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30章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30章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楚。③重叠型奔马律(sLlmmation gallop):为舒张早期和晚期奔马律在快速性心率或房
室传导时间延长时在舒张中期重叠出现引起,使此额外音明显增强。当心率较慢时,两种
奔马律可没有重叠,则听诊为4个心音,称舒张期四音律,常见于心肌病或心力衰竭。
    2)开瓣音(opening snap):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声,常位于第二心音后O.05~
O.06s,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由于舒张早期血液自高压力的左房迅速流人左
室,导致弹性尚好的瓣叶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停止,使瓣叶振动引起的拍击样声音。听诊特
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在心尖内侧较清楚。开瓣音的存在可作
为二尖瓣瓣叶弹性及活动尚好的间接指标,是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重要参考条件。
    3)心包叩击音(per’icardial knock):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在s2后约O.09~O.12s出现的
中频、较响而短促的额外心音。为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时,由于心包增厚,阻碍心室舒张
以致心室在舒张过程中被迫骤然停止,导致室壁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在胸骨左缘最易闻及。
    4)肿瘤扑落音(tumoz。plop):见于心房黏液瘤患者,在心尖或其内侧胸骨左缘第3、
4肋间,在Sz后约O.08~O.12s,出现时间较开瓣音晚,声音类似,但音调较低,且随体
位改变。为黏液瘤在舒张期随血流进入左室,撞碰房、室壁和瓣膜,瘤蒂柄突然紧张产生
振动所致。
    (2)收缩期额外心音:心脏在收缩期也可出现额外心音,可分别发生于收缩早期或
中、晚期。
    1)收缩早期喷射音(early systolic ejection SOUnd):又称收缩早期喀喇音(cl:ick),
为高频爆裂样声音,高调、短促而清脆,紧接于S,后约O.05~O.07s,在心底部听诊最清
楚。其产生机制为扩大的肺动脉或主动脉在心室射血时动脉壁振动,以及在主、肺动脉阻
力增高的情况下半月瓣瓣叶用力开启,或狭窄的瓣叶在开启时突然受限产生振动所致。根
据发生部位可分为肺动脉收缩期喷射音和主动脉收缩期喷射音。①肺动脉收缩期喷射音:
在肺动脉瓣区最响,吸气时减弱,呼气时增强。见于肺动脉高压、原发性肺动脉扩张、轻
中度肺动脉瓣狭窄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疾病。②主动脉收缩期喷射音:在主动脉
瓣区听诊最响,可向心尖传导,不受呼吸影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瘤、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与主动脉缩窄等。当瓣膜钙化和活动减弱时,此喷射音可消失。
    2)收缩中、晚期喀喇音(mid and late syst01ic click):高调、短促、清脆,如关门落
锁的K4一Ta样声音,在心尖区及其稍内侧最清楚,改变体位从下蹲到直立可使喀喇音在收
缩期的较早阶段发生,而下蹲位或持续紧握指掌可使喀喇音发生时间延迟。喀喇音出现在
S?后0.08s者称收缩中期喀喇音,0.08s以上者为收缩晚期喀喇音。喀喇音可由房室瓣
(多数为二尖瓣)在收缩中、晚期脱人左房,瓣叶突然紧张或其腱索的突然拉紧产生震动
所致,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二尖瓣脱垂。由于二尖瓣脱垂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血液由
左室反流至左房,因而二尖瓣脱垂患者可同时伴有收缩晚期杂音。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合
并收缩晚期杂音也称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3)医源性额外音:由于心血管病治疗技术的发展,人工器材的置人心脏,可导致额
外心音。常见的主要有二种:人工瓣膜音和人工起搏音。
    1)人工瓣膜音:在置换人工金属瓣后均可产生瓣膜开关时撞击金属支架所致的金属
乐音,音调高、响亮、短促。人工二尖瓣关瓣音在心尖部最响而开瓣音在胸骨左下缘最明
显。人工主动脉瓣开瓣音在心底及心尖部均可听到,而关瓣音则仅在心底部闻及。
    2)人工起搏音:安置起搏器后有可能出现二种额外音:①起搏音:发生于s,前约
;豢§黔麴黪;;鐾蠢颦器}簸酬誊霎;攀静}  耄    ;;,    ;。
第五章胸部检查
O.08~O.12s处,高频、短促、带喀喇音性质。在心尖内侧或胸骨左下缘最清楚。为起搏
电极发放的脉冲电流刺激心内膜或心外膜电极附近的神经组织,引起局部肌肉收缩和起搏
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摆动引起的振动所致。②膈肌音:发生在S。之前,伴上腹部肌肉收缩,
为起搏电极发放的脉冲电流刺激膈肌或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所产生。
    几种主要的三音律和心音分裂听诊特点的比较见表2—5—14。
表2—5.14几种主要的三音律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比较
    6.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cardia(:murmurs)
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
过程中的异常声音,杂音性质的判断对于心脏病
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杂音产生的机制: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
在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血管管径异常等情
况下,可使层流转变为湍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
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
产生杂音。具体机制如图2—5—33。
    1)血流加速:血流速度越快,就越容易产生
旋涡,杂音也越响。例如剧烈运动、严重贫血、
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血流速度明显增加
时,即使没有瓣膜或血管病变也可产生杂音,或
j兰:≥
    ___●  一、。‘0
_____=宣__…__毒二_羞■一
血流加速形成旋涡
■_=登≤f■
i。....‘多。。、=|《.…i..
