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娘娘进宫前有喜了 >

第159章

娘娘进宫前有喜了-第159章

小说: 娘娘进宫前有喜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走出清漪院的门,姜宁就能感觉到孤城跟在了自己身后。

    她有些奇怪,回头朝孤城看了眼。

    以孤城的能耐,平常她几乎很难察觉到他的脚步声。

    今儿他落地的声音却有些大。

    她松开令姿的手,走到孤城面前,打量他:“孤城,你的脸怎么有点红?是不是冷?回屋多穿点。”

    孤城低头看看自己:“不少。”

    他穿着姜宁给他的棉袄。

    姜宁听他声音也不对劲,不由皱眉,伸手摸了下他的额头,入手滚烫。

    “孤城,你发烧了呀!”姜宁大吃一惊。

    “发烧?”孤城摸摸自己,“没有啊。”

    “你自己手也烫,当然感觉不到。”姜宁拉着他回屋,一边吩咐黄莺,“看看今儿是哪位太医当值,请他过来。”

    黄莺犹豫:“主子,这不合规矩。”

    “什么?”

    “按规矩,宫里的太医,只能给主子们看病。”

    “那你们病了怎么办?”

    “熬着,或者自己去太医院拿钱买药吃。”

    “药方谁开?”

    “无人开方子,自己看着抓,吃好了是运气,吃不好,是命。”黄莺轻声说。

    姜宁皱眉:“以后你们病了别自己熬着,即刻告诉我,以我的名义请太医。”

    春来说:“不行的,若是让皇后娘娘和各宫娘娘们知道的话,怕是要难为主子。”

    “我让她们不满的事做的还少了?她们有意见憋着,惹我不快,将来有她们的好处。”

    等她当了皇后,要怎么处置这些太后太妃,还不好说。

    “还不快去?”

    “是。”

    黄莺立即亲自去太医院,带回来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御医,神情还有些拘谨。

    姜宁笑道:“怎么之前没见过你?”

    黄莺笑道:“这位是小董太医,是董太医的儿子。”

    “哦,原来如此。”

    姜宁立即对他露出笑容,“董太医医术高明,品性高洁。想必小董太医也是如此。”

    “多谢太子妃夸奖。”

    “我也不瞒着你,今儿不是我病了。”姜宁拉着孤城坐下,“孤城发烧了,你给他看看。”

    小董太医愣了愣,但想到这两年听到的关于这位太子妃的传闻轶事,也就见怪不怪,温顺的上前给孤城诊脉。

    姜宁对他态度很满意,忍不住跟他套近乎:“小董太医,以后我这院里的人若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还得小董太医费心。”

    “太子妃您言重了,往后太子妃有什么需要,臣万死不辞。”

    “那就多谢了。”

    姜宁很高兴。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舒服。

    (本章完)



第738章 换人



第738章换人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一个大夫,给谁看病不是看呢,没必要因此得罪东宫。

    作为太医,虽然进宫时间不久,但他也已经见过不少太监宫女病倒,放着那么多悠闲的太医,却无人给治疗的惨状。

    他初出茅庐,还有一颗悬壶济世的热血之心。

    看着原本只是小病小疾的宫人被活活拖死,如何不心痛难过。

    但出身御医世家的他,自小被教育,在宫中守规矩才是最要紧的,保着自己的命,才能救更多的人。

    他必须学会明哲保身。

    如今太子妃要求他为东宫的太监宫女看病,他面上平静,心里却很高兴。

    他认真给孤城诊完脉,说:“这位大人感染了风寒,高烧不退,必须要服药,休息,不能在外吹风。”

    姜宁忙说:“有劳小董太医给开张方子。”

    “应该的。”

    董太医去一旁认真写了张方子,仔细叮嘱,“按着这方子吃,先把烧退下来,明天臣再过来。”

    “有劳。”

    夏初接过方子。

    姜宁朝黄莺看了眼,黄莺会意,取出一张银票,极其自然的送到小董太医手中。

    小董太医忙推辞。

    姜宁笑道:“小董太医有孩子吗?”

