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 >

第58章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尴尬情况。米尼弹可以很轻松的用推弹杆推入枪膛,从而大大提高了射速。该弹在弹体周围车以螺纹以配合膛线,螺纹中间以动物油填塞。子弹的底部使用软木材料。

射击时,火药气体冲击软木,软木受瞬间冲击后猛然撑大子弹。由于子弹被撑大,所以在发射瞬间就可以依靠枪弹本身完成膛室的密封,而不会泄露火药气体导致枪弹的动能丧失。这样就解决了旧式前装枪的膛室密闭问题,从而大大增强了枪支的射速,射程和安全性(密闭良好不易导致火药渣残留堵塞枪管引发炸膛)。

在米尼步枪出现之前,滑膛枪是实用的武器,列强的军队全部都是使用滑膛枪。线膛枪只是一种实验性的武器,并不是战场上的主力。线膛枪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刻有膛线,前装子弹很难保持枪膛闭气性,威力大打折扣。为了取得良好的闭气性,线膛枪子弹往往做的口径与枪口径持平甚至略大.因此装弹时极其费劲,往往需要用锤子来捶打推弹杆才能将枪弹推进到位。

结果,这往往导致更危险的枪膛破裂。而子弹在推进到药室位置时往往也因为粗暴的操作导致变形,达不到杀伤效果。米尼步枪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后线膛枪的威力尽显。米尼线膛枪的装备大大增强了法军的火力。

米尼步枪配有安全锁以防止走火.全枪重4。8公斤,口径17。8毫米,每发子弹重32。4克,杀伤距离可达惊人的918米,在550米内可以保证精确命中。米尼步枪当时威力相当巨大。公元1849年进行的测试发现,米尼步枪在15码内可以连穿两张白杨木木板,并深入第三张木板20英寸。由于这种步枪威力巨大,火力强劲,一时之间,流言声称,米尼步枪可以一枪击穿一个人后,再击穿挡在其弹道上15米内的任何人。

事实上,实战证明,米尼式步枪的威力的确惊人。公元1846年,法军猎兵在非洲地区首次使用米尼步枪作战,效果良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也有少量使用。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米尼步枪以其巨大杀伤力迅速成为两军的标准装备。从公元1851年开始,英军也尝试采用米尼步枪。后来米尼步枪被被改造成为美军春田步枪和英军恩菲尔德步枪。

然而,米尼式步枪无论多么厉害,它终究是一把前膛枪。它出生的时候,后膛枪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无烟火药、雷汞、火帽的出现,让后膛枪迅速取代前膛枪成为战场的主力。和同时期的后膛枪相比,米尼式步枪存在太多的不足,尤其是无法匍匐射击,成为最致命的缺陷。在可以匍匐射击的后膛枪前面,必须站着射击的米尼步枪手,完全就是活靶子。

公元1866年普奥战争时,老旧的米尼步枪在战场上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在步兵火力对抗上,普军的后膛德雷赛击针枪轻松地击败了已经老朽不堪的奥军前装米尼步枪。大吃一惊的法军这才决定全面装备后膛击针的夏斯波步枪。至此,米尼步枪这才正式的退出了历史地舞台。

可以说,米尼式步枪是前膛枪的巅峰。如果没有无烟火药,没有雷汞,没有火帽的发明,后膛枪是不可能取代前膛枪的。生不逢时的米尼式步枪,就好像是昙花一样,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大约20年的时间。但是它的辉煌,却给后世的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它更早被发明,更早被制造出来,世界的历史,将要被完全改变。

张准想到米尼式步枪,完全是因为鲁密铳的枪管问题无法解决。如果鲁密铳的工艺不能解决,他根本不考虑滑膛枪。因为一般的滑膛枪,还不如三棱刺和长矛好用。按照张准的认识,即使是最烂的线膛枪,在准确度和射程方面,都要好过最优秀的滑膛枪。正是基于这个认识,张准决定制造有膛线的火铳。哪怕这个火铳的质量,开始的时候可能惨不忍睹。

“枪管有膛线!”

“使用燧石击发!”

“射程三百丈!”

“在一百五十丈距离内准确命中!”

张准总结出了米尼式步枪的几个要点。

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再次面面相觑。

其他的工匠更是满脸的茫然,同时又充满了向往。

天下间,居然有这样的神器?这样的神器,真的能够制造出来?须知道,一般的佛郎机火炮,射程也不过是一百八十丈而已!它可是大炮,不是火铳!难道,一支小口径的火铳,射程居然可以超过一门大炮?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

几乎每个工匠的内心,都反复回荡着这四个字。

周石文和罗大山都有个比较好的习惯,就是觉得你的提议不行,他们也不会当面反驳,而是细细的寻思细节上的问题。只要在某个细节上发现解决不了的难题,那么,你的整个建议就没有用了。因为制造技术,最难解决的,往往是细节上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张准当然也非常清楚。就好像后世的蒸汽弹射器,其实很多国家都明白其原理,可惜就是制造出来。没办法,工艺达不到那个要求。然而,这一切在大明朝并不存在。大明朝的技术,放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就算不能说是世界第一,世界前三肯定没有问题。

“膛线!”