    器质性狭窄
相对性狭窄
相对性关闭不全
图2…5—33杂音的产生机制示意图
143

一睾

144
第二篇体格检查
使原有杂音增强。
    2)瓣膜口狭窄:血流通过狭窄处会产生湍流而形成杂音,是形成杂音的常见原因。
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此外,也可由于心
腔或大血管扩张导致的瓣口相对狭窄,血流通过时也可产生旋涡,形成湍流而出现杂音。
    3)瓣膜关闭不全:心脏瓣膜由于器质性病变(畸形、粘连或穿孑L等)形成的关闭不
全或心腔扩大导致的相对性关闭不全,血液反流经过关闭不全的部位会产生旋涡而出现杂
音,也是产生杂音的常见原因。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高血压性
心脏病左心室扩大导致的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的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4)异常血流通道:在心腔内或大血管间存在异常通道,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
闭等,血流经过这些异常通道时会形成旋涡而产生杂音。
    5)心腔异常结构:心室内乳头肌、腱索断裂的残端漂浮,均可能扰乱血液层流而出
现杂音。
    6)大血管瘤样扩张:血液在流经该血管瘤(主要是动脉瘤)时会形成涡流而产生
杂音。
    ■
    (2)杂音的特性与听诊要点:杂音的听诊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以下要点进行仔细分
辨并分析。
    1)最响部位和传导方向:杂音最响部位常与病变部位有关,如杂音在心尖部最响,
提示二尖瓣病变;杂音在主动脉瓣区或肺动脉瓣区最响,则分别提示为主动脉瓣或肺动脉
瓣病变;如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应考虑室间隔缺损等。
杂音的传导方向也有一定规律,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多向左腋下传导,主动脉瓣狭窄
的杂音向颈部传导,而二尖瓣狭窄的隆隆样杂音则局限于心尖区。由于许多杂音具有传导
性,在心脏任何听诊区听到的杂音除考虑相应的瓣膜病变外,尚应考虑是否由其他部位传
导所致。一般杂音传导得越远,则其声音将变得越弱,但性质仍保持不变。可将听诊器自
某一听诊区逐渐移向另一听诊区,若杂音逐渐减弱,只在某一听诊区杂音最响,则可能仅
是这一听诊区相应的瓣膜或部位有病变,其他听诊区的杂音是传导而来的。若移动时,杂
音先逐渐减弱,而移近另一听诊区时杂音有增强且性质不相同,应考虑两个瓣膜或部位均
有病变。
    2)心动周期中的时期:不同时期的杂音反映不同的病变。可分收缩期杂音(systolic
murmurs)、舒张期杂音(diastolic murmurs)、连续性杂音(continuous murmurs)和双
期杂音(收缩期与舒张期均出现但不连续的杂音)。还可根据杂音在收缩期或舒张期出现
的早、晚而进一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或全期杂音。一般认为,舒张期杂音和连续性杂
音均为器质性杂音,而收缩期杂音则可能系器质性或功能性,应注意鉴别。
    3)性质:指由于杂音的不同频率而表现出音调与音色的不同。临床上常用于形容杂
音音调的词为柔和、粗糙。杂音的音色可形容为吹风样、隆隆样(雷鸣样)、机器样、喷
射样、叹气样(哈气样)、乐音样和鸟鸣样等。不同音调与音色的杂音,反映不同的病理
变化。杂音的频率常与形成杂音的血流速度成正比。临床上可根据杂音的性质,推断不同
的病变。如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心尖区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
杂音,常指示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柔和而高调的吹风样杂音常为功能性杂音;主动脉
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4)强度与形态:即杂音的响度及其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收缩期杂音的强度一般采
用Levine 6级分级法(表2—5—15),对舒张期杂音的分级也可参照此标准,但亦有只分为
轻、中、莺度三级。
矗霸黢黔麓;争E镕l瀛i;:。#器;;},鼬}。§蠡∥j;}}。
表2—5—15杂音强度分级
第五章胸部检查
    杂音分级的记录方法:杂音级别为分子,6为分母;如响度为2级的杂音则记为2/6
级杂音。
    杂音形态是指在心动周期中杂音强度的变化规律,用心音图记录,构成一定的形态
(图2—5—34)。常见的杂音形态有5种:①递增型杂音(crescendo murmur):杂音由弱逐渐
增强,如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②递减型杂音(decrescend()murmur):杂音
由较强逐渐减弱,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的舒张期叹气样杂音;③递增递减型杂音(cres—
cendo—deci’escendo murmur):又称菱形杂音,即杂音由弱转强,再由强转弱,如主动脉瓣
狭窄的收缩期杂音:④连续型杂音(contint20L,s murmur):杂音由收缩期开始,逐渐增
强,高峰在sz处,舒张期开始渐减,直到下一心动的s,前消失,如动脉导管未闭的连续
性杂音;⑤一贯型杂音(plateau murmur):强度大体保持一致,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全
收缩期杂音。
    Sl    S,    Sl
    图2—5—34心脏各类杂音示意图
    a:递增型;b:递减型;c:递增递减型;d:连续型;e:一贯型
