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道清理计划 >

第294章

大道清理计划-第294章

小说: 大道清理计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光端着饭菜来到梁鸿面前,然后将小木案高高举起,举到与自己眉毛相等的高度,然后慢慢跪在梁鸿面前。
    梁鸿此时也起身,也对着孟光跪了下来,然后伸出双手,从孟光手中接过小木案,也举到自己眉毛的位置,然后将小木案放在桌案上面。
    “吃饭吧。”做完这一切之后,梁鸿笑着对孟光说道。
    于是两人就开始一起和和睦睦的用起餐来。
    在外看着这一切的方龄大为震动,他静静的走出小院,感慨地道“相敬如宾,世间竟有这样的夫妻。”
    从此以后,方龄对梁鸿更加的敬重,对梁鸿一家也无比的厚待。
    但尽管如此,仍然不能阻挡厄运的降临。
    永平十七年,梁鸿病重,孟光彻夜守在梁鸿身边照顾,方龄与方娇请了所有的好郎中来为梁鸿治病,但仍旧回天乏术。
    永平十七年秋,梁鸿病死。
    所有与梁鸿熟识的人都来到了方府吊唁,方龄亲自为梁鸿置办葬礼。
    在众人商议该将梁鸿埋在哪里的时候,有人说道“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吴郡的要离是壮烈之人,而梁伯鸾品性清高,可以让他靠近要离。”
    于是,梁鸿便被葬在了要离墓的旁边。
    在埋葬完梁鸿之后没多久,孟光便辞别了方龄,辞别了这个呆了十多年的地方。
    孟光带着两个儿子,最后来到梁鸿墓前祭拜过梁鸿之后,便准备启程返回关中的扶风老家了。
    就在方龄等人送孟光出城之后,孟光与两个儿子三人坐着方龄赠送的马车出城没多久,就看到一名身着羽衣的道人站在路中央。
    孟光的长子停住马车,并走了下来,来到道人面前问道“拜见道长。”
    桓恕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笑道“你是梁伯鸾的儿子吗?”
    梁鸿长子看着桓恕,疑惑道“道长认识我父亲?”
    桓恕道“不认识,但有人认识,他听说梁鸿病故,你们要回北方,特地让我来送你们一程。”
    梁鸿长子听了,连忙深施一礼,然后回到马车旁对孟光道“母亲,父亲生前好友派人来送我们了。”
    孟光带着小儿子走出了马车,一家人来到桓恕面前。
    桓恕从背上取下一个包袱,对孟光说道“这里面是我家祖师给你们的盘缠,这一路山高路远,你们拿着好作防身之用。”
    孟光接过包袱,手中只觉一沉,她打开看了一眼,里面竟然是明晃晃的十个金饼和三块美玉。
    “这这我们不能收。”孟光将包袱递回桓恕的手中说道。
    梁鸿的两个儿子也连忙道谢,并且说道“道长来送我们,我们已经非常感激了,道长替我们给那位前辈道个谢,但这些金子,我们不能收。”
    桓恕笑道“祖师知道你们不收,所以告诉我说,如果你们不收的话,就报上他的名字。”
    说着,桓恕道“祖师他姓陈,名景文,字伯云。”
    “陈伯云?”孟光听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思绪一瞬间穿越数十年,回到了十几年前的那个风雪漫天的霸陵山中,回到了那个下午。
    太衍与陈景武从山上下来,来到她和梁鸿的小屋中喝酒。
    当时他们三人饮酒赋诗,唱歌明志,那是她一生中永远也忘不掉的惬意时光。
    但这一转眼就是十几年过去,陈景文这个名字已经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太衍真君’这个威严的称呼。
    而自己的夫君梁鸿,也已经故去。
    孟光抹了一把眼泪,看着桓恕再次递过来的包袱,她接了过去。
    “别人送的,我不收。但伯云送的,我收下了。你回去替我谢谢伯云”孟光说着,紧紧抱着怀中的包袱,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
    桓恕点点头,道“祖师说,希望你不怪他没有亲自来送你们”
    孟光摇摇头,说道“不怪,不怪,这是伯鸾选择的生活,我是他的妻子,心中从无半分怨愤。你回去告诉陈伯云,他永远都是梁伯鸾的朋友。”
    桓恕应道“我会带到的,你们一路保重。”
    随后,孟光一家人对桓恕拜别之后,上了马车,在齐整的马蹄声中逐渐远去。
    看着远去的马车,桓恕身后飘下一片红色的枫叶。