对于张准描述的米尼式步枪,两人不假思索的就找到了关键的问题所在。没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膛线。线膛枪和滑膛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膛线。工艺的最大难度,也在膛线。膛线的问题不解决,张准所描述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周石文直截了当的说道:“大人,这膛线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张准胸有成竹的说道:“我们到匠作坊去慢慢的研究,我会现场示范给你们看的。”

两人一开口,张准就知道两人会抓到问题的核心。没错,一切问题的核心,都在于膛线。事实上,为了这个问题的核心,他也是很费思量的。线膛枪比滑膛枪优胜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枪管有膛线,能够赋予弹丸更高的精准度。因此,膛线是关键中的关键。但是,如何制造膛线,的确是很考究人的。没有膛线,什么都是白搭。要不是他掌握了制造膛线的办法,他是绝对不会提出这个建议的。

大家当即动身,来到浮山城东南角的匠作坊。

原本陈旧不堪的匠作坊,在护卫队入城的时候,就获得了较大的改善。张准在当天就批下了五百两银子,交给马轶,转交周石文等人,用来改善各种生产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所有的测量工具,都进行统一标准。凡是存在肉眼看得见的误差的,都全部更换。同时,对工作环境也进行了改善。

原来的匠作坊,破旧不堪,灰尘遍地,老鼠横行。这样的环境,生产出来的武器,只怕谁也不敢用。在进行了一番较大的清理和修缮以后,匠作坊亮堂了不少,空气中也看不到飘荡的灰尘了。所有工具,都被擦拭的干干净净的,摆放的整整齐齐。

张准在匠作坊转了一圈,对这里的工作环境,还算满意。尽管达不到现在工厂的要求,在当时的条件来说,已经算是比较出色的了。日后,匠作坊还要继续扩建,将其扩建成大规模的枪械加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枪械。

“大家过来,听我详细的解说。”

坐下来以后,张准就开始详细的解释如何制造膛线。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膛线是非常高技术的难度,需要非常专业的工具。最起码,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事实上,膛线并不神秘,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人生产出来了。

据文献记载,意大利最早在1476年就已有螺旋形线膛的枪支。螺旋形膛线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膛线”英文为rifile,音译为“来复”。线膛枪也因此称为“来复枪”。17世纪初,丹麦军队最先装备使用了来复枪。但由于来复线制作成本高和从枪口装填弹药不便,所以许多国家的军队不愿装备使用有螺旋形膛线的枪。

要是用线膛枪,就必须解决两个技术问题:

第一个,制造螺旋状的膛线。

第二个,解决从枪口装弹的问题。

第092章膛线和子弹,都解决了!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要在枪管里面刻出螺旋状的线条,谈何容易?要是能够在枪管里面拉出线条来,还不如专心研究如何生产鲁密铳的套叠枪管呢!相对而言,那个的技术难度可能更小一点。事实上,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的确是这样认为的。他俩一致认定,以目前的工具,要在枪管里面弄出膛线,根本做不到。

“你们的想法不对!”

“我们不是在枪管里面刻膛线,而是将刻好膛线的铁皮卷起来!”

张准满怀自信的说道。

如果大明朝的火枪生产,枪管是整体成形的话,他的方法是不管用的。这个年代,的确没有什么合适的工具,可以伸到枪管的里面去,制造出合乎要求的膛线。但是,大明朝的火枪生产,枪管是卷制的,就好像是将一张纸卷成纸筒一样。这样一来,膛线的雕刻就比较简单了。

其实,认真说起来,螺纹膛线枪并不复杂。实际上,只要用很简单的方法,在简易木工坊中以手工就可以拉出螺纹膛线来。螺纹膛线看似复杂,不过只是概念性问题,只要捅破了窗户纸,做起来其实异常简单。其中第一个也就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螺纹该怎么形成?这头一关卡了人类几百年,显得高深莫测,但只需要一点小手段就可以解决。

首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白纸,然后拿出一把直尺和一支笔,在这白纸上划出几条平行直线——朝着斜对角的方向,一般从左上到右下。画完线后,把这纸卷成纸筒——平卷而非斜卷——于是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原本在纸上平行的直线,在纸筒上就是螺旋线了。这是形成螺纹的最快最有效方法。

接下来,把这张纸用胶水包卷黏在事先切削准备好的圆木桿上,然后用拿刀沿著画痕刻下沟槽,这根刻了螺纹沟槽的圆木就叫做膛线导轨。如果将这个导轨通过两个内有凸榫的,口径与原木略大些的圆环拉动,那么这凸榫在经过螺纹沟槽滑动时,就会迫使圆木,也就是这个线膛导轨根据其上的螺纹旋转。

最后,把用来拉刻线膛的硬钢刀具——一个刀头和细长钢柱,长度需比枪管长——固定在这根膛线导轨的前端,把枪管用夹具夹住,便可以其通过枪管,透过拉动导轨的方式刻出的膛线。张准要求李奉来等人,锻造质量最高的钢,就是用来做这个的。

