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太平广记 500卷 >

第237章

太平广记 500卷-第237章

小说: 太平广记 500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曰:“天所命也,不可去之。”厥后元献皇后思食酸,玄宗亦以告说,说每因进讲,辄袖木瓜以献。故开元中,说恩泽莫与为此。肃宗之于说子均、垍,若亲戚昆弟云。(出《柳氏史》)
【译文】
唐玄宗在东宫的时候,太平公主很妒忌他。早晚都侦察他的行动,只要发现一点点过失就要向皇上禀告。而后宫的人以及他身边的人也都暗暗的持有两种态度,因太平公主的势力大,所以都靠向了太平公主一边。当时元献皇后正怀了孕,玄宗害怕太平公主,就想要叫元献皇后吃药除掉胎儿。但却没有可靠的人商量,有个叫张说的人凭着侍读官的身份进见太子宫、玄宗不慌不忙地告诉他这件事,张说也暗中同意。过了几天,张说又来到宫里侍奉玄宗,就在怀里偷偷地带去了三付打胎的汤药献给了玄宗。玄宗得了药很高兴,就把身边的人都打发走了,亲自点着火在殿中熬药。药还没有熬好,就觉得有些疲累,就闭着眼睛休息一会,忽然就象有神灵感应似的,抬头一看,有个神仙有一丈多高,还有一匹装饰齐备的马。这个神仙身披金甲,手拿长戈,围着煎药的锅转了三圈,然后把煮的药全都给倒了。玄宗赶紧起来观看,药一点也没有了,他感到很奇怪。他又点着了火,再放了一付药在锅里煮。自己就躺在了床上。一会来看那药,而神仙又象上一回一样给倒了。就这样玄宗共熬了三回,三回都彼倒了。只好停止了。第二天张说又来了,玄宗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张说。张说一听就下了台阶很严肃的向玄宗下拜,并祝贺说:“这是上天的意思啊,这个胎儿不能打掉他。”事后元献皇后想吃酸的东西,玄宗也把这件事告诉了张说,张说就借给玄宗讲课的机会,就在衣袖里带来木瓜献给玄宗。所以到开元年间,张说对皇家的恩德没有什么人能和他相比的。因此肃宗和张说的儿子张均、张垍,就象亲戚兄弟一样。


叱金像
初唐有神像,用金而制,传云:周隋间有术士熔范而成之。天后朝,因命置于宫中,扃其殿宇甚严。玄宗尝幸其殿,启而观焉。时肃宗在中宫,代宗尚稚,俱侍上。上问内臣力士曰:“此神像何所异,亦有说乎?”力士曰:“此前代所制,可以占王者在位之几何年耳。其法当厉声而叱之,苟年甚永,则其像摇震亦久。不然,一撼而止。”上即严叱之,其像若有惧,摇震移时,仆于地。上喜笑曰:“诚如说,我为天子几何时?”力士因再拜贺。上即命太子叱之,其像微震。又命皇孙叱之,亦动摇久之。上曰:“吾孙似我。”其后玄帝在位五十载,肃宗在位凡六年,代宗在位十九年,尽契其占也。(出《宣室志》)
【译文】
唐朝初年有座神像,是用金子制做的。传说是周隋两朝之间,有个术士熔铸而成的。到了武则天作皇后时,就命人把金像放到了宫中,并把殿门关上,保管得很严密。玄宗曾到过那个殿,打开门看见了金像。这时肃宗在中宫,代宗还很小,都侍奉玄宗。有一回玄宗皇上问大臣和力士们说:“这像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你们也对我说一说。”力士说:“这是前朝所制做的,可以算出做皇帝的人能在位多少年,它的办法是用严厉的声音呵叱它,若是在位的时间很长,那么那像就摇撼震动的时间也长,不是这样,那么摇撼一下就停止了。”玄宗皇上就很严厉的呵叱它,那神像好象有些害怕的样子。摇撼震动了多时,才仆倒在地上。皇上高兴地笑着说:“果真象说的那样,那么我做皇上能有多长时间呢?”力士于是又一次叩拜祝贺。玄宗皇上就叫太子呵叱那神像,神象略微震动了一下。于是又叫皇孙呵叱,结果神像也震动摇摇了很长时间。玄宗皇上说:“我的孙子象我一样。”那以后,玄宗皇帝在位五十年,肃宗在位才六年,而代宗在位十九年。完全和那神像算的一样。


