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自传-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特别的感觉是:在这本不该拘谨的地方,彼此靠得那么近,却感到那么远。这个名为夜总会的地方,既不能忘人,又不能忘我,我还是喜欢我老家的小酒店或小舞场,比这自然痛快多了。夜总会总算见识过,比想像的气氛有距离。
“天堂”开眼记旅美日记:1947年5月22日
5月22日
写了一天打箭炉画稿说明,愈写愈穷,因叹文字修养太差,更叹那次旅行所留印象不够深刻。
翻翻中国地图册,读读各省地势、人文、物产、交通的说明,发现吉林省有以渔猎为生、身穿鱼皮的瓦尔喀人,这倒是个新鲜的采访研究项目。瓦尔喀族在东北俗称“鱼皮达子”,可能是满族的一个支系。准备到自然博物馆去看看,有没有瓦尔喀人的实物资料。
5月23日
在自然博物馆消磨了三小时,“鱼皮达子”的材料未找到,找到了西伯利亚土著民族吉尔雅克、哥尔特、爱纽等的生活资料。这些人也是穿鱼皮的,瓦尔喀可能和他们是同一民族的支系,分布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下游。
在中国部分陈列室里发现17世纪清代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宗教宣传画,基本上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但接受了中世纪欧洲绘画的阴阳法。其中两幅基督故事画,木刻水印墨底,手工上色,风格和现存的木板门神年画相似。另一幅手画的标题为“天堂之路”、“地狱之路”的劝世图,反映了当时天主教排挤佛道二教的宣传手段,图中有“天堂之路”30条,“地狱之路”30条,以60组人物故事挤在一幅画上。摘录天堂、地狱之路各七条如下:
天堂之路地狱之路
8。领教入洗(一婴儿受洗礼)40.烧香拜佛(反佛)
9.罗马教皇41.和尚道士(反佛道)
11.圣贤帝王(颂欧洲皇室)42.尼姑仙女(反佛道)
14。甘贫乞丐(拾孔门余唾)55.妄信相面(反迷信)
15。洁净贞女(迎合旧礼教)56。择日算命(反迷信)
16。守节寡妇(迎合旧礼教)57。测字起课(反迷信)
19.民之父母(画一县令)58.江湖卖拳(反武术)
5月24日
却尔斯开勒将于29日赴波士顿结婚,今天他的朋友为渠举行“派对”庆贺。所发请柬声明此会纯为寻乐,不谈政治,凡画家必须带作品一件方准入场,非画家则须供给酒类。地址为司丹勃鸽画室,时间自下午3时起,非至兴尽不散,来时宜渴宜旱,以迟退并湿透为豪;“湿透”者烂醉也。此请柬颇为别致,是以反映格林威治村艺术家生活之一角。我和爱莲去时因无现成的画可送,临时买了一瓶威士忌,一瓶葡萄酒,15只广东老婆饼。老婆饼是昨日在唐人街偶然发现的,到时一抢而光。
5月27日
美国艺术同盟是美国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从昨天起在纽约举行年会,学术讨论三天。该会机关刊物《艺术杂志》(MagazineofArt)编者毛尔斯寄给我一份节目单,知道今明两天有两场学术会议,特地起了个早,赶到大都会博物馆去参加。
