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仪仗让情绪高昂的太学生们都不由畏惧,向后退了几步,孔仁他们不怕,但统睦侯不一样,始建国以来,死在陈崇这笑面虎手下的大臣不计其数。
不知所措的孔仁连忙过来下拜,陈崇也不多言,只在乾车上注视众人。目光所到之处,不论是太学生还是郎官,都心虚地避让开来,哪怕中垒校尉马余,也得向他作揖行礼。
他缓缓开口道:“案件尚在审讯,律疏自有时限,岂能顷刻间便给人定罪?汝等视国法如儿戏焉?就算第五伦无罪,被汝等聚众闹事连累,这罪过,比纵囚还大,岂不见前朝郭解之事?且先散去,若第五伦当真清白,明日本司命自然会还他一个公道。”
“咚咚咚!”
陈崇出门前算好了时间,话音刚落,五威司命府门前昼刻已尽,常安城各处都开始擂“闭门鼓”。一声接一声,声震城池,间隔很长,在半个时辰内,一共要响六百下。
它们和陈崇的话合在一起,仿佛锤在众人胸口,让他们更加心虚。
“夜漏已开始计时,宵禁快到了,在开门鼓敲响前,敢在八街九陌无故行走者,以犯夜罪论处,要当众笞打二十下。“
陈崇伸出手,指着街道南方缓缓向五威司命府靠近的队伍,那是执金吾奋武的骑从仪仗:“是汝等自己回家出城去,还是等奋武将来缉捕,明晨笞于道上,让汝等斯扫地,叫郎署、太学蒙羞?”
他又对马余笑道:“中垒校尉,太学生和外郎不懂事,不如你带个头,想来马校尉应是遵循国法之人,与汝弟不同。”
这番话份量很足,马余目的已经达到,立刻应诺,上马离开。
郎官们也觉得自己已经尽力,接下来相信官府,相信统睦侯就好,便陆续自行散去,连耿纯也告辞了,只剩下景丹一人。
太学生们则面面相觑,这和他们设想中今夜就将第五伦救出来有些差距。
正迟疑之际,身后却响起一阵哈哈大笑。
“不愧是统睦侯,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畏强圉!让人敬佩。”
众人回头,最惊喜的莫过于景丹,来者竟是国师亲信,元士隗嚣。
隗嚣在长平馆与第五伦、景丹同席,表现出了对伯鱼的欣赏,亦是第五伦拜托景丹去请的人之一。但隗嚣豪放的外表下却是谨慎犹豫,他没有立刻答应景丹,直到现在才出面。
陈崇皱起眉来:“原来是隗季孟,你是自己来的,还是奉国师之命?”
“与国师无关。”隗嚣笑着看了一眼景丹:“吾路过此地,听说这边有冤狱,特来听一听,看一看,仅此而已!”
人人都知道陇右隗季孟是国师公亲信,他说无关,谁信啊!
只以为,此事连国师公都惊动了,孔仁不由暗悔,本来他柿子捡软的捏,岂料捏到一把钢刀,这第五伦的背景,是真硬!
隗嚣的出现,让太学生们更加安心,觉得此事稳了。眼看闭门鼓已经敲了百余下,商量一番后相继散去,约好明清晨再来迎第五伦出狱。若是五威司命还不放人,就再做计较。
而远离五威司命府的一辆马车上,来迟一步的桓谭看向老友扬雄。
“子云真说动刘子骏了?“
说起这个扬雄就来气,骂道:“未曾,刘子骏还是老样子。”
扬雄放下尊严去求情,刘歆却对他好一顿讥讽,对扬雄送去的方言,明明很想看,却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说什么:“这种往后只能作为酱坛盖子的杂家学问,就不必拿来与我过目了。”
在报复扬雄一通后,刘歆确也打算派人去五威司命府看看,但偏在此时,一众太学生抵达尚冠里,恳求功崇公王宗出面营救第五伦,声音震得家家户户都听得见。
“既然汝等已经请了功崇公,那还来找我作甚?”
