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423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23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之一句话,所有人都被吓尿了。
  他们无不是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皇帝无上的权威让人敬畏,令人震撼,令人景仰,甚至在这一瞬间,即便是不渴望权力的人,也变得对权力充满了渴望。
  似乎这一切都代表着无比威严的权力!
  在这样的冲击中,皇帝升殿了。
  在庄严的礼乐声中,文武官员分批进入,而欧洲使节和部分低级官员,则依旧只能站在殿前广场。这还是乾圣皇帝简化了上朝礼制,大部分底层官员不用上朝,否则广场此刻也得站上千人。
  处理了几件日常政务,钱熙等数名出使官员出列奏道。
  “陛下,臣等此次随东垣郡王出使泰西,英格兰国王感激我大明助其恢复王制特呈送国书,请求册封为大明藩属,并将北美殖民地献与我朝……”
  出使成果早就汇报过了,连东垣郡王等人的封赏都已经决定,这话是专门说给朝臣们听的。
  其实从派出使团的时候,不少官员都反对出使欧洲,因为使团的开销太大了。
  那怕是他们知道,通海贸易意味着金钱,意味着财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承担巨额的开支,那怕是大明朝如今不差钱,可也不等于可以随意挥霍。
  钱熙继续说道:
  “此次出使泰西,虽然靡费颇多,但官船载有许多货物,刨去各种开支,净得黄金十万两、白银一百六十二万两,另向英格兰贷款一千万两,三十年内,其连本带利将偿还不下三千万两。朝廷可从中得利一千万两!”
  “嘶!”
  奉天殿内,所有的官员无不是在倒吸口凉气。这
  不过也有人向质疑道。
  “贸易所得不过三百万两,何来白银千万两借贷给藩国?”
  “于英格兰叛逆冲击时,舰队缴获银钱不下三百万两,随后为支持藩属国重建国都,东垣郡王授意成立银行,吸引存款,发行债券。”
  这他娘哪是去出使,分明就是去做生意的!
  不对,应该说是去抢劫的!
  打仗非但没花多少钱,反而抢了不少。
  三百万两!
  要是崇祯朝那会,能抢来这么多银子,估计这大明朝啊……呃要是那样的话,那还有今上的事。
  搁先帝那会,打仗是费钱的,可搁皇爷这,打仗却是挣钱的!
  不一样!
  看着众人那副震撼模样,朱国强点头道:
  “出使官员,皆有封赏。”
  东垣郡王朱由彬当然是赐给封国了,大明除了诸侯国之外,还有封国,目前在承化省,也就缅甸那边,就是郡县与封国平行,所谓的封国类似于欧洲的贵族领地,他们可以征税,可以拥有小规模的治安部队,甚至委任行政官员。几乎等同于独立王国,可实际上,他们的地位差不多相当于西南土司,大明只不过是借他们去统治土民,与流官一同在承化省推行汉化而已。就像沐家于云南一样,只不过这些郡王的封国顶多也就是一府之地罢了。
  至于舰队提督张名振则赐封“一等男”,也算是进入了军事贵族序列。其他随行的武官、文官当然也有封赏。
  “泰西使臣觐见!”
  英格兰、法兰西以及那些二五仔贵族们,终于被带往奉天殿。
  随后听到鸿胪寺官员喊道:
  “宣英格兰沙夫茨伯里公爵入殿!”
  “宣法兰西安茹公爵、公爵夫人入殿!”
  “宣布列塔尼公爵入殿!”
  “宣……”
  众人被引入奉天殿,文武大臣纷纷侧目围观。
  欧洲佬们没见过这样的市面,只觉金座上的皇帝形象高大,下意识的想要跪地拜服;文武百官则第一次听说这么多国名,对这群红毛鬼、金毛鬼饶有兴致。
  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欧洲贵族们集体跪地,用夹生汉话喊道:
  “下国使节,叩见天朝上国大明皇帝陛下!”
  你看这一个个的都多么的自觉,来到天朝上国,自然要尊重天朝上国的习惯。哪怕是明知道他们一个个的,不一定都是发自肺腑的,可朱国强难免还是龙颜大悦道:
  “平身,皆赐罗衣一袭。”
  也就是一人赏一身衣裳而已,值不了几个钱。这是传统,有些传统总是要遵守的,比如说这个传统吧,就像是乞丐上门要饭来着,多赏他们一身衣服……
  “谢陛下!”
  众贵族高呼谢恩,后菲利普一世突然喊道:
  “陛下,请……请陛下为法兰西主持公道。”


第891章 大明的公道
  “陛下,请……请陛下为法兰西主持公道。”
  有些生硬汉话从菲利普一世的口中道出时,奉天殿内的气氛顿时为之一顿。
  鸿胪寺的官员更是有些诧异的瞧着这家伙。
  这个头戴假发的,穿得和花公鸡没什么区别的家伙想干什么?
  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菲利普一世的心里颇为得意,在过去的几天中,他在南京见到了好几位法兰西的传教士,从他们那里,他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几乎所有的传教士都告诉他,递交国书表示抗议,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毕竟,大明是一个大国,他一直在用高高在上的态度与其它国家打交道。他们对于所谓的抗议会是什么态度呢?
