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私家相册-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关照,甚至成为她的歌迷。欧阳菲菲第一个打进日本歌坛,她和邓丽君是台湾仅有的两位参加过日本NHK三次”红白“大赛的歌手。2003年邓丽君去世八周年时;欧阳菲菲接受台北之音”音乐Enjoy“主持人陈乐融专访时,也忆起以前和邓丽君一起做秀的日子,菲菲表示,因为邓丽君比她小,所以以前她都叫她”小鬼“!菲菲说,她一直很羡慕邓丽君柔美的嗓子,相比之下,自己就像个大大咧咧的男人婆。欧阳菲菲1972年打入日本”红白“大赛的成名曲《甜蜜活到底》,至今仍风靡日本。她现时旅居日本。 1969年在台北国宾饭店与原住民少女一起跳山地舞。邓丽君起初是作为台湾一个类型歌星引起人们关注的。她的台风与少女的天赋都令当时的台湾人着迷。晚会或者重要场合如果没有邓丽君,几乎可以认为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 邓丽君穿上围裙,当上厨娘,站在一堆锅碗瓢盆之中。这是1970年她在香港卖汤圆做秀的照片。事实上,邓丽君天生喜欢做饭,并有一手好厨艺。她的弟弟邓长禧回忆说,他在美国与姐姐住在一起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姐姐做饭给他吃。而且做得相当不错。据邓家人称,邓丽君还是个美食爱好者。她最爱吃猪脚,也非常喜欢东坡肉。在香港时,天香楼是她最常光顾的餐厅,每次必点的菜即是“东坡肉”这道菜。点菜时,她常常告诉一起来的朋友,因为童年家境不好,偶尔菜中会出现肉就会感到兴奋不已。吃香喷喷的“东坡肉”,是她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有同期艺人透露,邓丽君不仅外形健康活泼,而且意外的是,胃口也相当好,可以连吃几碗面而面不改色。 邓丽君在举办演唱会的高雄金都乐府自己的海报前留影,她与张琪、张百龄一同登台,宣传海报上她被冠以天才歌星的称谓。 邓丽君在港九明爱中心演出《小放牛》的剧照。1970年8月邓丽君在港九明爱中心演出《小放牛》。在陈旧的彩色照片上是青春的邓丽君,她的装扮不像个明星,更像是一个中学生,在稚气与情窦初开之间。她面孔像个月饼,鼻子低而扁,并不非常漂亮。那时的邓丽君爱唱《小放牛》,扮牧童。而这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二十多年后成熟、丰腴的邓丽君自是另一番景象。 1970在台北大歌厅表演。邓丽君常常走台于各地歌厅。有时候一晚上要走好几个场子。邓妈妈与小邓丽君常常是很晚才能回到家里。邓长禧回忆说,那时候看到姐姐很辛苦,觉得她很了不起。有时候因为自己早晨起来要上学,而要早睡,早晨起来,姐姐在睡觉,故有时候竟然会半个月说不上一句话。但邓丽君天生喜欢舞台,并不以此为苦,反而自得其乐。 1970年应凯声唱片的邀请随台湾众多女歌星一同赴港演出,站在众人之中,邓丽君应是最年轻的一个,她穿着短裙,与其他女歌手迥然不同。
第二部分:二月黄鹂飞上林: 歌迷小姐二月黄鹂飞上林: 歌迷小姐(7)
邓丽君在歌坛受到肯定后,开始尝试电影。在已有拍摄电影《谢谢总经理》经验下,邓丽君在香港七海影业公司的力邀之下担任了后来风靡港九的电影《歌迷小姐》中的女主角“叮铛”,与男主角张冲演对手戏。《歌迷小姐》描述爱唱歌的女孩“叮铛”在被张冲饰演的大歌星“蓝云”发掘后,“蓝云”将她培养成女歌星的故事,其实就是邓丽君本人的成名故事,所以,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做《邓丽君成名史》,电影上映之后引起了轰动,使得邓丽君的知名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此后她常被人称做“歌迷小姐”。