刘歆闻讯便收回了成命,声称不再管此事,让扬雄从哪来回哪去。
扬雄只好悻悻而归,跟在太学生后头来远远观望,正好遇上了桓谭。
既然马余、王崇、隗嚣都已出面,桓谭自度人微言轻,也就不再上前,只道:“如此说来,这隗嚣还真不是刘子骏派来的?”
扬雄颔首:“听说他与伯鱼在长平馆有过一面之交,或许是出于公义吧。”
桓谭冷笑:“那为何早不来晚不来,偏等陈崇出来表态,事情已无大虑才露面,我看这隗嚣,很会投机。”
扬雄拿起拐杖敲了敲车舆:“君山才是真正的袖手旁观,恐怕没资格说隗季孟吧?”
第五伦应不至于被枉判了,扬雄虽没帮上大忙,但心中轻松了许多,遂有些得意地笑道:“伯鱼入京不过一月有余,名望便已散播常安,从郎官到太学生,如此多人自发为他奔走,君山,世上有这样的乡里之士么?”
却是扬雄对桓谭上次对第五伦的极低评价耿耿于怀,他还是护犊子的。
桓谭却只一乐:“子云去过海滨么?”
“年轻时想去。”扬雄低头看着断腿,抚着白须遗憾地说道:“可惜再也去不成了。”
桓谭道:“我曾游历于琅琊,潮水来时,岸上会有很多浮沫,退却后被太阳一晒,便尽是一场空。”
“名望也一样,存于人心,信则有,不信则无。有时十分好用,声势浩大,郡县归心,让人误以为是圣人出世。”
“但更多时,不过是惑人的把戏,如浮影游墙,如浪潮残沫,再大的名望,都敌不过一根铁针,一戳就破。”
他嘴又开始痒了:“孝子不一定是能吏,天下期盼的圣人,或许会将世间治得一团糟。那样的人,我不管其名望多高,实质仍是一乡里之士!”
扬雄知道桓谭在暗戳戳指谁,叹息道:“这可是五威司命府前,不要命了?再说,你人都没了。”
桓谭收起他的讥讽,看向扬雄:“子云,此事虽大局已定,但沾上功崇公王宗,也不知是福是祸。让你的高徒小心些!”
言罢纵马离开,却又回头叮嘱:“我与第五伦相互看不顺眼,千万别说是我所言!”
从昨夜算起,第五伦已经饿了一整天。
饥饿还好,就当清空下肠胃,难受的是滴水未进,连唾液都干涸一滴不剩。
他只能舔着干巴巴的嘴唇暗道:“若是这样困我两三天,恐怕要渴到喝尿了。”
难怪汉朝开国功臣周勃尝将百万军,进了大牢却仍要畏惧狱吏之贵。因为在这,人家才是刀俎,可以随意拿捏你。
一切以节省体力为要务,否则意志会慢慢变薄弱,第五伦闭着眼睛靠在稀薄的麦秆上。入夜后地面透心的寒意渗入骨骼,让他忍不住哆嗦起来,抱紧双臂,只能一遍遍思索自己的计划。
他不是算无遗策的天才,从请景丹呼唤郎官将事闹大,到恳求邛成侯王元、隗嚣出面,每一样都没有十全把握,甚至可能全盘失败。
如此睡了醒醒了抖,直到他听到一二声鸡鸣,外面忽然传来脚步声,门扉推开后,一个木盘被放到面前,食物香气扑鼻而来。
第五伦抬起头,发现今日狱吏竟难得一见的笑脸,再看盘中的粟米与清水,第五伦哑然失笑。
这要么是断头饭,五威司命要送他上路。
要么,就是事成了!
本以为会是场拉锯战,岂料一个晚上就有了结果,真是意外之喜啊。
第五伦故作镇定喝下了水,润了润喉咙,接着慢悠悠吃起粟饭来,让自己显得从容无比,似乎运筹帷幄,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吃完餐饭,狱吏恭敬地在前引路,带他回到了右司命堂,孔仁昨夜肯定没睡好,面相有些浮肿,一脸晦气地看着第五伦。
而接下来的判决就更让人捧腹了,孔仁一本正经地宣布,经过查实,纵囚亡匿的主犯确实是马援,第五伦乃无辜路人,不过
“群饮罪?”
