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颜氏家训集注 >

第33章

颜氏家训集注-第33章

小说: 颜氏家训集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构,非所以得名也。
〔一〕德艺周厚,谓德行文艺周备笃厚也。
〔二〕卢文弨曰:“左氏襄二十四年传:‘夫令名,德之舆也;恕思以
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三〕卢文弨曰:“庄子逍遥游:‘圣人无名。’又
天运篇:‘老子曰:“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后汉书逸民传:‘法真逃名
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惧修名之不立。’逸
周书官人解:‘规谏而不类,道行而不平,曰窃名者也。’”〔四〕卢文弨曰:
“老子道经:‘虽有荣观,宴处超然。’”器案:老子想尔注:“天子王公也,
虽有荣观,为人所尊,务当重清静,奉行道诫也。”人足所履,不过数寸,
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一〕,每沈溺于川谷者,何哉?
为其旁无余地故也〔二〕。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
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
责。若能开方轨之路〔三〕,广造舟之航〔四〕,则仲由之言信〔五〕,重于
登坛之盟,〔六〕赵熹之降城〔七〕,贤于折冲之将矣〔八〕。
〔一〕把,各本皆作“抱”,今从宋本。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
即以“拱把”连文。何焯曰:“此谓独木桥尔。”卢文弨曰:“梁,桥也。”器
案:两手所围曰拱,只手所握曰把。淮南子缪称篇:“故若行独梁,不为无
人竞其容。”高诱注:“独梁,一木之水桥也。”〔二〕刘盼遂曰:“案:庄子
外物篇:‘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
人尚有用乎?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颜氏此文,正取庄意。”〔三〕赵
曦明曰:“战国齐策:‘苏秦说齐宣王曰:“秦攻齐,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
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卢文弨曰:“亢父,音刚甫。”
〔四〕赵曦明曰:“诗大雅大明:‘造舟为梁。’传:‘天子造舟,诸侯维舟,
大夫方舟,士特舟。’正义:‘皆释水文。李巡曰:“比其舟而渡曰造舟。”然
则造舟者,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如今之浮桥,杜预云:“则河桥之谓也。”’
方言九:‘舟自关而东,或谓之航。’”〔五〕宋本“言信”作“证鼎”,原注
“一本作‘言信’。”郝懿行曰:“案证鼎谓证鲁之■鼎也,韓非子以為展禽
事。”卢文弨曰:“案证鼎非子路事,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
以其鴈往,齐人曰:“鴈也。”鲁人曰:“真也。”齐人曰:“使乐正子春来,
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
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鴈’與‘■’同,疑顏氏本误用,而后
人改之。”器案:证鴈鼎事,吕氏春秋审己篇以为柳下季,郝氏以为韩非子
作展禽,非是。
〔六〕赵曦明曰:“左哀公十四年传:‘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
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
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
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器案:公羊传庄
公十三年何休注:“土基三尺,土阶三等曰坛。会必有坛者,为升降揖让,
称先君以相接,所以长其敬。”〔七〕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
文津本、别解“熹”作“喜”。沈揆曰:“后汉赵熹传:‘舞阴大姓李氏拥城
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
著名,愿得降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诸本误作‘赵喜’。”〔八〕卢
文弨曰:“冲,冲车也。晏子杂上:‘仲尼曰:“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
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一〕入,
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二〕。虙子贱〔三〕云:“诚
于此者形于彼。〔四〕”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
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五〕,承之以羞大矣〔六〕。伯石让卿〔七〕,
王莽辞政〔八〕,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
竖也〔九〕。近有大贵,以孝着声〔一0〕,前后居丧,哀毁踰制,亦足以高
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一一〕,以巴豆〔一二〕涂脸,遂使成疮,表哭
泣之过〔一三〕。左右童竖〔一四〕,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
