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 >

第718章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7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这么说,只要是读书人,都不可能置之不理。大概,这就是三巨头联袂到来的缘故。这不单纯是一个家族的问题,而是读书人的地位问题。一旦衍圣公被张准连根拔掉,读书人的地位,自然也就跟着降低了。

平心而论,他们三个,对张准,都是没有异心的,工作也非常的努力。但是,他们的出身,注定了他们肯定要维护读书人的利益,肯定要维护读书人的地位。特别是张准大力发展技工学校,大力提升工匠的地位,让他们都感觉到不安。

衍圣公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操作起来,真的不简单。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家族的问题,也不是虎贲军一个势力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天下的问题。衍圣公作为读书人的象征,他的地位,就象征着读书人的地位。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衍圣公被张准拿掉。

张准缓缓的说道:“大家畅所欲言吧!”

张慎言语调有些深沉的说道:“衍圣公有部分的家人,逃到了江南,向南京方面不断的上书,又派人在江南到处游走,试图煽动江南的士子,起来反对我们虎贲军。他们打着衍圣公的名号,的确让我们有些难办。我们三个收到的士子血书,至少有一百多封了,都是字字血泪,无法坐视。”

高弘图点点头,谨慎的说道:“现在,江南的复社等,纷纷言辞激烈的攻击我们,无所不用其极。就连江南的青楼女子,都敢给我们来信,斥责我们的不是。玉麟,你也知道,他们那伙人……是有些来历的,做这样的表面文章,向来都是最拿手的。”

张准神色漠然的说道:“复社?是四公子他们吧?”

高弘图神色凝重的点点头,语重心长的说道:“玉麟,不要轻视他们,这些人串联的本事很强。”

对于复社,张准是嗤之以鼻的,复社的四公子,什么冒辟疆、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之类的,都是吟诗作对,勾引女人的好手,至于实打实的做事,那就不行了。不过,高弘图毕竟是他名义上的老师,他也不好一下子就反驳回去。

高弘图自然明白张准的心思,张准可不是轻易屈服的人。他从怀里掏出一份书信,送到张准的手上,低声的说道:“这是顾横波写来的,笔力很强,你最好不要生气。”

张准疑惑的接过书信,皱眉说道:“衍圣公的事情,顾横波来凑什么热闹?她算什么读书人?”

张慎言轻轻的叹息一声,低沉的说道:“现在整个江南,都已经闹翻天了。研文说的没错,那些人的串联能力很强的,加上衍圣公的号召力,用口诛笔伐来形容也不为过。”

张准不以为然的皱皱眉头,将顾横波的书信打开,粗略的看了看。结果,尽管高弘图有言在先,张准还是忍不住有些生气。原来,顾横波采取了指桑骂槐的策略,大肆的攻击高弘图不会教导徒弟,其实是指责张准的愚昧无知。

顾横波在字里行间,算是将高弘图骂得狗血淋头,惨不忍睹了。要是别人看到这封信,没准还真的以为高弘图是那样的无耻之徒。高弘图的心理承受能力就算再强,恐怕都有些忍不住了。高弘图既然如此,相信其他的两位,大概也差不多了。

“三位前辈的意思是什么?”

张准将顾横波的书信收好,沉吟片刻,才缓缓的问道。

“衍圣公答应按照规定纳税,绝对不会缺斤少两。只是,名下的田地不再重新分配,还是归衍圣公一人所有。”

高弘图慢慢的一字一顿的说道。

“他到底有多少亩田地?”

张准好奇的问道。

“二十八万四千七百五十五亩。”

高弘图谨慎的回答。

“这么多?”

张准微微有些愕然。

二十八万亩的田地,还真是不少啊!

“建国的时候,只有三万来亩,后来慢慢的增加,就到了这个数字。要不是已经分掉了一些,恐怕更多。”

高弘图心情有些沉重的说道。

“好像,太祖皇帝对衍圣公也不是很感冒的吧?”

张准皱皱眉头说道。

他依稀记得,同样是贫苦人家出身的朱元璋,对衍圣公的态度,也不是很好的。当初他登基的时候,时任衍圣公正好生病,请求不要去南京朝贺,结果朱元璋就是不准。于是,那个衍圣公只好带病去了南京,规规矩矩的朝贺了。因为这个原因,后世的人,都说朱元璋是故意打压读书人的地位来着。

可以这么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对于衍圣公的处理,是高高的架起,让他脚不点地。简单的来说,就是给你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不给你权力。用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养猪。朱元璋以后的各位皇帝,秉承的都是这样的原则,每个皇帝登基或者有什么庆典节日之类的,一定不能少了衍圣公的赏赐。

必须要提到的是,因为朱元璋的打压,明初读书人的地位,曾经一度低落。后来,朱元璋死去,读书人的地位渐渐提升,特别是土木堡之变以后,文官集团完全控制了国家朝堂。他们拼命的唆使皇帝,提升衍圣公的地位。

久而久之,衍圣公麾下的财产,自然是越来越多了。其中,大部分的财产,又都转化为了田产。山东曲阜周围的田地,基本上都是属于衍圣公的。可以说,在山东,最大的地主,除了鲁王之外,就是衍圣公家族了。即使德王什么的,都要靠边站。

这么多的田地,按照每人五十亩的上限,最多只能分掉三成,其他的七成,肯定是要分给其他人的。难怪衍圣公家族如此的着急。如果张准不肯松口的话,他们的家产,至少要去掉一半以上。这可是非常要命的损失啊!

