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麦克阿瑟 >

第43章

麦克阿瑟-第43章

小说: 麦克阿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余人,胜利结束了第三次战役。
  中朝军队的新年攻势再次引起华盛顿一片恐慌。但随着战线的稳定,李奇微发
回了令人鼓舞的消息,说他能顶住任何新的进攻,这对日益心寒的决策者们来说不
治子治啻是一股〃冬天里的暖风〃,坚定了他们不必扩大战争也能坚持下去的信心。
1月9日,作为对麦克阿瑟12月30日扩大战争的四点建议的回答,参谋长联席会议致
电麦克阿瑟,称已经考虑并将继续考虑他的建议,但明确指出:封锁中国沿海,〃
必须等到我们在朝鲜的阵地得到稳固或从朝鲜撤出以后〃,而且还要事先征得与中
国有贸易往来的英国的同意;炮击和空袭中国大陆,必须在中国军队进攻朝鲜以外
的美国军队时才能决定是否实施;动用台湾国民党军队增援,不可能对朝鲜的局势
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他们要他继续执行12月29日确定的方针,重申:〃在首先考
虑你的部队安全和保卫日本的基本任务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杀伤在朝鲜的敌军,当
你判明必须撤退才能避免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时,就可从朝鲜撤至日本。〃当时,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确考虑了麦克阿瑟的建议,并拟定了一项应付局势进一步恶化的
措施方案,其中包括向日本派出两个师;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准备对中国立即
进行海上封锁;解除对中国进行〃空中侦察〃的限制;鼓动并支援蒋介石反攻大陆;
向台湾派军事代表团及向在大陆的国民党残余武装提供一切可能的秘密援助等。这
项方案于1月12日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获得批准,并提交国家安全会议讨论通过。
  惠特尼写道,麦克阿瑟把参谋长联席会议1月9日的电报看作是一个〃圈套〃:让
他来掌握〃重大损失〃的确实含义以作出是否撤军的决定,这实际上是把责任推到他
的头上,而华盛顿方面就可像懦夫一样避免作出这个令人讨厌的肯定会遭来非议的
决定。因此,他马上回电要求澄清这样的事实,即他的部队按目前的实力不足以完
成既防守朝鲜而又同时保卫日本的任务;以现有的部队来守住阵地只能维持有限的
一段时间,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不可能没有损失,这种损失是否〃重大〃,则要看人
们赋予它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而,他又要求华盛顿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即美国的现
行政策在朝鲜的军事目标到底是什么?是无限期地打下去直至最后胜利,还是只坚
持一定的时间,或是为了避免损失而尽早撤走?要决定坚持下去就须明确提出来,
而且只有采纳他的四点建议才能坚持并最终取胜。要决定撤走也须明确定下来,而
不必在遭受无谓的损失后才撤。这不是一个战术问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也不是一个需要视损失情况或敌方的行动来做决定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对国内和国
际都会带来决定性影响的大政方针问题。他警告说,这个问题定不下来,政策含糊
不清,他这个总司令就无所适从,无法在战场上定下到底该采取什么行动的重大决
心。另外,让官兵们〃以生命去换取时间〃,也必须明确向他们说明其政治意义,使
他们充分理解其行动的目的,否则,他们是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冒险冲锋陷阵的,其
低落的士气将严重影响战斗力和战场效果。
  麦克阿瑟对部队士气低落的抱怨,也使华盛顿方面对他本人的士气是否高昂产
