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蜀山之玄门正宗 >

第6章

蜀山之玄门正宗-第6章

小说: 蜀山之玄门正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有八百,但是在这云海里驾驭遁光前行了足有一个时辰,也好似没有飞到尽头。这一下,吴同可是有些慌了——自己可是不懂什么阵法,而现在肯定是进了某种阵法了!
    原本这吴同的妖师也是懂得一两门阵法的,但是当年张天师率领众弟子扫荡汉中和川蜀两地的妖邪,吴同的师门是首当其冲的,那时吴同也不过刚刚入门,仗着自己心思灵活,盗了师门两部道书和几件法宝以及十几件未炼成的法宝胚子,在自家师父和师兄弟与张天师师徒死拼时,逃之夭夭,留下了一条小命。只不过吴同虽然盗了两部道书,但是其中并没有其师门所传的阵法——吴同自己修炼依靠的都是自家的法宝来封锁洞府,这就是吴同觊觎黄轩洞府的原因——人家有传承有序的阵法、禁制还有更厉害的法宝、道书!
    吴同的动静是瞒不过林晓这个已经掌握了青云乾坤网的主人的,看到吴同奈何不了青云网,林晓当下松了一口气,继续把洞府的防护禁制、阵法布置好。一开始林晓的速度还是比较慢,主要是很多禁制手法和布阵手法都不熟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晓熟能生巧,动作也是越来越快,几乎眨眼间就能完成几道法符的祭炼。
    就在吴同与青云网较劲的时候,林晓也完成了整个防护洞府法阵和禁制的构建,只有些许零碎还未完成,但是已经不耽误使用,至于那些边角、零碎,今后还可以慢慢祭炼。
    再说吴同,发现自己陷入阵法禁制当中,虽然慌张,但是这吴同当年能丢下自家师长和同门师兄弟逃走,也是一个狠人,当下就把自己的阿鼻阴雷雷珠掏了出来,这雷珠吴同手里也不多,主要是炼制起来太困难。阿鼻阴雷顾名思义是和幽冥黄泉有关,取的是地底穷极之处积攒的阴霾污秽,历经数千万年的积攒之后,才能污浊仙家法宝、仙剑。以吴同的道行,每一次都必须小心翼翼,仅能收集一丝半缕,然后积少成多,大约几十年才能炼成一枚——因为每年只有在端午日才是最安全的收取机会。
    但是现在陷入了阵法,吴同可是不敢留着阴雷不用——这是他手里仅有的大威力的法宝,既然陷入阵法,就说明自己再无机会趁虚而入夺得洞府,那么最重要的就是逃命了!此时不用雷珠,还要等什么时候?
    说时迟,那时快,吴同心思一定,立刻就把最后的几颗阿鼻阴雷发了出去——数道昏黄的彩光之下,那绵绵软软、无穷无尽的云海就好似是一张白纸上被滴上了一点污水,不仅阴雷爆发之处白色云海露了一个黑窟窿,而且这窟窿还在扩散中。
    恰在此时,林晓布置好了护洞阵法,打算收回青云乾坤网,然后将来找事的左道旁门邪魔一体轰走——林晓不欲多生因果,此时杀心并不重,只是打算赶走为主。但来到洞府门口,看到自己用来封锁洞府的青云网上这里一块斑点,那里一块斑点,还隐隐透出一股子的令人作呕的气味,也是大怒。
    林晓再次祭起法诀,只将青云网一转一吐,就把那吴同从网中甩了出去。随着吴同被抛出去的身形,是林晓大怒之下第一次使用五脏神布下的五行阵!
    只在眨眼间,林晓五脏神布下的五行阵发出的五道彩光一阵旋转,从此世间再无吴同的身影!
    五行阵!五行神光!五行合运!