张准慢慢的说道:“均田令的意义,需要我继续强调吗?”

三人面面相觑,欲言又止。他们当然可以感觉到张准的强势。对于均田令,张准是非常维护的,绝不会轻易松口子。关于辽东的口子,已经是空前绝后的了。指望他在衍圣公家族这里开口子,除非是有非常重大的理由,又或者是有巨大的利益交换。

显然,要做到这一点,难度相当的大。万一不小心将张准惹火了,后果更加的严重。甚至,他们私底下,也不是没有想过,万一将张准惹发飙了,他直接派人将衍圣公一家,都全部抹掉,然后来个意外失火什么的,衍圣公就要彻底的完蛋了。

反正,张准承担的骂名,也不小。骂他荒淫无耻的,骂他冷酷无情的,骂他嗜血如命的,什么样的都有。要是真的将他给惹毛了,咔嚓掉衍圣公这样的事情,张准是完全做得出来的。

其实,张准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给一个眼神,就有人去操作。好像那个莫落,大猩猩一样的家伙,要是让他去抄衍圣公的家,恐怕谁也不敢说什么。然后再来一群的流氓地痞小混混,将衍圣公家族翻个底朝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他们需要的。张准可以不怕万世骂名,他们却不想要。在对待衍圣公这件事情上,他们的确不想做得很过分。毕竟,他们是读书人出身。衍圣公家族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张慎言期待的说道:“玉麟,有什么灵活变通的法子吗?”

张准不假思索的点点头,肯定的说道:“有!”

张慎言急忙问道:“你快说说。”

张准站起来,有条不紊的说道:“衍圣公要保住自己的田地,我可以答应。但是,他必须公开的发表声明,和崇祯皇帝,和朝廷脱离关系,转而支持我们虎贲军。”

三人面面相觑,互相交换一下眼神,然后轻轻的点点头。

张准的这个反应,还算合情合理。用保留衍圣公的田地,来换取衍圣公的这份公开声明,还是值得的。因为,只要衍圣公发表这样的言论,那么,天下士子,对于投靠虎贲军,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就是他们三个,也不用担心其他读书人的攻击。衍圣公都投降虎贲军了,你们还说个屁啊?

乔允升有点担心的说道:“衍圣公会接受这样的安排么?”

张准冷冷的说道:“这是他应该考虑的,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乔允升轻轻的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张准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你要保留自己的田地,张准已经答应了。你衍圣公当然要对此作出回应。公开的声明支持虎贲军,这是必须的。哪怕你是衍圣公,想要脚踏两条船,那也是不可能的。

第863章准备让鞑子去美洲大陆

在虚名和实实在在的利益之间,衍圣公家族会做出如何的选择?他们三个都很好奇。张准退让了,衍圣公家族也必须退让。这是最基本的利益交换。要是衍圣公家族做不到这一点,张准找个由头来搞死他们,他们三个也管不到了。我们三个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没有更多可以做的了。

其实,对于这个选择,张准同样拭目以待。现在的他,的确需要读书人的帮助。没有哪个国家,离开了读书人还可以运转的。在大规模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推广之前,明国目前仅有的这些读书人,的确是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只要衍圣公屈服,虎贲军的前途,就是一片的光明。

衍圣公会屈服吗?张准相信他是会慎重考虑的。衍圣公的虚名,要比实实在在的利益重要得多。从古到今,衍圣公家族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变迁,他们当然懂得如何选择。

如果衍圣公家族依然执迷不悟的话,张准的确不介意将他们完全灭掉。灭掉一个人,根本不需要自己的出手的,只需要一点点的暗示,发起一个小小的运动就好。群众运动,向来都是大杀器,无论要摧毁谁,都可以摧毁得无影无踪的。

“你们来的正好,我正有事和你们商量呢。”

衍圣公的事情解决以后,张准马上错开话题说道。

他要商量的事情,主要是辽东的重建计划。他初步决定,在完全平定辽东以后,将制定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将辽东地区发展起来。

这个发展计划,不仅仅是辽东地区经济的恢复,不仅仅是提升辽东民众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辽东地区的工业化。简单的说来,就是要大量的开发辽东地区的铁矿、煤炭、木材、石油等资源。

要开发这些资源,就要兴建大量的工厂。兴建工厂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准备。资金的准备,需要开发更多的金矿银矿,大力的发展贸易。换言之,就是要涉及到政务部的方方面面。

张慎言好奇的问道:“玉麟,你的五年计划,总共准备投入多少银子?辽东地区人口稀少,基础薄弱,又被鞑子蹂躏过,到处都是一片的白地,要是没有足够的资财,想要发展起来,可不容易。”

张准沉吟片刻,缓缓的说道:“每年不少于三百万两。”

张慎言愕然说道:“这么多?我们哪里来那么多的资财?”

