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小问题大管理 >

第3章

小问题大管理-第3章

小说: 小问题大管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适应教育费用不断增加的趋势,这样才能使教育储蓄充分发挥作用,也更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把好事办好,业务推出后,仍需不断细化和完善,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第一章:问题无大小,工作无小事小问题意识(2)

    银行业为一些小问题所害的最典型案例可能就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后香港著名投资银行百富勤的迅速垮掉事件了。正是最高决策层忽略了治理结构的操作中的一些小问题和风险到来的蛛丝马迹而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局。    
    企业管理最忌讳的是大而化之。而银行作为智力、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从管理层、决策层做起,不能以只负责宏观决策为由甩掉小问题的管理。对细小问题的管理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质量的重视,当然,这也是人世后中国银行业乃至中国所有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战略。    
    我们欣喜地看到,自招商银行引进推广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以来,仿佛一夜之间,源于制造业的“ISO”认证体系成了国内金融界关注的话题,国际标准质量管理认证成了国内众多企业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企业通过加强对细小问题的管理,人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产品和服务质量也能得到不断地改进。    
    锦江集团、香格里拉等一些国际知名酒店集团能够创出世界知名的品牌,其管理秘诀就在于从不放弃任何一个细微之处——细致到酒店的一个门把手、一副手套。只有使每一个细小的问题成为日常规范行动的一部分,找出其中的规律,构建一个有效的体制,将所有的小问题都置于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之中。    
    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为设计适应美国人使用的汽车,派员工人住美国家庭进行仔细的调查,记录下各种出现的小问题,综合分析,设计了符合美国人需求的价廉物美的旅行车,进而占领了美国市场。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在进入一个新市场前经常只是看到了表面上的东西,即所谓的人口、经济、消费意识等方面,而没有深入研究,去探求该市场消费者的真正的旅游消费需求,造成所推出面对消费者的产品并没有迎合他们的口味,因此往往是事倍功半,做了大量的工作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收成。因此可见在进入市场前做好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并非是无用功,而是能对我们的工作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在进入某一个市场之后,同样不能放松,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讲述的:“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就像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上海内环高架桥上不允许1吨以上的小货车上桥的规定出台后,迅速调查产品,将小货车的载重量削减到了0。9吨,这一细小的改动,立即获得了大量的订单。这需要每一个企业家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就能够迅速地发现一些阻碍的所在,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从而不受阻碍。这样才不致于墨守成规,在不知不觉中延误了战机,落到只能吃市场残羹剩饭的地步。    
    海尔的管理层常说一句话:“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说明对小问题加以管理的重要性。只注重大问题,而忽视小问题,放任的最后结果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把每一个环节连接上,每一个小问题处理上做到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精于细微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准,所以企业管理不能只重视“面”和“线”,而忽视了“点”,“点”真正完善了,“线”和“面”就简单了。各事物的基本问题还是在“点”上,而“点”的改善是无止境的。    
    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沃尔玛都鲜有大手笔的广告,它酌广告费只占总运营费的0。4%,而竞争对手凯玛特却占到10。6%。偶尔过节时发的彩页广告,细心人一看,里面的广告模特不是自家的店员,就是员工的子女,而省下来的钱去哪里了呢?请记住这个事实:沃尔玛的商品零售价比它的竞争对手凯玛特平均低3。8%。为顾客省钱,顾客当然买你的账。    
    没有世界级大公司的“气派”    
    我们都知道,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员工出差都要求住四五星级宾馆,打的要高级汽车,而沃尔玛却没有。    
    山姆•;沃尔顿外出,也经常和别人住同一个房间;    
    2001年,沃尔玛在中国召开年会,世界各地的经理级人物住的都是招待所;    
    美国专家到中国建店,只住三星级宾馆,开店第二天立刻走人。    
    如此节约为什么?山姆•;沃尔顿说:“为顾客省钱”。    
    沃尔玛2002年虽然做到了全球500强之首,但仍然不遗余力地降低采购成本,监督全球工厂的每款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沃尔玛2002年结束了与外部采购组织的合作,自己雇用了数百名员工从南美洲和中国进行采购,其中在中国的采购额达到60亿美元;沃尔玛在全球建立了21家办公室,监督全球工厂的每一款产品的质量和进货价。    
    沃尔玛计划在未来5年内再节约20%的采购成本,使它在全球的商品毛利率提高9%。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叹的数字。你可以自己计算一下,仅从中国购买的60亿美元,再乘以9%,就是5。4亿美元。