    远处传来无数低低的惊叹。没别的,林晓使用五脏神明布置的五行阵法,被旁观动静的一众散修误会了。
    ()蜀山之玄门正宗

第11章 震慑
    这个时代最出名的五行大修行就是合沙道人以及他的师兄弟还有门下弟子,其中后来被称为散修中的大能的神陀乙休,现在也不过是刚刚出师。被外道误认为是合沙道人一脉,虽然难免有合沙道人或者那一脉的门人找上门来,但是对于现在来说,倒是能让林晓清净一些。
    有时候,因果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中结下的。
    就像后来开创峨嵋一脉的樗散子、连山等师兄弟三人,此时也不过是刚得到《九天玄经》没有多少年,大兴蜀山峨嵋的长眉真人和后来的血神子邓隐现在还没有真正入门呢。倒是紫青双剑早已在蜀山灵翠峰下镇压,而樗散子于长文也不过就是刚刚把入门的口诀交给长眉,当然喽此时的长眉真人的长眉毛还没有长出来,依旧像小时候一样稀疏,人也还只能叫做任寿。
    要说于长文没有告诉林晓子的道号,也是不想因此让林晓没有了顾忌,修道人,尤其是太清道统下的修道人,更加地讲究上体天心,平时不争不抢。修道修心,要是知道自己有背景就可以肆无忌惮,那么不仅会给自己招灾惹祸,还会连带师门。
    当年的通天教主坐下万仙,号称有教无类,但是数万年以来,还能看到几个修行上清道法的真正修士?更多的还不是沦为了旁门左道,更不好的就成了邪门歪道,造下无数孽障!
    好在三教原本是一家,太清老子的道统里也吸收了不少上清通天道人的功法,并且传承了下去,就像樗散子于长文修行的道路,就包括了文始真人传下的剑道——那就是包括了大量上清道统的修行法门的。
    当然,这样一来,长眉真人传承的蜀山峨嵋一脉,往往就是以仙剑开路,待剑仙法门修行有成之后,才转入正统的太清道统。
    这样做好处是不少,最显著的就是弟子们修道之初,有了仙剑作为护道法门,安全了许多,而且晋益很快,不过问题也不少!
    最大的问题就是弟子们往往会沉浸在剑仙修行的快速和杀戮法门的强大之中不能自拔,如果不能从修剑转到修心之上,那么出偏也是免不了的,还可能积攒很多的杀孽,这就是后来长眉真人要求门下弟子谋求善功的根本目的——以善功化解杀孽,有机会明心理智,修得道果。
    林晓修行的根基是《黄庭经》,当年封神大劫时,道祖有言在先,只要闭锁洞府,静诵黄庭,就可以不如杀劫。可见《黄庭经》可谓是玄门的根本法门,不染因果的所在。
    像是现在,林晓除了刚刚接手的黄轩的洞府以及洞府中留存的几件法宝之外,也就是刚入门时文始真人代师所赐一身打扮了,手里别无长物。下山时樗散子赤明真人于长文给林晓的冠带袍服等等,也不过就是修道人常配的,不容易在尘世中毁坏,自带辟尘功能,只有拂尘算是基本的法器,指环是用来储物的,也没有多大,最好的就是那朵温玉莲花,是可以防护心神的。至于攻击,那就真的是“呵呵”了。
    等到数百上千年以后,峨嵋几乎是随便一个弟子手里就攥住大威力的法宝,可是不基本是来自于前辈真仙遗存,或者就干脆是长辈所赐,有几件是他们自己炼制的?也就是放在这会儿,所谓的大宝贝和重器都不到所谓的出世时机,林晓要想护法辟魔,法器法宝就得自己炼制!