张准点点头,肯定的说道:“资财的来源,我会想办法的。”

高弘图有点疑惑的说道:“玉麟,辽东这个地方,真的值得这样投入吗?又投入就要有产出,辽东能够出产什么?”

张准点点头,肯定的说道:“当然值得。”

张慎言有点担心的说道:“玉麟,辽东蛮荒之地,危险太多,野人又多,万一发展起来,却又被他们抢走了,岂不是得不偿失。有这么多的资财,还不如投放到江南安全之地……”

乔允升也有点担心的说道:“是啊这里人口混杂,有满洲人,有蒙古人,还有很多北方的土著,甚至说还有俄罗斯人。这些人都躲藏在深山老林里面,我们想要消灭他们,应该不太容易啊将这么多的资财,都投放在这里,的确是有风险啊!”

对于目前虎贲军的控制能力,他们是相当有信心的。在未来的三五十年,辽东肯定不会出现大的乱子。但是,必须考虑到,辽东毕竟是化外之地,是帝国统治的边沿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对这里的控制能力,可能会越来越弱的。

万一几十年或者是百年以后,虎贲军对辽东的控制能力减弱,这里会不会成为敌人进攻中原的重要战斗力?谁也说不上。努尔哈赤起家的时候,使用的就是明国送给他的盔甲和武器。要是那样的话,就等于是自己给自己埋炸弹了。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中原王朝,真正将辽东当做是自己的核心领地的。在绝大部分的朝代,辽东地区,都是羁縻州一类的存在,都是当地人统治当地人的。直到明军进驻沈阳,才算是汉人第一次真正的统治这里。

然而,辽东虽然被纳入明国的版图,成为明国的领土,但是,明国上下,对辽东这片地区,其实并没有真正重视。在一般士大夫的认识中,辽东依然是蛮荒之地,是一个消耗钱粮的无底洞。

从建国到现在,明国在辽东投入的并不多,辽东的经济发展和中原,是严重不均衡的。这里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有人担心辽东尾大不掉,对京师造成威胁。

看到张准不为所动,高弘图小心谨慎的说道:“玉麟,要是辽东为敌人占领,那就真的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张准坚定的说道:“辽东,有我们需要的大量资源,煤炭、钢铁、石油、木材等储量都非常大,我们必须将这片土地牢牢的掌握在手里,还要尽快的发展起来。”

高弘图疑惑的说道:“石油是什么东西?”

张准娓娓的说道:“我们的国家,不能依靠种田生存。我们必须发展工业。石油和煤炭,就是发展工业的动力。”

三人面面相觑,明显的有些茫然。

张准看他们的脸色,就知道自己又遇到了巨大的难题了。

这个难题,就是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传统的儒家学子,接受的思想教育,也是以农为本,以农为纲,农业是根本,农民是根本,对于一切可能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都是敌视的。比如说,重农抑商就是最好的例子。

为了保证农业的发展,历朝历代,除了南宋之外,都极力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明朝的政策,基本上也是如此的。张准现在提出要发展工业,那就是跟农业争夺地位,难怪三人都要茫然了。张准你这个家伙,完全是离经叛道啊!

“玉麟,你能详细的跟我们说说吗?”

果然,高弘图期待的问道。

张准点头说道:“当然可以。”

其实,有关工业化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大道理,张准肯定说不过这些当世大儒,因此,他只能是从具体的例子出发,以小见大,争取他们三人的支持。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奇技淫巧的重要性。要是没有这些奇技淫巧,我们想要打败鞑子,肯定没有那么容易。但是,鞑子只是一群落后的野蛮民族,打败他们,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西洋列强。”

“西洋列强当中,目前实力最强的就是荷兰人。荷兰人有一万五千多艘大型的商船,有上千艘的大型战舰。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要是这些商船和战舰,都停靠在渤海湾的话,就跟锅里的饺子一样。要是所有的战舰都集中起来,对着海岸炮击的话,一次齐射,就能抹平五十里的海岸线。”

“要打败荷兰人,我们要靠什么?当然是靠更多的战舰,更强大的火炮。更多的战舰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造船厂里面来。更强大的火炮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铸炮厂。造船厂需要大量的木材,铸炮厂需要大量的钢铁。这些东西,只有辽东才能大量的提供。”

“以后,科学技术发展了,木制的风帆战列舰都会过时。以后的战舰,船身将是用钢铁铸成的,动力将是蒸汽机。这些钢铁战舰,需要煤炭,需要石油才能驱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