天宝符
唐开元末,于弘农古函谷关得宝符,白石赤文,正成来字。识者解之云:“来者四十八,所以示圣人御历之数也。”及帝幸蜀之来岁,正四十八年。得宝之时,天下歌之曰:“得宝耶,弘农耶;弘农耶,得宝耶。”得宝之年,遂改元为天宝。(出《开天传信记》)
【译文】
唐朝开元末年。在弘农县古函谷关得到了一个宝符,是一块白色的石头,一面写着红色的字,是个“来”字。认识这个字的人解释这个字说:“这个‘来’字是四十八的意思,是用来预示那些圣人当皇帝的历史能有多少年。”到皇帝到四川的第二年,正好是四十八年。得到宝符的时候,天下的人们都唱着歌说:“得宝耶,弘农耶;弘农耶,得宝耶。得宝符的那年,就把开元年号改为了天宝年。”


蜀当归
僧一行将卒,遗物一封,令弟子进于帝。帝发视之,乃蜀当归也。帝初不喻,及幸蜀回,乃知微旨,深叹异之。(出《开天传信记》)
【译文】
有个叫一行的和尚临死前留下一个物件用袋封好,叫他的弟子献给皇帝,皇帝打开信一看,是蜀地的当归。皇帝开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由四川回驾时,才明白了三个字的微妙的意思。感叹而称异。


万里桥
玄宗幸东都,偶然秋霁,与一行师共登天宫寺阁。临眺久之,上遐顾凄然,发叹数四,谓一行曰:“吾甲子得终无患乎?”一行进曰:“陛下行幸万里,圣祚无疆。”西狩初至成都,前望大桥,上举鞭问左右:“是桥何名?”节度崔圆跃马前进曰:“万里桥。”上因追叹曰:“一行之言,今果符之,吾无忧矣。”(出《松窗录》)
【译文】
玄宗到东都时,偶然间秋雨停止天气晴朗了。就和一行大师共同登上天宫寺的楼阁。在上面向远处看了很长时间,皇帝回头感到很悲伤的样子,感叹了几声,对一行说:“我年已六十,最后还有什么祸患之事吗?”一行上前说:“陛下你已经走了万里之遥,皇位正长呢。”安史乱起西行刚来到成都,前面有座大桥,皇上举着马鞭子问左右的人,“这桥叫什么名子?”节度使崔圆打马上奏说:“这桥叫万里桥。”皇上就追忆慨叹地说:“一行大师的话,今天果然应验了,我没有忧虑了。”