生了怀疑。显然,麦克阿瑟认为,除非扩大战争,否则就只有撤出朝鲜;不撤出朝
鲜,就会面临〃重大损失〃。艾奇逊称他的这份电报是一封遗书,其用心之一,是在
形势一旦恶化时为自己开脱一切责任,其二是向华盛顿施加最大压力,迫使其接受
扩大战争的建议。杜鲁门看了这份电报也〃深感不安〃:它表明麦克阿瑟完全不想执
行他的命令。但在1月12日举行的国家安全会议上,杜鲁门仍充满幻想地认为:〃如
果给麦克阿瑟以有关政治和外交政策的最新知识,他一定会理解华盛顿的真正意图。
〃于是,会议决定采取三种方式同时做麦克阿瑟的工作,即由总统直接写信向他阐
明美国的政策,由参谋长联席会议再发一个指示〃劝说〃他执行命令,由陆、空参谋
长柯林斯和范登堡亲自前往东京做解释工作。           12日当天,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报就发给了麦克阿瑟,指示他在下令撤军前有
必要再争取一些时间,〃以便同参加朝鲜战争的联合国成员国在外交和军事上进行
磋商〃;除非由于军事需要,〃确实迫不得已〃,否则不应放弃朝鲜,而应〃实实在在
地最大限度地〃打击共产党军队。〃这对于美国在世界上的威信,对于联合国和北约
组织的前途,以及对于努力在亚洲组织的反共抵抗运动,都是同样重要的〃。总之,
要尽可能坚守,坚守无望才可考虑撤到日本。
  14日,杜鲁门的信件以电报形式传到东京。信中列举了十条理由,说明在朝鲜
尽可能坚持下去所能达到的政治目的,其中主要有:它可以使自由世界围绕它动员
起来以对抗苏联的威胁;降低被夸大了的共产党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威望;为在
中国内部和外部组织非共产党抵抗运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直接援助;履行对韩国所
承担的义务以向全世界表明美国友谊的重要性;有利于日本以后的安全地位;鼓舞
面临共产党势力威胁的国家坚定地与其作斗争;促进西方各国加强其防卫力量;巩
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具有不可估量价值的自由世界联合阵线。杜鲁门最后强调,
以现有兵力〃要继续进行这样的抵抗,在军事上也许是不可能的……但重要的是,
我们应向全世界表明,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使我们被迫撤出朝鲜,这种撤离也只是
出于军事上的需要,我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将不会接受这种结果,直到侵略行为被
纠正为止〃。至于扩大作战区域的问题,他表示要〃审慎行事〃。
  麦克阿瑟看了这封信后,似乎领悟了其中的含义。他对手下人宣布说:〃先生
们,这封信终于解决了我们是否撤出朝鲜的问题。没有撤军一说了。〃同时他致电
华盛顿,〃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去执行〃抵抗任务。
  第二天,柯林斯和范登堡到达东京。麦克阿瑟向他们宣读了杜鲁门的信,并说
他理解这封信下达了〃永久〃留在朝鲜的〃指示〃。柯、范二人则把1月 12日参谋长联
席会议批准的在形势恶化时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转达给麦克阿瑟,这更加强了他对
杜鲁门信件的片面理解,以为华盛顿方面已在考虑扩大战争的可能性。
  随后,柯、范二人对朝鲜战场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同李奇微及其下属军官和
士兵们进行了接触,发现士气并不像麦克阿瑟所说得那样令人担心。李奇微向他们
保证说,他对第8集团军〃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是深信不疑的〃,并已开始了代号为〃狼
狗行动〃的有限攻势。回到东京,柯林斯马上给华盛顿发了一份紧急报告。该报告
称,在李奇微领导下,第8集团军状况良好,士气令人十分振奋,目前尚未出现怨
天尤人、斗志瓦解的现象,而且正准备严厉抗击任何大规模的进攻。这份报告如同
一针强心剂,立即使华盛顿感到欢欣鼓舞,如释重负。在1月17日举行的国家安全
会议上,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2日提交的那项方案未获批准,被搁置一边了。从此,
