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文化图考-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出现的性幻觉。 奥古斯丁的这一套理论很符合那些对现实生活不满而寄希望于来世的人们的心意,于是不胫而走,广泛流传。基督教性禁欲主义在以上这些理论指导下,对一般信徒的日常性生活做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定。首先,基督教反对任何非婚的性行为和性关系,认为它们和抢劫、谋杀同罪,甚至罪恶更大,是“染得最黑”的道德罪恶。其次,基督教认为性交本身就是邪恶的,就是“原罪”。 可是,要求广大民众既结婚又不性交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会又提倡,只有为生育而进行的性交才是被允许的,如果为快乐而性交就是罪恶,只有当性行为纯粹变成一种生殖行为而非肉体的快乐时,性才得以净化和神圣化。 既然夫妻性交只应出于生育的目的,那么自然次数不必很多。可是对于夫妻间的性交频率,基督教教义和教规并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这并非出自宽容或放任,而是由于基督教认为,在原则上,除了导致怀孕与生育的性交外,其他性交最好一次也没有;如果人为地规定一个次数限制,就等于鼓励那些本来不想达到这个次数的人去达到它。早在公元275年,有个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后就宣称,如果为了生殖,那么两三年性交一次就足够了。 在欧洲历史上,性禁欲主义统治了1000余年之久,到了20世纪中期的欧美,其影响才被较彻底地扫除,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其影响至今仍旧存在。在现代,有些人还认为禁欲总比纵欲好一些,前者至多是古板、怪癖,而后者则完全是道德败坏。其实,两者同样都是对人性的扭曲,同样对社会有很大的危害,而且禁欲和纵欲的相互转化是十分容易的。
第二部分:性爱之魅性解放与性革命(1)…(图)
在世界历史上,否定性禁锢的性解放运动似乎可以从文艺复兴运动算起。当时出现的人文主义者抛弃了中世纪的空想(如虔诚、忠实、寄希望于未来等等),提倡世俗化、怀疑观和个性的解放。在文学方面,许多有关性的作品应运而生,打响了第一炮的是卜迦丘的《十日谈》。绘画与雕塑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他们继承并发扬了人类历史上优良的艺术传统,通过作品反映出文明社会所特有的高雅和美好的两性关系,丰富了人们性爱的审美内容。 文艺复兴时期的性开放并不是没有阻力的,在这场改革压力冲击下的天主教会仍然顽固地坚持原来关于性和婚姻的观点,罗马教廷呼吁坚持禁欲主义,痛斥世俗化的性要求。1555年登基的保罗四世,命令取下西斯廷教堂墙上米开朗基罗所作的《最后的审判》,鉴于来自各方面的劝阻,教皇只好雇用了米开朗基罗的一个学生,给壁画上的裸体人像添上衣服,这成了历史上的一件非常遗憾而可笑的事情。 而产生于16世纪中叶和大肆活跃在17世纪的清教徒运动,更极端地主张“清洗”繁琐的宗教仪式,反对奢侈生活,严格遵守《圣经》规定的道德标准。经过七年的内战,查理一世被击溃并被处死,1653年,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清教徒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护国政府”,于是就以政权的力量严厉地、残酷无情地推行禁欲主义。
第二部分:性爱之魅性解放与性革命(2)…(图)
当时许多家庭的钢琴腿都用棉花和布包了起来,目的是为了不让人联想起与之相似的人腿。人们把女性的乳房称为“胸部”,把鸡胸叫作“鸡脖子”。美国人诺亚·韦伯斯特在1833年出版了一部审改过的《圣经》,在这本书中把“子宫”、“乳头”等字眼全删去了,把“私通”、“妓女”用“淫荡”、“淫女”来代替,“睾丸”则被称为“怪物”,“同性恋”则被“可恶的不轨”、“下流物”所取代。 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美则爆发了一场性革命,暴风骤雨般地使性保守转为性开放,这是对维多利亚时代性禁欲主义的彻底批判与反动。 20世纪的性解放并不是从60年代开始的,在20世纪初已见端倪,那时,一些科学家们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广性科学,性学书刊和黄色淫秽书刊都大量出现,一些青年人开始鼓吹性的自由和快乐,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都大量增加,妇女解放运动进一步兴起,同时,卖淫业也在加速发展。直到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转入和平时期,在复苏、调整以后,从60年代开始的“性革命”终于爆发了。 西方的这股“性革命”(也可以更具体地阐述为“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一系列必然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第二部分:性爱之魅性解放与性革命(3)…(图)