而一般来说,由于稳定与精度的要求,这种动作是用拉的,也就是将膛线刻刀的芯部穿过枪管装在导轨上,再拉动刀头通过枪管,而不是反过来把刀具推到底。所以这就叫做拉膛线,这种工具就叫做拉床。拉床如果有机械动力的话,自然更好。但是就算没有机械动力,问题也不大,畜力总是有的,可以用牛来拉。当然,用人也可以。

膛线拉刻工具就是这么简单。只需要具备木工技术——懂得木工雕刻——就可以做出来。因此在理论上,只要知道这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可以做出线膛枪——当然,此时由于金属切割刀具的限制,只能用铁制刀具去把铜制枪管拉出膛线。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既然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工艺方面的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张准非常自信的说道。

听了张准的详细解释,周石文和罗大山等人经过充分的讨论,终于相信原理上的确是可行的,至于细节上的问题,就要靠工匠们的琢磨了。其他的工匠,同样若有所悟。

“大家充分讨论。”

张准挥挥手说道。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知道原理,还不等于就能够做出来。毕竟,这涉及到工匠们的技术水平。幸好,工匠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以后,一致认为,值得试一试。嗯,的确是试一试。谁也不敢保证,真的可以成功。毕竟,要将刻有膛线的钢片卷成枪管,那也是很考功夫的。

“时间上没有问题,大家有充分的时间。”

“谁能第一个制造出使用的枪管,我奖励他一百两银子。”

张准又祭出高额的奖赏办法来了。

只要有人动心,那就一切都好办。

果然,听说有一百两银子的奖励,所有的工匠,顿时两眼发亮,包括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在内。新的千户大人,真的是财大气粗啊!动辄就是一百两银子!不少的工匠,都在暗中悄悄的咽口水了。没办法,穷怕了的人,一下子看到金山银山,怎么能不动心?一百两银子,足够他们建造崭新的砖瓦屋,过上幸福安康的快乐日子了。

“大人,枪弹如何解决?”

罗大山随即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张准踌躇满志的说道:“枪弹的解决就更加的容易了。只要使用米尼弹即可。米尼弹的生产,要比膛线简单多了。”

所谓的米尼弹,实际上就是一种扩底尖弹。它的子弹直径同样比枪管小,甚至可能比圆弹还小,这样装弹就很方便,可以轻易塞到枪管中去而保证不卡弹。而米尼弹的底部并不是圆的或者平的,而是在铸造时于子弹底部留下一个圆锥形或杯状凹洞,这凹洞边缘就是比较薄的铅皮。

当灌入黑火药,在将米尼弹推入弹膛时,其弹底杯状凹洞自然也会盖住火药。而当步枪开火时,米尼弹底部突然受力膨胀,将子弹和枪膛之间的缝隙完全闭合。这样一来,火药产生的动能,就不会被浪费掉,从而全部集中到子弹上。加上膛线提供稳定的弹道,子弹自然可以飞得更远。

事实上,米尼弹出现以后,步枪的有效射程一举爆到500码,比原来的滑膛枪增加了5~10倍。以前威力强大的密集方阵,在米尼弹的面前,立刻变得毫无意义——你排成这种方阵不用等敌方炮兵来轰杀,步兵用米尼弹长程射击就可以把你屠的干干净净。

张准之前下令收集石墨,正是制造米尼弹的需要。当然,铅和石墨是两回事。但是,石墨同样柔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替代铅使用。浮山所的控制范围内,铅产量不知道有多少,反正石墨是很多的。

其实,张准当初选中米尼式步枪进行研究生产,很大的因素就是米尼弹非常好作,材料也容易搞。它比拉膛线的技术需求还更低,连机器都不需要。

一般铸造火铳圆弹,都是用一个铁模子,灌进融化的铅铸成铅弹。这种模子小到可以随身放在口袋中携带。一般是直接配发给步兵一个这种模子和几磅或者几斤的铅,让步兵在扎营吃晚饭时,自己用营火融铅铸造次日使用的子弹。

当然,平时用冲压机大规模冲制再统一分发也是可以,不过由于铅比较软,摆放时很容易因为碰撞而变形,一般还是习惯让士兵在战前临时铸造。而米尼弹,不过是把这个铁模子改变裡面的铸造形状而已。因此毫无任何技术水准。而仅仅只是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再配合膛线的制作,就可以把有效射程增加5~10倍。

实际上,还不只增加射程而已。它还在增加了威力的同时,还降低了火药的用量。原因很简单,在火铳给圆子弹留下大量游隙时,有很多火药都洩漏出去被浪费掉了,而不是用来推送子弹。而米尼弹的扩张弹底,则可以彻底密封枪膛,大幅提升火药的利用率。因此火药可以装得比较少,又拥有同样甚至更高的威力。这也就是为何帕洛特炮仅需5磅的装药,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拿破伦炮25磅装药的射程的原因了。

而火药装的少,膛压自然降低,如此枪管便可以做的更薄更长,同时后座力也降低,更有利于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