这部电影的电影主题曲叫做《迷人的小姐》,还灌制成了唱片。 以上照片即是她拍摄《歌迷小姐》的剧照。 1970年11月,邓丽君在香港接受电视采访。香港开始被这位来自台湾的天才歌星打动。当地媒体称其为“美到令人发颤的声音”。邓丽君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歌声的第二个故乡。在这里,她开始拥有更多的歌迷,也拥有了更多的故事。 在香港演出空闲时出门游玩,在一家乐器店拍的照片。 在香港演出完之后,在港尽兴购物。戴一副蛤蟆太阳镜是20世纪60年代的风尚。她的眼睛隐在镜片的后面,闪着灿烂的光泽。当然,这个表情只是做给传媒看的。仍然天真的邓丽君对于传媒相当友好。这也是其拥有广泛的人脉的一面。 香港演出大获成功,接受一家花店的赠礼:“音韵悠扬”。 邓丽君在彩排的间歇中拿着两个乐器玩耍。 1969年的照片,16岁,与母亲和家中兄长在一起。 1969年邓丽君在新加坡演出后的照片。 在服饰店中,尽兴选购。邓丽君自小穿衣品位独特。这件竖领墨绿衣服尽显20世纪70年代风尚。其独特的束腰更显出邓氏的身姿曲线。 1971年摄于香港,邓丽君在一家服饰店里,一身红装,身材衬得不错。 主演《小放牛》后,邓丽君开始留意在香港的发展。她在香港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她曾说:“(香港)这是一个融合了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国际都会,可以接触到五花八门的生活方式,非常有趣。”而谈到她对香港的第一印象时,她也说:“香港和新加坡完全不同,让我觉得是‘外国’。语言不通,居民长相也不同。吃的东西和台湾也不一样。在此之前我没吃过蚝油,所以花了一些时间才敢吃了蚝油烹调的黑黑的食物”,她毫不掩饰自己对香港的喜爱,“我很喜欢香港,一开始就喜欢,现在也还是最喜欢。” 1971年2月24日,前往香港保良局演出,受到欢迎。 邓丽君1971年发行了著名的台语唱片《卖肉粽》。《卖肉粽》是日据台湾时期的歌谣,正确的歌名应该是《烧肉粽》,这是那个时候流行的台语歌曲。唱民谣是邓丽君所擅长的,这张唱片是台语专辑,为丽风唱片公司出版,曲目与三年前在宇宙唱片公司灌唱的《苦海女神龙》的大部分雷同,《卖肉粽》也即是该专辑中的《卖肉粽歌》。 《卖肉粽》是一首有着历史传唱地位的经典歌曲,是早期经常被翻唱的台语歌。 邓丽君在香港购买珠宝。经济正在起飞的亚洲四小龙地区,物资不断充裕。而对于少女邓丽君来说,珠宝也不再是奢求。她喜欢这些珠宝更多的出自于少女的爱美之心。 1971年香港沙田,在一古典风格的灯柱下摆pose。邓丽君数度来香港,她已非常喜欢这个经济正在迅猛跃升的城市。而香港的时尚与国际化也使邓丽君暗中把香港当做了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据点。 去购买珠宝的途中,购物的心情极好,阳光明媚。 1971年3月25日,邓丽君与香港明星郑少秋在一起。郑氏此时正因出演风流倜傥的“楚留香”而走红香江。他曾经结婚三次,但最引人关注的是与现时仍然走红的香港金牌主持人沈殿霞(肥肥)的非凡离异。此君与邓丽君同台数次,甚喜欢邓丽君的歌,尽管此时邓丽君仅只是小荷初露。 这一年的邓丽君从台湾的宇宙唱片公司跳槽到了丽风唱片公司,这是和邓丽君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开始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开拓事业相呼应的,因为新东家丽风唱片公司是以马来西亚为根据地,从新加坡、台湾等地购买中文原版唱片,再转卖至东南亚各国以赚取利润为主业的唱片公司。 