    “回太子妃,臣家中有一儿一女。”虽然不知她为什么忽然问这个,小董太医还是立即回答。

    姜宁说:“今儿是元宵,小董太医却不能在家陪妻子儿女,甚是辛苦。小董太医去买些花灯给孩子们玩,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啊,这……”小董太医不能再推辞,接了过来谢恩。

    走出东宫,他展开银票看了眼,整整一千两银子。

    小董太医知道,这是太子妃向他示好,将来难免有用得着他的地方。

    他想了想,坦然把银票折好,收进怀里。

    虽然他并不是很在意这笔银子,但收下了,才能表示他接受太子妃的好意,也会尽心尽力的为她办事。

    为未来的后宫之主办事,理所当然。

    ……

    姜宁看着孤城喝过药,命令他留下休息。

    孤城毕竟不是太监,他的住处在东宫前院,与侍卫的班房靠在一起。

    姜宁很少过来,屋里很干净,但几乎看不到属于孤城个人的什么物品。她摸了摸被褥,让黄莺去换两床更厚的来。

    孤城说:“我也去。”

    “你给我躺着,睡觉。”姜宁板着脸,“这伤寒可大可小,你如果烧出什么毛病来,大伯父还不掐死我?”

    “我保护七小姐。”

    “我有其他侍卫保护,不用你操心。”姜宁接过湿巾子,给他盖到额头上,“你得把身子养好,才能继续保护我。如果你这么不听话,我也不要你,跟大伯父说让你回去算了。”

    孤城还是不放心,默默想了会,说:“换人。”

    “什么?”

    “七小姐,很快知道。”

    “那好吧,只要你愿意老实躺着睡觉就行。”姜宁叮嘱两个小太监,”初八,初十,你们两个今晚就守着这里,要水要东西都机灵点,别顾着贪玩睡觉。等孤城病好了,我有赏。“

    (本章完)



第739章 头儿是打出来的



第739章头儿是打出来的

    “是,太子妃放心,奴才们一定把孤城大人伺候好了。”

    初八和初十是亲兄弟俩,十来岁的年纪,一样的矮小机灵。

    黄莺临走前用东宫掌事女官的身份瞪他们俩:“你们该知道孤城在主子心里的地位,伺候好了,若是敢怠慢,回来后皮揭了你们的!”

    小兄弟俩连声应下。

    天已经暗了下来。

    几个孩子在马车里等的迫不及待。

    姜宁到了后,才发现赶车的人换了,是个长相极度白皙可爱的少年,看着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红唇齿白,大眼睛萌萌,若是换上女装,就是个萌妹子。

    这少年笑容带着几分羞涩,但很温柔。

    与冷僻寡言的黑衣少年孤城相比,是两个极端。

    “你是女孩子?”姜宁打量完了,问。

    “……不,不是。我是男人。”少年的脸涨红了,声音也怯怯的。

    “男人?”姜宁笑起来,“好吧,你是新来的车夫?”

    “不,不是。是孤城让我来,。暂时代替他,保护七小姐,我叫孤峰。”

    “孤峰?”姜宁震惊,“孤城什么时候跟你联系的?”

    “我们之间有自己的联系方法,除了大将军,不能外泄给任何人知晓。”少年又红着脸,小声弱弱说,“七小姐是自己人,但是也不行的。”

    “好好,我不问。”姜宁生怕再问下去,这孩子的脸皮就红的爆掉了,“大伯父知道你来吗?”

    “不知道。”

    “那你能随便跑出来给我当保镖?”

    “孤城的命令,咱们可以听的。”

    “啥意思?”

    “七小姐不知道吗,孤城是我们影卫的队长。”

    “他是你们头儿?就他闷不吭声的,怎么领导你们?”