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性角色革命”与“性革命”互为因果,相互推动,使妇女从被奴役的角色地位中解放出来。争取男女平权、维护妇女利益、尊重妇女意愿成了 当时的一种进步思想和时髦口号。 如前所述,除了有历史的根源以外,从19世纪末开始兴起的现代性科学,其理论对“性革命”也有影响,特别是霭理士和弗洛伊德,他们是首先提出过度的性压抑会对个人造成心理戕害的两位心理学家。 另外,当时西方社会的经济繁荣改变了许多人纯朴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们对舒适的物质条件及种种享乐有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愿望。有的学者认为。20世纪前期到中期所发生与增长的男女乱交行为,和汽车的迅猛发展也有关系。汽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几乎普遍可得的现世逃避工具,人们再也不必受父母与伴娘的监视,再也不必受邻里舆论的影响了。 在20世纪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使不少妇女产生了争取性自由的勇气,也出现了争取性自由的可能,这对社会风气的改变也有很大影响。口服避孕法加上新的避孕器具和流产手术,使得人们不再为性交的后果担忧,而可以分成“以快乐为目的的性”和“以生育为目的的性”,对许多妇女来说,性生活可以更加自由和开放了。 此外,科学技术还导致了一些文化媒体的发达,电视、录像等空前普及,它们被性内容所占领,它们的传播速度和影响面实在太大了。
第二部分:性爱之魅性解放与性革命(4)…(图)
泰国是一个色情业十分发达的亚洲国家,可是于1995年也颁布了反娼妓法,卖淫在泰国已成为犯法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在报刊或电台等媒体上刊登色情服务广告也属违法,违犯者将被判六个月有期徒刑和4万泰铢(约800美元)的罚款。 向来以“自由”而著称的美国,可以说是“性革命”的发源地和大本营,可是,在经历了“性革命”30年后,不得不承认“性革命”偏离了预定的轨道,导致了大量的社会恶果。当年,美国的《花花公子》杂志的出现,曾经是“性革命”的一个明显标志,也曾在性放纵中起过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到了1986年,它的销售量从700万份,已下跌至340万份。纽约的“时报广场”附近有一条出名的“色情街”,70年代的全盛时期共有20家色情影院,90年代初期只剩下4家。美国的迪斯科舞厅多为青少年在此喝酒、跳舞和实行性放纵的地方,但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不少城市新开的迪斯科舞厅只有舞跳,没有酒饮,性放纵的事也大大减少了。 在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那些处于“性革命”前列的北欧国家,其“性革命”的颓势也十分明显。例如。丹麦国会在1969年决定撤消黄色电影和书刊的禁令,在解除禁令的第一年内,这个只有500万人口的王国竟卖出了300万本色情书。可是现在,二十多年前哥本哈根纷纷涌现在性店和成人电影院已被迫退到后巷,丹麦民众对“性革命”已不屑一顾。 澳大利亚是个移民国家,在性方面十分开放,甚至可以公开地在报刊上刊登应召女郎的广告。可是80年代后期以来,舆论的谴责也严厉起来。1995年,《华声日报》因刊登一篇描述一中年男子与一年轻处女做爱得到快乐的淫秽文章,遭会人教会团体向澳大利亚新闻评议会投诉。而该委员会则做出了报刊不得再刊登淫亵内容的议决。 看来,“性革命”在人类的性发展史上已不能不成为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它的产生、发展和消退都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根源,它给人们留下许多教训、许多反思,也会从反面来促进人们性生活更加健康地发展。
第三部分:伦理之惑对女性的歧视(1)…(图)
过去,男人的堕落总是归咎于女人,因为人们总是把女人看成是世上灾难的根源。在古代中国,人们总认为女人是“祸水”,君主之所以荒淫、亡国,是由于迷恋上了“孤狸精”。例如夏桀迷恋妹喜,商纣迷恋妲己,周幽迷恋褒姒。 而在古代西方,这种观念的出现也许是从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开始的。这个故事最初见于《旧约全书》的《创世纪》。这个故事影响深远:圣·奥古斯丁提出,夏娃的灵魂是来自亚当,还是上帝朝她的鼻孔了吹一口气而使她有了自己的灵魂,这两种说法都得到了论证。 古人对女性的生殖器还有一种严重的恐惧心理,这和原始社会的性崇拜也有密切联系。在原始社会,人们不知道女人的阴道中怎么会钻出一个婴儿来,不知道阴茎插入阴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快感,认为其中有神力、魔力在,于是加以崇拜。而这种性神秘感中也包含着一种恐惧,这种恐惧还由于对血的恐惧(女子的经血、分娩时所流的血)而加深了。
第三部分:伦理之惑对女性的歧视(2)…(图)