邓丽君与丽风唱片公司签约金为20万元,这就是当时邓丽君的市场身价。 此时的邓丽君,虽然已经备受人们的关注和追捧,但还没有登上华语歌坛的后座,与她同时代的凤飞飞、欧阳菲菲等女歌星已经是实力很强,地位稳固的歌手。 1971年3月在香港一歌厅演出。她的国语演唱方式,在一个以广东话为主的区域,显得另类、时尚。这一年度,邓丽君最著名的歌曲就是《迷人的小姐》《劝世歌》等歌,由于出唱片频繁,她的歌曲太多,并没有什么成名歌曲,人们喜欢的仍然是她的少女歌手的风格、清丽甜美的唱风以及独特的演唱形式。 1971年3月29日,由香港赴新加坡演出前夕。 20世纪70年代,录音的设备还非常落后,当时无论电视节目还是音乐,都采用的是现场录音、转播的方式,一个接着一个等着录制。这就要求歌手具备充分的演唱实力和现场控制能力。在现场录音的时代,邓丽君被同事们送了一个外号:“歌唱公务员”,这是赞誉她毫不埋怨地工作。在丽风,邓丽君和著名的音乐人姚厚笙共事,姚曾包装过凤飞飞等台湾知名歌星,是个成功的音乐制作人。姚厚笙给予丽风时期的邓丽君很多帮助,为她调整了歌唱技巧,开拓了她的演唱歌路,回忆初见邓丽君唱歌时的情形,姚说:“……她唱歌的方式总给人一种‘可爱小女孩’的味道。也许因为以节奏轻快的歌曲居多的缘故,语尾总是‘嗯,嗯’地上扬。这种方式听起来比较俏皮。虽然我打算彻底改掉,不过日后她偶尔还是会不自觉地出现这种唱法。”接着他说,“我还指导她慢节奏的唱法。告诉她,她已经不是小女孩了,要以更有感情、更像大人的方式来演唱。”
第二部分:二月黄鹂飞上林: 歌迷小姐二月黄鹂飞上林: 歌迷小姐(8)
在新加坡演出现场。邓家有女初长成,粉色的衣裙下是她纤长的身姿。就现在的美感来看,邓丽君虽然算不上九头身美女,但是腿型的线条,可是不输现在的台湾大众情人——萧蔷美眉的长腿哦。 邓丽君1971年3月在新加坡新大歌厅登台演出时的照片及1971年8月26日在新加坡获选十大歌星,于新加坡国家剧院演出时的照片。 1969年邓丽君第一次在台湾以外演唱的地方就是新加坡国家剧院,两年后再次光临时,邓丽君已是东南亚华人社会里家喻户晓的歌坛新秀了。 从20世纪70年代起,邓丽君的唱片销量已经比较稳定,且处于较高的水平,签约丽风之后,由于丽风在东南亚根基深厚,唱片得以更方便地进入到东南亚市场,也多有上好表现,这一阶段可以说邓丽君在歌坛的风光时期已经到来。 在新加坡新大歌厅登台献唱之前留影纪念。邓每到新加坡献唱,所到之处都会被鲜花簇拥。 邓丽君和母亲在大马河游玩,时间是1971年,邓丽君18岁时。她戴着黑色的帽子,专注地对着摄像机微笑,而一直随邓丽君前后的邓妈妈却在环顾左右。 1971年邓丽君参加吉隆坡合合公司的宣传。 被人群簇拥着的邓丽君对着镜头微笑,只有18岁的她已经在东南亚拥有众多歌迷了,人们纷纷拿着唱片请她签名。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她的歌迷主要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还有一些更小的孩子。这段时间邓丽君被称为“娃娃歌后”,她的歌也多为轻快的民谣曲风。 当年的天声唱片企业在推出《邓丽君之歌第六集》的时候,这样介绍了邓丽君:“邓丽君,出生于中国河北省。中学毕业,现于专科学校攻读英语。年轻貌美,禀赋优越,自幼擅长于歌唱,中学时曾荣获’中华电台‘主办歌唱大赛的冠军,之后参加歌唱训练班并以第一期生结业。除此之外,她曾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优胜。接着她特别接受了梁乐音教授三个月的歌唱技巧指导,她聪慧努力,中、英文歌均能朗朗上口,不管是通俗音乐、艺术歌曲、流行音乐、黄梅调都能应付自如。她的歌声柔美、抑扬有致,具有绝佳的歌唱实力;另外她能巧妙地诠释歌词,引起听者的共鸣。本公司应各界所请,特别发行邓丽君的音乐特辑第六集。到目前为止各唱片集已销售万张,此次因数量有限,敬请各位歌迷勿失良机,欲购从速。” 