华盛顿方面对麦克阿瑟更加不信任了。他们直接从李奇微那里获取信息,而使麦克
阿瑟成了一个被架空了的董事会主席式的人物。
  1月25日,李奇微利用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在迅速调整部署后发起代号为〃霹雳
行动〃的大规模试探性进攻。10天后,这一行动又发展成代号为〃霹雳围剿〃的大规
模持续进攻。李奇微吸取了以往分兵冒进的教训,为防止部队被分割包围而采用互
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法,以及始终保持接敌的〃磁性战术〃和实施密集
火力突击的〃火海战术〃,与中朝军队打消耗战,逐步向前推进。到2月10日,西线
部队已进至汉江南岸一线,并占领仁川和永登浦等地;东线部队则进至砥平里和横
城以北地区。为粉碎〃联合国军〃的进攻,中朝军队于2月11一16日对砥平里和横城
地区突出之敌实施了反击,随后转入运动防御。
  这期间,麦克阿瑟曾两度赴前线视察。2月20日,他再次前往原州会晤李奇微。
在那里,李奇微向他汇报了两天前制订的继续向北推进的〃屠夫行动〃计划。麦克阿
瑟二话没说就批准了该计划,并当着李奇微的面向记者们宣布:〃我刚刚下令恢复
攻势。〃这种贪他人之功为己有、〃在公众面前自我炫耀〃的做法,大大刺伤了李奇
微的自尊心,使他感到震惊和不快。他写道:〃不用说,总司令和总司令部的参谋
人员从未发布过任何有关这次作战的命令……无论其本人还是其参谋人员在'屠夫
行动'计划的构想或拟制过程中未起过任何作用。〃
  〃屠夫行动〃于2月21日开始实施,至月底,第8集团军缓慢地推进到汉江南岸至
杨平、砥平里、横城、芳林里、江陵一线。为加速向三八线推进,李奇微又制订了
〃撕裂者行动〃计划。在进攻发起前,麦克阿瑟又想去前线视察,为进攻〃打响发令
枪〃。但李奇微对他这种每当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即将开始之时,就要在前线抛头
露面的〃定规〃,既不耐烦又觉危险。这种兴师动众、大讲排场的视察,很可能会把
部队的行动暴露给敌方。于是,李奇微这次甘冒〃无礼犯上〃的风险,向麦克阿瑟发
去一封措词谨慎的电报,希望他出于安全的考虑不要前来视察。麦克阿瑟是个聪明
人,明白其中的含义,头一次知趣地顺从了下级的劝告。
  〃撕裂者行动〃于3月7日开始实施。到3月15日,〃联合国军〃再占汉城,并很快
进抵三八线附近地区。这时,是否越过三八线的问题再次出现了。从军事上看,很
明显,将中国军队赶出北朝鲜几乎是不可能的。若不顾一切地向北推进,能不能到
达鸭绿江还是个问题,纵然到达了,战争就会结束吗?他们面对的将是整个中国,
这势必将招致更惨重的失败,从而使战局愈发不可收拾,陷入没完没了的战争泥潭
中不能自拔。而且,有消息说,中朝军队在进行休整后正准备发动春季攻势,这使
美、英、法等参战国更加忧心仲仲。看来,现在面子已保住,见好就收是上策。能
在此时军事上尚处于有利的地位实现停火是难得的好时机。于是,华盛顿方面决定,
一面在军事上继续向北稳步推进,最好能推进到半岛最狭窄的蜂腰部平壤至元山一
线,以确保现有成果,占据有利地位;一面在政治上以实力政策为基础,同中朝方
面进行停战谈判。
  这样,参谋长联席会议便于3月20日通知麦克阿瑟:〃国务院最近计划由总统不
久以后宣布,由于已将侵略者从南朝鲜大部分地区赶出去,联合国现正准备讨论解
决朝鲜问题的条件。联合国一直有这样一种强烈的看法,即在使用大部队向三八线
以北挺进以前,应当朝和平解决的方向进一步做外交上的努力。〃这个消息对一直
渴望扩大战争、取得全胜的麦克阿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他不能接受这个
在军事上不明不白、不胜不败的结局。他的战争观还是那种全面战争观,认为战场
上两军对垒,必有胜负之分,而取得全胜是双方都必定要争取的;要么胜,要么败,
没有不胜不败这一说。他对朝鲜战争的理解是,既然要打下去,就必须取得彻底胜
利,而要取得彻底胜利就必须扩大战争。早在一个月前,他还抱着华盛顿可能会采
纳他扩大战争的意见的一线希望,并为此而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交了一份彻底取胜
的长远作战计划,包括对北朝鲜北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空袭,向敌方所有的主要补给