    “孤城武功最强,所以……”

    “敢情是打出来的。”姜宁心想,这粗暴简单的做法果然很大伯父,“那行吧,今晚有劳你了。”

    姜宁看他裹着厚厚的蓝色袄子,还带着皮帽,便放心的钻进了马车里。

    三个孩子挤在马车里,看见姜宁一个人来,便问:“爹爹不来吗?”

    “你爹忙得很。”

    她原想着要带孩子出门玩,还是父母都在场,对孩子更好。哪知她的邀请送过去,却被拒绝了。

    不去就不去,没你还玩不成了?

    姜宁自己带着三个孩子去嗨。

    没想到逛着逛着,就遇到了姜家的兄弟姊妹们,俩孩子立即被舅舅们扛到了肩膀上,居高临下的看花灯,兴奋的叽叽乱叫。

    姜宁和姊妹们走在一处,嘴里是零嘴儿,眼睛看花灯,好不快活。

    “买个花灯吧。”姜艳提议。

    “好,哎,那个花灯绝了!”姜宁一眼看中一盏精美别致的嫦娥奔月的花灯,伸手就去拿——

    谁知却有另一只手也伸手来抢。

    姜宁回头,对上一张娇蛮俏丽的脸。

    原来是久违的凌安县主。

    在凌安县主身后,还站着几个人。

    其中最惹眼的是一袭白衫,摇着玉扇的林释墨,林释墨旁边是闻人宗,再旁边是昭王李宥。

    姜宁扫了眼姜艳。

    姜艳早已经躲到了其他姊妹身后。

    (本章完)



第740章 我不管我偏要



第740章我不管,我偏要

    姜艳和昭王李宥已经定了亲事,正在由钦天监择选吉日。

    作为一个几乎不出门的深宅闺秀,忽然见到未婚夫出现,她害羞不肯露面,很正常。

    李宥也看见她了。

    不过,他只是浅浅笑了笑,没有试图上前说话,而是站在原地不动。

    李宥的笑容和煦温柔如春风,连最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忍不住对他生出好感。

    何况姜艳这么个不谙世事的深闺少女。

    姜家的小爷们上前与他们相互见礼,攀谈。

    不说林释墨这样传说中的俊秀人物,便是闻人宗,李宥,姜翊这几个,也都个个容貌过人。

    这元宵灯会上人流如织,不乏待字闺中的少女,见到这几个模样气质皆出彩的少女,纷纷驻足顾盼。

    有胆子大一些的少女,甚至把自己绣的香囊朝他们身上抛。

    姜翊是有妻儿的人了,见状连忙躲避,不想与其他女人沾染上半天关系,免得回家没法与妻子交代。

    至于林释墨,玉扇轻扫,片叶不沾身。

    李宥面带微笑,任由荷包砸到身上,然后掉到地上。

    唯有闻人宗人品端正,不忍心让少女的心意跌落在泥土里,接过后,让跟随的小厮送回去。

    他吩咐了小厮,朝姜宁看过来,却见对方也正看着他笑。

    闻人宗对她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这花灯是我先看见的!”凌安县主的声音传入姜宁耳中。

    “你说你先看见,就是你先看见了?你有什么证据?我还说是我先看见的呢!”大房的二姑娘姜珊看不惯她这个张狂样子,反唇相讥,并且要求摊主立即可花灯拿给她。

    凌安县主向来嚣张跋扈,在常安闺秀中是出了名的,从前姜宁不在的时候,姜媛以嫡女的宠爱,与这凌安县主相互不对付,狠狠干过几架。

    如今姜媛已经出嫁了,凌安县主还是快活的待字闺中,整日蛮横霸道。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凌安郡主出趟门,还能找来林释墨作陪。

    林释墨是什么人物啊,天下学子心中的大儒,连皇帝都要礼遇的高级知识分子。

    李宥温柔笑道:“凌安,别处还有更别致的花灯,没必要为一个花灯与太子妃起冲突。”

    “表哥!连你也不帮我!”凌安县主撅起嘴,不高兴起来,“我不管,我偏要这个花灯!”