上午一场的中心题目是“艺术与犹内司库”(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发言者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侯尔纯爱德曼,讲题为“艺术与文明”。第二个发言者为国务院参加犹内司库的代表哈伐特爱内森。他说,“文化合作对建立世界和平的作用很大,这个联合国机构应该好好运用”。犹内司库美国代表亨利·泡脱罗茜夫人的讲题是“巴黎的第一次犹内司库会议”。第四个发言者画家亨利别林司缺席。第五个发言者是旧金山艺术博物馆监督毛来夫人,我在旧金山见过,开会前和她打了招呼,她的讲题是“犹内司库的任务、要求和希望”。讲完,本来预定举行问答,后因时间过长,宣布散会。
下午第二场会议中心议题是“劳工、商业、工业与艺术”,是生动的题目,也正与美国工商美术发达的现状相适应。第一个发言者是密歇根大学美术助教,讲述美术与劳工、工商业因缘的发生及其关系。这是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发生变化才产生的问题。第二个发言,本应该是惠田曲来卜公司美术指导,未到,改由另一广告画家代替,讲述广告把美术带到了日常生活领域里。第三个发言者但尼尔与德芬巴乞,讲话之后,讨论中心从传统美术和工商美术之分界到工商美术家应懂得工商知识,尤其是工业品设计家必须具有现代工业的知识,否则他所设计的图样将不合实际制造及应用。工商美术家是工业革命以后才产生的新人物,和传统美术家不同其宗。
晚上还有一场会议讨论“美术与经济”,我因太疲倦没去听,但去看了柯泼尤令美术学校的学期成绩展览。该校注重工商美术,有几个学生的书籍插图,画得相当好。
“天堂”开眼记旅美日记:1947年5月28日
5月28日
下午参加美术家年会最后一场会议,是美术杂志主持的一次座谈会。讨论中心是对国务院停止对外画展发出不平之鸣。第一个发言者爱尔弗来。H。小拜尔,纽约现代美术馆作品征集指导,根据当场放映的德国和苏联的美术作品,指出集权国家标榜高度民族主义,排斥现代艺术,暗示国务院的审查及阻止出国美展是集权国家的作风。第二位发言者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克澜士巴尚,讲题为“批评的自由”。他不用讲稿,不愧为教授。第三位发言者是《纽约时报》的艺术评论家爱德华·爱尔盾·裘惠尔。讲题是“来自报刊的评论”。第四位发言画家雷比努·曼格雷伐德的讲题为“来自画家的观点”,他严重提出对国务院事件的抗议。第五个发言者是纽约现代美术馆管理部指导瑞尼。D。哈农老脱,讲题为“外国看我们的政策”,讲完举行问答,主张进一步向国务院作行动上的抗议。会议反映对政府摧残文化的愤慨。这使我想起以前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销毁墨西哥画家地耶哥里维勒所作大壁画的事件,也曾引起艺术家的公愤。那次事件是赫尔报纸发其端,大富翁毁了自己花钱买的大壁画。这次也是赫斯系报纸对出国美术展开了炮,引起杜鲁门和议员们的干预,出国美展搁了浅。那次是资本家和共产党的冲突,这次是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这次美术家年会所提出的艺术表现自由问题,反映民主国家骨子里并没有民主。
接冈弟来信,说上海的《文汇》、《联合》、《新民》三报被封。比较敢讲话的报纸从此绝迹。南京的《新民报》居然还留着一口气,态度大概温和多了。
5月29日
格林威治村的穷画家在华盛顿广场开露天画展,一处处的画摊,有些像中国过年时候的
年画摊儿。画家坐在自己的画摊前管生意。多数是年龄相当大的,年轻人也有。有的标价卖画像:侧像一元,八分像二元,正面像三元。看了一圈,作品中还有比较成熟的,但多数庸俗而有匠气,售价一般在二三十元之间,有些标价到100多元。画家们很快活,他们把姓名、住址的卡片嵌在画框上,也有些把参加过画廊展览的或报刊的记录一并在作品上标出,以广招徕。一个画家出卖粉画肖像,搭了个小帐篷给顾客坐,自己在太阳底下工作;有一个青年叫喊着招主顾,像马戏班门口招生意。画都挂在住户门口的矮铁栏杆上。附近有座教堂内设有露天展的办事处,办事处里挂着退伍军人的作品。我在参观中画了些速写。