    桓恕看着枫叶道“你不是要去人间走走吗?现在就可以去了,不过有一点你要做到,那就是护送他们平安到达扶风老家。”
    枫叶中响起了红叶的清脆娇嫩声音,“好,我会办到的。”
    说完,枫叶便无风自动,以极快的速度飞到了孟光等人的马车顶上,然后落了下去,静静的躺在马车上面。
    梁鸿虽然已死,孟光也回去了关中。
    但关于两人的故事却在吴郡开始广为流传,并且被人们传颂。
    后来梁鸿夫妻相敬如宾的故事越传越广,甚至第一次开始以一种文化向中原传播。
    再后来,两人的美好故事被总结成了一个成语,千年万年的流传了下去。
    它就是举案齐眉。

第一百七十三章 花飘叶落是寒秋
    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以超人一等的胆略,在鄯善杀死了匈奴使者三十余人,迫使鄯善国与大汉结盟,最后配合奉车都尉窦固打败了北匈奴。
    永平十七年,班超再使西域疏勒国,以出奇制胜的手段杀死了匈奴所立的疏勒国王兜题。
    并顺利的平定了疏勒国的局势,在西域大局势越发混乱的情况之下,班超以强悍的手段使鄯善、于阗、疏勒三国重新归附了大汉。
    永平十八年,汉帝刘庄驾崩,新皇刘炟继位,同时为刘庄上谥号曰:明,是为汉明帝,并改元建初。
    同年,焉耆国乘汉朝大丧的机会,围攻西域都护陈睦,并将其杀害。班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等国也屡屡发兵,进攻汉朝属国疏勒。
    班超与疏勒王忠互为犄角,首尾呼应,在盘橐城据守。虽然势单力孤,但仍坚持了一年多。
    建初元年,朝廷认为陈睦已死,担心班超独处边陲,难以支持,于是下诏命班超回国。
    但得知此消息的疏勒国举国忧恐,自国王到百姓,都跪下来哭着求班超不要东归,因为班超一旦东归,疏勒国就会被灭国。
    此时班超也有在西域扬名立功的雄心壮志,所以也不愿东归。
    疏勒有两座城在班超走后,已经重新归降了龟兹,并且与尉头国联合起来,意图造成大乱。
    班超当机立断,将反叛首领逮捕,又击破尉头国,斩杀了六百多人,才使疏勒再次安定。
    建初三年,班超征召各属国的士兵一万多人攻破姑墨国,斩杀了七百人,将龟兹孤立。
    建初五年,班超上书给皇帝刘炟,分析西域各国形势及自己的处境,提出了平定西域各国的主张,而且班超在上书中还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
    刘炟览表后,知道班超的功业有很大可能会成功,于是非常满意,准备增加班超的力量。
    平陵人徐干与班超志同道合,请求奋身异域,辅佐班超。而此时已经官至羽林骑都尉的陈景武也向皇帝上书,表示自己也愿意去西域辅佐班超,为国立功。
    很快,朝廷任命徐干为代理司马,派他率一千人去增援班超。任命陈景武为轻骑都尉,率领五百羽林奇兵增援班超。
    五百羽林骑兵,看似很少,但在那个一汉当五胡的年代,五百羽林骑兵绝对是一股强大的战力。
    建初七年末,班超得到了徐干和陈景武的支援,一举斩杀疏勒国判将潘辰,并杀死随潘辰一起叛乱的一千多人,平息了这次叛乱。
    建初八年,拜班超为将兵长史,升任徐干为军司马,陈景武为亲军都尉。
    建初九年,朝廷又派和恭为代理司马,率兵八百增援班超。班超调集军队,在军事与外交一连串的动作下,收复了乌即城。
    元和三年,班超斩杀乱将‘忠’,击败其兵马,打通了西域南道。
    元和四年,班超率领徐干、陈景武等将,调发于阗等属国士兵二万多人,再攻莎车。龟兹王发遣左将军发温宿、姑墨、尉头合兵五万救援莎车。
    敌强我弱,班超用调虎离山之计将两国各个击破,并斩杀莎车、龟兹等国兵马五千多人。
    龟兹王败阵逃跑,莎车王投降,归附大汉,从此班超名震西域。
    永远二年,大月氏的副王谢率兵七万,东越葱岭攻打班超。班超的军队处于劣势,正在汉军担忧之时,班超料定大月氏军队跋涉千里粮草不足。
    于是班超等人以逸待劳,再半路埋伏,一举击溃大月氏七万军队。
    永元三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全部投降大汉。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陈景武为司马。
    永元六年秋天,班超调发龟兹、鄯善等八个属国的部队共七万人,进攻焉耆、危须、尉犁。
    在大军到了尉犁地方之后,班超设下鸿门宴,在宴席间命令武士把焉耆王‘广’、尉犁王‘泛’等一举捉获,并在当年陈睦所驻的故城,把他们全部斩杀,传首京师。
