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遭受如此残酷蹂躏的朝鲜国家和人民决不能再被抛弃了。这是至关重要的问
题。除了问题的军事方面要通过战争来解决外,基本方面仍是政治性的,必须在外
交领域寻求答案。然而,在我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权限范围内,不用说,我准备随时
与敌军总司令在战场上举行会谈,以便在不进一步流血的情况下,真诚地努力寻求
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政治目标的任何手段,这种政治目标是任何国家都无理由置身
之外的。
上述声明犹如一枚炸弹在华盛顿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华盛顿把麦克阿
瑟的声明看作是不可原谅和无法挽回的行动。不消说,它公然违反了 12月6日发布
的未经事先批准不得发表任何有关外交政策声明的训令,是明显的抗上行为,是对
总统和宪法权威的挑战,是对文官领导军人这一传统制度的挑战。但更不能令人容
忍的是,该声明使用一种目空一切的嘲弄的口吻,极力贬低中国军队的战斗能力和
工业潜力,大肆叫嚣要扩大战争,这无异于有意激怒中国人,故意破坏任何政治解
决的途径。另外,它还暗示着美国政策上的变化,使人很容易把它看成是对中国人
的最后通牒,好像美国要对中国本土进行攻击,并按新的中国方面根本无法接受的
条件进行谈判。因此,声明发出后,华盛顿即收到许多国家的照会,异口同声地询
问:〃麦克阿瑟声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改变了政策?〃
华盛顿方面特别是杜鲁门本人因此而受到的冲击以及所处的尴尬与被动局面可
想而知。明摆着,和平攻势还未开始就被自己人给挫败了,气得杜鲁门直感到〃别
无选择,再也不能容忍他的抗上行为了〃。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非常不幸,我们做
了很细心的准备,但一切都白费了。为了得到其他各国的同意而花费的时间和国务
院、国防部首脑们长期付出的努力,都因麦克阿瑟将军3月24日的声明而付诸东流
了。〃为了避免引起混乱,杜鲁门被迫取消了准备发表的呼吁和平的声明,并于第
二天上午召集国务卿艾奇逊、副国务卿腊斯克和副国防部长洛维特开会讨论此事。
据艾奇逊回忆说,〃我从未见过洛维特发那样大的火〃,他坚持说必须撤麦克阿瑟的
职,而且要马上撤。在看过麦克阿瑟的声明后,艾奇逊也像洛维特一样〃怒不可遏〃,
认为这是〃对参谋长们的蔑视,践踏了发给他的通知精神,是对总司令最严重的违
抗行为〃。
在那天的会上,杜鲁门强压怒火,故作镇静。自威克岛会晤后,他曾指望麦克
阿瑟能尊重总统的职权,但现在他不得不认为:〃我除了解除这位国家最高战场指
挥官的职务外,没有别的选择。〃然而,他并没有马上这样做。他清楚,麦克阿瑟
不是一般的军事将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成为美国的象征,在国内拥有巨大的
支持力量,要解除他的职务势必会使声望早已江河日下的政府更加不得人心。况且,
现在正是战局进展有利的时候,要把胜将换掉,必须有充分的理由使国民们相信现
行政策是正确的,而麦克阿瑟的主张是危险的。因此,要走出这最后一步必须慎之
又慎,必须找出一个足以这样做的机会。出于上述考虑,杜鲁门那天并没有提出撤
职的问题,只是口述了一份克制性的电文,要参谋长联席会议发给麦克阿瑟,令其
不得再发表与美国政策相违背的声明:
总统指示,提请你注意他1950年12月6日发出的命令。根据1951年3月20日发给
你的通知,你如欲发表任何声明,必须按12月6日命令中的规定行事。总统还指示,
如果共产党军事领导人要求在战场上停火,你应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参谋长联席会