5月30日
晚上和司徒到125街黑人区散步,街上很难见到一两个白人。橱窗里的穿衣模型都是白皮肤和高鼻子。黑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0%…20%,有出色的人才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司徒说以前见过黑肤色的穿衣模型,今晚走了几条街都没见到。
从黑人区退出来,在赫德森河边公园走了一小时,冷冷清清,却碰到两对中国人在谈恋爱。
5月31日
和中国银行的周维乃到唐人街饮广东早茶,茶后,我带他到华盛顿广场看露天画展,拍了些照片,然后,由周带我去布罗克林的普鲁司配克脱公园看人家划船。那里颇像汉口中山公园和南京五洲公园,但要拥挤得多。出公园换乘M。T。地面电车去考内岛的海滨游乐场,规模之大,远在洛杉矶长滩之上。虽未到盛夏,游客浴客已相当拥挤。这里海滩有三英里长,海滩边上一只一只铁丝垃圾筐排得像围棋子,这是很有趣的点缀。街上什么玩意都有:吃食有冰淇淋、热狗、爆米花;应时食品有煮熟的嫩包谷。游泳池一家连一家,有一处,排了百来张躺椅,上有布遮阳,用木栅栏围着,门口标着每小时租金二角五分。我相信如果在这儿开一家四川式茶馆,论时间收费,生意一定大好。考内岛是纽约平民的消夏中心,星期天会有一二十万人集中到这儿来。街上有一所蜡人馆,门口立着英国温莎公爵夫妇之像。我们好奇心切,每人花了二角,进去参观一番。里面阴森森,布置的都是些凶杀故事,颇像东狱庙的十殿阎王地狱景象。有一大橱窗里面是墨索里尼被吊死的场面,颇有现代历史价值。另一室是些名人塑像,我认识杜鲁门、罗斯福、林肯这几位大总统。另一室左面是斯大林,右面是宋美龄,中间是前任纽约市市长拉加第。馆里有一位印度算命先生,周硬被他拉着算了一次印度命。
“天堂”开眼记旅美日记:1947年6月9日在波士顿
6月5日
国内学生展开反内战、反饥饿运动,政府用高压手段捕杀学生,一星期来失踪者、被杀者、被捕者难以数计,当局比袁世凯称帝和北伐前军阀统治更为残暴。读报之余,忧心如焚。
6月9日在波士顿
早饭请用之、慧敏和陈博士夫妇在旅馆吃早点。用之昨天开车从纽约来波士顿,快到波士顿时车头和前车的屁股撞了一下,车鼻子撞扁,幸未伤及汽缸,今天还预备开到朴来茅斯去游览。约他们下午5点来司岛脱画廊看我的画展。
上午把画挂好,从援华会借来100只茶杯,四把茶壶,比尔从乡下带来了铜开水壶,我从纽约带来了茶叶,前天从这儿唐人街买来150个杏仁饼,今天的招待茶点解决了。主客二位,一是王恭守领事,一是援华会的却尔斯·A·普罗克脱夫人。比尔全家都到。陆陆续续来了六七位客人。5点开始,7点散场,定出了六张画,比纽约的成绩好,这儿印的目录也比纽约的漂亮。多数人欣赏我的白描漫画。
6月10日
早晨陪用之、爱莲到哈佛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参观玻璃植物标本。有一室陈列水晶玉石矿物标本,发现玛瑙的构成原为古代树干的化石。有一大块玛瑙横断面,树的年轮纹路极清楚。
12点从剑桥出发,乘用之的车沿着一号国道走,1点过隆特岛省城普劳维腾斯,然后沿大西洋海岸走,一路有游览者小屋,供驾车旅客夜宿,恨不得停下来在海滨过一夜。美国职业阶层每年夏季都有一月假期,多数消磨在海滨或山林中,生活富裕乃有此清福。车过纽海文,走上了全国标准公路,横路都用旱桥,不用红绿灯,节省了时间,车速可开到每小时55英里以上。沿途点心店、饭馆甚多,饭馆以海鲜吸引过路人。这是第一次在公路上长途旅行,回想当年在成渝路、渝贵路上乘邮车和交通车的情形,大不相同。8时到达纽约,纽约已经热得穿不住上衣了。