    要想炼制好的法器、法宝,就需要有好材料。中土世界虽然名山大川很多,造化神秀,但是更多的则是被无数前辈真仙开采,甚至是开采殆尽!只有海外,虽然一样有大量的散修传承,而且还有很多的洞天福地,但是外海广大无比,还是可以寻找到无数的优质材料的。
    打个比方说,仅仅外海无尽广袤,就可以提炼出海量的癸水真金,甚至机缘巧合,还能得到壬水真金。现在盘踞西方的西极教,就是当年北方玄阴水姥与西方庚金之神交合化生所在之地,也是三皇五帝时代大禹治水迫使玄阴水姥重归原位并加以封印的地方。也就是玄阴水姥的原身玄阴真水的所在地。
    还有大地两极磁源,北极长夜岛,南极小光明镜,都留存了无数上古时代的孑存,仅仅长夜岛的玉府丹榴和小光明镜的天府莲实就是难得的良药。
    林晓修行的《黄庭经》虽然讲究万事自在,不假外求,但是一样需要各种珍贵的良药补益自身,同样也需要护道的法宝。封神时代的福德真仙云中子简简单单地取桃木枝,就可以削木为剑,镇杀妖邪,但遇到人王一把火,还是一把凡火,也就化为乌有,如果当初用的是云中子自己佩戴的炼魔宝剑呢?所以,虽说材料不太重要,但是有了好的材料,不是更好么?
    还有《黄庭经》附页里所载五岳真型图以及五岳真型印,不仅需要有承载之物,也需要遍观五岳,摄取五岳真型,才能得以成型。仅仅从名字上看,真型图属于困、镇合一的法宝,而真型印则是以镇压为主,祭炼好了的真型印甚至可以用作镇压气运之用——当然没有好材料是不行的,就算有好材料,不上先天,也就最多镇压自己的气运——五岳真型印最好不是用来镇压敌人。
    既然身在汉中,林晓当然是先去华山一行,有了吴同这档子麻烦,对于林晓来说也是一个警戒——修行路上随时都有麻烦,身死魂消更加的常见。尤其是林晓已经修行出来了五脏真型五神,要是与五岳真型相合,不仅威力更大,而且还可以分化尤心,而不是像对付吴同一样,只一击就将其灰飞烟灭了。
    心里有了打算,那就行动。安置好了得自黄轩的洞府,封闭了洞门,林晓就坐上了白老虎。白老虎四足之下烟云顿生,驾驭天风就向西岳华山而去。
    后世称雄华山的烈火祖师,此时也不过就是刚刚出世,还未成道,虽然恰逢两晋之后的百多年乱世,但道门重地楼观还在尘世间活动,并未封山,所以就算有些散修在华山修行,也不敢露出几分霸道——楼观道可不是软柿子,对于自家周边的清理也是很频繁的。
    华山地界并不少修行,数百年后睡仙人陈抟老祖的道场就在华山,可见华山也是钟灵毓秀之地。林晓驾驭白老虎没有降落在华山山顶,而是凭空虚立在高出华山千丈的高空,围着华山慢慢地转圈。用眼睛看华山,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险峻天成;用神识观看,又有所不同。华山秉西方金气,所谓白虎镇之,天生与自己坐下白虎相合,林晓也得了便宜,很快就得了华山的西方白虎真意。
    不过得了西岳华山真意,却没有什么太多的用处——林晓没有合适的材料,无法寄托这点真意。于是只好催动白虎,降落在华山脚下——寄托华山西岳真意,最好的材料肯定是华山本身的材料!不过有了与西岳真意相合的白老虎,这一点倒是并不麻烦。
    在天上遍观华山地势的时候,林晓就已经根据地势找到了最容易潜入华山地脉的入口:华山山阴有一处恶浊所在,那里就是华山地脉恶浊之气的宣泄所在。撑起一道五行罡气罩,林晓就带着白虎一起潜入了华山地脉。
    上古时真仙修行,虽然一样地占山而居,但基本上都是利用的灵山本身的洞天福地,哪像今天的修行人,找到一处地脉灵气出口,就不知一座洞府,表面找不到出口,就使用法宝,生生开凿进去,然后在布置各种阵法、禁制,结果很容易损伤地脉,造成后世人间再无灵机,修行绝迹!
    林晓的做法虽然与古时真仙不同,但也不过就是寻经而走,逆行找到合适的洞府地点,所以不会损伤灵脉,也就不会留下因果——损伤天地,就必定会有因果,即使一时间没有报应,也会加大天劫力度!古时真仙少有天劫是什么原因?不就是那些前辈修行时重视因果嘛。
    后世修行,就算是正道,也会遇到天劫,地仙修行还要每千三百年就要遭遇一次雷劫,而且只要不飞升,这等雷劫就会一次比一次更重,四九重劫原本在上古时代算不了什么,但千百年后,四九重劫那就是会要了大多数不飞升的地仙、天仙的命的雷劫了!