议,以便得到指示。
麦克阿瑟后来回忆说,他当时万万没有想到,他的那项平常的〃例行声明〃竟成
为他作为司令官的最后一次声明了。他辩解说:〃我所说的乃是完全支持任何可能
做到的争取和平的努力。不论作怎样的解释,它也不过是代表一个战地司令官的局
部性意见而已。他小心翼翼地限制自己的职权,声称'问题的基本方面仍是政治性
的,必须在外交领域寻求答案'。在仁川登陆胜利和攻陷平壤之后,我曾两次呼吁
敌方司令官投降和停止继续流血。每一次,任何方面都未提出过哪怕是最轻微的抗
议事实上,恰恰相反。……有人指责我过于强调赤色中国的弱点,但我的陈述不
仅符合事实,而且打算让敌方认识到为什么他们应该停止战争的基本原因。事实上,
不出四个月,俄国主动提出的安排一次停战谈判的建议不就马上被迫不及待地接受
了吗?〃
要不是马丁议员引发了麦克阿瑟所设置的另一枚炸弹,这次风波或许会像往次
一样渐渐平息下去,使麦克阿瑟再逃被解职的命运。但事有凑巧,好像命里注定非
要使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4月5日,马丁为攻击政府的现行政策,在未经麦
克阿瑟许可的情况下,在众议院关于延长服役期的辩论会上,公布了麦克阿瑟3月
20日写给他的复信,声称他〃有责任告诉美国人民我从这位伟大而可靠的人士那里
得到的情况〃。那封鼓吹扩大战争并取得全胜的信一经公布,再次冲击了美国的现
行政策,震动了全世界。李奇微写道,麦克阿瑟这一系列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拆
了总统的台,激怒了盟友,并且把中国人置于这样一种境地,即如果他们接受谈判
条件,便会丢尽面子〃。杜鲁门对这封实际上是冲着他来的信恼火到了极点。他后
来写道:
〃如果把马丁议员对台湾问题的意见称赞为合乎逻辑和传统的话,那么反过来
说,我的政策就是没有逻辑的、不符合传统的了。……我不明白,将军是根据什么
情报来源知道共产党选择了亚洲作为征服世界的场所和选择他的军队作为对手
的。……麦克阿瑟贬低我们在外交上的努力,宣称胜利不是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的,
从正面进行挑战。然而,正如战争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一样,胜利也有正确的和不
正确的。正如布莱德雷将军所说的那样,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亚洲本土,就是在'错
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麦克阿瑟所设想的胜利,是指轰炸
中国的城市,把战争扩大到中国的胜利,但这决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胜利。……拿
破仑在回顾远征莫斯科时就曾说过:'我们每次作战都击败了他们,但却什么也没
有得到。'到了该划清界限的时候了。麦克阿瑟的信件表明,将军不仅不同意政府
的政策,而且对政府的政策进行挑战,公然对他的总司令举起了叛旗。〃
麦克阿瑟则在回忆录中为自己辩护说,他〃对这次信件往来并不十分重视〃,他
只是觉得按照惯例他〃有义务坦率地,回答每一个国会议员的询问〃,〃原意不过是
一次客气的回信,用一般性的言词来表达渴望胜利的爱国之心而已〃。他否认有扩
大战争的意图,认为那〃简直是本末倒置我恰恰是要想结束战争,而不是要扩大
战争。我并没有发动这次战争,倒是有好几次说过:'谁要是赞成派遣美国地面部
队到中国国土上去作战,谁就得检查检查自己的头脑〃。看来,他所谓的扩大战争,
指的是把美国地面部队派到中国去作战,而轰炸中国、让国民党反攻大陆等,不算
扩大战争。但在美国政府看来,轰炸中国等举动必然引起与之有同盟关系的苏联的
介入,从而演变成全球范围的对抗,这不是扩大战争是什么?
