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生之道 >

第7章

生之道-第7章

小说: 生之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霆万钧之势,齐从四面压到,霹雳之声,成了一片极强烈的 

  繁音巨哄,海啸山崩,无此猛烈,正分不出是风是雷。…… 

  经此一来,直似把千寻大海所蕴藏的无量真力,朝着五人夹 

  攻。水雷越来越密,密到一丝缝隙皆无,千百万丈一片灰白 

  色的光雾,中杂轰轰怒啸。……内中翻动起千万层的星花, 

  狂潮一般,朝前涌来,压力震力之大,简直无可比拟。 

  癸水雷珠的威力既有这么大,将何以对敌呢、书中写道: 

  狄鸣歧忽然想起:身边还有一件法宝,乃恩师新传,名 

  为青阳轮……此是乾天真火所炼之宝,专能煮海烧山。对方 

  都是水中精怪修成,如将海水烧成沸汤,决禁不住。……还 

  有虞道友三枝射阳神弯,乃前古至宝,也颇有用。 

  关于双方法宝斗争情形如下: 

  上天下地,方圆千里之内,均被癸水元精之气布满,…… 

  那金轮到了外面,已长成亩许大小六根芒角,齐射银芒,远 

  达丈许,比电还亮,一齐转动,枫轮飞驭,直冲光海之中。 

  五行各有克制,水本克火,无如青阳金轮所发三阳神火,自 

  身具有坎离妙用,与寻常真火不同,……到了光海之中,所 

  有雷珠只一撞上,立即消散。所到之处,所有雷珠水泡齐化 

  热烟,转眼之间,变成一条其长无比的白虹,随同金轮飞舞, 

  只顾往前,伸长出去。始而白气两旁的雷珠不等爆炸,是挨 

  近一点的,全都自行消散,只远处还在爆炸不已。 

  斗争到了这个时候,胜败之机已见,可是水火互相克制之理,决不如此简单,接下去战 

  局又变了。书中写道: 

  大量雷珠纷化热雾消散,照理当前一片癸水雷珠已破, 

  底下应更容易;谁知热雾中忽生出一种极强大的粘滞之力, 

  神弯飞行雾海之中,比前要慢得多,到了后来,直似进退两 

  难。……后来雾层一密,沸水之声忽然由大转小,晃眼停止。…… 

  众人定睛一看,上下四外已全冻化坚冰,无论哪一面,都是 

  一片晶莹,仿佛埋藏在万丈冰山之内。……众人已被癸水雷 

  珠所化玄冰包围在内。……此本昔年水母独有的无上仙法, 

  不须法宝,全由阴阳二气与癸水精英凝炼而成,最是厉害。 

  原书中斗争经过,当然不像前面所引几段一般简单,这里只求表明水火在物理上的作用 

  而止,不多说了。如今摘录几段完全属于玄理者以示一斑。 

  《蜀山剑侠传》十五集第三回大破紫云宫神砂甬道的一段说: 

  正当中放着一个宝座,宝座前有一个大圆圈,圈中有许 

  多尺许来长的大小玉柱。走近前去一看,那一圈玉柱,高矮 

  粗细俱不一般,合阴阳两仪五行八卦九宫之象。除当中有一 

  小圆圈是个虚柱外,一数恰是四十九根。……甬道中阵图共 

  分四十九层,这圈中大小玉柱也是四十九个,加上当中虚柱, 

  分明大衍之数。……不由恍然大悟,这圈果是全阵锁钥。每 

  根玉柱应着一个阵图,如能将他毁去,说不定全角道许多阵 

  法,不攻自破。 

  又,《蜀山剑侠传》十六集第八回易静初探幻波他,有一段说道: 

  易静躬身答道:“……所经之路,所见之景,此洞外分 

  五行,暗藏五相,通体脉络相通,分明是一人体。此地西洞 

  属金,金为肺部。此门颇似左叶六塞之脉,出路必在右侧, 

  旁通肺管之处,寻得此道,绕向南洞心部,循脉道以行,便 

  达东洞,不知是否?”李宁赞道:“贤侄女来此不久,经阅 

  无多,居然领会到此,异日成就,实未可量。” 