  这种态度肯定是需要注意的。也正因如此,那些传教士才会提醒他,不妨把抗议改成“主持公道”。
  小国请大国主持公道。
  这没错吧!
  “法兰西使者为何出此言?”
  尽管明知道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但朱国强仍然明知故问道。
  “启禀皇帝陛下,法兰西是泰西之国,国内有封臣数十人,他们为一已之私对抗王廷,背叛法兰西国王,被击败后,那些逆臣纷纷逃亡他国。在得知大明使团在英国后,以孔代亲王为首的叛乱贵族蒙骗大明使团,以归顺大明为由,骗得大明使团支持,大明使团派遣使者要求法兰西归还贵族封地,法兰西自然不敢和大明为敌,所以才派我前往大明,亲自向皇帝陛下解释其中误会,请求皇帝陛下,不要为法兰西逆臣迷惑。”
  菲利普一世的话,说的有理有节,虽然是请求主持公道,可倒也是不卑不亢。
  而且一上来就给孔代亲王等人扣上了逆臣的帽子,其实他们真的是叛乱分子啊。
  按道理来说,皇帝陛下肯定要主持公道的。
  大明不是支持正统吗?
  你们总不能支持背叛国王的逆臣吧!
  在他的话通过的翻译在大殿上响起时,就连不少大臣也觉得似乎应该为法兰西主持公道,毕竟,这是大国的本分。
  对此,朱国强只是笑道。
  “对法兰西一事,朕亦有所耳闻,布列塔尼宣慰使何在。”
  “臣在。”
  布列塔尼公爵急忙出位,与穿得像是个花公鸡一般的菲利普一世不同,他身着大明的三品武官官袍,为啥穿大明的官袍,因为早在他来大明之前,使团就已经封他为布列塔尼宣慰司宣慰使了。
  在他来到大明后,也履行了手续,甚至就连他的官印都授给了他,按句话来说,他就是大明的官。这也是皇帝称他为“布列塔尼宣慰使”的原因。
  “对于法兰西使者的指控你可有什么要解释的?”
  “启禀陛下,臣与孔代亲王等人之所以起兵,完全是因为法兰西王廷暴虐贪婪,对百姓极尽压榨,百姓实在是不堪重负,为保全一方百姓,我等才被迫起兵对抗国王暴政。但我等势单力薄,实在是无力对抗王廷大军,在我等得知大明天朝的仁义之名后,便向大明使团求援,求其主持公道,助我等百姓脱离水深火热之生活,我等非是行逆,而是为保全一方百姓……”
  布列塔尼公爵早就得到了理藩院那边的详细指导,自然知道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把帽子扣给法兰西国王。
  什么逆乱?
  他们不是叛乱分子,他们是为了反抗暴政啊。
  你看多伟光正。
  就像朱国强所熟悉的另一个世界一样,欧盟的的那些个政客不就是动辄把恐怖分子说成“反抗暴政”的“战士”吗。
  还说他们如何如何在暴政下饱受摧残。
  至于什么国家主权。
  他们压根就不在乎,他们只不过是在那里为了政治需要,在那胡乱捏造一些所谓的“事实”罢了。
  现在大明,不过只是用那些人子孙后代的把戏,来了一个原样奉还而已,顶多是加倍偿还。
  “正所谓,君有道,从之,忠之,君无道,伐之。既然法兰西国王昏庸无道,臣属背离也是实属当然。孔代等人求助于大明,大明自然不能视若无睹,封其为大明为藩臣,为其主持公道,也是理所当然,不过今天法兰西使者请示朕为其主持公道,朕亦不能拒绝。”
  看着布列塔尼公爵,朱国强微笑道:
  “如果法兰西承诺,只要你重新宣誓效忠法王,就归还你领地,你可愿意效忠法王?”
  “陛下,臣既然已经是大明之臣,焉能效忠法王?”
  “很好,如此忠心耿耿,朕又岂能不赏?”
  他对随侍女官说,
  “着令内阁和制敕房,起草封敕布列塔尼宣慰使为二品世职。再让礼部,制作宣慰使金印。”
  对于这样的忠臣当然要多加赏赐了,其实什么是赏赐呀,根本就是在法国埋钉子。
  既然这个布列塔尼有独立的倾向,那大明就要在旁边推波助澜喽,反正一句话,一个统一的法兰西绝对是不符合大明利益的,英国也是一样。
  “谢皇帝陛下!”
  相比于布列塔尼的兴奋,那个穿的跟芦花大公鸡似的菲利普一世问道:
  “请陛下为法兰西主持公道……”
  朱国强说道:
  “此事已定,无需再议。”
  皇帝的一句话。自然也就打断了他想要继续谈论下去的可能。
  他国人死绝,与我何干?
  为大明千秋万世的平安,分裂、瓦解那些“潜在的敌人”本就是再正确不过的事情,要不然会后悔莫及的。
  要是万历提前知道努尔哈赤的所作所为,当年其进京朝贡时,会不会借口杀他?