4月6日,杜鲁门召马歇尔、艾奇逊、哈里曼和布莱德雷去白宫。他们用了约一
个小时讨论麦克阿瑟的问题。艾奇逊和布莱德雷都表示应免去麦克阿瑟的职务,但
又强调应谨慎行事。艾奇逊对杜鲁门说:〃最重要的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全体成员要
取得一致意见……如果总统免去他的职务,你的政府就要经历一场恶战。〃布莱德
雷建议暂缓行事,以便他有时间同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进行磋商,特别是要听取当
时不在华盛顿的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的意见。马歇尔则认为不可仓促行事,在参谋长
联席会议取得一致意见前不应作出任何决定,并提出是否可把麦克阿瑟召回来交换
一下意见。与会者几乎异口同声地反对这个建议。可以想象,把全身披挂、趾高气
扬的麦克阿瑟召回国,去国会发表他的好战演说,煽动起一片狂热情绪,那无疑是
〃一场灾难〃。杜鲁门在整个讨论中始终不动声色,他只是巧妙地提出问题而不轻易
泄露天机。最后,他让马歇尔去查阅一下过去两年中五角大楼同东京之间的往来文
电,以寻找麦克阿瑟的过失记录。
第二天上午,上述人员再次会聚白宫。马歇尔报告说,他查阅了所有来往的文
电,得出的结论是:〃麦克阿瑟两年前就该被撤职了。〃但为慎重起见,杜鲁门仍未
作最后决定。他对布莱德雷说:〃9日(星期一)想再听听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最后意见。
〃8日下午,布莱德雷主持参谋长联席会议开会,全体一致同意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09日上午,杜鲁门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听取了马歇尔和布莱德雷的汇报后,第一次
明确表态:〃在麦克阿瑟于3月24日发表声明时,我就已决定免去他的职务。〃他们
还决定由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的职务,由当时正在朝鲜视察的陆军部长富兰克·佩
斯于华盛顿时间11日晚8时(东京时间12日上午)向麦克阿瑟传达上述决定。马歇尔
和布莱德雷马上着手办理此事,与佩斯进行联系。但由于釜山通讯系统出了故障,
佩斯没有及时收到华盛顿的指示。
10日晚,有迹象表明上述决定似乎已经泄露出去了,《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
打电话给白宫和五角大楼,要求证实这一消息。这一情况立即在白宫引起一片惊慌。
杜鲁门担心那家报纸会在第二天赶在政府之前把上述决定公布出去,而麦克阿瑟在
得知这一决定但又未接到正式命令的情况下,很可能反戈一击,主动提出辞职,那
他就难堪而被动了。他不是要接受他的辞职,而是〃要把他开除〃。因此,他顾不得
出于礼貌去等佩斯传达命令了,而指示布莱德雷立即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通讯渠
道直接向麦克阿瑟发出解职令,同时指示他的新闻秘书于凌晨1时举行一次特别记
者招待会,公布总统的声明和麦克阿瑟的解职令。
杜鲁门在声明中说:〃我深感遗憾地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已不能在他所担任的职务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
法赋予我的特殊职责和联合国赋予我的责任,我决定变更远东的指挥。……对有关
国家政策进行全面而激烈的辩论是我们自由民主的宪政制度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
军事指挥官必须按照我们的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方式服从颁布给他们的政策和命令,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在危急时刻,这一因素尤其不能忽视。〃在简短而语气严厉