  又,三十三集第二回写幻波池中妖尸和侵入的敌人相争,有一段说道: 

  这次妖尸一面与沙红燕相持,一面行法运用,日注总图, 

  准备快意。看得逼真,方断定敌人必定遭殃,猛见法屏总图 

  之上,乙木神雷青色烟光环拥正急之际,忽由当前光柱中冒 

  起一片青霞,自己将自己往外逼开,直是从来未有现象。反 

  五行逆用,非同小可,金、火、水。土四宫本身反制虽然通 

  晓,独于木宫是个缺点。情知对方来了行家,这以木制木, 

  神妙无方,急切间不但不能再施前法困敌,并还须防他反击, 

  毁损总图。这一惊,囱是非同小可,当然是顾总图要紧,不 

  暇再顾追敌之事。 

  上面所引各段,都是以“两仪”、“五行”、“五相”。“八卦”、“九宫”、“大 

  衍”等等为据,完全是抽象的“空话”,在我们实际生活上并无经验,不像“癸水雷珠”、 

  “青阳金轮”、“天一玄冰”(书中称水母法术所化的冰,名曰天一玄冰)那般威力的有物 

  理根据了。 

  十二、句法与篇法 

  还珠楼主的小说,不论在文笔上,在结构上,在思想上,都是具有强烈的中国风味。他 

  虽然援用了声、光、电、磁等等原理,仍是极其浅近,是把科学硬拉到玄学之内,不是正面 

  的接受科学,不能算是受到了欧西学说的多大影响,无损乎外形内质之同为“中国式”。 

  尤其是在文笔方面,像他这么富于保守性,在今日各位写小说的先生群中,已不多了。 

  欧化的句法,他那里决不会发现半句,就是新的名词,也少得几乎没有。不是纯粹的文言, 

  也不是纯粹的白话,文言白话,常是互相夹杂着,字句很短练,修辞很简单。《长眉真人专 

  集》(三十七年九月初版,可以代表其最近的作风)第一集第三回中写道: 

  细一查看,当地原是后山高处,潭在一座峰崖之下。峰 

  形甚奇,形如一鸟张翼。潭水清深,可以鉴底,大仅两丈方 

  圆。靠峰一面,黑黝黝的,似朝峰脚凹进,别无异处。四顾 

  无人,野草甚深。 

  这一段字句浅近,可算是白话,但已相当地“文言化”了。 

  就在这第一集第三回的开始写道: 

  时已半夜,月明星稀,碧空澄雾,银河渺渺,玉宇无声。 

  虽然天际高寒,因值夏秋之交,船中诸人多系道术之士,均 

  不觉冷。船迎天风疾驰,时见朵云片片,掠舟而过,其去如 

  飞。俯视大地山河,城郭田野,均在足下,培缕蚁坯,仿佛 

  相同,但都披上一层银霜。凭临下界,极目苍穹,四外茫茫, 

  无边无际,均觉夜景空明,气势壮阔。宾主六人身在舟中, 

  临风对饮,望月谈心,俱都拍掌称快。(按:书中此舟,已 

  受法术飞升,在天空作行进。) 

  这差不多十分之八九都是文言了,可是写来十分平易,如水一般自然淌下,没有做作之 

  痕,文言而“白话化”了。 

  还珠楼主小说中的文句,以每句四字至六字七字者为多,超过十字之外的文句是不多 

  的。他在一句之内,不大有转弯的意思;不像某些先生们写欧化的中国文章,一长串几十个 

  字做一句,意义上也是九曲三弯,使得读惯了中国老小说开门见山的句法者,有格格不入之 

  感。 

  讲到结构方面,还珠楼主只考究故事的每一节和次一节“接榫”之处,对于全篇故事首 

  尾之间“瞻前顾后”的刻意经营,好像不很注意。他注重于直线式的结构,所以一段紧张一 

  段,看了前段,非看后段不可。不注重于“纵横交织成章”的结构。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如 