    5)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采取某一特定的体位或体位改变、运动后、深
吸气或呼气、屏气等动作可使某些杂音增强或减弱,有助于杂音的判别。①体位:左侧卧
位可使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更明显;前倾坐位时,易于闻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的叹气样杂音;仰卧位则二尖瓣、三尖瓣与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更明显。此外,迅速
改变体位,由于血流分布和回心血量的改变也可影响杂音的强度,如从卧位或下蹲位迅速
站立,使瞬间回心向量减少,从而使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肺动脉瓣狭窄
145
延雩1毽喃{堍≤攀灞检奎:。。|j秀餐餐0joj。0jj jj
146
与关闭不全的杂音均减轻,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杂音则增强。②呼吸:深吸气时,胸
腔负压增加,回心血量增多和右心室排血量增加,从而使与右心相关的杂音增强,如三尖
瓣或肺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如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并用力作呼气动作(Valsalva动作)
时,胸腔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减少,经瓣膜产生的杂音一般都减轻,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病的杂音则增强。③运动:使心率增快,心搏增强,在一定的心率范围内亦使杂音增强。
    (3)杂音的临床意义:杂音的听取对心血管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是,
有杂音不一定有心脏病,有心脏病也可无杂音。根据产生杂音的心脏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
可区分为器质性杂音与功能性杂音;根据杂音的临床意义又可以分为病理性杂音和生理性
杂音(包括无害性杂音)。器质性杂音是指杂音产生部位有器质性病变存在,而功能性杂
音包括:①生理性杂音;②全身性疾病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生的杂音(如甲状腺功能
亢进使血流速度明显增加);③有心脏病理意义的相对性关闭不全或狭窄引起的杂音(也
可称相对性杂音)。后者心脏局部虽无器质性病变,但它与器质性杂音又可合称为病理性
杂音。应该注意的是,生理性杂音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只限于收缩期、心脏无增大、杂音
柔和、吹风样、无震颤。生理性与器质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如表2—5—16。
    表2—5.16生理性与器质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要点
    根据杂音出现在心动周期中的时期与部位,将杂音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1)收缩期杂音
    二尖瓣区:①功能性:常见于运动、发热、贫血、妊娠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杂音性
质柔和、吹风样、强度2/6级,时限短,较局限。具有心脏病理意义的功能性杂音有左心
增大引起的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贫血性心脏病和扩张型
心肌病等,杂音性质较粗糙、吹风样、强度2~3/6级,时限较长,可有一定的传导。
②器质性:主要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杂音性质粗糙、吹风样、高调,
强度≥3/6级,持续时间长,可占全收缩期,甚至遮盖s?,并向左腋下传导。
    主动脉瓣区:①功能性:见于升主动脉扩张,如高血压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杂音柔
和,常有A。亢进。②器质性:多见于各种病因的主动脉瓣狭窄。杂音为典型的喷射性收
缩中期杂音,响亮而粗糙,递增递减型,向颈部传导,常伴有震颤,且Az减弱。
    肺动脉瓣区:①功能性:其中生理性杂音在青少年及儿童中多见,呈柔和、吹风样,强
度在2/6级以下,时限较短。心脏病理情况下的功能性杂音,为肺淤血及肺动脉高压导致肺
动脉扩张产生的肺动脉瓣相对性狭窄的杂音,听诊特点与生理性类似,杂音强度较响,P。亢
进,见于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的房间隔缺损等。②器质性: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杂音
呈典型的收缩中期杂音,喷射性、粗糙、强度≥3/6级,常伴有震颤且Pz减弱。
    三尖瓣区:①功能性:多见于右心室扩大的患者,如二尖瓣狭窄、肺心病,因右心室
扩大导致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杂音为吹风样、柔和,吸气时增强,一般在3/6级以
罄§娶瓢虢转巍嚣#骈剥警£r§£,    £z。。,  ,、、
下,可随病情好转、心腔缩小而减弱或消失。由于右心室增大,杂音部位可移向左侧近心
尖处,需注意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鉴别。②器质性:极少见,听诊特点与器质性二尖
瓣关闭不全类似,但不传至腋下,可伴颈静脉和肝脏收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