唐肃宗
肃宗在东都,为李林甫所构,势几危者数矣,无何,鬓发斑白。常早朝,上见之愀然曰:“汝疾归院,吾当幸汝。”及上至,顾见宫中庭宇不洒埽,乐器屏帏,尘埃积其间,左右使令,无有女妓。上为动容,顾谓力士曰:“太子居如此,将军盍使我闻乎?(上在禁中,尝呼力士为将军。原注“尝呼”作“不知”,“为”上有“呼”字,据明抄本改。)力士奏曰:“臣尝欲上言,太子不许。云:‘无以动上念。’”上即诏力士,下京兆尹,亟选人家子女颀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力士趋去,复还奏曰:“臣他日尝宣旨京兆,阅致子女。人间嚣嚣,而朝廷好言事者,得以为口实。臣以为掖庭令,故衣冠以事没入其家者,宜可备选。”上大悦,使力士诏掖庭令,按籍阅视,得三人,乃以赐太子,而章敬吴皇后在选中。顷之,后侍寝,厌不寤,吟呼若有痛,气不属者。肃宗呼之不解,窃自计曰:“上赐我,卒无状不寤,上安知非吾护视不谨耶?”遽秉烛视之,良久乃寤。肃宗问之,后手掩其左胁曰:“妾向梦中,有神人长丈余,介金甲而操剑,顾谓妾曰:‘帝命吾与汝为子。’自左胁剑决而入,痛殆不可忍,(“忍”原作“痛”,据明抄本改。)及今尚未之已也。”肃宗检之于烛下,则若有綖而赤者存焉,遽以状闻,遂生代宗,代宗之载生三日也,上幸东宫,赐之金盆,命以浴。吴皇后年弱,皇孙龙体未舒,负妪惶惑,乃以宫中诸王子,同日诞而体貌丰硕者以进。上视之不乐,曰:“此儿非吾儿也。”负妪叩头具服。上睨曰:“非尔所知,取吾儿来!”于是以太子进见。上大喜,置诸掌内,向日视之,笑曰:“此儿福禄远过甚父。”上还宫,尽留内乐,谓力士曰:“比一殿有三天子,乐乎哉!可与太子饮乎。”(出《柳氏史》)
【译文】
肃宗在东都时,被李林甫所陷害,情势多次都很危险。很短时间,愁得两鬓都长出了白发。有一次上早朝时,皇上看见他就神色骤变说:“你有病就回宫院休养吧,我下朝后就去看你。”等皇上到了宫院,环视宫中庭院打扫得很不干净,乐器、屏风、帏帐等都积满了尘土,左右使用的人,连一个女子也没有。皇上为此很生气,回头对力士说:“太子住的地方条件这样差,你为什么不禀告我。”力士回答说:“我曾经想要禀告皇上,可是太子不允许。他说:‘不要惊动皇上,使皇上挂念。’”皇上就下诏书给力士,让他到京兆尹赶紧挑选老百姓家的、长得细高洁白女子五个人赐给太子。力士刚要走,又返回来告诉皇上说:“我过去曾经到京兆尹宣旨,挑选标致的女子,却闹得百姓喧哗吵闹。而朝中有些好说三道四的人,知道了这件事,也要把这作为借口。我认为就在宫嫔居住的庭院中,选些过去做官而后被没收的人家的。”皇上很高兴。就叫力士告诉掖庭令,按人口簿子进行挑选。选出三人,就赐给了太子,结果章敬吴皇后就是这次被选的一人。过些时候,吴皇后陪肃宗睡觉,她感到很满足,老是睡不醒,还发出一呻吟呼喊的声音,好象还很痛苦的样子,呼吸很困难。肃宗喊叫他,但仍不醒。肃宗就暗自盘算着,皇上把她赐给了我,可是竟然没有什么原因,老也睡不醒,皇上怎么知道不是我照顾的不好呢?就急忙拿着蜡烛去看她。好长时间才醒过来。肃宗就问她是什么原因,吴皇后用手捂着左胁说:“我是在做梦。有个神人有一丈多高,穿着金甲拿着宝剑,看着我,对我说:‘上帝命令我做你的儿子。’就把宝剑从我的左胁刺进去,我痛的实在不能忍受。到现在疼痛还没有停止。”肃宗就在蜡烛下检查了吴皇后的左胁,看到有一块象皇冠上的装饰的红布那样印在那上面,急忙把这种情况上奏了皇上。后来吴皇后就生下了代宗。代宗出生的第三天,皇上来到东宫赐给了吴皇后一个金盆,并叫她用金盆给代宗洗澡。这时吴皇后身体很弱,而代宗的身体还没有舒展开,负责侍奉的老婆婆十分惊慌,就把宫中各位王子以及和代宗同一天出生的而身体相貌都很丰满健康的抱来献给皇上。皇上一看就很生气说:“这个小孩不是我的孙子。”老婆婆连连叩头谢罪,皇上斜着眼睛看着她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快把我的孙子抱来。”于是只好把太子抱来给皇上。皇上一看特别高兴,用手托着太子,面向太阳看他,笑着说:“这个孩子的福禄远远地超过他的父亲。”皇上回到宫里,对力士说:“这个殿里有三个天子,真是高兴啊!可以跟太子喝酒了。”


唐武宗
唐会昌末年,武宗忽改御名为火下火。及宣宗以光王龙飞,于古文,光字实从烡焉。噫,先兆之明若是耶。(出《真陵十七史》)
【译文】
唐朝会昌末年,武宗忽然间改他的名为炎。赶到宣宗时用“光王”帝号登极。在古文字中,光字确实从烡(意为火儿)而来。唉!先兆竟能象这样明显吗!