线布设放射性废料,以切断中朝之间的联系;使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增援,然
后在北朝鲜东西海岸的北端同时实施登陆和空降作战,〃其情景有点像仁川登陆那
样,但规模要大得多〃。那时,〃中国人很快就会面临要么饿死,要么投降的选择〃。
  现在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他不甘心,他要抗争。在参谋长联席会议发来上述
通知的同一天,他在写给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约瑟夫·马丁的复信中,无视禁止发表
任何有关外交政策言论的指令,不负责任并不加任何保密措施地阐述了他对使用国
民党军队及扩大战争并取得全胜的看法:
  关于赤色中国在朝鲜同我们开战后的形势,我已极为详细地向华盛顿提出了我
的看法和建议。总的说来,这些观点是人们熟知并清楚理解的,它们遵循了我们一
贯恪守的以最大限度的武力对付武力这一常规。您关于使用台湾中国军队的观点,
既不违反逻辑,也不与这一传统相悖。
  奇怪的是,有些人对下列事实似乎难以理解:共产党阴谋家已经选择了亚洲作
为他们想尽办法征服世界的场所,而且我们已就这种赌注同他们在战场上进行了较
量。我们已在这里拿起武器为欧洲而战,而那里的外交家们却仍在进行舌战。如果
我们在亚洲败给共产主义,则欧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而打赢这场战争,则欧洲就
很可能避免战争而保住自由。正如您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赢得胜利。胜利是任何东
西也取代不了的。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胜利,而杜鲁门现在却要用〃姑息〃来取代它,这〃标志
着参战在军事上未达目的〃,势必使〃一个参加了战争而又不能坚持到胜利的大国终
将蒙受战败的一切后果〃。他不能接受这种维持僵局的解决办法,决意要向政府的
有限战争政策公开挑战,要打破实现停火的任何企图,而不惜拆杜鲁门的台、与他
最后摊牌。3月21日,他在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回电中紧急要求:〃对在朝鲜的联合
国军不要再增加进一步的军事限制。〃24日,他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发表了如下违
反政策的公开声明:
  较之我们在战术上的成功更具重大意义的是:事实已清楚地表明,赤色中国这
个新敌人,缺乏工业生产能力,无法充分供应进行现代战争所必需的许多重要物资。
它缺乏制造工业和用以生产、维持和使用哪怕是中等规模的海空军所需要的原材料。
它也无法提供保证地面作战所必需的武器,如坦克、重型火炮以及应用于军事方面
的其他精密科学装备。起初,敌人在数量上的巨大优势或许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
随着现代大规模毁灭手段的发展,单凭数量优势已不足以弥补这些缺陷所固有的脆
弱性。…
  自从赤色中国不宣而战地加入朝鲜战争以来,这些军事上的弱点即已清楚而明
确地暴露出来了。甚至在联合国军的行动受到种种禁令的限制,而中国由此获得军
事上好处的情况下,赤色中国也未显示出它完全有能力用武力征服朝鲜。因此,敌
人此刻一定痛苦地认识到,如果联合国决定改变宽容的作法,不再将战争局限于朝
鲜地区,而是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大到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基地,则赤色中国注定
有立即陷于军事崩溃的危险。这些基本事实确定之后,就朝鲜问题作出决定就不应
再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了。…
  已遭受如此残酷蹂躏的朝鲜国家和人民决不能再被抛弃了。这是至关重要的问
题。除了问题的军事方面要通过战争来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