能地把孩子阻截在社会之外,呼吁的声音高涨了,就给孩子提供一个模拟和仿真的,提供点边角废料给他们随便玩玩。怕他们把真实的事情搞砸了!    
    一旦孩子进入真实的成人领域,立刻惊呼:这么小就……这对小孩儿有好处吗?    
    很多的教育者,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阻拦孩子做事情。而不是给他们创造机会。    
    什么创造性培养,九法十八式。根本问题不解决,说得花哨有什么用?    
    创造性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一条:    
    让孩子独立地干一件真正的正经事。    
    哪怕多小的事,是真的,而不是游戏模拟仿真的。告诉他成功的目标,对他说成功的好处,并提供条件,帮助他成功,肯定他的成功。就这。    
    方舟为什么一定要写自己的书,原因就在这里。


《正在发育》 社会课上的中国光荣传统(5)

    不能让她的写作天分,耗费在仿真作文上。    
    那种带模式和套路的作文,只能把好好的写作天才写残废了,思维写残废了,语言写残废了。那种残废,是很难很难修复的。    
    这是另外的话题了。很大的话题。    
    (六)关于修改    
    有人问:“你的作文都是自己写的吗?你妈妈给不给你改?”    
    方舟说:“她还没有我写得好呢。”    
    我说:“我要不是学中文的,是学理工的就好了。”    
    方舟说:“你要是个文盲更好。”    
    那样就没有人会怀疑,这些文字,出自她的手笔了。    
    第一本书出版时,要给一张图片配个说明。她是怎么写的:    
    “这是在大连的旅顺的蛇岛照的,这可是货真的蛇,价实不实我就不知道了,可这蛇是真的,可以证明的,只有这张皮笑肉不笑的脸。”    
    我说:“不行,不通,改了。”    
    她大叫:“啊?怎么不行?哪里不通?就是通的!”    
    我说:“的字用多了。”    
    没想到,她还知道挺多,她说:“妈妈,你懂不懂啊?我们汉语里,‘的’字是用得最多的字,平均15个字就要出现一个‘的’”——她的说法没经过专家认证,可能统计有误。    
    我说:“好好好,我们来数数。”    
    加上标点是60个字,用了7个‘的’,平均8。57142857字,出现一个‘的’字,这回她无话可说。重新改过:    
    “这是在旅顺蛇岛照的。这条蛇可是货真的噢!价实不实我不知道,可以证明我很紧张的,就只有这张皮笑肉不笑的脸了。”    
    55个字,4个‘的’,平均13。75字一个,显然通顺多了。    
    她写道:“唉,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我说:“不能用。换一个。”    
    她说:“凭什么不能用?”    
    我说:“21章刚刚用过了。”    
    她说:“就你的记性好!”嘟嘟哝哝不情愿地换了个词。    
    任何一个小小的改动意见,不拿出真凭实据来,根本别想说服她。    
    即使拿出证据来,她也有相对的说辞来辩驳。    
    在《寻找刺激》一章里。她写道:    
    “他忽然对我回眸一笑,拽着我的衣袖,就飞奔向三楼。”    
    原稿是“二楼”,我说:“二楼有什么刺激?改成五楼。”    
    她说:“那个楼没有五楼,只有四楼。”    
    我说:“那就四楼。”    
    经过不依不饶地讨价还价,以“三楼”成交。    
    有时她也会听我的建议。    
    第一章《敬佩我》,我说,加个人物“冯圆”。    
    她说:“为什么,这根本不符合她的个性!她不会当面敬佩我的!”    
    我说:“那也要加,非加不可!第一章所有的人都出场了。只差一个冯圆了,她第一次出场已经是十二章了。那怎么行?”    
    她想想有理,就加了。    
    更多的时候,是听她的。    
    比如结尾。她用“大了……大了……大了……”收场。    
    我说:“这不行吧?是不是太草率了?”    