    “算了,我不要了。”姜宁收回了手,笑道,“我不喜欢了。”

    “为,为什么?”凌安县主因为惊愕,竟然直接问出口。

    姜宁认真看着她的眼睛,说:“因为你喜欢的东西,我都不喜欢。”

    “你说什么?”

    “意思就是,懒得跟你争,没劲。”

    姜宁招呼兄弟姊妹,“前面那里好生热闹,咱们过去瞧瞧。”

    凌安县主得到了花灯。

    她提着花灯,看着姜宁的背影,忽然就觉得这花灯太讨厌了。

    她忽然就怒从心头起,随手把花灯扔地上,拿脚狠狠踩了几下,“谁稀罕这个破花灯!”

    花灯里的蜡烛把花灯点燃了。

    (本章完)



第741章 你倾慕于她



第741章你倾慕于她?

    李宥忙把她拉开,责备道:“你心里再不高兴,也别拿东西撒气。既如此不喜欢,刚才又何必跟太子妃相争?”

    “我就愿意争!”凌安县主红了眼睛,甩开李宥的手,哽咽着说,“凭什么她就样样都好,样样比我强?”

    她暗恋了煜王这么多年,却被一个突然冒出来的瘸子抢去了煜王妃的位置。

    这叫她怎么甘心?

    她年纪也不小了,同龄的闺秀一个接一个出嫁,就连她倾慕的煜王也已经当上太子,有了两个孩子。

    她还是一个人。

    什么都没有。

    李宥柔声细语的安慰她,却被她不住抢白。

    “表哥你也不用在这里做好人,我知道,你就要娶姜家的庶女做王妃了,心里自然是向着姜家的。”她擦干眼泪,哼道,“我就不明白了,这满京都多少贵女,表哥怎么就偏看上姜家那个庶女了?长得不美,也没什么才能。你真不觉得丢人?”

    李宥笑道:“我娶妻只要两情相悦,并不看重家世样貌。容貌不过皮囊罢了,我劝表妹也不要执着于此。”

    看着他们兄妹争执不休,闻人宗上前来说:“昭王殿下,您陪县主慢慢逛,我和林掌院就往那处去了。”

    “哦,也好,二位慢走。”

    原来他们并不是一同出门游玩,也是在路上遇到的。

    闻人宗陪着林释墨走上一座小桥,看桥下花灯延绵到远处,不禁心旷神怡,轻轻叹了口气。

    “十三,你叹什么气?”林释墨看着花灯,缓缓开口。

    “曾经我一度以为,我再也不能回到这里。”闻人宗感慨,“如今还能站在这座桥上看花灯如星,此生足矣。”

    林释墨微笑:“我注意到,你看太子妃的眼神很不同寻常。你倾慕于她?”

    闻人宗苦笑:“掌院言重了,曾经年少无知,对她的确有过几分非分之念。如今她已然是太子妃,我又怎敢肖想。”

    “既如此,你还那般看着她。”

    “掌院知道的,太子妃于我,于闻人家,都有再造之恩。若没有她当年的帮助,我母亲姊妹早已沦为娼妓奴才。”闻人宗说着笑起来,“前两日我回来,母亲还与我商议,要在家中供奉太子妃的牌位,尊她为我闻人家的再造父母。”

    林掌院失笑。

    “这两年我不在常安,母亲和姊妹孩子们日子何其艰难,都是太子妃定时送钱送物送吃食,她们才熬了过来。唉。”闻人宗的脸上满是愧疚,“掌院,我对太子妃的感激,又岂是区区男女之情可以解释呢。”

    “她为何对你闻人家这么好?”

    “我想……”闻人宗有些出神,“大概是因为,她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林释墨含笑道:“虽然我在林家,不入朝堂,但也听说过这位太子妃的若干事迹。从她做的那些事情来看,她可不是个心慈手软的女人。”

    “对敌人心慈手软,那是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