    究其原因,就是后世修行,不重视因果,反而把善功当作本钱。殊不知佛经有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封神大劫不也说明了吗?了结因果!何谓功德?几乎所有关于功德的解释,都是来自于西方佛门,是谓:“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而《地藏菩萨本愿经》也说布施就是功德。可见,功德一语说的内容都是关于人的。
    ()蜀山之玄门正宗

第12章 五岳真型
    老子《道德经》有云: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一样也是从人本身出发来阐述的。
    那么对于天地呢?所谓圣人乃是大盗,又如何解释?
    用林晓来自新世纪的科学解释,倒是可以有一点是可以涉及根本的,那就是物质能量守恒定律。扩展到修行,那就是有得有还。那些不飞升,始终滞留人间的地仙、天仙,会消耗更多的物资、灵机,所以天地就要让他们离开,如果不主动离开,就要通过一次比一次更重的雷劫,赶他们走!
    那么会不会有人能通过别的方式修行,而不招致天劫的来临呢?有!那就是佛修。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佛修都是这样,像尊胜那样的苦行僧人,不动用法力,只凭自身定力和大愿修行的,就不会招致天劫,再加上他们往往在功德圆满后,不会携带肉身飞升,而肉身往往是吸收天地灵气最多的,而肉身虹化之后,以前所吸收的灵气可都是会反馈天地的。
    这样一来,佛门修行依靠历世修行所得到的慧力,凝聚舍利,得到佛门果位,不仅可以帮助天地清理渣滓孽障,还不会带走多少灵气,自然是受到天地的欢喜了,这,才是后世佛门大兴的原因,即便是后世的无灵时代,也只见道门隐退,但是佛门依旧兴盛的原因了。
    说道林晓修行的基础功法《黄庭经》,其实也是不怎么消耗天地灵气、灵机的,因为《黄庭经》修行的是以自身为神,所谓“人体一小天地”,注重的是内部开发,对外部的依赖性并不高。就算是要消耗大量的灵材,也主要是用来打造自己护道的法宝之用。
    看看远古时代的前辈真仙,有多少会随身带着一堆的零碎法宝?就算是将阐教十二大弟子打得削去了顶上三花的三位仙姑之首的云霄仙子,手里的法宝也不过就是一件混元金斗!剩下的就是“九曲黄河阵图”了。说起来还是后世修行因环境不同,造成了更加的依赖外物的情况,然后就是更加悲惨的时代,无灵时代,连外物都寻找不到,修行也只剩下修心了。
    像林晓观想五岳真型,虽然要找寄托之物,但是并不需要多少灵气,只要是天材地宝就行了——寄托之物也需要能承接得了五岳真型的。
    事实上,自古以来,就有人皇祭祀五岳,也会有相应的镇物存在,这些镇物和五岳灵脉的共同作用下,是会逐渐演化出一些神似五岳真型的山石的,这些山石就是林晓要寻找的天材地宝!林晓寻找的华山阴面的亘古污浊之处,就往往会有这样的天材地宝凝聚——所谓阴极阳生不外如此。
    只不过,华山穷阴之处,亦是天险,自古以来少有人踪,倒是便于林晓寻觅。激发胸中脾神之力,林晓也不必使用什么遁术,就轻轻松松遁入地穴深处,顶着地穴中不断喷发的恶浊之气,逐渐深入。越往下,地穴的温度就越低,千百丈之后,就已经能看到地穴四壁上的冰霜,这可是不同于高山雪峰上的那种万载冰雪,洁净无比,而是乌坨坨的好似千百种杂质混合到一起的那种,不得正道人士的喜欢,倒是左道旁门和邪魔之属用来采集修行魔法、魔雷、阴雷的好东西。
    这种污浊恰是五岳千百万年来将自身吸纳的恶浊之气排除的污浊杂质,蜀山大地地脉有灵,也会吞吐呼吸,也就不免泥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