“不错,你身为郎官,于细柳亭与众人群聚饮酒,明知故犯罪加一等,故罚钱八千!限你回家后三日之内偿清!”
这可不就是他家煤球生意三天的利润么。
第五伦忍着笑,欣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五威司命府已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点小罪就别闹了,不过是给他们留个台阶。
在第五伦离开前,孔仁还不忘告诉他一件事。
“第五伦,汝之所以能获释,全凭功崇公之力,切勿忘记是谁救了你!”
功崇公王宗?第五伦和景丹等人来常安时,在渭水横桥上见过这位皇孙的车队,据说他是王莽最宠爱的孙儿。
可他与王宗素无交情,无缘无故为何要出手相助?第五伦越发好奇,在自己困于囚笼这两日,外头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五伦离开五威司命府时,忽然感到似有人在盯着自己。回过头,却见楼上站着一位头戴天冠的卿士,负手而立,却是统睦侯陈崇。
陈崇见第五伦回头,便和善地朝他一笑,还挥了挥手。
待第五伦作揖出门后,陈崇的笑容却慢慢收起,只轻声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依,今日得意而出,或许过几天,就又要黯然入狱了!”
王隆是第五伦入狱前恳求的另一人,他的任务是回列尉郡宣扬此事,然后请张湛和邛成侯王元出面帮忙。
张湛是举主,但他近来屡受朝廷申饬,这郡大尹也不知还能做多久,除了答应写封信为第五伦鸣冤外,没有其他办法。
而邛成侯王元作为同乡,在要不要救第五伦这件事上,仔细斟酌了一番。最后念及第五伦名声响彻列尉,帮他一把,不管成与不成都有利于邛成侯府。
“叔父,得再快些。”
王隆心思简单,视第五伦为友,与叔父同车而行,屡屡嫌车太慢。
直到天色大亮后,他们才抵达五威司命府附近,发现气氛不太对。
“为何这么多人?”
五威司命府又被包围了,有郎官数十,太学生聚集了上百,更有自发前来围观看热闹的常安百姓数百。
加起来人数近千,已经到了阻碍交通的程度,奋武不得不过来维持秩序,驱散人群。
“莫非是有四辅三公车驾经过?或是天子要出宫,奋武横搜?”王元有些惊讶,这时却听人群忽然爆发了一阵欢呼!
“出来了!”
“孝义第五郎获释了!”
伴随着呼喊,在黑暗潮湿的犴狱中待了一天两夜后,第五伦眯着眼,顶着冬日的朝阳,迈过五威司命府高高的门槛出来,虽然身上脏兮兮有些狼狈,但精神尚佳。
看到他本人后,第八矫喜极而泣,景丹放下心来,太学生们更是欢呼雀跃,好似赢了一场了不起的胜利。
岂止王元、王隆,连第五伦自己,都被外头的大场面给惊到了。
虽然预料可能会有人来迎接,可人数比他想象中多了何止十倍!
这架势,简直是甘地、曼德拉出狱的待遇啊。
愕然之下,第五伦前世的口头语脱口而出。
“什么情况这是?”
周围是如此喧嚣,第五伦宛如众星捧月,入狱前他在常安名声不显,如今却成了人尽皆知的“义士”,而整个过程却又充满意外。
第五伦安排的几个后招都没派上大用,反倒是第八矫,这个不在他计划中的宗兄、书呆子,搬来了救兵,连功崇公都被他们所惊动。
大马路上围观者这么多,第五伦也来不及听详细经过,只能不断道谢谢景丹、谢第八矫、谢没到场的扬雄,谢今日又来凑热闹的元士隗嚣。
还有马余,亏得他一锤定音,茂陵马氏兄弟几人都不一般啊。
第五伦也朝来迟一步的王隆、王元作揖感怀,倒是王元,见第五伦出狱竟惹得千人相迎,惊讶之余,对他的态度愈发友善,满口都是同乡之谊。
“吾骤闻伯鱼遭囚,便如楚庄王闻申舟被宋人杀害一般,挥袖而起,来不及穿鞋佩剑就策马而出。”
最后,第八矫又给第五伦介绍了太学众人。
“这位是前队安众县刘隆,字元伯,我于太学举幡,是他最先响应。”
第五伦朝刘隆作揖:“万事开头难,元伯仗义而出,乃此事发端之首唱,受我一拜!”