    她说:“你看,这你就不懂了吧!香港有个电影,结尾就是几个照片和话外音:“大哥和美珍结婚,生了八个孩子;二哥去了澳洲;三弟还在九龙塘,有人在豪华游艇上看见他。”    
    我一想有理,简单利索,还有点余音袅袅的意思。就认可了。    
    看她写得有趣,有时我也想替她写。    
    《二球运动员》写到一半她上厕所去了。    
    我替她续了一句:    
    “最可喜可贺的是学前班的小朋友……”    
    她回来,二话不说就划掉,改成:    
    “在整个运动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最小的学前班小朋友……”    
    还告诫我:“你不懂,别瞎改噢!你想想,这事儿没有什么‘可喜可贺’的,应该是‘引人注目’……”    
    再说修改。    
    课堂作文和假期作文就不说了。由她的语文老师改。暑假收拾书包,我才看见她在学校写的作文。基本都是“优”。    
    这个小说,她写了近一年,写的时候,即使我觉得有点不同看法,也不提,由着她写。文章的脉络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不管怎样,也就是个小说而已,写不成就不写了,写不好重写。又不会造成大损失。    
    这个小说的原稿超过了十万字,有一章,写了几个星期,用去了三个练习本,最后无法结尾,越写离题越远,她自己也不知道在写什么了,像这样的章节就废掉了。吃过了一次教训,下次,也就不吃同样的亏了。也有五六章是我的命题,或者划定范畴,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    
    凡是我命题的,全都写到中途(1000字左右),她就写不下去了。    
    她说:“这没什么好写的!我说写不成你非要让我写。”    
    这些章节也废掉了。    
    她自己学会了控制小说的节奏,整合人物,情节的开合铺排,情绪的调节掌控……众多技术,尽管她未能完美运用,我个人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


《正在发育》 社会课上的中国光荣传统(6)

    这必须有大量的文字积累做保证。    
    近八岁写作到现在,她全部的文字超过了二十万字。    
    我认为,中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与低产量,大修改有关。过于强化“文章不厌千遍改。”——又不是名著,有那么神圣吗?重复训练,只能加重学生对作文的厌烦。    
    以方舟每年写作8万字计算,平均每天写220字,多了吗?也许比普通孩子多,但肯定不是只有她一人可以做到。——220,其实不多啊,不信请看下面一段话,就是220字:    
    芝加哥一所小学的孩子们,创作了一首赞美诗:第一天上帝创造了黑夜和白天;第二天他创造了天;第三天他创造了陆地和海洋;第四天他创造了太阳和月亮;第五天他创造了鱼儿和鸟儿;第六天他创造了万物与人类;第七天他决定好好休息;然后几千年后;他与乔丹一起翱翔。乔丹无疑是美国,也是全世界最走红的体育明星,他的智慧,体态,个性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八十年代至本世纪末全球最伟大的运动员。遍及美国的民意调查表明,美国人崇拜的人物,一是上帝,二是父母,三是乔丹。    
    《正在发育》完稿后,由我输到电脑里,不过至始至终在她的“监视”下,要是我提点不同意见,她就妄图以挖苦的语气和凶恶的态度,压过我。    
    我说:“好有趣啊,这是真的吗?”    
    她说:“真的真的——当然是假的了,虚构都看不出来!”    
    *    
    我说:“这个词……不行吧!”    
    她说:“怎么不行怎么不行?就你会咬文嚼字,你怎么不去考北大?你怎么不去考私塾?在我们家窝着!”    
    *    
    我说:“我的乖乖女啊,这样写真的不行!”    
    她说:“你敢给我改!行行你改!我不写了!我不写了!呜呜呜呜……”    
    *    
    我说:“‘吹弹可破’你都会用了?……我还不知道有这个词。”    
    她说:“你看书少了吧?武侠小说里多得很!”    
    *    
    我说:“给我倒杯茶来!”    