  答案是必然的。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后悔药可吃。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明人来说,他们非常清楚和这些蛮夷打交道,应该以什么为重。
  面对大明的这种霸道,菲利普一世整个人都傻了眼,他甚至有些不解的看着身边的传教士,他不是说,对于大明来说,最重要的是面子,只要给足了他们面子,大明就会在利益上做出一定的让步吗?
  其实他并不知道,现在的大明和过去是截然不同的,现在的大名所信奉的是利益之上。


第892章 跨海求援祈王师
  菲利普一世很郁闷!
  他所有的“合理请求”被皇帝拒绝了。没有丝毫的余地。就是那么直结了,当干脆的拒绝了他。
  什么仁义道德,什么世间公道?通通的都没有考虑。
  这难道说就是天朝的处世之道吗?
  在离开皇宫的时候,菲利普一世回头凝视着那座巍峨的宫殿,他突然扭头用法语对一旁的苏尔公爵说道。
  “你知道,中国人的公道是什么吗?”
  就像是似有所悟一般。
  “他们的公道就是只要是对他们有利的,就是公道!他们的公道,就是他们的利益!”
  苏尔公爵沉默片刻,突然说道:
  “殿下,我想这也许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吧!”
  随后他就像是有所感悟地说道。
  “对于强者来说,他们永远不需要考虑弱者的想法和感受。在欧洲,又有谁去考虑过弱者的利益?”
  “是啊。在强者的面前,弱者是没有发言权的。对于强者来说,他们的眼里永远只有利益,仅此而已。”
  国与国之间,从来都只有利益!
  古往今来,那怕就是再迂腐的人,也能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所谓的仁义道德顶多也就是在嘴上说说罢了,要是真拿这些话当成事儿,那么肯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时候这种待遇价甚至沉重到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法承受。
  正所谓“夷狄者,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何也?信义者,人与人相与之道,非施之异类者也”。王船山的这个思想是乾圣年间,最为盛行的思想。
  宋末华夏陆沉的教训以及崇祯朝东虏入寇的暴行,惨痛的经历提醒着人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夷狄”;
  也正因如此,没有任何人会因为皇帝不讲“公道”,而有丝毫的意见或者看法,毕竟,这是对蛮夷嘛,压根儿就不需要讲究这些东西。
  其实,法兰西应该庆幸,毕竟,他们远在万里之外,否则,等待法兰西的就不一定是分裂了。
  就像大明对待日本一样,或许是因为他有着不良前科,所以对待日本问题上,大明可谓颇费了一番心思。
  建奴东逃日本后,占领了下关,长门等大片的土地,军事上的失败直接导致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威望急速下降。
  这也使得多年来倍受德川幕府打压的外样大名们觉得倒幕的时机来了,他们纷纷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德川家“大政奉还”给天皇。
  当然,天皇却不在日本——天皇早就嫁给大明皇帝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外样大名们抓住了胡虏入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半公开的抵触幕府的命令,再到拒绝服幕府,外样大名们的离心离德,更是加剧了幕府的失败,让其无力抵抗胡虏的入侵,总之一句话,十几年来,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川幕府在胡虏的打击下,其统治基础已经摇摇欲坠。
  甚至于,为了打击德川幕府,一些外样大名,还主动和胡虏合作。双方可谓是狼狈为奸,一拍即合,公开与德川幕府分庭抗礼。
  不过,还有一些外样大名,不屑与胡虏合作,他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他们遥奉“天皇旨意”,维持“国体”。
  非但如此,在南京的“御台巷”,这是一个特殊的街巷,这里不仅有一座小型的皇宫,而且还有数十座公府,这里就是日本天皇的“行宫”,这里的居民身份也极为特殊的,这些穿着吴服的家伙,就是当年陪嫁的日本公家随臣。也是所谓的“天皇近臣”,当然明正诏见大臣次数屈指可数。
  至于这些公家随臣长年生活在大明,说着流利的官话,平常穿着打扮与明人无异,除非他们主动表明身份,否则很难认得出他们的身份。
  不过,在过去的一年里,这里聚焦着一群从日本过来的人,他们既有外样大名们的使者,也有公家重臣,他们聚集到这里自然是为了“尊王攘夷”大业。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皇子出宫开府了!
  皇子朱和圳,那可是明正天皇的嫡长子啊!
  他爹是大明天子,他娘是明正天皇。
  血统之高贵,远超过历代天皇!其实所谓的血统压根儿就没有多少人在意,要是在意的话,天皇也不会成为一个吉祥物。被摆在那里摆了几百年,甚至有时候连吉祥物都算不上。
  除了这些身份之外,最最重要的是,人家是大明的亲王,背后有整个大明作为后盾。有大明的支持,击退胡虏,荡平幕府,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才是那些大名们所在乎的。在这个天下什么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实力呀。
  于是,几乎是在瀛王朱和圳出府,以日本监国的身份住进“御台巷”行宫的同时,就有不少仁人志士不远万里来到了南京,聚集在他的身边。
  “幕府要购买两万支辽十三式火枪,还有一百门火炮?这么说,他们是打算要练兵了?”
  御台宫,坐在御台上的朱和圳的惊讶道。
  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