刘隆脸涨红成了猪肝色,今日出尽风头,他得意极了。第五伦将这个小伙子记在心里,也记住了十三四岁便上太学的神童邓禹,然后就轮到刘秀。
“这位是刘叔!吾等来回此地,所骑之驴正是由他资助!”
第八矫不懂谋略,没搞明白昨日成事关键,又没时间解释太细,连刘秀倡议去找功崇公都未说,只记得驴了。
第五伦却见此人二十余岁,美须眉,遮住嘴巴看容貌不错,可惜大口拉低了颜值。加上刘秀总站在众人身后,看着是个谨厚之人。
远不如刘隆、邓禹给人印象深刻,第五伦只笑着微微拱手,对此人的印象停留在
平平无奇!
“多谢叔。”
以及喊此人的字时,总觉得自己吃亏。
刘秀倒是将第五伦好好打量了一番,果然少年英才,如今更得常安人推崇,日后值得兄长伯升拉拢。
但旁边就是国师公的亲信隗嚣,他没敢报真名,只朝第五伦行礼,淡淡说道:“岂敢,前队郡舂陵人刘交,见过第五郎官。”
PS:求推荐票。
第49章 父慈子孝
自动没发出来,晕
“第五伦名不副实,没有识人之明。”
中午时分,骑着驴儿回太学的路上,邓禹为刘秀打抱不平起来。
但刘秀只是默默在前不回答,邓禹遂拍驴赶上,与刘秀并行,继续道:“我昨夜回去冷静后想了想,惊出一身冷汗,若吾等真从了刘隆的蠢主意,直接去伏阙上书,此刻恐怕已在执金吾牢狱中。”
“多亏叔力挽狂澜,带着吾等转去尚冠里,寻得功崇公王宗相助,这才顺利让第五伦脱罪,如此算来,叔才是他的大恩人。”
邓禹道:“那第八矫也是,竟不将前因后果说清楚,言叔之功时,只提了驴”
想到这邓禹那个气啊,给了坐下毛驴一鞭子,疼得它在路上乱跑起来,最后将邓禹掀在路上摔了个狗啃泥。
还是刘秀帮他拉住了这畜生,又扶起邓禹,笑骂道:“莫要拿它出气,更何况,这也没什么功过可言。我这么做,不是为了得第五伦感谢,一个郎官的赏识有用么?而是赞其侠义,义之所至,尽绵薄之力罢了。”
当然,真实原因是被卷了进去,不得不为。又见众人自寻死路,刘秀这老成持重的只好站出来引导。
事成之后,他又习惯性深藏身功与名,就跟在前队郡时一样风头让兄长去出,众人的赞誉也归于伯升,刘秀自诩宰辅,跟在伯升后边协助就行。
这也导致在人群中,刘秀乍一看不易引人注目,反倒是刘隆,因其刚勇敢言,最先响应举幡,叫第五伦很是感激,方才多是在与刘隆攀谈,与其他人只是口头一谢今早去了上百人呢,一个个详谈要得好几天了。
刘秀倒是不甚在意,将伤了脚的邓禹扶上黑驴,牵着前行,回头打趣道:“相比于第五伦,仲华能够知我,更令我欣喜!”
回到了家,第五伦沐浴更衣后,才让第八矫将昨日之事细细说来。
听罢不由扼腕道:“季正怎不早说?如此看来,刘交刘叔才是最大的功臣啊!”
他还奇怪呢,太学生怎么反倒成了事,要没有聪明人掌握方向,这群愣头青还不知会惹多大乱子,指不定就好心把他坑死了。
而初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