    之后又纵兵抢掠,斩杀五千多人,俘获一万五千人,马畜牛羊三十多万头。
    班超另立元孟为焉耆国王,为稳定局势,班超在那里停留了半年。
    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重新归附了大汉帝国,班超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立功异域的理想。
    永元七年,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
    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至西海(波斯湾)而还。
    章和二年,刘炟驾崩,新帝刘肇继位,为先皇上谥号为‘章’,是为汉章帝。
    刘肇上台后,剪灭外戚窦氏,重新拥揽朝政大权,并开创了‘永元之隆’的盛世,大汉朝也在他的手中,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政治,都达到了顶峰。
    永元六年九月,刘肇以光禄勋邓鸿为主将,统帅骠骑校尉陈景武,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朱徽、使匈奴中郎将杜崇征讨匈奴叛军,十一月,护乌桓校尉任尚率乌桓、鲜卑大破逢候单于,冯柱遣兵追击大破之。
    战后,陈景武因此战功劳最大,再加之前辅佐班超安定西域,威名赫赫,被朝廷下诏表彰,封为‘威远候’,
    永元十二年,班超上书皇帝刘肇,请求返回故乡,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请求把班超召回。奏章送达后,刘肇被感动,于是召班超回朝,从班超初往西域算起,他总共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永元十四年九月,定远侯班超在雒阳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至此,大汉帝国的铁血与荣光已经达到了顶峰,但也即将落下帷幕。
    风铃声声响,落羽覆寒霜。
    雒阳的天气已入寒秋,但红叶依旧穿着一身薄衫,长发束起,一根木簪斜插在长发之上。
    她款步走在雒阳宽阔繁华的街道上,目光不停的扫过两旁的小贩摊位。
    就在这时,前方道路忽然一阵喧嚣传来,随后一队身着铠甲的兵士开路,两旁的行人纷纷让道两侧。
    红叶也不例外,她避开兵士,站到了街道边,目光看着眼前一辆华盖遮顶的马车驶过,上面坐着两个老人。
    这两位老人面目和蔼,但气度不凡,就算坐在那里,也是满身的威仪。
    羽林军护送着车驾出城而去,但两旁的百姓们依旧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那辆离去的马车。
    “那个老人是谁啊?”红叶好奇的问道。
    旁边路人投来鄙夷的目光,但一看到是红叶这么一个千娇百媚的女子,满目鄙夷立刻化作见多识广的炫耀,说道:“这位都不认识?那就是我大汉的威远候,陈公景武!坐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夫人马氏。”

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劫
    红叶得到了路人的解答,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微笑,陈景武,那不是祖师的弟弟么。
    以前自己还在太一观的时候,天天帮着观主给他回信呢。
    不过红叶虽然看见了陈景武,但也不准备去认他。
    自从当初红叶将孟光一家人送回关中后,她就在关中住了十多年,又花了二十年走遍了陇上、巴蜀以及西凉。
    她也是最近才到的雒阳,不得不说,身为帝国都城,雒阳壮丽宏伟的程度,是别的城市所比不了的。
    唯一能够比拟的,也只有长安旧都,但长安皇城已经近百年未曾修缮,所以在很多地方是比不了如今的雒阳的。
    陈景武的车驾离去后,街道上又恢复了平常的繁忙。
    红叶也转身没入了人群中,她要好好体验一下皇都的盛景。
    只是红叶刚走没几步,忽然眼前场景一变,周围过往的行人在一瞬间都消失的干干净净。
    随即,宽阔而繁华的洛阳街道上,只剩下了红叶一人。
    红叶目光一凝,忽然转过身去,看着身后的一片天空,“是何方道友驾临?”