6月12日
在河边散步,青年男女在草地上一对对交颈而躺,只差没脱衣服。我们这些礼仪之邦的大国之民看了,反而觉得自己难以为情。
赫德森河畔原来是火车道,市政府在路基上建起钢铁架子,上面铺了土,种上草和树,变成大公园。纽约是寸金地,地面上是摩天楼,地下有三四层地下车道,所有建筑都有地下层。现代美术馆设有地下电影院,定期放映电影历史资料,是一座电影博物馆。我觉得如果市政当局能划一全市的建筑,大可以把所有的屋顶用天桥连接起来,铺上草,种上树,修成空中公园。
6月14日
司徒乔夫人冯伊湄来谈,乔的肺病已大有起色,再要在医院住半年。她原来在《美洲日报》工作,发现该报常常制造新闻,破坏和平,精神非常痛苦。最近在一家专给联合国排印华文文件的印刷厂做校对工作。这厂在长岛,每天上班要在路上走三小时,周末还做点零碎工作,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位夫人的刻苦精神令人钦佩。
6月16日
百事可乐(Pepsi…Cola)公司今晚在河滨公园举办美国土风舞会,参加者多男女中学生,女孩子尤多。指挥台上用扩音器指导步法,略加说明后,群众立刻学会。此会在整个夏季中,分区在各大公园举行。美国商人做广告的本事真大。
向爱莲建议,中国的土风舞应该打入群众生活中去。回国后第一步工作应将西藏、新疆、云南、贵州苗夷瑶等民间舞步教给大中学生,使之成为主要的中国社交舞。
“天堂”开眼记旅美日记:1947年6月18日
6月18日
偶然在125街发现一家华侨烫衣馆,专烫衬衫。一件衬衣由三个人分工烫成:第一人管两部烫机,一部烫领子袖口,一部烫前襟;第二人也管两部烫机,一部烫背面,一部烫袖子,烫袖子是两具圆锥体,上小下大,两只袖子套进去即成;第三人管整理、折叠。第一二两人工序和机器一样,第三人用的是一只小熨斗,比较花工夫。工资分配:第一二道工序,每道得一分半,第三道得三分。烫衣馆向洗衣铺每件取费九分。此衣馆有工人100余,24小时不停工作,工作快速的人每星期可得工资100余元。洗衣业洗归洗,烫归烫,工效大增。
6月24日
翁万戈、司徒慧敏合办了个中国电影企业公司,将为爱莲摄制一部舞蹈小片,定明日开拍。今天要完成《徭人之鼓》的背景。我趴在地上,从中午12点画到午夜12点,请同光和超尘帮忙涂色,晚饭后万戈加入勾线,凑成一幅南北派混种的大山水,弄得大家腰腿都伸不直了。
6月27日
慧敏今日拍摄爱莲的《哑子背疯》,上午我一人赶制桥面,正式做布景工人。下午开拍,晚间10时余结束,用之开车请我们到兰姆斯园吃中国宵夜。
6月29日
爱莲接受中国学院之聘,到新泽西州的上蒙脱克来教师大学暑期班,讲授中国土风舞两星期。同时受聘者有冯友兰和陈远两教授。公共汽车穿过赫德森河下的林肯隧道。校园中野兔松鼠乱窜,鸟语花香,十分幽静。晚饭后开会商议开学事务,9点上床。住纽约半年来,破题儿第一次早睡。
6月30日
7点起床,7点半早餐。好天气,又早起,精神一振。后悔没带画具来,若住满一星期,必大有收获。
暑期班学生共50余人,全是女教师,只一位男先生。爱莲开了一班中国土风舞,冯友兰讲中国哲学,陈远讲中国社会,又一位广东陈老师讲中国文化、生活、家事、烹饪诸题。午餐后叙会,中国学院干事孟治教唱中国国歌,女声盖过男声。
晚饭后孟治开车送我们上街买用品和吃食之类。我找到邮局,发了几封信。这小街约几十家店铺,照例是A与P伙食公司、狐尔华期五分一角商店、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