有些人还认为,女子的性生理特点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性交,而且重复的次数是没有限制的,这些方面完全和男人不同。所以,女人贪欲、淫荡,在性方面永远是个“填不饱的大肚皮”。 歧视妇女的现象在提倡男女平权、妇女运动风起云涌的20世纪依然存在,虽然较过去有所改进。例如,在不少国家与地区,男女同工不同酬,女子找工作远比男子困难;在婚姻缔结方面,女子往往成为被贩卖的对象;丈夫虐待妻子,把妻子视为性奴隶、性工具;把女子视为玩物的观念与嫖妓宿娼、性骚扰、强奸轮奸等直接有关;等等。彻底改变这种现象还要经过人们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三部分:伦理之惑卖淫的漫延与社会的控制(1)…(图)
1778年法国发布法令,禁止妓女在广场、街道引诱男子,违者处以笞刑。并禁止借房屋给妓女,禁止旅馆让无结婚许可证的男女住宿。但已开设的妓院仍旧允许营业,所以实质上只是取缔私娼。 欧洲的中世纪是个比较保守的时代,一方面社会上存在许多淫乱之风,另一方面清教徒的思想影响很大,教会在多数场合还是要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所以在这几百年里,在卖淫业的问题上充满了限制和反限制、取缔和反取缔的斗争。 1560年,法国的查理九世发表了取缔卖淫令,禁止巴黎市内妓院开业,但是仍旧止不住卖淫之风。据说,这一法令刚刚颁布,马上遭到市民的坚决反对,他们有一条理由就是,一旦关闭妓院,他们的妻子、女儿就无法在街上获得安全保障了。于是这个法令虽下,处处却是阳奉阴违。桑格博士叙述当时的情形说:“一、虽有1560年的法令,妓院仍然被警察默许。二、不经负责者的告发,妓女决无被捕之事。三、妓院极无秩序,常发生吵闹、骚扰、杀人的事。四、巴黎各街全部为妓女占领”。这最后一句描述可见当时巴黎妓女之盛。但是,到了1791年,共和国的法律取代了帝政时代的法律,这法律承认了妇女出卖肉体为自然的权利,于是法国的卖淫业又随之进一步兴盛起来。 18世纪,随着英王查理二世的复辟,先前那种出于自我保护的动机而形成的谨慎世风一扫而光,性的风气又活跃起来了。 在这一时期,伦敦有大量的妓院、酒吧以及其他色情场所,那里住满了妓女。18世纪的伦敦妓院可以用来举办私人聚会,妓院设施完备,服务也很周全,各方面都显示出妓院老板很有管理经验。有名的妓院有莫利·金的妓院、道格拉斯母亲的妓院、古尔德夫人的妓院、戈德比夫人的妓院等等。
第三部分:伦理之惑卖淫的漫延与社会的控制(2)…(图)
18世纪是一个各类社团风起的时代,胸怀大志者组织社团,浪荡子、享乐主义者也组织社团,后者组织的社团常常狂饮作乐,晚上痛饮一番之后,也总是去妓院或剧场,因为那些地方容易找到各种类型的妓女和暗娼。 在18世纪的欧洲,淫乱之风大起,除妓女外,还出现了几种低级、粗俗、淫乱与野蛮的“热”:一是脱衣舞热,二是强奸热,三是玩弄幼女热,四是自笞热。在文艺复兴和复辟时期,人们也享受性自由,但较为自然,相对地说来男女之间的关系平等的程度较大一些,而到了18世纪,许多男子的性生活纯粹是一种兽欲,他们对女人的态度充满了憎恨和敌意,在他们眼里,女人只是任人摆布的性工具。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伦敦还出现了男妓院,一个最有名的男妓院的策划者是玛丽·威尔逊,她是一家著名妓院的老板,编辑过著名的色情文学作品《欲爱集锦》。从书中可以看到当时甚嚣尘上的一股淫乱之风,而一些妓院老板又是怎样殚精竭虑地迎合此风借以大赚其钱的。不仅是“上层”的男子需要性享乐,而且“上层”的女子也要性享乐。“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妇能够快活地享用20岁的英俊强健的小伙子”,这真是把社会文明所形成的最后一点羞耻心都毁坏殆尽了。 当时的巴黎是欧洲的欢乐市场和快乐的发源地,仅是聚集在皇家广场之前的“阻街女郎”(指在街上直接拉客的妓女)就有近2000人。巴黎还有专门为性变态者和老人所设的一种称为“镜间”的窥视房间,以及性虐待狂和性受虐狂的妓院。还有女性专用的同性恋妓院和男色专用的“所多姆之家”。而且,一种称为“法式卡片”的照片也被大量制造,这是妓女的全裸照片,是给来巴黎的“乡巴佬”所用的照片明信片,这些照片每年销售两亿张之多。因此,当时巴黎的妓院可以说是法国的一种重要的观光事业和资源。
第三部分:伦理之惑卖淫的漫延与社会的控制(3)…(图)
被称为“法式卡片”的裸女照片明信片。 日本的江户时代,出现了大规模的“游廓”,即妓院集中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是江户的吉原“游廓”,当时的町人文化就是以“游廓”为中心而发展的。德川幕府一面集中妓院,加强控制,一面极力地取缔私娼,但是私娼不但不见减少,反而日益增加,尤其是“汤女”盛极一时。直至宽文六年幕府封闭浴室70余家,强制“汤女”500多人转入吉原“游廓”,这种私娼才渐渐消灭了。此外,“夜莺”、“迁君”之类住所不定的街娼也很多,其中尤以吉田町与鲛桥的“夜莺屋”最为有名。水上的私娼则称为“船馒头”,原为在船上卖馒头的女子,后来变成卖淫妇了。这一时期的日本,男娼也流行起来了。平安末期后勃兴的武士阶级是男色的保护者,战国时代特设“小姓制度”,诸候争用娈童侍奉左右,到了江户时代,以“阴间茶屋”为基地的男娼,更发展到一个高峰。 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许多城市都有红灯区出现。当时,在路易斯安那州、阿肯瑟州和新墨西哥州,它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