第一章:问题无大小,工作无小事小问题意识(3)

    比尔•;盖茨常常说,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从企业需要强调和重视管理细节的角度,我觉得企业稍大一点就存在此类风险。韩国的大宇700亿美元不能说不大,但说倒闭也就倒闭了。因为企业大,所以小事没有人做;因为事情不大,所以小事做不透。我愿意把工作中小事的失误比作一只有危害的老鼠,老鼠多了,破坏力巨大。中国的老鼠数量据说是人口的3倍,1990年的数据:吃掉的粮食30亿公斤,咬毁300万亩森林和3亿亩草原,咬伤至少10万人;在东海让海军的舰载导弹发射失灵,在大瑶山让列车改道颠覆,在句容县咬死3个婴儿,在新沂县又咬死3个婴儿。我们工作中一系列的麻烦频频出现,一连串的失误势必在某一天酿成大祸。    
    前一段,有一个同事买了一个多功能电饭锅,虽说不是名牌,但从说明书上看,这家公司不仅实力雄厚,连老板也“亲自”是位发明家,很令人刮目相看。直到有人发现说明书上的一个错字,才灰了心,讥笑说:“那位发明家大概是位暴发户!”那番布局谋篇的心机和宣传也成了枉费。一般来说,消费者未必都如此细心,但这类事难免要失去一些细心的消费者。    
    然而,无论大公司还是小个体,都不会说细小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话。实践中,也确实有许多因为“小问题”而抓住发展机会的案例,有更多因为“小问题”而导致事业转向衰败的故事,给人们的警示太多了。尤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对挑剔的消费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几乎成了都在恪守的信条。如果因为管理一时疏忽造成了一些小失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说实在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关键是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能真正地注意这些“小问题”,这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和观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多少先富起来的风云人物,多少企业辉煌一时,又在企业界演绎了多少“大败局”的故事:秦池、爱多、飞龙、巨人、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冠生园、银广厦、烧鹅仔、荣华鸡、红高粱……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悲剧在企业界中上演呢?看看那些企业当年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哪家不是“千里之堤”,倒下之时,不过三、五个月。三株,曾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销售额提高了64倍,达到80亿元,打造出了无比辉煌的保健品帝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且触角直达各地村镇。总裁吴炳新曾自豪地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邮政网,第二大网络就是三株网。”但是一个常德事件,一篇“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报道,便使拥有15万员工的三株这座庞然大物轰然倒下,难得的企业管理帅才吴炳新大病了一场,且收到了医院的病危通知书,同时也使企业界多少人为之长嗟短叹,唏嘘不已。    
    三株垮掉,追溯起来,是多方面的。近年来,各类评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株曾不止一次地发誓,要在20世纪内将人类的寿命延长10年,可自己的寿命不过六七年,一次性的打击使其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40亿元。我认为,导致其结果的因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庞大的营销队伍日常管理纪律执行不严,财务监控不力,以至于企业遭到危机时,各级营销人员纷纷携款而去;二是企业在顺境时借助媒体非常顺手,而在逆境时,没有对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1997年,吴炳新在三株年终大会上,总结了三株的“十五大失误”:    
    1)市场管理体制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没处理好;    
    2)经营体制未能完全理顺;    
    3)大企业的“恐龙症”严重,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程序复杂,官僚主义严重,信息流通不畅,反应迟钝;    
    4)市场管理的宏观分析、计划、控制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对市场形势估计过分乐观;    
    5)市场营销策略、营销战术与市场消费需求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    
    6)分配制度不合理,激励制度不健全;    
    7)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强;    
    8)部分干部的骄傲自满和少数干部的腐化堕落,导致了我们许多工作没有做到位;    
    9)浪费问题严重,有的子公司70%的广告费被浪费,有的子公司一年电话费39万元,招待费50万元;    
    10)山头主义盛行,自由主义严重;    
    11)纪律不严明,对干部违纪的处罚较少;    
    12)后继产品不足,新产品未能及时上市;    
    13)财务管理出现严重失控;    
    14)组织人事工作与公司的发展严重不适应;    
    15)法纪制约的监督力度不够。


第一章:问题无大小,工作无小事小问题意识(4)