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一五〕,乃贪名不已故也〔一六〕。
〔一〕卢文弨曰:“汉书食货志:‘金刀龟贝,所以通有无也。’说文:
‘贝,海介虫也。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器案:高僧传释道远传:“远周贫济乏,身无留财,有元绍比丘,每给以金
贝,远让而弗受。”卢思道劳生论:“段圭、张让,金贝是视。”亦以金贝连
文。
〔二〕朱亦栋曰:“案韩非子难势篇:‘客曰:“人有鬻矛与楯者,誉其
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有应之
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楯,与
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之推之语本此,赵氏失注。说文解字:‘橹,
大盾也。’”郑珍说同。器案:礼记儒行:“礼义以为干橹。”郑玄注:“干橹,
小楯大楯也。”〔三〕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黄本、文津本、
朱本、通录二“虙”作“宓”,宋本作“虙”。赵曦明曰:“案颜氏有辨,在
书证篇。宋本作‘虙’,信颜氏元本,今从之。”〔四〕卢文弨曰:“家语屈节
解:‘巫马期入单父界,见夜●者,得鱼辄舍之,巫马期问焉。●者曰:“鱼
之大者,吾大夫爱之,其小者,吾大夫欲长之,是以得二者辄舍之。”巫马
期返以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闇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
何行而得于是?”孔子曰:“吾尝与之言曰:‘诚于此者刑于彼。’宓子行此
术于单父也。”’案:刑、形古通。据家语乃孔子告子贱之言。”〔五〕黄叔琳
曰:“六字洵为格言,当书绅佩之。”赵曦明曰:“韩非子说林上:‘故曰巧诈
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器案:三国志刘晔传注
引傅子引谚,与韩非子同。
〔六〕赵曦明曰:“易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案:王弼
注云:“德行无恒,自相违错,不可致诘,故或承之羞也。”〔七〕赵曦明曰:
“左氏襄三十年传:‘伯有既死,使太史命伯石为卿,辞。太史退,则请命
焉。复命之,又辞。如是三,乃受策入拜。子产是以恶其为人也,使次己位。’”
〔八〕赵曦明曰:“汉书本传:‘大司马王根,荐莽自代,上遂擢莽为大司马。
哀帝即位,莽上疏乞骸骨。哀帝曰:“先帝委政于君而弃群臣,朕得奉宗庙,
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君移病求退,朕甚伤焉。已诏尚书待君奏事。”又遣丞
相孔光等白太后:“大司马即不起,皇帝不敢听政。”太后复令莽视事。已因
傅太后怒,复乞骸骨。’”器案:白居易放言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恭未篡时;若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意与颜氏相同。
〔九〕卢文弨曰:“竖,臣庾切,说文:‘立也。’下亦音同。”〔一0〕
以孝着声,各本及类说作“孝悌着声”,今从宋本。
〔一一〕傅本、程本、胡本“于”作“以”。卢文弨曰:“礼记问丧:‘寝
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一二〕卢文弨曰:“本草:‘巴豆,出巴郡,有
大毒。’”〔一三〕郝懿行曰:“朱子有言:‘割股庐墓,亦是为人。’正谓此也。
韩非子内储说云:‘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其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
为官师。明年,人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余每读而叹曰:甚哉,世人之
爱名,一至此乎!且亲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名,于汝心安乎?吁,亦异矣!”
〔一四〕卢文弨曰:“竖,小使之未冠者。”〔一五〕文选答宾戏:“功不可以
虚成,名不可以伪立。”〔一六〕卢文弨曰:“案:下当分段。”今从之。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
多以酒犊珍玩〔一〕,交诸名士,甘其饵者〔二〕,递共吹嘘。〔三〕朝廷以
为文华〔四〕,亦尝〔五〕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六〕笃好文学,疑彼制
作,多非机杼〔七〕,遂设燕言〔八〕,面相讨试〔九〕。竟日欢谐,辞人满
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一0〕即成,了非向韵〔一一〕。众客
各自沈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韩又尝问曰:“玉珽杼上终
葵首,当作何形?”乃答云:“珽头曲圜,势如葵叶耳〔一二〕。”韩既有学,
忍笑为吾说之。
〔一〕器案:酒犊,谓牛酒也。汉书公孙弘传:“因赐告牛酒杂帛。”〔二〕
器案:饵谓以利诱人也。后汉书刘瑜传:“奸情赇赂,皆为吏饵。”〔三〕共,
各本作“相”,今从宋本。卢文弨曰:“后汉书郑泰传:‘孔公绪清谈高论,
嘘枯吹生。’卢思道孤鸿赋序:‘翦拂吹嘘,长其光价。’”器案:方言十二:
“吹,扇,助也。”郭注:“吹嘘,扇拂,相佐助也。”〔四〕器案:后汉书班
彪传:“敷文华以纬国典。”北史李谔传:“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
梁,其弊弥甚。”文华,犹言文采也。
〔五〕宋本“尝”作“常”。
〔六〕刘盼遂曰:“北齐书韩轨传:‘子晋明嗣爵,天统中,改封为东
莱王。诸勋贵子孙中,晋明最留心学问。’家训所说,正其人也。”〔七〕卢
文弨曰:“此以织喻也,魏书祖莹传:‘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