    “道友?哼,妖孽,谁跟你是道友。”一声冷哼传来,随后一道白光闪过,半空上陡然出现一名身穿白色僧袍,左手执着天盖,右手握着念珠,目光冰冷的看着红叶。
    红叶见了僧人,眉头微微一皱,她打了一个稽首道“太一观红叶,拜见道友。”
    “大胆妖孽,见到贫僧还不伏法,竟敢冒充太一观道友,受死!”僧人二话不说,将手中天盖一扬,只见那天盖螺旋而起,迅速飞到了红叶的头顶。
    红叶眉目一凛,看着飞到头顶的天盖迅速张开,里面垂下道道佛光。
    她不再犹豫,轻点脚尖飞出天盖笼罩范围,然后凌空一掌对着天盖拍下。
    只听一声轰响,那天盖瞬间被红叶给打落在地。
    看到这一幕的僧人脸色一变,“你竟不怕天盖上的佛光。”
    随后僧人仔细看了一眼红叶,惊讶地道“玄门正法?”
    红叶如一片飘叶一般凌空而立,她秀眉如剑地看着僧人道“我都说了我是太一观的,你为什么还要打我?”
    僧人闻言,目光一片沉凝,随即他看着红叶道“妖孽,你定是从太一观里逃出来的大妖。哼,竟敢来国都逞凶,以为我白马寺不知道吗?”
    做为已经在中土弘法几十年的僧人,他当然知道南方太一观的存在,也知道太衍真君的存在。
    以他白马寺如今的地位,还无法在大汉帝国的层面上挑战太衍真君的威望。
    这主要是自从刘庄死后,后面的大汉皇帝就再也没有派使者去西域请佛门弟子和佛经了。
    无论他们怎么努力,刘庄之后的皇帝都对此表示毫无兴趣。
    所以如今中土唯一支撑佛门大局的,只有摄摩腾与竺法兰和他们的弟子。
    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也感到独木难支。
    不为其他,佛门在大汉的传播速度虽然很快,但许多理念并不得到大汉百姓的认可。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剃度和出家,只是这两条,就堵死了许多人加入佛门的念想。
    而此时困住红叶的僧人,正是白马寺的监寺高僧竺法兰。
    眼下红叶虽然是妖,但却展露出了一身玄门正法,竺法兰心思透亮,但却不准备顺着红叶所展露的情况走下去。
    只见他将手中念珠往天上一洒,然后对着红叶道“今日贫僧就擒了你这妖孽,再亲自送去太一观给太衍真君。”
    竺法兰摆明了是想借此来挑衅太衍的权威,红叶正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红叶是妖,如果真是从太一观偷跑出来的,那就是太衍真君管教不严。
    如果红叶不是偷跑出来的,而是太一观培养的妖类弟子。那就更好说话了,你玄门是正派正传,为什么会私下里培养妖怪?
    无论是佛门还是道门,将妖怪收入门墙的唯一作用就是看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