邓丽君1971年在菲律宾登台前接受歌迷献花时拍下的照片,她的这个装扮显得比实际年龄要更成熟。 邓丽君在泰国演出时,在麒麟酒楼留影,她永远是那么专注于镜头,正好与她母亲的心不在焉相反,邓妈妈似已对女儿的走红习以为常。摄于1971年6月2日。 1971年,邓丽君开始在马、新、泰三国作首次巡回演出。 成名后的邓丽君很少出门逛街,怕的是引起歌迷注意,因此闲着的时候,她常帮妈妈做点家事,或是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看小说听唱片。而有时候忍不住出去逛街的时候,邓丽君总是化一些与以往绝不相同的妆容,企图走在大街上还能在歌迷的包围下瞒天过海、不被认出,不过她总是会被人在街上识破。少女的调皮心态在这些小把戏中坦露无遗。 在麒麟酒楼吃饭,休息的间隙为朋友表演。 “可爱”也是邓丽君成功的一大要素,当时的香港乐评人对她有如下的评价:“和以往的台湾歌手不同,很可爱。”或者说,“声音和个性都十分容易让人接受,可说是个毫无个性的个性者”,这些亦褒亦贬的评论虽然暗示此时的邓丽君还不够成熟,但也说明了她还有很大的前进空间。 在东南亚的巡回演出不但使她的名声日隆,也让她在演出中学会了马来西亚语。20世纪80年代初,唱片公司发行了邓丽君的印尼语专辑,把《小城故事》这些知名华语歌翻译成印尼语,由邓丽君演唱,加上印尼语和马来语很类似,因此邓丽君也会说简单的印尼话。 摄于香港铜锣湾,笑容甜美。 摄于越南旅店的一张小照。穿着有乡村味道的裙子,邓丽君在简单中透露出优美和纯朴,正好和旅店里的插花交相辉映。P76…77 1971年邓丽君与母亲一起参加越南邓氏宗亲会。邓丽君有着少女的矜持微笑和明星的气质,在众人中,这种特质尤为明显。 众所周知,越南民族中,有相当多的人是由中国迁移过去的,据史书说越南人是古时越国人的后代。邓家在当地有许多族亲。 在越南演出她的拿手戏《小放牛》,这是个轻松逗趣的谣曲。 在越南西贡演出,装扮得像个家丁,演唱黄梅戏。 邓丽君1971年访问越南《世界日报》社时的照片,对于这次访问,她感到很兴奋。 邓丽君与母亲一起前往香港工展会,准备参加“白花油义卖”活动。她穿着西服,打了领结,迈着大步,英姿飒爽,眉宇间已渐趋成熟。照片时间是1972年冬天。 在外界看来有点神秘的邓丽君,在家人眼中是个普通的完美女人。她的弟弟邓长禧说:“姐姐在我心中太完美,所以自己一直想找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女人,那种‘恋姐情绪’是到结婚后才消除的。”他解释说:“因为邓丽君在晚期比较少曝光,所以给人行踪飘忽不定的感觉,这是因为她并不太想把自己的隐私暴露给大众,之所以要去清迈,就是因为在那里没有人认识她,她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悠闲地生活。” 邓丽君生长在一个很典型的具有中国传统氛围的家庭中,所以,最终也没有出嫁对她来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带小孩,也喜欢安心在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同时她也是一个付出了感情不求回报的人。 在新加坡新大歌厅表演,虽然只有19岁,台风却很大气。 在香港工展会里宣传自己的唱片,参加的歌迷很多。 忙里偷闲,在香港旅游时的一张小照。在她喜欢的动物中,小动物是小松鼠,大动物则是海豚。当然,这张照片上的是一只小狗。
第二部分:二月黄鹂飞上林: 歌迷小姐二月黄鹂飞上林: 歌迷小姐(9)
在香港旅游时的照片,她戴着的宽大的眼镜,是那个时代时尚的装备。即使是一张随意小照,邓丽君也很认真对待。 在吉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