唐宣宗
唐宣宗在藩时,常从驾回,而误坠马,人不之觉。比二更,方能兴。时天大雪,四顾悄无人声。上寒甚,会巡警者至,大惊。上曰:“我光王也,不悟至此,方困且渴,若为我求水。”警者即于旁近得水以进,遂委而去。上良久起,举瓯将饮,顾瓯中水,尽为芳醪矣。上喜,独自负,举一瓯,已而体微暖有力,步归藩邸,后遂即帝位。(出《真陵十七史》)
【译文】
唐宣宗在藩地时,曾跟着皇帝回京城,一次他不慎从马上掉下来,人们都没有发觉。到了二更天,才苏醒过来。这时天正下着大雪,向四周看了看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他冷得厉害。一会巡逻的人到了,非常惊讶,他说:“我是光王,不明白怎么会摔到这里,现在我又困又渴,你给我找点水。”巡逻的人就在附近弄了些水献给了他,于是就离开了。他很久才起来,举起盛水的瓯要喝,看见瓯中的水全都变成了芳香醇厚的美酒了。他很高兴,独自一个将一瓯都喝了。不一会,觉得身体暖和浑身有劲,就走回了他分封的住所。后来他就做了皇帝。


迎光王
太子宾客卢真,有犹子,曾为沙门。会昌中,沙汰归俗,荫补为光王府参军。一日,梦前师至其家而问讯焉,卢则告卑(“卑”原作“毕”,据明抄本改。)官屑屑然,非其愿也,常思落发,再披缁褐。师曰:“汝诚有是志,像教兴复,非晚也。”语未竟,俄四面见日月旌旆,千乘万骑,喧言迎光王即皇帝位。未几,武帝崩,光王果即皇帝位。至是竟符其事焉。(出《宣室志》)
【译文】
太子的宾客有个叫卢真的,他的侄儿曾是个和尚。会昌年中期,被淘汰还俗。就补做了光王府的参军。一天,他梦见以前的师傅到他家里询问打听他的情况,他就告诉师傅说:“做了小小的官,不是我所愿意的,经常想念当和尚的生活,希望能再披上袈裟。”师傅说:“你如果真的有这个志向,要兴复佛教,现在也不晚。”话没说完,忽然看见四面有日月旌旗,还有上千辆车、上万骑着马的人,并大声宣告说:迎接光王做皇帝。没过多久,武帝死了,光王果然做了皇帝。这竟然和梦中的事相符合的。


唐懿宗
唐懿宗器度沈厚,形貌瑰伟。在藩邸时,疾疹方甚,而郭淑妃见黄龙出于卧内。上疾稍退,妃具以状告,上曰:“无泄是言,贵不相忘。”更尝大雪盈尺,而上寝室辄无分寸,诸王见者无不异之。大中末,京城小儿,叠布蘸水。向日张之,谓捩晕。及上自郓王即位,捩晕之言应矣。宣宗制《泰边陲曲》,撰其词云:“海岳晏咸通”,上垂拱而号咸通。上仁孝之道,出于天性。郑太后厌代,而蔬素悲毁,同士人之礼。公卿奉慰者,无不动容。(出《杜阳杂编》)
【译文】
唐懿宗为人宽宏大量、沉稳、厚道,长得也很漂亮高大。他在分封的住处时,得了麻疹,病得很厉害。郭淑妃看见一条黄龙从他的卧室里出来,等皇上的病痛稍微减轻的时候,淑妃就把这件事全告诉了他。他说:“不要把这些话泄露出去,将来不会忘记你。”一次曾经下了一尺多厚的大雪,而他的寝室却一点也没有,各位王子们见了也都感到有些奇怪,大中末年的时候,京城里的小孩们都把布叠起来蘸上水,然后再把它打开让太阳照射,还说这种法叫做“捩晕”。等到他从郓王而即位的时候,捩晕的说法就应验了。宣宗写了个《泰边陲曲》,写的词说:“海岳晏咸通。”他就垂衣拱手起了年号叫咸通。他的仁慈孝敬之道,是他的天性决定的。然而郑太后厌恶他取代尊位,待他很平常,象对士人一般。公卿大臣辅佐他的都感到气愤不平。


唐僖宗
唐丞相陇西公李蔚建大旆于广陵日,时咸通十二年也。泗州状言:有女僧二人,至普光寺,将祈礼者,睢盱顾视,如病风狂,云:“后二年,国有变乱,此寺大圣和尚,当履宝位。”循廊喧叫,聚人甚众,不迹其来。释徒大恐,且欲拘縻之际,则齐登峻塔,投身而下。其一不救,其一坠伤,狂痛昏迷,诘问不获。丞相立命焚其状,仍牒州杖杀之。至十四年,果懿皇晏驾。八月,僖宗即位,乃是普王。(出《唐史》)
【译文】
唐丞相陇西公李蔚建,在广陵挂起旌旗时,当时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