的解职令中,杜鲁门宣布撤销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即驻日盟军最高统帅、〃联合
国军〃总司令、远东美军总司令和远东美国陆军总司令,其指挥权移交李奇微中将,
并立即生效。
下一章
麦克阿瑟
第二十五章 落日余辉
老麦归国如凯旋,风头出尽国会山;
老兵不死心犹在,永往无前再竞选。
话说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消息一公布,美国国内立刻闹翻了天。那些早
就对杜鲁门不满的人借此机会使用除暴力以外的一切手段来发泄这种不满。他们到
处散发请愿书,焚烧杜鲁门的画像,并把国旗倒挂或下半旗。反杜鲁门的笑话满天
飞:〃如果杜鲁门还活着,这件事本不会发生。〃有的报纸把此次事件称作〃在夜深
人静时犯的罪〃。洛杉矾市政会议宣布休会,对麦克阿瑟遭〃政治谋杀,致以沉痛的
悼念〃。一些州议会还通过了遣责杜鲁门的决议。白宫收到成千上万封抗议电报和
信件,不少人在电报中要求弹劲杜鲁门,并称他是〃白痴〃、〃蠢才〃、〃低能儿〃、〃
猪猡〃、〃犹大〃、〃小上尉〃、〃小政客〃、〃熏青鱼〃。参议员麦卡锡在一次集会上说
杜鲁门是个〃狗崽子〃。众议员马丁告诉记者说,共和党已讨论了弹劾问题,并暗示
不但杜鲁门,而且整个行政当局都可能受到行政审判。当晚,杜鲁门前往格里菲思
体育场向全国发表讲话,为他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和他的朝鲜战争政策辩护,但却
被罕见地喝了倒彩。民意测验表明,69%的美国人支持麦克阿瑟,而支持杜鲁门的
只有29%。4月 ll日,简直成了美国的黑暗日,一位参议员说:〃美国今天落在一
个受苏联间谍指挥的秘密小集团的人手里。〃
在东京,那天下午在杜鲁门的正式命令还未送达麦克阿瑟手中之前,无线电台
已向全日本特别广播了这一消息。当时,麦克阿瑟夫妇正在大使馆同华盛顿州参议
员沃伦·马格纳森等人共进午餐。他的副官锡德尼·赫夫从广播中听到这一令人震
惊的消息后,满面愁容、眼泪汪汪地来到餐厅门口。琼看到这种情景,悄悄离开餐
桌过去询问。赫夫把他听到的消息告诉了琼,然后琼回到餐桌前,俯下身轻声告诉
了丈夫。惠特尼写道,听到这个消息,〃麦克阿瑟的面部表情一下子呆滞了〃,像石
雕一样地沉默着。少顷,他抬起头来毫无表情地看着他的夫人,用一种轻柔而使在
场的人能听得到的声音说道:〃琼,'我们终于要回家了。〃
不久,在接到参谋长联席会议发来的正式命令后,麦克阿瑟前往第一大厦。盟
军总部外交局局长威廉·西博尔德前来看他,他微笑着站起来迎接。西博尔德眼含
热泪,半天说不出话来,沉默了好一会才勉强说道:〃将军,在对待这种事上,你
是一个远比我出色的战士。〃随后,'麦克阿瑟〃对用这种方式送他回家进行了嘲弄〃。
他痛苦地说道,〃在陆军服役52年后竞受到如此公开的侮辱〃,作为一名战士,如果
总统打算让他退役,哪怕是稍作暗示,他也会毫无怨恨地这样做。西博尔德说,这
位自豪而敏感的将军显然〃受到了深深的伤害;看着他的表情,听着他的话语,这是
我所经历的最痛苦的会晤〃。
麦克阿瑟有理由对他被解职的方式表示愤怒。他竟然是通过别人从广播中知道
自己被解职的消息,这是他万没有想到也是万不能接受的。他在回忆录中气愤地写
道:〃有史以来,司令官一直在调换,有些出于心血来潮,有些出于某种原因,但
没有哪一次比我这次被解职所用的手段更粗暴的了不许人申诉,没有辩护的机会,
也不考虑过去。……我所接到的解职令是如此的严厉,以致当一个司令官被解职时
所常有的礼遇也受到了妨碍,这实际上是使我处于被管制的状态。即使是办公室里
的一个勤杂工、一个打杂的女佣或随便什么样的仆人,也不会被这样不近人情、不
顾起码体面地打发走。〃他不相信所谓通信系统发生故障、华盛顿无法与佩斯取得
联系的说法。他把这突如其来的事变看作是一种〃突然难以抑制地大发雷霆〃的结果。
不是有人说,杜鲁门性情暴戾,动不动就大光其火吗?不是有消息说,杜鲁门曾给
一位批评他女儿演唱水平的音乐评论家写信,扬言要揍他吗?麦克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