  长江大河,一泻而下。看的人有欲罢不能之感,写的人似也有欲罢不能之势。 

  还珠楼主的小说,在吸引读者的作用上,和书场里说“平话”的说书先生很相近。说平 

  话的“作艺”者,往往不把所说那一部书始终说全。例如《三国志》可以从“长坂坡”开 

  场,《水游传》可以从“景阳岗”开场,而《三国》说到“白帝城”,或者《水浒》说到 

  “曾头市”,就“剪书”不说了。所以根本没有考究全书完整结构的必要。倒是每当一场书 

  “落回”的时候,一定要“大卖关子”,把这一场和下一场如锁如钥般加以“扣合”,藉以 

  抓住听客。还珠楼主小说在每一集结尾,往往也是如此。《长眉真人专集》第一集结尾如 

  下:“要知长眉真人拜师学道,郑隐巧遇魔女,大闹西昆仑,同炼血神经,双剑斗双丸,长 

  眉真人七渡血神子,许多惊险、新奇、香艳、沉痛情节,请待下集分解。” 

  十三、儒释道三家的搓合 

  我在前面说过:还珠楼主小说的思想方面,杂而不纯。从大体上说来,可以归纳之如 

  下: 

  道德方面,是偏重于儒家的。《蜀山剑侠传》第一集第一回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慨然兴 

  叹: 

  那老头儿忽然高声说道:“哪堪故国回首月明中!如此江 

  山,何时才能返吾家故物啊!”言下凄然,老泪盈颊。 

  那老头遇着他的“同志”白衣人,说道:“京城一别,谁想在此重逢,人物依旧,山河 

  全非,怎不令人肠断呢?” 

  一部海阔天空的神怪小说,却以忠君爱国为其开宗明义第一章,即使扩大到种族问题上 

  说,也是不脱儒家的伦理观。孝梯忠信四美德,在还珠楼主小说中,是抱得很紧很紧的。 

  修养方面,那就以佛家(佛教思想来自异域,但在中国差不多成为它的第二故乡了)为 

  终极之点。书中人最高成就,不是作皇帝驾下的贤相良将,而是作菩萨座下的皈依弟子。写 

  法宝之威力最大者,都得力于佛法,笼统地名之曰佛门至宝。争斗时以慈悲为本,即使是各 

  位正派剑仙在惩罚邪教人物时,也以“赶尽杀绝”为戒,留下一个让人忏悔的机会。疾恶如 

  仇,心狠手辣的人,加之以“杀孽太重”的罪名,使之多历劫难,以示因果报应不爽。 

  生活方面,又极力渲染道家逍遥散淡的趣味了。书中有几位法力无边的前辈剑仙,都以 

  游戏人间的姿态出现,既不像儒家的执着,也不像佛家的苦行,成为儒释两家的中间人物。 

  更有一个共通的矛盾之点,孔丘、释迎。李耳,都没有教人穷极奢丽的遗教,而还珠楼 

  主小说中,足以示范如“峨眉仙府”,也是布置得五光十色,丽艳无匹,胜于人间皇宫万 

  倍。虽然是把酒肉气洗刷了,富贵气依然在所难掩。他布置了一个“出世”的环境,同时在 

  这环境中,又容纳了“世俗”的豪华。 

  概括说来,还珠楼主所创造的小说人物,在行为上可说如下:本来是李耳、庄周一般的 

  襟怀,可生就了释迦牟尼的两只眼睛,却是替孔丘、孟轲去应世办事。于是儒释道混成一体 

  了。 

  十四、从唯心论到虚无论 

  儒释道三家的学说,其哲理的根据,都建筑在唯心论的基础上。“君要臣死,不得不 

  死”;“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都是别有作用的字句,全没有 

  以物质为进退的半点痕迹,还珠楼主小说搓合了三家学说,而创造其神怪故事,自然挣脱不 

  了唯心论的范畴。《蜀山剑侠传》第十四集七回写金须奴在海底紫云宫脱劫换形,可以代表 

  其作品染有浓重的唯心论色彩。摘录如下: 