    茶端来了。不过,只要我一提修改意见,她就像个老式的缝纫师傅一样,往我身上    
    喷水。我就笑得东倒西歪:“别喷我!卖盗版话梅肉的才喷水呢!别喷了!唾沫都喷到我身上了!你再喷!喷到电脑主机上要爆炸的……”    
    没有修改的时候,她坐得不耐烦,就自己去洗手间照镜子梳头。做些装可爱的姿势,再傻呵呵地对着自己笑。说些“我觉得我越长越漂亮”之类恬不知耻的话。时间一长,我就要叫了:    
    “你快点来!……别梳头了,臭美的你!”    
    她把梳子带过来,到处乱梳。我就说:    
    “梳你自己的小胡子,别来梳我的腿毛,烦不烦呢你!”    
    要么就是她对我“训话”:不许老土!不许不情愿!不许装小孩,不许包牙齿,不许露牙龈,不许送下巴,不许收下巴!不许做手势,不许看我,不许吃东西!不许装可怜!    
    在嬉笑怒骂声中,把稿子输进电脑里了。十来天而已。因为修改的气氛很轻松,好象排演喜剧一样,她又想出了不少特别出彩的幽默句子。    
    电脑她也会使用。打字,绘图,上网,简单游戏。    
    似乎还要特别说明一句:两本书的书名和小标题,都是她自己起的。    
    (七)温情是幽默的天敌。    
    方舟的文字,是有幽默的。有人评价说:“有惊人的幽默天分。”    
    有人问她:“你平时是不是这么幽默?天生幽默还是后天幽默?”    
    “石家庄一小学生,因一篇作文而遭父亲打骂,头部受伤到医院救治。这名10岁男孩姓孙,家住下关宝善街,父亲常带人回家打麻将。28日晚孙父又在家中组织了一桌并玩至很晚,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在写暑期作文时,便以此写了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不想父亲发现这篇作文,大发雷霆,对孩子又打又骂,孩子头撞上了桌角。    这个父亲,大家都会觉得过分了。想必他自己也会后悔。孩子讲了点真话而已,就被撞得头破血流,这样写作文,是正常人都要被吓得生了心理疾病。一听说要写作,就抖得像筛糠。这样的心理状态,能写出幽默的作文,真是出鬼了。    
    方舟八岁的时候,写了一篇〈课堂记趣〉(节选):    
    上活动课,这节课的内容是:〃早上该怎么做?〃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面镜子,叫小鹏来表演一下。他走上讲台,想了一会儿,就用手把镜子擦了。老师只好又重新画上了镜子,说:〃你早上应该照镜子。〃    
    上自然课,这节课是〃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老师让我们带蒜瓣。〃看一看〃〃闻一闻〃都做过了,就差尝一尝了,许多同学没等老师说话就把蒜瓣全吃了。那个辣呀,他们卡住脖子往外直吐。    
    上活动课,这节课是〃森林交响曲〃。老师问〃树木对人类有什么益处〃,小浩说:〃有一种树叫酒树,钻一个洞就有酒流出来;有一种树叫牛奶树,刮开树皮就可以喝牛奶,有一种树叫面包树,有一种树叫面条树,有一种树叫豆腐干树……〃老师皱着眉头说:〃好,非常好。〃    
    上班会课,这节课是介绍家里有哪些人。老师说你们都是独生子女。小杰起来发言了,他说:〃我们家有十七口人。〃大家都惊奇极了。他说:他有一个弟弟。还说了裁缝,钉扣子的,还有一大堆工人的名字,原来他们家是个体户。    
    上班会课,老师说:〃下个星期检查团要来了,如果有人问你老师打不打你们,你应该这样说?〃同学们都知道应该说老师不打我们。只有小石举手说:〃老师打我们。〃老师生气了,说:〃老师哪次打你了?老师拿书拍拍你的头算打你?你在家爸爸妈妈是这样打你的?〃小石不做声了。    
    这个作文,当时就引起争议: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