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器案:省事篇:“机杼既薄,无以测量。”
亦以织喻也。
〔八〕燕言,谓燕饮言说也。
〔九〕宋本“试”下有“尔”字。
〔一0〕论语里仁篇:“造次必于是。”集解:“马融曰:‘造次,急遽。’”
〔一一〕卢文弨曰:“了非向韵,言绝非向来之体韵也。韵之为言,始自晋、
宋以来,有神韵、风韵、远韵、雅韵之语。”〔一二〕沈揆曰:“礼记玉藻注:
‘终葵首者,于杼上又广其首,方如椎头。’故以此答为非。”卢文弨曰:“杼
上终葵首,本周礼考工记玉人文,杼者,杀也,于三尺圭上除六寸之下,两
畔杀去之,使已上为椎头。言六寸,据上不杀者而言。谓椎为终葵,齐人语
也。
珽,他顶切。杼,直吕切。椎,直追切,今之槌也。杀,色界切。”郝
懿行曰:“考工记郑注云:‘齐人谓椎曰终葵。’马融广成颂云:‘翚终葵。’
是古以终葵为椎之证也。然尔雅释草,复有‘终葵繁露’之语,是终葵又为
草名,其叶圆叶,有似椎头。然则颜氏所讥势如葵叶之解,若证以尔雅,抑
亦未为全非也。”治点子弟文章〔一〕,以为声价〔二〕,大弊事也〔三〕。一
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凭,益不精励〔四〕。
〔一〕少仪外传下引“治”作“装”。卢文弨曰:“治,直之切,理其
乱也。点谓点窜润饰之也。”器案:尔雅释器:“灭谓之点。”注:“以笔灭字
为点。”说文:“点,小黑也。”盖谓以笔加小黑以窜灭其字也。隋书李德林
传:“军书羽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口授数人,文意百端,
不加治点。”则治点为当时习用语。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文章传:“机善属文,
司空张华见其文章,篇篇称善,犹讥其作文大治,谓曰:‘人之作文,患于
不才;至子为文,乃患太多也。’”又文学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
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与此文治点意同,外
传作“装点”,非是。
〔二〕卢文弨曰:“声,谓名声着闻;价,如市马者,得伯乐一顾而遂
倍于常价也。声价见后汉书姜肱传。”器案:世说新语文学篇:“庾仲初作扬
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
为名价,犹此言为声价也。
〔三〕傅本、颜本、胡本、何本“大”作“太”。
〔四〕精励,谓精进励奋也。少仪外传“励”作“厉”。后汉书朱浮传:
“学者精励,远近同慕。”赵曦明曰:“案:下当分段。”今从之。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一〕,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
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二〕饼饵,人人赠别,云:“上
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
泗州别驾〔三〕,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
矣〔四〕。
〔一〕赵曦明曰:“魏书地形志:‘北广平郡襄国,秦为信都,项羽更
名。二汉属赵国,晋属广平郡。’”〔二〕梨枣,程本、胡本作“黎枣”,今从
宋本。
〔三〕赵曦明曰:“隋书地理志:‘下邳郡,后魏置南徐州,后周改为
泗州。’通典职官十四:‘州之佐史,汉有别驾、治中、主簿等官,别驾从刺
史行部,别乘传车,故谓之别驾。’注:‘庾亮集答郭豫书:“别驾旧与刺史
别乘,其任居刺史之半。”’”〔四〕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
朱本“损败”作“败损”,今从宋本。
本书治家篇、文章篇俱有“损败”语。隋书食货志:“每年收积,勿使
损败。”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一〕,
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二〕?”对曰:“劝也,〔三〕劝其立名,
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四〕,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五〕,而千万
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六〕,而千万人立贞风矣;劝一史鱼〔七〕,而千
万人立直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杂沓参差〔八〕,不绝于世,岂不弘
哉〔九〕?四海悠悠〔一0〕,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抑又论之
〔一一〕,祖考之嘉名美誉,亦子孙之冕服墙宇也,自古及今,获其庇荫者
亦众矣〔一二〕。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世之汲汲者〔一三〕,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一四〕俱升,松柏偕茂者〔一
五〕,惑矣哉!
〔一〕宋本原注:“迒音航。”沈揆曰:“迒音航,又音冈,唐韵云:‘兽
迹。’诸本不考,以为音阙。”卢文弨曰:“尔雅释兽:‘兔其迹迒。’”器案:
说文解字叙:“见鸟兽? 。迒之迹。”文选西京赋刘良注:“迒,兽径也。”梁范
缜神灭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即神灭也。”〔二〕
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无“名”字,今从宋
本。
向宗鲁先生曰:“当作‘而圣人以名为教乎’。”器案:晋书阮瞻传:“戎
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三〕黄叔琳曰:“一劝字已见大意。”
〔四〕孟子万章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