  初凤道:“紫云仙府,深居海底,无论仙凡,俱难飞迸, 

  本无须如此戒备。无奈诸天界中,只有天魔最是厉害,来无 

  踪影,去无痕迹,相随心生,魔由念至,不可捉摸,不可端 

  倪,随机幻变,如电感应,心灵稍一受了主制,魔头立刻乘 

  虚侵入。”金须奴道:“此乃前生注定魔孽,无可避免,但 

  是这法坛业经大公主行法封闭,那六魔纵然厉害,怎能侵入? 

  想起小奴坐功正在吃紧的当儿,三阳六阴之气已然透出重关, 

  呼吸帝座,眼看真元凝固,骨髓坚凝,内莹神仪,外宣宝相 

  了。忽然阴风侵体,知道中了旁人暗算,将魔放送。拼受诸 

  般苦难,未了一关,仍是不能避免,终究失了元阳,坏了戒 

  体,符了先师当日预示。”其实三凤并非存心要害二人,只 

  因第一日见二凤陪了金须奴入内,初凤镇守主坛,瞑目入定, 

  更是郑重非常,本就有些不服。……及至金须奴在室中坐到 

  紧要关头,三凤因为动了嗔念,同时也为魔头所乘,……暗 

  忖:他是个异类贱奴,过了这一关,道基稳固,日后功行圆 

  满,便可上升仙阀;自己在具仙根,反不如他。越想越恨, 

  竟忘了当前利害,赌气刚离了守位,猛又想起:二姊还在里 

  面,魔头万一侵入,岂不连她一齐害了?凡事均有前定,何 

  必忌他过甚。这投鼠忌器之心一起,立时心平气和,回了原 

  位。……还以为没有什么,谁知那魔头来去渺无痕迹,随念 

  而至,……三凤念头一错,魔已乘虚而入,再一离开本位, 

  只这刹那之间,便被侵入室中。 

  以上一段,是写金须奴和二凤同室相对,不能控制情绪,以致意猿心马,毁了“道 

  基”。在写法上是“魔”由外入。《蜀山剑侠传》第八集五回写魔由内生,唯心论的色彩更 

  为明显: 

  龙姑服了丹药,径到后洞,以为修道之人,这面壁有什 

  么难处。哪知第一天还好,坐到三天上,各种幻相纷至沓来, 

  妄念如同潮涌,一颗心再也把握不住。私心还想,心里头的 

  事,母亲不会知道,只须挨过一年,就算功行完满。偏偏那 

  幻境和真的一样,越来越可怖,有时神魂颠倒,身子发冷发 

  热,如在水火之中,不消多日,业己坐得形销骸散,再也支 

  持不住。 

  唯心论是一种形而上的学说,凡事一涉到形而上,就无可捉摸。你说没有那回事吧,好 

  像有这么一回事;说有这回事吧,又是似有似无,没有凭据。由此进展,就成了虚无论。所 

  谓“有”,乃无之终;“无”,乃有之始也。《蜀山剑侠传》第四十六集第三回写李英琼和 

  丌南公斗法,就由唯心论转进了虚无论。摘录于下: 

  英琼人困光中,虽仗定珠之力,不曾受伤,但是上下四 

  外,宛如山岳,其重不可思议,休想移动分毫。及至青白二 

  气射到光幢之中,先是烟云变灭,连闪凡闪,二气不见,光 

  色忽然由青转红,由红变白,化为银色,中杂无量数的五色 

  光针,环身攒射,其热如焚。知是敌人采取九天罡煞之气所 

  炼乾罡神火,全身如在洪炉之中,正受那银色煞火化炼。…… 

  最厉害是潜神定虑,运用玄功,静心相持,虽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