    以上就是三株总裁吴炳新的一个总结。如此看来,三株大堤之毁,并非哪篇新闻报道之所为,而是三株大堤之下的蚁穴成堆了。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三株被击倒,是不是一定要死掉呢?我看未必。就事论事,如果仅仅是因“常德事件”的新闻曝光而中招,三株集团完全可以事后补救,找出解毒良药。当年,美国强生公司也遇到过同样的麻烦,但几招过后就化解了危机。    
    强生公司生产的泰乐诺胶囊是一种止痛药,1981年就销售43。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销售额的7%,占总利润的17%。1982年9月末的一天,一位叫亚当•;杰努斯的患者服了一粒药后当天死亡;同一天,另一对服了泰乐诺的夫妇,也在两天后死掉了。消息迅速传遍了美国。强生公司在止痛药市场上的份额一度从35。3%下跌到不足7%,公司面临巨大危机。强生公司迅速做出反应:    
    第一步,调查并澄清事实    
    1)公司迅速收集了有关受害者的情况、死因、有毒泰乐诺的批号、该药的零售点、药的生产日期、送往分销网的途径等,为此,公司特别请了100名联邦调查局和州的侦探,追查了2000条线索,研究了57份报告。    
    2)求助媒体,希望它们提供准确及时的消息,以避免恐慌。通过调查,得出报告:有毒的胶囊是有人从药店买了成品后掺人氰化物又退回商店所致,并不是强生公司生产中出的问题。强生公司把这个消息传达给客户和媒体,仅电报费就花了50万美元。    
    第二步,评估并遏制事件的影响“泰乐诺中毒事件”使强生公司损失过亿美元,但最主要的是对其商标本身的影响。强生公司事后进行民意调查,发现49%的人回答他们仍会使用这种药,于是,强生公司又把药摆到了货架上。    
    第三步,使泰乐诺重振雄风    
    强生公司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稳住常客,渗透新顾客群”的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1)请开发此药的麦克奈尔实验室的药学博士托马斯•;盖茨在广告中向使用该药的美国人民致谢;    
    2)鼓励胶囊的使用者去试用泰乐诺药片;    
    3)公司承诺在“中毒事件”发生后扔掉泰乐诺的客户,只要打一个免费电话,就可得到2。5美元的赠券;    
    4)公司设计了一种新型防破坏的包装,增强人们的信任感。    
    强生公司通过一系列周密的计划和行动,仅用了8个月就使公司重新赢得了35%的市场份额,并一直维持到1986年,为强生公司赢得了巨额利润。    
    同样是一次中毒死亡事件,三株公司得到的是一个大败局,而强生公司则转危为安,得到大胜局。其实,只要我们的企业家们善于学习,案例多得很。欧美日等强国搞了那么多年的市场经济,教训一大堆。美国汽车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也像我国现在一样,有一百多个汽车厂,而以后只剩下三巨头,那么其它的公司是怎么死的?我们的一百多汽车厂老板有多少人去认真研究过?那么多要进军汽车产业的公司老板有谁去细细考察过?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细致人微地注意一些细小的问题,统筹兼顾安排大局。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的每个小问题都要注意到。如果不够细心,疏忽大意的话,很可能造成企业的“塌方”。    
    管理启示:    
    败有败的理由,成有成的道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企业中的各种“小问题”其实就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个小的蚁穴。商场中的许多悲剧,往往是因为疏忽大意造成的。一个管理者,在方法上细致、在态度上严格,注意那些潜在的“小问题”,才能够取得优秀业绩,否则的话,企业垮掉了,个人的前途也从此陷入泥潭,古今中外数不清的失败者的案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章:问题无大小,工作无小事细小问题的解决(1)

    细小问题的解决=完美的执行    
    问题事典:    
    日本一家机器制造厂的老板发现装配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对一些剩余的小零件总是不太珍惜,常常是随手丢弃,他多次提醒也不见效。    
    一天,老板突然走到工厂装配区的厂房中间,将一筒硬币抛向空中,任其洒落在各个角落,然后一言不发地踱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工人们见状,莫名其妙,一边纷纷捡拾散落在地上的硬币,一边对老板的古怪行为议论纷纷。    
    第二天,老板把装配工人召集起来开会,发表了他的观点:“当你们看到有人把钱撒得满地都是时,表示疑惑,虽然都是硬币,却认为太浪费了,所以一一捡起。但平时你们却习惯把螺帽、螺丝栓以及其他一些零件丢在地上,从不捡起来。你们是否想过,在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些硬币其实是越来越不值钱了,而你们所忽视的零件却一天比一天有价值。”    
    一番人情入理的论说,加上让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使大家幡然醒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乱丢零件了。    
    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板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